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窦黏膜囊肿鼻内镜下摘除同期窦底提升术初探
1
作者 吴健有 宋铁砾 +1 位作者 郑铭 林江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上颌窦黏膜囊肿摘除同期窦底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行上颌窦底提升患者9人,患者同时合并患侧上颌窦囊肿,在鼻内镜下行囊肿摘除术,并同期行窦底提升术,同期或二期植入种植体。结果所有患者均在鼻...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上颌窦黏膜囊肿摘除同期窦底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行上颌窦底提升患者9人,患者同时合并患侧上颌窦囊肿,在鼻内镜下行囊肿摘除术,并同期行窦底提升术,同期或二期植入种植体。结果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上颌窦黏膜囊肿摘除术及窦底提升术。2例患者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6个月复查,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区无感染,同期植入种植体患者骨结合良好。所有患者上颌窦黏膜囊肿未复发,上颌窦黏膜愈合良好,2例手术中上颌窦底黏膜破裂的患者术后表现为上颌窦黏膜局部增厚,没有出现鼻窦炎症状。结论鼻内镜下行上颌窦黏膜囊肿摘除同期行窦底提升术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术 上颌窦黏膜囊肿摘除 鼻内镜技术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及牙齿美观度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任嘉杰 刘楠 宋铁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及牙齿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系统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9,自锁托槽矫治器+微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和对照组(n=59...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及牙齿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系统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9,自锁托槽矫治器+微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和对照组(n=59,自锁托槽矫治器+Nance弓联合横腭杆支抗正畸治疗)。观察矫正前、矫正6个月后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牙齿美观指数、牙周细胞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观察矫正前、矫正后两组患者的牙齿体积(侧切牙、中切牙、尖牙)差变化,统计两组并发症(牙齿松动、牙龈炎、组织水肿)发生情况。结果:矫正6个月后,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牙齿美观指数较矫正前降低,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牙齿美观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牙周细胞IL-6、IL-1β、TNF-α、MMP-9较矫正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矫正后,两组患者上下颌侧切牙、中切牙、尖牙体积较矫正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可提高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能改善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减少并发症,达到口腔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正畸治疗 微种植体支抗 炎性微环境 牙齿美观指数
下载PDF
可吸收口腔修复膜用于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王淑萍 殷卫红 +3 位作者 宋铁砾 陈志远 袁鼎翔 刘静明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类可吸收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患者32例。缺损部位为唇部、舌、颊部、腭部、前庭沟及口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配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进行非劣效性实验。实...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类可吸收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患者32例。缺损部位为唇部、舌、颊部、腭部、前庭沟及口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配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进行非劣效性实验。实验组采用胶原蛋白类可吸收口腔修复膜,对照组采用脱细胞基质类口腔修复膜。分别在术后7天,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瘢痕形成率以及有无过敏、排斥、炎症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口腔修复膜在术后都发生吸收降解,创面不断缩小。术后3个月创面愈合完全,留有少量瘢痕。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创面愈合率较高,瘢痕形成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都不引起过敏、排斥、炎症反应。结论胶原蛋白类可吸收口腔修复膜能够促进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更快地修复,并且在修复过程中不引起过敏、排斥、炎症反应,修复后的瘢痕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口腔修复膜 软组织浅层缺损 口腔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计划系统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宋铁砾 张建国 +2 位作者 于世平 周刚 申文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初步总结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计划系统在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 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了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分别为术中即刻种植、术后经皮穿刺种植、单纯粒子种植)。治疗实施前设计种植计... 目的初步总结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计划系统在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 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了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分别为术中即刻种植、术后经皮穿刺种植、单纯粒子种植)。治疗实施前设计种植计划。计划设计要点为①采集靶区图象所有图像资料来自术中所见的肿瘤范围或病变区CT图像。②图象处理及制定治疗计划将所采集图像输入计算机,应用治疗计划系统软件,在靶区模拟粒子种植,绘制出等剂量曲线并检测剂量分布,调整粒子位置使之分布合理,最后确定治疗计划。结果治疗计划完成后,以TPS的检测软件进行检测,所用处方剂量涵盖的范围均包括了95 %以上的靶面积或靶体积,达到了靶剂量区与病损区高度适形的要求。结论治疗计划系统为放射性离子定向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并为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治疗 放射性粒子 治疗计划系统 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术中 靶区 整粒 模拟 TPS
