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化酶-2与关节炎 被引量:21
1
作者 宋震坤 陈文照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5期314-317,共4页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关节炎 前列腺素 细胞因子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痛风宁对痛风大鼠关节滑膜细胞环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宋震坤 陈文照 郑小伟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痛风宁对急性痛风滑膜细胞环氧化酶 (COX)异构体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其抗炎镇痛作用机理。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6只 ,模型对照 1组 6只 ,模型对照 2组 6只 ,痛风宁组 6只 ,秋水仙碱组 6只。分别予生理氯化钠... 目的 :通过观察痛风宁对急性痛风滑膜细胞环氧化酶 (COX)异构体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其抗炎镇痛作用机理。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6只 ,模型对照 1组 6只 ,模型对照 2组 6只 ,痛风宁组 6只 ,秋水仙碱组 6只。分别予生理氯化钠溶液、痛风宁药液、秋水仙碱悬浮液灌胃 3天 ,第 4天建立急性痛风模型 ,正常对照组、痛风宁组、秋水仙碱组在造模后 3h切取踝关节滑膜 ,模型对照组则分别于 3h、 6h后取材。免疫组化法观察滑膜细胞COX 1 /COX 2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受试关节滑膜细胞COX 1 /COX 2表达都有显著增强 ,以COX 2更为明显。痛风宁与秋水仙碱均可下调COX 1 /COX 2的表达 ,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痛风宁通过下调COX 1 /COX 2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宁 痛风 大鼠 关节滑膜细胞环氧化酶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足跟完全离断再植一例
3
作者 宋震坤 姚建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足跟 离断缺损 断肢再植术 皮瓣移植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剖宫产术腹壁横切口4种不同缝合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江延姣 叶慧君 +1 位作者 宋震坤 祝秀芝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079-1081,1084,共4页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腹壁横切口4种不同缝合法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层的愈合效果。方法 40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分为4组,每组100例。A组:3-0可吸收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5-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B组:皮下脂肪层不缝+5-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腹壁横切口4种不同缝合法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层的愈合效果。方法 40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分为4组,每组100例。A组:3-0可吸收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5-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B组:皮下脂肪层不缝+5-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C组:3-0可吸收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皮肤缝合器缝合皮肤;D组:皮下脂肪层不缝+皮肤缝合器缝合皮肤。完成随访共393例。评价指标:(1)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3d、6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切口并发症:术后至6周切口感染、裂开、血肿、渗液、线结反应或硬结等情况;(3)切口缝合时间、医疗成本。(4)术后4个月产妇对手术瘢痕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的评估,美容科医生对手术瘢痕的满意度评估:最低0分,最高4分。结果(1)4组产妇术后第3天腹壁切口疼痛程度B组与D组更轻,B组明显轻于A组(P<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切口并发症,D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主要是线结反应或硬结,其他各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缝合时间: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其中D组时间最短,B组次之,A组最长。缝合成本B组最低,C组最高。(4)4组产妇对腹部瘢痕舒适度比较,D、B两组舒适度明显高于A、C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产妇对瘢痕的满意度评分B组最高,C组最低,但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美容科医生对4组产妇腹部疤痕的满意度评分,D组最高,B、C、A组依次降低,而且D、B两组满意度明显高于A、C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尤其用皮肤缝合器缝合组不管从缝合的时间、产妇对切口的舒适度、美容科医生对切口满意度评估更优于皮下脂肪缝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横切口 皮肤缝合 皮钉
下载PDF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曹延广 徐禄基 +2 位作者 许良 宋震坤 吴建民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期126-129,共4页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骨科及显微外科临床中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创伤、断肢再植术、应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筋膜间隙综合征、动脉栓塞等,都有可能造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截肢或其他器官继发损伤...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骨科及显微外科临床中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创伤、断肢再植术、应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筋膜间隙综合征、动脉栓塞等,都有可能造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截肢或其他器官继发损伤。故对于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止的研究目前备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取皮创面的临床治疗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强 李建兵 +4 位作者 姚建民 吴守成 沈向前 宋震坤 王磊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1年第6期302-304,共3页
