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下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锦文 李彦豪 +4 位作者 陈勇 卢伟 曾庆乐 赵剑波 梅雀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评价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多排CT诊断的基础上,20例Stanford B型AD经DSA进一步明确并行EVGE治疗,总结其DSA表现及EVGE治疗疗效。结果20例Stanford B型中,单纯... 目的评价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多排CT诊断的基础上,20例Stanford B型AD经DSA进一步明确并行EVGE治疗,总结其DSA表现及EVGE治疗疗效。结果20例Stanford B型中,单纯行EVGE治疗共植入支架22枚,支架释放成功率100%。造影复查15例无明显渗漏和假腔显影;5例少许渗漏,以适应性球囊逐段贴覆后渗漏消失。术后第6天死亡1例(右肾出血伴感染)。CT复查19例无明显支架移位或渗漏,回访3月生存质量良好。结论DSA可进一步明确AD解剖细节并行术中实时监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EVGE治疗Stanford B型AD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腔内隔绝术 StanfordB型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导管碎栓联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高危肺动脉栓塞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锦文 王志宏 +3 位作者 王新林 张经国 魏旋 刘彩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70-873,共4页
目的:探讨导管碎栓联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高危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26例,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和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处理前后肺循环改善情况,分析心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26例高危... 目的:探讨导管碎栓联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高危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26例,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和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处理前后肺循环改善情况,分析心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26例高危肺栓塞患者,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和血压分别为(63.78±6.89)mmHg、(73.23±11.51)mmHg和(87.35±10.92)mmHg。术后分别为(26.23±10.27)mmHg、(93.48±6.17)mmHg和(127.14±13.15)mmH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36个月,25例疗效持续,1例复发。结论肺动脉内导管碎栓联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能迅速改善高危肺栓塞患者肺循环梗阻状况和临床症状,无明显并发症,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很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肺栓塞 瑞替普酶 肺动脉 溶栓术
下载PDF
兔腹主动脉球囊成形术后狭窄过程中内皮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宋锦文 程彦斌 +4 位作者 印建国 耿晓宁 贾雄 刘晓红 杨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膜损伤后狭窄过程的主要病理变化特征 ,研究此过程中血浆内血管内皮素 (ET)水平及局部动脉组织内ET反应性 (ET IR)的改变 ,以探讨血管狭窄的发生与ET变化的关系 ,为临床寻求针对ET因素的治疗处理和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 目的 观察血管内膜损伤后狭窄过程的主要病理变化特征 ,研究此过程中血浆内血管内皮素 (ET)水平及局部动脉组织内ET反应性 (ET IR)的改变 ,以探讨血管狭窄的发生与ET变化的关系 ,为临床寻求针对ET因素的治疗处理和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大耳白兔 30只 ,依术后处死时间不同 (6h和 1、3、7、15、2 2d)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5只 ,3只内膜损伤、2只组内对照(假手术 )。术前及术后处死前均采血 ,置入微球囊导管于腹主动脉内拉动制备内膜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不插入球囊导管 ,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ET水平 ,行病理形态学观察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情况 ,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动脉组织内ET反应。结果 损伤组各时间段血浆ET水平均较术前及假手术组有明显升高 ,损伤组血管内膜增厚 ,术后 15~ 2 2d时可见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并迁移到内弹力膜层内 ,堆积重叠甚至呈瘤样突起而致血管腔变窄 ,血浆ET水平与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程度呈一致性。结论 VSMC增殖和内膜增厚是再狭窄的主要病理特征。ET参与心血管收缩、VSMC增殖和血栓形成 ,在血管球囊成形术后血管狭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拮抗或抑制ET生成的生物学作用 ,对防治再狭窄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球囊成形术 狭窄 内皮素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经皮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化疗药乳剂治疗兔移植性VX2瘤疗效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宋锦文 李彦豪 +5 位作者 陈勇 杨艳 刘晓红 宁季军 杨军 石新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26-2529,共4页
