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扶余—长春岭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品质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青磊 刘招君 +2 位作者 胡菲 谢文泉 宋朔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2期487-494,共8页
松辽盆地扶余—长春岭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发育多层油页岩,油页岩颜色主要为棕褐色和灰黑色,发育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揭示其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环境。通过系统取样、测试和分析表明:研究区油页岩为中等含油率、中发热量、高灰分及低硫... 松辽盆地扶余—长春岭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发育多层油页岩,油页岩颜色主要为棕褐色和灰黑色,发育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揭示其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环境。通过系统取样、测试和分析表明:研究区油页岩为中等含油率、中发热量、高灰分及低硫油页岩。总有机碳(TOC)测试结果为4.87%~19.90%,平均为7.88%,表明油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通过岩石热解参数分析,研究区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Ⅱ型次之;结合最大热解峰顶温度T_(max)(℃)的变化范围为437℃~449℃,指示出研究区的油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处在未熟-低熟阶段。对研究区油页岩的厚度及含油率展布特征进行分析表明:研究区2号和3号矿层油页岩厚度最大,连续性最好,ZK0809井和ZK3201井区油页岩累计厚度较大,而SY9井区油页岩含油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扶余—长春岭 青山口组 油页岩 品质特征
下载PDF
红色泥岩层系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以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白垩统姚家组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朔 刘招君 +3 位作者 孙平昌 王艺萌 谢文泉 宋青磊 《世界地质》 CAS 2015年第3期774-785,共12页
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姚家组地层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细碎屑岩中含有较多的稳定组分。通过对微量元素PAAS标准化及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配分模式研究,研究区内姚家组地层应来自同一物源区。CIA值及Th/U值表明源区经历了... 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姚家组地层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细碎屑岩中含有较多的稳定组分。通过对微量元素PAAS标准化及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配分模式研究,研究区内姚家组地层应来自同一物源区。CIA值及Th/U值表明源区经历了中等的风化作用;Th/Sc和Zr/Sc比值变化范围小,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受源岩控制,物源区岩石未经过沉积再搬运。根据源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姚家组地层的母岩主要为花岗岩(海西期和燕山期),并有少量燕山期中酸性喷出岩;源岩来自大陆边缘,为大陆岛弧火山岩系。通过Sr/Cu,Ni/Co,V/Cr,U/Th等比值综合分析,姚家组沉积时为干热气候,水体富氧,因此造成姚家组厚层的红色泥岩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物源区 构造背景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增深3井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谢文泉 刘招君 +4 位作者 胡菲 宋青磊 邓硕 宋朔 张超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3期850-857,共8页
为近一步了解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特征,对该地区新钻井增深3井青山口组全取芯井段进行了详细的岩芯观察、取样与测试等单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增深3井青山口组共发育5层油页岩,主要形成于半深-深湖沉积环境... 为近一步了解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特征,对该地区新钻井增深3井青山口组全取芯井段进行了详细的岩芯观察、取样与测试等单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增深3井青山口组共发育5层油页岩,主要形成于半深-深湖沉积环境,油页岩单层最厚达5m;含油率为3.50%~7.34%,平均为4.73%;发热量分布范围为1928.68~4537.08J/g,平均为2691.42J/g;灰分含量为82.65%~87.56%,平均为85.02%;全硫含量为0.59%~4.08%,平均为1.40%,为高灰分、低发热量、低硫、中-低品质油页岩。其中含油率与发热量、有机破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与灰分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性,表明发热量、有机破和灰分含量可作为油页岩含油率良好的替代指标。对油页岩段的测井曲线分析显示,油页岩层较泥岩具有高声波时差、高电阻率、低密度的特征,可作为识别油页岩的辅助标志。通过对样品岩石热解参数进行分析,表明油页岩中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其次为n型,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熟-低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 油页岩特征 工业特征 有机质类型
下载PDF
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含煤层段沉积有机相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白悦悦 吕庆田 +7 位作者 刘招君 Simon C GEORGE 孙平昌 孟庆涛 谢文泉 宋青磊 王君贤 徐川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2-514,共13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含煤段中发育有油页岩、煤、碳质泥岩和泥岩等富有机质细粒沉积。为了研究其沉积有机相的类型及煤和油页岩形成的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工业分析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方法将含煤段...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含煤段中发育有油页岩、煤、碳质泥岩和泥岩等富有机质细粒沉积。为了研究其沉积有机相的类型及煤和油页岩形成的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工业分析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方法将含煤段细粒沉积物划分为了类型A(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B(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环境)、C1(湖沼非油页岩亚相)及C2(湖沼油页岩亚相)四种类型,其中类型C1沉积物中发育煤,类型C2中发育油页岩,且煤较油页岩具有更高的含油率、水分、挥发分以及发热量值。有机质类型特征方面,沉积有机相类型A、B及C1沉积物有机质类型均为Ⅱ2-Ⅲ型、有机质来源均以陆源和混合来源两种有机质来源为主,而类型C2中主要为II2型,以混合有机质来源为主;类型A及C2其沉积物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阶段,而类型B和C1中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有机质保存条件方面,类型A沉积物主要形成于缺氧的淡水环境,类型B主要形成于贫氧-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类型C1形成于贫氧-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而类型C2则主要形成于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其中类型B较类型A,类型C2较类型C1,其沉积物均形成于更为还原且盐度更高的水体环境中。石门沟组含煤段是煤和油页岩的形成层位,稳定的沉积环境、丰富的湖泊有机质来源、良好的保存条件及较少的陆源碎屑的稀释共同促进了类型C2中油页岩的形成,而丰富的陆源植物供给及良好的保存条件则促进了类型C1中煤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沉积有机相 有机质特征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白悦悦 刘招君 +3 位作者 孙平昌 谢文泉 宋青磊 王君贤 《矿产勘查》 2020年第7期1321-1333,共13页
沉积相分析是有机质富集及油页岩和煤形成和分布研究的基础。通过鱼油页1井岩芯的岩性组合、泥岩颜色、沉积结构和构造、含有物及接触关系等特征研究,结合显微镜下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分析,得出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 沉积相分析是有机质富集及油页岩和煤形成和分布研究的基础。通过鱼油页1井岩芯的岩性组合、泥岩颜色、沉积结构和构造、含有物及接触关系等特征研究,结合显微镜下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分析,得出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相类型,并进一步识别出5种沉积亚相及11种沉积微相。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沉积相组合在垂向上具有一定的规律:页岩段沉积物较细,底部为砂质浅湖与泥质浅湖交替,向上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而顶部存在滑塌作用形成的浊积岩,浊积岩顶底均与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突变接触;含煤段底部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向上沉积物入湖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含煤段中下部为一套沉积厚煤层的湖沼沉积物,向上为浅湖沉积物,顶部为一套厚层的三角洲前缘沉积物。沉积相分析可以为本区层序地层及能源矿产赋存特征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沉积相 三角洲 湖泊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