目的 报道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取皮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30例患者取皮后创面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治疗组 )及生理盐水 (对照组 ) ,创面暴露。结果 治疗组 (11.73± 0 .9)天比对照组 (15 .2 3±3.8)天在... 目的 报道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取皮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30例患者取皮后创面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治疗组 )及生理盐水 (对照组 ) ,创面暴露。结果 治疗组 (11.73± 0 .9)天比对照组 (15 .2 3±3.8)天在愈合时间上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取皮后供区的愈合 ,使用方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供区 愈合 取皮创面 植皮术
下载PDF
指背静脉动脉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建兵 宋建良 +4 位作者 姚建民 吴守成 陈强 沈向前 宋震坤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210-211,共2页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指端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指背逆行岛状皮瓣通过指端的指动脉与其静脉吻合,形成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0例.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外形满意.结论 该方法易操作,需一定的显微外科基础,为修复指端缺损提供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指端缺损 静脉动脉化 皮瓣修复 指背逆行岛状皮瓣 指动脉 静脉吻合 显微外科 目的 方法 结论
全文增补中
丹参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樊旺哲 宋震坤 吴建民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9期2994-2996,共3页
目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大多集中在平滑肌上,对骨骼肌的研究较少。而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大量的资料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涉及能量代谢、钙、自由基、细胞黏附分子、补体等多种生物分... 目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大多集中在平滑肌上,对骨骼肌的研究较少。而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大量的资料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涉及能量代谢、钙、自由基、细胞黏附分子、补体等多种生物分子的含量、活性改变,在细胞凋亡方面也有很多研究,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中药丹参具有祛瘀止血、活血调经、清心除烦的功效,对再灌注损伤相关生物分子有明显调节作用,在防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干预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丹参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能为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骨骼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MICROFIX锚钉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陈旧性伸指肌腱止点离断6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樊旺哲 宋震坤 +1 位作者 柯杨 陈科 《浙江中医杂志》 2013年第11期843-843,共1页
手指伸指肌腱离断在临床上较常见,多因间接暴力损伤所致,可出现肿痛,活动受限,锤状指畸形等症状。许多患者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就诊,致使损伤转为陈旧性,肌腱回缩、粘连。二期就诊,带来许多治疗与康复的问题,笔者采集2011年2月至... 手指伸指肌腱离断在临床上较常见,多因间接暴力损伤所致,可出现肿痛,活动受限,锤状指畸形等症状。许多患者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就诊,致使损伤转为陈旧性,肌腱回缩、粘连。二期就诊,带来许多治疗与康复的问题,笔者采集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6例伸指肌腱陈旧性离断患者,应用微型可吸收锚钉手术治疗,结合术后中药熏蒸,功能锻炼,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离断 微型骨锚 中药熏蒸
下载PDF
星形皮瓣矫治先天性乳头内陷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震坤 陈小平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9年第5期234-235,共2页
为了提高乳头内陷的手术疗效,减少回缩复发及其他并发症,我们针对其病因采用了星形皮瓣矫治严重先天性乳头内陷4 例(8 个乳头) ,取得良好效果。经3 ~6 个月随访,患者乳头外形满意,无1 例复发,亦无乳头感染障碍。该术式设... 为了提高乳头内陷的手术疗效,减少回缩复发及其他并发症,我们针对其病因采用了星形皮瓣矫治严重先天性乳头内陷4 例(8 个乳头) ,取得良好效果。经3 ~6 个月随访,患者乳头外形满意,无1 例复发,亦无乳头感染障碍。该术式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效果确切,是矫治中度乳头内陷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皮瓣 乳头内陷 矫治
下载PDF
八种微型轴型皮瓣在指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11
作者 沈向前 姚建民 +3 位作者 宋建良 吴守成 李建兵 宋震坤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3期204-204,共1页
关键词 指端缺损 微型轴型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肝素钠局部皮下注射治疗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回流障碍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震坤 姚建民 +3 位作者 吴守成 李建兵 沈向前 陈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197-197,共1页