目的观察瘤内注射碘油化疗药乳剂(CALE)治疗兔VX2瘤疗效。方法 12只荷瘤兔(24瘤灶)随机分3组,行瘤内注射碘油(碘油组)、化疗药物(化疗药组)和CALE(CALE组)2ml,对照组2只4瘤灶。术后第7天处死动物,计算瘤体坏死率。取材行镜下观察并检测... 目的观察瘤内注射碘油化疗药乳剂(CALE)治疗兔VX2瘤疗效。方法 12只荷瘤兔(24瘤灶)随机分3组,行瘤内注射碘油(碘油组)、化疗药物(化疗药组)和CALE(CALE组)2ml,对照组2只4瘤灶。术后第7天处死动物,计算瘤体坏死率。取材行镜下观察并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碘油组、化疗药组、CALE组坏死率分别为(2.22±0.56)%、(7.25±0.82)%和(27.02±3.46)%,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PCNA和VEGF:对照组分别为(76.50±1.67)%和(66.63±1.05)%;碘油组分别为(75.80±0.65)%和(65.31±0.52)%;化疗药组分别为(51.28±2.11)%和(44.56±1.80)%;CALE组分别为(27.81±0.69)%和(25.85±1.19)%。治疗各组间PCNA和VEGF均有显著差异(P<0.01),CALE组抑制最显著。病理:CALE组治疗效果最明显呈大片凝固坏死,瘤细胞碎裂;电镜见均质化无结构。结论经皮瘤内注射CALE可引起肿瘤明显坏死并可抑制PCNA和VEGF的表达,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碘油化疗药乳剂 瘤内注射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高危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宋锦文 王志宏 +4 位作者 王新林 张经国 魏旋 刘彩霞 杨斌妮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肺动脉栓塞进行肺动脉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危险分层为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26例,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和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的综合介入治疗,观察处理前后肺循环改善情况,分析心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26... 目的:探讨高危肺动脉栓塞进行肺动脉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危险分层为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26例,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和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的综合介入治疗,观察处理前后肺循环改善情况,分析心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26例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和血压分别为(63.78±6.89)、(73.23±11.51)和(87.35±10.92)mmHg。术后分别为(26.23±10.27)、(93.48±6.17)和(127.14±13.15)mmHg,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36个月,25例疗效持续,1例复发。结论:肺动脉内导管碎栓联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的介入治疗方法能迅速改善高危肺栓塞患者肺循环梗阻状况和临床症状,无明显并发症,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很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高危肺栓塞 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宋锦文 李彦豪 +4 位作者 陈勇 卢伟 曾庆乐 赵剑波 梅雀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2-524,共3页
目的评价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对20例MSCTZ诊断为Stanford B型AD患者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结果20例Stanford B型AD中,单纯行EVGE治疗共植入支架22枚,支... 目的评价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对20例MSCTZ诊断为Stanford B型AD患者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结果20例Stanford B型AD中,单纯行EVGE治疗共植入支架22枚,支架释放成功率100%,造影复查15例无明显渗漏和假腔显影(75%),5例少许渗漏(25%)以适应性球囊逐段贴覆后渗漏消失,术后6天因右肾出血伴感染死亡1例,MSCT复查19例无明显支架移位或渗漏,回访3个月生存质量良好。结论DSA下EVGE治疗Stanford B型AD可有效提高EVGE治疗的成功率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下载PDF
经皮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治疗兔移植性VX2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宋锦文 刘晓红 +1 位作者 杨艳 印建国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瘤内注射碘油化疗药乳剂(CALE)治疗兔VX2瘤疗效。方法:12只荷瘤兔(24瘤灶)随机分3组,行瘤内注射碘油(碘油组)、化疗药物(化疗药组)和CALE(CALE组)2 ml,对照组2只4瘤灶。术后7 d处死:计算瘤体坏死率。取材行镜下观察。结果:肿... 目的:观察瘤内注射碘油化疗药乳剂(CALE)治疗兔VX2瘤疗效。方法:12只荷瘤兔(24瘤灶)随机分3组,行瘤内注射碘油(碘油组)、化疗药物(化疗药组)和CALE(CALE组)2 ml,对照组2只4瘤灶。术后7 d处死:计算瘤体坏死率。取材行镜下观察。结果:肿瘤坏死率:碘油组(2.22±0.56)%;化疗药组(7.25±0.82)%;CALE组(27.02±3.46)%,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CALE组最高。病理:CALE组治疗效果最明显呈大片凝固坏死,瘤细胞碎裂;电镜见均质化无结构。