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黑木耳菌渣进行工厂化栽培黑木耳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瑜 王真珍 +4 位作者 尚秉众 宋锦浩 贺晓龙 姜文婷 陈国梁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6-71,共6页
为探索黑木耳菌渣用于工厂化栽培黑木耳的可行性,减少资源浪费及其对环境的污染,以“黑威2号”为栽培种,常规配方作对照(CK),黑木耳菌渣替代木屑的10%、20%、30%、40%、50%设计5种配方(T1~T5)进行实验,比较其对生产设备连续工作及对栽... 为探索黑木耳菌渣用于工厂化栽培黑木耳的可行性,减少资源浪费及其对环境的污染,以“黑威2号”为栽培种,常规配方作对照(CK),黑木耳菌渣替代木屑的10%、20%、30%、40%、50%设计5种配方(T1~T5)进行实验,比较其对生产设备连续工作及对栽培黑木耳的生长、产量、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添加量≤30%时,设备可连续运行正常制袋且与CK相比,除菌丝生长势和封口时间无差异外,透壁时间、满袋时间、出耳线、出芽、开片时间及生长周期均缩短且差异显著,可见用适量菌渣替代木屑可促进其生长;对T1~T3配方的产量、生物转化率,出芽数等测定均显著高于CK且T2配方最高;T2除蛋白质略低于CK外,子实体基本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及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或等于CK。由此可知,综合T2配方在生长速度、产量、生物学效率、商品性状、经济效益等指标较优,可用于工厂化栽培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黑木耳菌渣 工厂化栽培
下载PDF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宋锦浩 《江西建材》 2016年第17期82-82,共1页
土木工程在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保证其施工质量十分重要。混凝土的制作过程较为简便、成本花费较低,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被广泛运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当中。作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主要材料,混凝土的施工将会在很大... 土木工程在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保证其施工质量十分重要。混凝土的制作过程较为简便、成本花费较低,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被广泛运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当中。作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主要材料,混凝土的施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果。本文主要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入手,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详细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混凝土 施工技术要点 质量控制措施
下载PDF
重度牙周炎23例疗效分析
3
作者 宋锦浩 《交通医学》 1999年第2期244-244,共1页
重度牙周炎在临床上很难治愈,本文采用不锈钢丝—光固化复合树脂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和较彻底的牙周病灶、病原刺激物清除等综合方法,治疗了23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结果:2年以上有效率达70%。提示:此术提高了重度牙周炎患牙的治愈保存率。
关键词 牙周炎 综合治疗 牙周夹板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不同品种长柄扁桃抗旱酶系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王玉宝 姜文婷 +5 位作者 高翔菲 陈国梁 龚雷 宋锦浩 郝婉怡 马卓裕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5-120,共6页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不同品种的长柄扁桃抗旱酶系和光合指标的差异,以4种长柄扁桃为材料,分别对叶片酶和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对4种品种长柄扁桃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OD、POD、CAT的...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不同品种的长柄扁桃抗旱酶系和光合指标的差异,以4种长柄扁桃为材料,分别对叶片酶和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对4种品种长柄扁桃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OD、POD、CAT的活性及可溶性糖(SS)含量均有显著影响。4种品种的GST、SOD、POD、CAT活性均随枯草芽孢杆菌浓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SS随着枯草芽孢杆菌的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在0~12 g/L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下,4种长柄扁桃的抗旱效果排序为丰宁坝下群体3号>固阳群体1号>神木群体22>榆阳群体19。同样,在同一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浓度下,丰宁坝下群体3号光合能力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扁桃 抗旱 枯草芽孢杆菌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群落对植物残体输入的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文婷 高翔菲 +4 位作者 宋锦浩 郑煜 郝婉怡 王可楠 陈国梁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1-839,共9页
【目的】为了对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指导,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对植物残体的响应。【方法】以枣树林、撂荒地和玉米地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添加沙达旺、苦豆子、二者混合植物残体及空白共计12个处理... 【目的】为了对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指导,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对植物残体的响应。【方法】以枣树林、撂荒地和玉米地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添加沙达旺、苦豆子、二者混合植物残体及空白共计12个处理,并进行室内培养试验,测定了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颗粒有机碳(POC)以及微生物群落含量等指标。【结果】在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沙打旺、苦豆子和混合植物残体输入后土壤TOC、DOC、MBC及POC均显著增加,枣树林地>玉米地>撂荒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总磷脂脂肪酸、革兰氏阳性细菌(G^(+))、革兰氏阴性细菌(G^(−))及放线菌含量在植物残体输入下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三种植物残体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PLFAs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枣树林地>玉米地>撂荒地。土壤G^(+)/G^(−)的比值范围为0.96~1.15。在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植物残体输入并没有显著影响G^(+)/G^(−)的比值。【结论】植物残体输入改变了三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含量,土壤TOC、DOC、MBC和POC等有机碳组分含量与土壤G^(+)、G^(−)、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G^(+)/G^(−)无明显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提升与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植物残体 微生物群落 有机碳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