下载PDF
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宋铁砾 陈志远 刘静明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2628-2631,共4页
目的评价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前部单侧完全骨埋伏阻生牙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所有患者拔牙术前均拍摄锥形束CT精确定位阻生牙,拔牙术中使用超声骨刀、微创牙挺等微创器械去除骨阻力、分割牙齿、增隙,比较... 目的评价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前部单侧完全骨埋伏阻生牙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所有患者拔牙术前均拍摄锥形束CT精确定位阻生牙,拔牙术中使用超声骨刀、微创牙挺等微创器械去除骨阻力、分割牙齿、增隙,比较患者手术前及手术中血压的变化。拔牙术后第1天、第3天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拔牙术后第3天评价患者术区肿胀情况,拔牙术后第7天评价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阻生牙包括水平阻生6例、垂直阻生3例、倒置阻生2例,所有病例阻生牙拔除术均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拔牙术前及拔牙术中血压波动不明显,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按时复诊,术后疼痛、肿胀均不明显,拔牙术后第1天及第3天患者疼痛VAS评分均为5分以下(0-5分),拔牙术后第3天术区轻度肿胀者占比72.7%、中度肿胀者占比18.2%。术后第7天所有患者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结论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创伤轻微,术后反应小,精准的手术设计是成功的关键,超声骨刀在去骨、分牙中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牙 锥形束CT超声 骨刀微创拔牙
下载PDF
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软腭黏膜缺损 被引量:1
6
作者 宋铁砾 陈志远 刘静明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712-714,I0002,共4页
目的评价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不加压包扎修复软腭黏膜缺损的疗效。方法以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8例患者软腭黏膜缺损,平均缺损面积16.4 cm^2,采用密集的贯穿软腭肌层与修复膜褥式缝合方法将补片固定于创面,术后密切观察1周,并随... 目的评价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不加压包扎修复软腭黏膜缺损的疗效。方法以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8例患者软腭黏膜缺损,平均缺损面积16.4 cm^2,采用密集的贯穿软腭肌层与修复膜褥式缝合方法将补片固定于创面,术后密切观察1周,并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观察1周未见修复膜脱落,无感染,术后随访均1年以上,软腭黏膜缺损修复良好,术区外观及质地较正常黏膜无差异,患者无腭咽闭合不全主诉。结论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软腭黏膜缺损,以密集的贯穿软腭肌层与修复膜的褥式缝合代替加压包扎,修复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真皮基质 软腭黏膜缺损 褥式缝合
下载PDF
经CT引导头颈部恶性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的植入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杰 张建国 +2 位作者 宋铁砾 郑磊 黄明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方法和应用。方法5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3例行手术辅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2例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按照治疗计划先行定位针植入,根据CT扫描,调整定位针的位置和方向,将125I放射性粒子依次... 目的探讨经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方法和应用。方法5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3例行手术辅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2例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按照治疗计划先行定位针植入,根据CT扫描,调整定位针的位置和方向,将125I放射性粒子依次植入靶区,即刻再次CT扫描,并验证靶区及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剂量。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植入。12根定位针有5根需要进行位置和深度调整,即刻剂量验证与术前计划完全一致。结论经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头颈部恶性肿瘤可以精确地实施治疗计划,同时可以对术后剂量进行即刻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恶性肿瘤 放射性粒子
下载PDF
义齿基托布源器治疗颌周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黄明伟 张杰 +4 位作者 宋铁砾 郑磊 谭京 王兵 张建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含碘-125粒子义齿基托布源器在颌骨周围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初步应用,并评价其初期疗效。方法:8例颌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例鳞癌,3例腺癌,2例黏液表皮样癌),接受手术结合放射性粒子治疗或者单纯放射性粒子治疗,并佩戴义齿基托布... 目的:探讨含碘-125粒子义齿基托布源器在颌骨周围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初步应用,并评价其初期疗效。方法:8例颌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例鳞癌,3例腺癌,2例黏液表皮样癌),接受手术结合放射性粒子治疗或者单纯放射性粒子治疗,并佩戴义齿基托布源器。患者定期复查并填写生活质量调查表。结果:随访9~31个月(中位时间为12月),7例接受放射性粒子结合手术治疗患者局部均无复发;1例接受单纯放射性粒子治疗者,肿瘤缩小92%。生活质量调查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提高。结论:含碘-125粒子义齿基托布源器为综合治疗颌骨周围的恶性肿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125粒子 义齿基托布源器 近距离治疗 颌骨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放疗在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郑磊 张杰 +3 位作者 宋铁砾 黄明伟 张建国 俞光岩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初步总结放射性125I粒子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操作方法、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10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CT引导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放射治疗,植入前采集影像资料,设计靶区,通过TPS设计治疗计... 