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叙石宝矿段C_(17)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宋靓靓 师晓文 +2 位作者 叶定南 丁思月 游文华 《四川地质学报》 2016年第1期123-125,共3页
通过对古叙矿区石宝矿段详查水文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阐述了C17煤层开采的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采用突水系数法分析了C17煤层的底板突水危险性,为下步矿段内井田勘探阶段水文地质工作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煤矿 底板 突水 石宝
下载PDF
靖江市1993年~2002年散发疟疾病例报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亚红 宋靓靓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疟疾 散发病例 血检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研究——以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期间天津市大学生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方俊涛 宋靓靓 宋正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年第22期97-99,共3页
混合式教学在当下“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与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期间实践教学需要下,已成为传统教学模式变革的必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的满意度是影响教学改革的关键。基于学习者视角,提出了包含学生期望、感... 混合式教学在当下“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与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期间实践教学需要下,已成为传统教学模式变革的必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的满意度是影响教学改革的关键。基于学习者视角,提出了包含学生期望、感知质量、学生满意度、学生抱怨、学生忠诚五个因素的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影响假设模型。针对天津市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满意度假设模型进行了检验,分析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中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期望对感知质量存在正向影响,感知质量对学生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学生满意度对学生忠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教学改革 结构方程模型 满意度
下载PDF
古蔺县庙林矿段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林波 吕川南 宋靓靓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年第24期222-223,共2页
矿段构造分区属扬子准地台滇黔褶皱区之娄山关坳陷褶皱南部东段。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矿段位于水口寺背斜的南东翼,官店-茅台向斜北西翼,总体呈一走向NE-SW的单斜构造。煤系煤层主要分布在煤系中部和下部,可采煤层8层,其中... 矿段构造分区属扬子准地台滇黔褶皱区之娄山关坳陷褶皱南部东段。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矿段位于水口寺背斜的南东翼,官店-茅台向斜北西翼,总体呈一走向NE-SW的单斜构造。煤系煤层主要分布在煤系中部和下部,可采煤层8层,其中C24、 C25为全区可采煤层,主要煤层层位较稳定,间距变化较小。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蔺县 庙林矿段 地质特征 可采煤层 研究
下载PDF
古叙煤矿区石宝矿段龙潭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及成煤条件分析
5
作者 师晓文 杨帆 +1 位作者 宋靓靓 李健雄 《吉林地质》 2023年第3期47-50,58,共5页
古叙煤矿区石宝矿段龙潭煤系地层主要为龙潭组处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海陆交界地带,厚度76.25~105.62 m,含煤11~24层,煤层总厚度8.44~27.15 m,可采煤层8层。根据岩性、岩相等,可将煤层从上到下可分为3段,上段为较闭塞海湾沉积环境,因海进... 古叙煤矿区石宝矿段龙潭煤系地层主要为龙潭组处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海陆交界地带,厚度76.25~105.62 m,含煤11~24层,煤层总厚度8.44~27.15 m,可采煤层8层。根据岩性、岩相等,可将煤层从上到下可分为3段,上段为较闭塞海湾沉积环境,因海进海退及灾害频繁,产煤量少,仅C 13、C 14、C 15可采;中段为较闭塞海湾—潮坪沉积环境,因构造活动趋于平稳,成煤厚度较大,C 17、C 20、C 23、C 24煤层接近,基本全区可采;下段为障壁岛—泻湖沉积环境,因地裂运动,可采区仅C 25层。三段厚度差异较大,反映了二叠纪晚期地裂运动对该地区影响较大,沉积环境差异是本区成煤条件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潭组 沉积环境 成煤条件 古叙矿区
下载PDF
景观艺术语境中的现代城市雕塑研究思路分析
6
作者 袁永标 宋靓靓 《美与时代(城市)》 2020年第7期69-70,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物资和精神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给城市的环境和整体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城市雕塑是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习俗的代表,反映了城市的精神面貌和现代化进程。现代城市雕塑应当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物资和精神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给城市的环境和整体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城市雕塑是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习俗的代表,反映了城市的精神面貌和现代化进程。现代城市雕塑应当是集建筑学、美学、历史学等多项艺术于一身的综合体。文章以景观艺术语境为出发点,以现代城市雕塑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当前我国在城市雕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当如何使用景观艺术语言帮助开展现代城市雕塑建设,力求为城市雕塑的良好发展增添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艺术语境 现代城市雕塑 历史文化 美学