结论:经皮瘤内注射CALE可引起肿瘤明显坏死,治疗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学 碘油化疗药乳剂 瘤内注射 VX2肿瘤 疗效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166例介入治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宋锦文 魏旋 +2 位作者 王志宏 王新林 张金国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721-723,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6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PTCD治疗,其中105例采用胆道内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引流治疗,58例行胆道内外引流,3例仅行胆道外引流。比较两组肝功能情况及生存时间...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6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PTCD治疗,其中105例采用胆道内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引流治疗,58例行胆道内外引流,3例仅行胆道外引流。比较两组肝功能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166例全部操作成功,术后7d总胆红素平均水平从术前(478.3±180.5)μmol/L降至(213.6±128.6)μmol/L;随访1~23个月(平均10个月),支架并引流管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5.1个月)明显长于引流管组(8.3个月)(P<0.01)。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是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胆道支架置入较单纯引流管留置术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介入治疗 胆道支架植入 生存时间
下载PDF
微导管联合微钢圈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难止性肾出血 被引量:1
9
作者 宋锦文 宋锦宏 +1 位作者 王志宏 印建国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置放微钢圈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难止性肾出血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接受PCNL治疗后难止性肾出血13例,采用股动脉插管,行肾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以微导管行超选择性出血动脉内释放...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置放微钢圈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难止性肾出血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接受PCNL治疗后难止性肾出血13例,采用股动脉插管,行肾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以微导管行超选择性出血动脉内释放微钢圈栓塞治疗。结果:13例患者栓塞后48 h内肉眼血尿消失,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肾出血无复发,尿素氮、血肌酐正常,无治疗并发症。结论:肾动脉造影和经微导管超选择性出血动脉内释放微钢圈栓塞治疗PCNL术后难止性出血,创伤小、见效快,可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止性肾出血 经皮肾镜取石术 超选择肾动脉栓塞 微导管 微钢圈
下载PDF
成人胡桃夹综合征误诊3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锦文 李彦豪 +2 位作者 许乙凯 陈勇 卢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3955-3956,共2页
关键词 肾静脉/病理学 缩窄 病理性/诊断 误诊
下载PDF
永存动脉干长期误诊为法乐氏四联症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锦文 杨润润 +3 位作者 宁季军 杨艳 刘晓红 印建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575-1578,共4页
目的 :提高对永存动脉干的病理基础、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报告 2例成人型永存动脉干的临床及各种影像学表现并做相关文献复习 ,阐述了永存动脉干的病理分型和相应的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的改变。结果 :结合超声心动图及血管... 目的 :提高对永存动脉干的病理基础、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报告 2例成人型永存动脉干的临床及各种影像学表现并做相关文献复习 ,阐述了永存动脉干的病理分型和相应的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的改变。结果 :结合超声心动图及血管造影所见并按 Van Praagh的四型分类法 , 型及 型各 1例 ,均为右弓右降和四瓣叶 ,病理及生理多变 ,临床表现不一。结论 :永存动脉干的诊断、分型以及与其它多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鉴别可首选超生心动图 ,再由造影重点检查 ,不仅有益于病理分型 ,还有益于并存畸形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干 续存性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血管活性肽在血管再狭窄中的作用
12
作者 宋锦文 程彦斌 +2 位作者 刘晓红 杨艳 印建国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47-449,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再狭窄 血管活性肽 研究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性介入治疗 被引量:17
13