关键词 肝素钠 皮下注射 治疗 断指再植术 静脉回流障碍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瘢痕之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震坤 宋建良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7-299,共3页
关键词 瘢痕 中医药疗法 成纤维细胞 胶原 细胞外基质 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内窥镜下寻找断伤后回缩的指屈肌腱近端 被引量:13
14
作者 沈向前 吴守成 +4 位作者 宋建良 宋震坤 李建兵 陈强 王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33-234,共2页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内窥镜寻找断伤后回缩的指屈肌腱近端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4月,对2具尸体应用内窥镜寻找拇长屈肌腱,指深、浅屈肌腱,证实了该术式的解剖依据。临床对Ⅱ区指屈肌腱损伤10例11指,在内窥镜镜视下找到指屈肌腱回缩的近端...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内窥镜寻找断伤后回缩的指屈肌腱近端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4月,对2具尸体应用内窥镜寻找拇长屈肌腱,指深、浅屈肌腱,证实了该术式的解剖依据。临床对Ⅱ区指屈肌腱损伤10例11指,在内窥镜镜视下找到指屈肌腱回缩的近端后拉出至远断端创面内,在直视下进行肌腱修复。结果 在内窥镜镜视下能寻到回缩的指屈肌腱并能将其拉至远断端。结论 临床上,直视下不能找到回缩的指屈肌腱近端时,内窥镜不失为一种寻找回缩指屈肌腱近断端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内窥镜 肌腱修复术 臂丛神经阻滞 气压止血带 适应证 手外科
原文传递
年轻化面部轮廓改型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小平 宋建良 +5 位作者 史颂民 谭晓燕 孙豪 林金德 宋震坤 沈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对老化面部轮廓进行年轻化改型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切口,用微型器械在面部软组织提紧复位的同时将变形的颅面骨支架重新塑形。结果从1995年8月~2003年6月,我们为37例求术者进行了面部轮廓改型术,其中20例随访3~1... 目的探讨一种对老化面部轮廓进行年轻化改型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切口,用微型器械在面部软组织提紧复位的同时将变形的颅面骨支架重新塑形。结果从1995年8月~2003年6月,我们为37例求术者进行了面部轮廓改型术,其中20例随访3~12个月,面部轮廓改善满意,年轻化效果明显。结论年轻化面部轮廓改型术对面部轮廓老化的改善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 年轻化 颅面 骨支架 塑形 头皮冠状切口 随访 手术方法 复位 器械
原文传递
指背静脉动脉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建兵 宋建良 +4 位作者 姚建民 吴守成 陈强 沈向前 宋震坤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介绍一种指端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指背逆行岛状皮瓣通过指端的指动脉与皮瓣的静脉吻合形成静脉动脉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10例。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 ,外形满意。结论 方法易行 ,为指端修复增添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 目的 介绍一种指端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指背逆行岛状皮瓣通过指端的指动脉与皮瓣的静脉吻合形成静脉动脉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10例。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 ,外形满意。结论 方法易行 ,为指端修复增添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但需一定的显微外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 指背 修复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端缺损
原文传递
正畸-手术联合矫治成人Ⅲ类骨面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小平 宋建良 +4 位作者 陈关福 谭晓燕 焦亚平 冯玉富 宋震坤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1年第5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正畸 成人 Ⅲ类骨面型 矫治
原文传递
六趾畸形第二趾再造拇指缺损
18
作者 沈向前 姚建民 宋震坤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拇指缺损 六趾畸形 皮瓣修复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大黄素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云卿 宋震坤 吴建民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大黄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防治
原文传递
中国妇女乳房乳晕乳头比例的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震坤 陈小平 宋建良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5年第6期326-328,共3页
目的为塑造自然、匀称而具有美感的乳房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45例22~45岁、对自己乳房满意且无乳房手术史的女性志愿者,分别测量体重、身高、乳头直径、乳晕直径、胸乳线(乳头至胸骨切迹连线距离)、乳房内侧半径(乳头至乳房下皱襞内... 目的为塑造自然、匀称而具有美感的乳房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45例22~45岁、对自己乳房满意且无乳房手术史的女性志愿者,分别测量体重、身高、乳头直径、乳晕直径、胸乳线(乳头至胸骨切迹连线距离)、乳房内侧半径(乳头至乳房下皱襞内侧止点连线距离)、乳房外侧半径(乳头至乳房下皱襞外侧止点连线距离)、乳房下半径(乳头至乳房下皱襞最低点连线距离).以乳房外侧半径长度作为乳房大小参考指标,由此计算和确定乳房、乳晕、乳头之间的比例,并对可能影响其变化的年龄、体重、身高等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该组样本显示中国妇女乳房与乳晕之比约为3.7:1.0,乳晕乳头之比约为3.4:1. 0.体重、体重指数与乳房大小、乳晕乳头比例之间呈正相关,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年龄、身高的影响在该样本中并未显现.结论乳房与乳晕、乳头间具有一定的合适比例,体重和肥胖可能是影响该比例关系的因素.乳房、乳晕、乳头比例的确定对东方妇女的乳房整形和再造具有美学价值,可被用于手术中对乳房大小的理想化设计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乳晕 乳头 测量 乳房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