目的初步总结放射性125I粒子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操作方法、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10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CT引导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放射治疗,植入前采集影像资料,设计靶区,通过TPS设计治疗计划,通过CT引导依治疗计划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术后即刻及2月验证125I粒子分布及靶区剂量变化。随访观察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植入顺利,粒子分布满意,靶区剂量符合设计要求,随访12~28个月,平均19个月,手术+粒子放疗9例靶区内未见复发,余1例单纯植入治疗,转移淋巴结缩小50%以上。5例患者局部皮肤充血反应3例患者出现咽痛均未作特殊处理,本组病例未见严重放射性损伤。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具有操作精确、安全可靠,对控制复发及颈淋巴结转移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放射治疗 口腔癌 靶区
下载PDF
鼻眶筛骨骨折后鼻畸形的矫治
10
作者 陈志远 刘楠 +3 位作者 王璇 吴晓霞 宋铁砾 刘静明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6期2483-2484,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鼻眶筛骨骨折后鼻畸形的矫治方法。方法21例鼻眶筛骨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根据骨折程度选择原伤口入路、冠状切口、内眦切口、下睑缘切口、口内切口,复位、固定骨折或行骨移植恢复鼻外形。结果术后随访6~11个月... 目的:初步探讨鼻眶筛骨骨折后鼻畸形的矫治方法。方法21例鼻眶筛骨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根据骨折程度选择原伤口入路、冠状切口、内眦切口、下睑缘切口、口内切口,复位、固定骨折或行骨移植恢复鼻外形。结果术后随访6~11个月,所有患者面部基本对称,2例患者鼻尖塌陷、鼻背前突度恢复仍不满意,二期行隆鼻术,其余患者鼻部畸形明显改善。颅骨外板移植患者未见植入物移位,所有患者无术后感染、植入物排异,复视、眼球内陷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鼻眶筛骨骨折后鼻畸形的矫治在于早期复位固定骨折,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者应考虑骨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眶筛骨骨折 鼻畸形 坚固内固定
下载PDF
腮腺恶性肿瘤63例患者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功能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任嘉杰 宋铁砾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评价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以及不同术式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经病理结果证实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63例,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改良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的问卷调查,比... 目的评价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以及不同术式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经病理结果证实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63例,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改良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的问卷调查,比较腮腺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前、后,应用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及非皮瓣修复,面神经切除术后实施耳大神经吻合术及非吻合等不同手术方法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胸锁乳突肌组织瓣修复组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总分[(662.35±87.23)]分高于非组织瓣修复组[(586.66±79.86)]分(P<0.05),其中外貌方面组织瓣组评分[(89.51±6.24)]分高于非组织瓣组[(73.2±9.72)]分(P<0.01),而疼痛方面组织瓣组[(72.12±9.56)]分低于非组织瓣组[(88.49±9.31)]分(P<0.01);耳大神经吻合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总分显著优于耳大神经非吻合组(P<0.01),其中外貌和面部表情方面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应用胸锁乳突肌组织瓣对腮腺恶性肿瘤切除后进行修复,在外貌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但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疼痛。术后面部表情方面,耳大神经吻合术组要优于单纯神经切除非吻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恶性肿瘤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组织瓣 神经移植 功能评价
下载PDF
安氏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与上气道形态及软组织侧貌变化临床观察
12
作者 任嘉杰 冯小东 宋铁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70-74,共5页
目的:探究安氏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上气道形态及软组织侧貌变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0年6月来笔者医院就诊的98例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需拔牙矫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 目的:探究安氏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上气道形态及软组织侧貌变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0年6月来笔者医院就诊的98例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需拔牙矫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对照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之后采用矫正器进行矫正。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牙弓、上气道形态及软组织侧貌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及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减小,但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P-SPPW、U-MPW、P-T、V-LPW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P-SPPW、U-MPW、P-T、V-LPW的横径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鼻唇角增大,颏唇角增大,上下唇突度减小,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对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牙弓及上气道形态影响大于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两种拔牙方式均能改善面部软组组侧貌,但差异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错[牙合] 拔牙方式 牙弓 上气道形态 软组织侧貌变化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标及疗效分析
