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唇竹叶青蛇毒类凝血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宋锡迅 余晓东 +2 位作者 林奕心 和七一 李恒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38-42,共5页
通过分析多种已知的毒蛇蛇毒类凝血酶(SVTLEs)基因序列同源性,以保守的N和C末端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得到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 albolabris)SVTLE基因并分析其序列。以毒腺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纯化并克隆至pMD18-T。... 通过分析多种已知的毒蛇蛇毒类凝血酶(SVTLEs)基因序列同源性,以保守的N和C末端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得到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 albolabris)SVTLE基因并分析其序列。以毒腺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纯化并克隆至pMD18-T。结果表明,该酶基因大小为777bp;推测出其相应氨基酸序列含25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28.02kD,pI值为6.07;其3个可能糖基化位点为NDT103~105、NNS121~123和NRT251~253;与其它毒蛇的已知SVTLEs基因比较分析,推测出其含6对二硫键即Cys31—162、Cys50-66、Cys98.256、Cys142—210、Cys174—189和Cys200—225;其催化活性中心氨基酸残基为His65、Asp110和Ser204。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毒蛇SVTLEs一级结构的进化具有一定种属特征,可为蛇的系统分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唇竹叶青 蛇毒类凝血酶(SVTLEs)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蛇毒类凝血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林奕心 余晓东 +2 位作者 和七一 宋锡迅 李恒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27-32,F0003,共7页
对有关蛇毒类凝血酶(SVTLEs)的分布分类、理化性质、酶学性质、结构特征、基因克隆表达、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概括和综述。结果发现:SVTLEs主要分布在蝮亚科和蝰科毒蛇的毒液中;根据SVTLEs水解纤维蛋白原释放FPA和FPB的速度... 对有关蛇毒类凝血酶(SVTLEs)的分布分类、理化性质、酶学性质、结构特征、基因克隆表达、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概括和综述。结果发现:SVTLEs主要分布在蝮亚科和蝰科毒蛇的毒液中;根据SVTLEs水解纤维蛋白原释放FPA和FPB的速度不同,可将其分为SVTLE-AB、SVTLE-A和SVTLE-B等3类;多数SVTLEs的分子量在30~50kD,含6个二硫键,pI较低,部分SVTLEs的pI较高;SVTLEs可水解TAME和BAEE,其活性可被DFP和PMSF所抑制,但不被胰蛋白酶trypsin及凝血活性中心His的专一抑制剂TLCK和EDTA抑制;对SVTLEs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研究较多,对高级结构研究有待深入;很多SVTLE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获得了表达,但表达物不能被糖基化和正确折叠,故没有活性或活性不高,而其在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活性较高;部分碳水化合物具有稳定SVTLEs结构及提高SVTLEs的酶活力的作用;SVTLEs的临床应用涉及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风、血栓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SV-TLEs未来的研究重点将集中于其在真核表达系统的表达和对其高级结构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类凝血酶 SVTLEs 凝血活性 蛋白结构
下载PDF
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苷酸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恒 和七一 +4 位作者 余晓东 柳建平 宋锡迅 文浩平 邓疆渝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研究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苷酸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甘酸酶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甘... 目的研究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苷酸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甘酸酶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甘酸酶能抑制ADP、AA、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其抑制率与剂量增加成正比;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与ADP的水解和腺苷的积累有关。结论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甘酸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水解ADP和积累腺苷,可能与阻断TXA2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唇竹叶青蛇 5′-核苷酸酶 蛇毒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