作者 印建国 刘晓红 +3 位作者 石新霞 白庚申 张强 宋锦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8-79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综合性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并就相关临床资料和并发症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00年8月-2010年8月DVT患者196例,先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管行髂股静脉造影明确血栓部位与程度。196例中,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85... 目的回顾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综合性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并就相关临床资料和并发症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00年8月-2010年8月DVT患者196例,先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管行髂股静脉造影明确血栓部位与程度。196例中,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85例,髂静脉支架21例,采用经导管溶栓、扩张球囊破栓。若球囊对狭窄部扩张疗效较差,则植入支架,196例中36例髂总静脉植入支架。对髂、股静脉开口闭塞者行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根据溶栓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如团注法、滴注法和双路法。结果 185例滤器放置成功率为100%,留置导管时间3~11 d,平均6.8 d。治愈136例,明显有效4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8%。结论采用综合性介入治疗技术治疗下肢DVT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下肢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胸腺瘤螺旋CT表现与CKP、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艳 刘斌 +6 位作者 李中华 宋锦文 印建国 杨军 刘晓红 宁季军 石新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96-1899,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广谱)(CK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与胸腺瘤螺旋CT(S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84例胸腺瘤标本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CKP、VEGF及MVD表达水平与其S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广谱)(CK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与胸腺瘤螺旋CT(S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84例胸腺瘤标本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CKP、VEGF及MVD表达水平与其S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胸腺瘤组织CT强化幅度随VEGF表达水平和MVD计数的增高而增加;VEGF表达水平和MVD计数与胸腺瘤CT征象中的分叶征、尖角征/锯齿征、胸膜、心包及大血管侵犯有相关性;CKP与SCT个别征象有相关性,但与SCT恶性征象并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CT征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胸腺瘤的病理学特点,有利于术前无创性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角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Boston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被引量:8
15
作者 印建国 宋锦文 +3 位作者 杨艳 刘晓红 付志明 张亚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46-348,共3页
目的 回顾总结Boston贲门扩张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2 6例方法与疗效。方法 在电视监视下经口腔程序置入加强导丝和Boston专用球囊至贲门狭窄部 ,狭窄严重者需用 2 0~ 2 5mm球囊预扩张。用注入 15 %造影剂方法 ,循序渐进与间接... 目的 回顾总结Boston贲门扩张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2 6例方法与疗效。方法 在电视监视下经口腔程序置入加强导丝和Boston专用球囊至贲门狭窄部 ,狭窄严重者需用 2 0~ 2 5mm球囊预扩张。用注入 15 %造影剂方法 ,循序渐进与间接性扩张。扩至最大直径持续 5min后松解 ,3~5min后再次扩张 ,连续 3~ 4次。结果  2 6例中球囊放置成功率 10 0 % ,1次扩张成功 2 4例 ,2例 2次扩张。术后随访 2周~ 31个月 ,平均 10 .6个月 ,无 1例复发 ,吞咽困难缓解率 10 0 %。 3例轻度食管反流症状。结论 采用Boston直径 40mm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可以取代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 介入治疗 球囊导管扩张术
下载PDF
慢性骨髓炎的造影表现及动脉内药物灌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晓红 印建国 +2 位作者 宋锦文 贾雄 宁季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3-455,共3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灌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29例患者术前行药敏试验,无法取得药敏试验者用高效广谱抗生素.采用Seldinger穿刺置管并造影确定管头位置后回病房,用微量泵注入抗生素,置管时间3~9天不等.血供差者适当给予扩血管及疏通... 目的观察经导管灌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29例患者术前行药敏试验,无法取得药敏试验者用高效广谱抗生素.采用Seldinger穿刺置管并造影确定管头位置后回病房,用微量泵注入抗生素,置管时间3~9天不等.血供差者适当给予扩血管及疏通微循环药.结果 13例经灌注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治疗(45%),15例完全治愈出院(51%),1例绿脓杆菌感染者因创面大效果差而截肢.随访25例41天至4年,其中4例复发者均为单纯灌注者.结论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慢性骨髓炎方法简单,实用性强,疗效可靠,缩短了治疗时间.通过造影了解病灶周围的血管情况,对临床吻合血管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抗生素 动脉内灌注
下载PDF