下载PDF
靖江市居民肠道线虫感染及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纪生 刘剑峰 +2 位作者 刘亚红 宋靓靓 耿国旺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08,224,共4页
目的调查靖江市居民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及对其认知现状,探索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的措施。方法在靖江市随机抽取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以Kato-Katz法检查居民肠道线虫病感染情况,问卷调查防病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正确率。结果 2013-2015... 目的调查靖江市居民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及对其认知现状,探索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的措施。方法在靖江市随机抽取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以Kato-Katz法检查居民肠道线虫病感染情况,问卷调查防病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正确率。结果 2013-2015年共计在靖江市分别调查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4 555人和2 278人。本地居民肠道线虫病感染率为0.29%(13例),流动人口为0.75%(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0,P<0.01)。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性别间肠道线虫病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0.048,P均>0.05)。本地居民对肠道线虫病的知晓率高于流动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9~164.533,P均<0.01)。结论流动人口是靖江市肠道线虫病的重点防控对象,应对其加强综合干预;健康教育中应加强钩虫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线虫 感染 防治知识 知晓率 靖江市
原文传递
靖江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人群血防知识来源和传播方式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纪生 陈剑峰 +1 位作者 刘亚红 宋靓靓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了解靖江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人群血防知识来源和对各类传播方式的接受程度,为制作适用的健康教育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靖江市沿江地区常住居民、流动人口以及5~6年级学生开展调查,了解农村及学校信息传播条件,以及不同人群的血... 目的了解靖江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人群血防知识来源和对各类传播方式的接受程度,为制作适用的健康教育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靖江市沿江地区常住居民、流动人口以及5~6年级学生开展调查,了解农村及学校信息传播条件,以及不同人群的血防知识来源和对各种传播方式的接受程度。结果村民电视机、电脑、手机普及率分别为99.81%、84.16%、87.78%;调查学校均有独立电视网、广播、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电脑教室均能连接互联网。常住居民及流动人员主要血防知识来源包括宣传折页和展板(62.0%、40.5%)、实物宣传材料(42.0%、33.5%)、电视(40.5%、36.0%);学生依次为血防录像(100%)、实物宣传材料(99.5%)、宣传折页和展板(84.2%)。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接受程度较高的传播方式均依次为实物宣传材料、宣传折页和展板、手机短信;学生依次为血防录像、实物宣传材料、宣传折页和展板。结论应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及信息传播条件制作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材料,还应开发移动互联网宣传材料,拓宽传播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健康教育 问卷调查 知识来源 传播方式 流动人口 传播阻断地区 靖江市
原文传递
乙醇利用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在低醇苹果酒中的应用
9
作者 宋靓靓 袁亚宏 +2 位作者 刘斌 王虎玄 岑涛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4-258,共5页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低醇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获得利用乙醇的菌株,利用YPD以及乙醇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经过多次分离与筛选,得到3株乙醇利用菌株SJ01、SJ02、SJ03,并对筛选菌株进行乙醇耐受特性的测定及乙醇利用曲线的绘制...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低醇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获得利用乙醇的菌株,利用YPD以及乙醇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经过多次分离与筛选,得到3株乙醇利用菌株SJ01、SJ02、SJ03,并对筛选菌株进行乙醇耐受特性的测定及乙醇利用曲线的绘制。同时,通过菌株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特征,结合2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确定了3株分离菌的遗传学位置。结果表明:SJ01、SJ02、SJ03三株菌株的乙醇耐受浓度分别为10%、8%、9%。在唯一碳源培养基中培养20 d后,其乙醇利用率分别为39.9%、35.7%、31.8%。菌株SJ01和SJ02为Pichia kudriavzevii,菌株SJ03为Candida ethanolica。最后根据菌株能够利用乙醇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特性,将菌株SJ01和SJ03加入至苹果酒中进行低醇苹果酒的酿造,苹果酒的酒精度分别降低了17.5%和27.8%,且苹果酒品质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利用 26S RDNA 低醇 苹果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