13
作者 赵晶 冯小东 +2 位作者 肖永芳 宋铁砾 刘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3期457-460,499,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临床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隐形组与传统组各45例。传统组... 目的:探讨与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临床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隐形组与传统组各45例。传统组给予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隐形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6个月。在矫治前及矫治6个月后观察牙周指标,并检测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治疗后隐形组的总有效率为97.8%,与传统组的84.4%相比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牙周指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隐形组与传统组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β与TNF-α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隐形组与传统组相比也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隐形组的牙龈萎缩、牙周粘连、牙根吸收、牙釉脱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4.4%(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早期矫治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能抑制龈沟液炎症因子的表达,能改善牙龈指数与菌斑指数,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重度牙周炎 咬合紊乱
原文传递
腮腺癌术后^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确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铁砾 郑磊 +3 位作者 黄明伟 张杰 张红志 张建国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4-566,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癌术后^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的确定方法。方法2002年10月至2006年11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31例腮腺癌患者,男女比例14:17,平均年龄38.2岁,肿瘤有包膜外浸润并与面神经关系密切(黏连或神经侵犯),采用保留面... 目的探讨腮腺癌术后^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的确定方法。方法2002年10月至2006年11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31例腮腺癌患者,男女比例14:17,平均年龄38.2岁,肿瘤有包膜外浸润并与面神经关系密切(黏连或神经侵犯),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腺体切除术,术后行^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匹配周缘剂量60Gy。治疗前后行薄层螺旋CT扫描以制定治疗计划和质量验证,以腮腺周围骨性结构和肌组织为参照确定计划靶区和临床靶区,并比较治疗前后靶体积、靶区D90值的差异,同时计算粒子植入后颌骨、中耳D90值以及脊髓最大接受剂量。结果^125I粒子治疗前后靶体积、靶区D9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粒子植入后靶区D90值均大于匹配周缘剂量。本组病例随访时间3~7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根据目前随访结果,采用本方法确定^125I粒子腮腺区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组织间近距离治疗 靶区 腮腺区
原文传递
^125Ⅰ粒子腮腺区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对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铁砾 郑磊 +4 位作者 张杰 蔡志刚 杨朝晖 俞光岩 张建国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目的 研究125I粒子腮腺区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对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无面瘫的21例腮腺原发癌患者,采用外科手术切除(保存面神经),术后1周行125I放射性粒子腮腺区组织间治疗,粒子活度24.05×106~25.9×106 Bq,处方剂量6... 目的 研究125I粒子腮腺区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对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无面瘫的21例腮腺原发癌患者,采用外科手术切除(保存面神经),术后1周行125I放射性粒子腮腺区组织间治疗,粒子活度24.05×106~25.9×106 Bq,处方剂量60 Gy.应用House-Brackmann(HB)评价系统和面神经肌电图对患者分别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随访时间4年.按照面神经功能分区评价的方法,以神经传导潜伏时为指标,将患侧面神经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分别与健侧相应面神经分支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面瘫,随访术后6个月内均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面神经患侧异常组与健侧对应神经分支传导潜伏时的差异在术后1周至术后6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2,P=0.028),患侧较健侧明显延长,而术后1~4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神经患侧正常组与健侧对应分支神经传导潜伏时的差异在术后1周具有统计学意义(t=2.522,P=0.027),患侧较健侧延长,而术后2月~4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不影响腮腺癌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临床恢复,对面神经无迟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Ⅰ粒子 House-Brackmann(HB)评价 神经肌电图(ENoG) 传导潜伏时