雷替曲塞奥沙利铂肝动脉灌注栓塞与静脉给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新林 宋锦文 +3 位作者 魏璇 刘彩霞 王湘辉 张金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1期3440-3442,共3页
目的:比较雷替曲塞奥沙利铂肝动脉灌注栓塞与静脉给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24例,雷替曲塞奥沙利铂肝动脉灌注栓塞,雷替曲塞3mg/m^2肝动脉灌注化疗15min以上,奥沙利铂130mg/m^2、碘化... 目的:比较雷替曲塞奥沙利铂肝动脉灌注栓塞与静脉给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24例,雷替曲塞奥沙利铂肝动脉灌注栓塞,雷替曲塞3mg/m^2肝动脉灌注化疗15min以上,奥沙利铂130mg/m^2、碘化油(5~12)ml混合为混悬液进行栓塞10~15min,28天为1周期;对照组24例:雷替曲塞3mg/m^2,静脉滴注,15min以上,d_1,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4h,d_1,28天为1周期。结果:试验组CR+PR 66.6%,TTP 10.5个月,对照组CR+PR 45.8%,TTP 4.5个月,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毒副反应方面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雷替曲塞奥沙利铂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对于全身化疗毒副反应轻,其疗效确切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替曲塞 奥沙利铂 肝动脉灌注栓塞 静脉治疗 结直肠癌肝转移
下载PDF
慢性骨髓炎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晓红 印建国 +1 位作者 宋锦文 贾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介入治疗 临床资料 手术治疗 放射学
下载PDF
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晓红 印建国 +1 位作者 宋锦文 杨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909-912,共4页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CT、MR及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以期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影像、手术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按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12例,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3例...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CT、MR及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以期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影像、手术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按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12例,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3例。按临床分型:为局灶型13例,多中心型3例。影像学表现:CT扫描15例,平扫表现病灶为直径1.3~20 cm[平均(6.21±4.75)cm]大小的单发、多发结节或软组织肿块,其中1例盆腔病变内可见簇状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且与动脉几乎同步强化;浆细胞型病灶呈轻-中度强化。MR检查4例,MRI 2例,1例考虑盆腔海绵状血管瘤可能,1例后纵隔囊性占位,MRI+MRA 1例,诊断Castleman病,MRA 1例诊断为颈动脉体瘤,此例同时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甲状腺实质性肿瘤。结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CT及MRI增强表现有其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浆细胞型Castleman病影像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病理学
下载PDF
腔镜手术取乳房注射隆胸材料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大江 周志升 +7 位作者 郭钊轩 朱婧 陈金桃 玛诺 宋锦文 刘丹 吴越 梁颖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腔镜辅助下注射式隆胸填充物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9例共17只乳腺注射式隆胸填充物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腔镜辅助下行取出术,对切口选择、手术效果及手术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7只乳房注射式隆... 目的:探讨微创腔镜辅助下注射式隆胸填充物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9例共17只乳腺注射式隆胸填充物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腔镜辅助下行取出术,对切口选择、手术效果及手术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7只乳房注射式隆胸填充物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腔镜辅助下绝大部分被取出,术中镜下观察创腔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残留,术后3~6月随访,B超检查14只乳腺未发现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残留,2只乳房外下象限见少量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残留,1只乳房腺体内见低回声结节。结论:微创腔镜辅助下注射隆胸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可去除大部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手术损伤小,安全、可靠,术后切口美观,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式隆胸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腔镜 徽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