原文传递
重度眼窝凹陷合并结膜囊闭锁患者的眼窝重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铁砾 李冬梅 +3 位作者 陈志远 祝为桥 吴健有 刘静明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7年第6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眼窝凹陷并结膜囊闭锁患者眼窝重建的疗效,并对重建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1年10月至2014年3月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重度眼窝凹陷并结膜囊闭锁患者40例进行总结分析,其中游离皮瓣眼窝重建34例(肩胛皮瓣2例、前臂皮... 目的探讨重度眼窝凹陷并结膜囊闭锁患者眼窝重建的疗效,并对重建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1年10月至2014年3月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重度眼窝凹陷并结膜囊闭锁患者40例进行总结分析,其中游离皮瓣眼窝重建34例(肩胛皮瓣2例、前臂皮瓣17例、上臂外侧皮瓣15例),带蒂皮瓣2例(逆行颏下岛状皮瓣2例),眶周种植体+赝复体修复4例。结果40例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行皮瓣重建眼窝者皮瓣均成活,眼窝外观丰满,佩戴义眼良好,外观较术前明显改善;行眶周种植体+赝复体修复者植体无松动,未见种植体周围炎发生,赝复体稳固。结论对重度眼窝凹陷并结膜囊闭锁的患者,皮瓣移植是眼窝重建的有效方法,种植体固位赝复体修复方法可供选择,应注意根据患者自身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窝凹陷 结膜囊闭锁 皮瓣 眼窝重建
原文传递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腮腺区后位置的稳定性
17
作者 宋铁砾 郑磊 +3 位作者 李亚刚 黄明伟 张杰 张建国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腮腺区后的位置稳定性:方法随机选择10例行^125I粒子腮腺区组织间植入治疗的患者,植入后1周内使用放射治疗模拟机拍摄两张不同角度的平片,计数粒子数遗,并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做平面剂量分析.计算...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腮腺区后的位置稳定性:方法随机选择10例行^125I粒子腮腺区组织间植入治疗的患者,植入后1周内使用放射治疗模拟机拍摄两张不同角度的平片,计数粒子数遗,并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做平面剂量分析.计算处方剂量的50%、100%、150%等剂量曲线所包旧的面积、剂精均匀指数。粒子植入后2个月,重复上述过程,比较两次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次检查粒子数量一致:处方刹量50%、100%、150%等剂量曲线所包嗣面积以及剂量均匀指数包括粒两次之间差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腮腺嚼肌区后,位置稳定,使治疗效果得到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稳定性 治疗计划系统 腮腺
原文传递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初探 被引量:69
18
作者 张建国 张杰 +3 位作者 宋铁砾 蔡志刚 申文江 俞光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64-466,共3页
目的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3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分别为术中即刻植入、术后经皮穿刺植入、单纯粒子植入),治疗前分别... 目的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3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分别为术中即刻植入、术后经皮穿刺植入、单纯粒子植入),治疗前分别行靶区设计,平面植入计划或立体植入计划。植入后1周内及2个月后CT验证粒子分布及靶区剂量变化。随访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4个月。晚期恶性肿瘤单纯植入2例,肿瘤明显缩小,症状减轻;早期舌癌单纯植入1例,肿瘤完全消退;33例手术及粒子植人后随访,靶区覆盖范围均无复发及转移,有3例出现靶区外复发或转移。除8例局部皮肤充血反应外,其余患者无特殊不适主诉及外照射副反应。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对控制复发及颈部淋巴转移近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放射疗法 头颈部肿瘤
原文传递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面神经受侵的腮腺恶性肿瘤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建国 张杰 +3 位作者 宋铁砾 郑磊 蔡志刚 俞光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手术及在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腮腺恶性肿瘤并保存面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解剖并保留受肿瘤侵犯的面神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125I组织间植入靶区设计,术中或术后植... 目的观察手术及在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腮腺恶性肿瘤并保存面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解剖并保留受肿瘤侵犯的面神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125I组织间植入靶区设计,术中或术后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定期随诊,观察肿瘤复发情况、面神经功能恢复及放射性损伤。结果32例患者随访12~44个月,未及肿瘤复发;未见明显放射性损伤症状。术后6个月患者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通过术中或术后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面神经受侵的腮腺恶性肿瘤,可以保留受肿瘤侵犯的面神经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腮腺肿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志远 王静 +3 位作者 刘静明 宋铁砾 吴晓霞 王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8-249,共2页
钛合金接骨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成功地应用于颅颌面骨折及畸形的治疗。但是金属内固定材料可以产生应力遮挡作用,干扰磁共振成像,尤其对于青少年患者,还会影响到骨骼发育而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开... 钛合金接骨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成功地应用于颅颌面骨折及畸形的治疗。但是金属内固定材料可以产生应力遮挡作用,干扰磁共振成像,尤其对于青少年患者,还会影响到骨骼发育而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将可吸收接骨板用于颅面部骨折和畸形的治疗。笔者采用可吸收接骨板对45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骨折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 应用 可吸收接骨板 金属内固定材料 手术治疗 生物相容性 颅颌面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