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莲花生咒语法会的人类学解析——以多加、坎布拉、格瓦三雪喀的法会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完麻加 切排 《青藏高原论坛》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莲花生是公元八世纪从印度入藏的一位大师。他为印度佛教在藏区立足和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藏传佛教宁玛派把莲花生大师奉为该教派的祖师,并声称为第二佛陀。因此,在藏族文化中与莲花生大师有关的经典教义、教规和仪式非常盛行... 莲花生是公元八世纪从印度入藏的一位大师。他为印度佛教在藏区立足和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藏传佛教宁玛派把莲花生大师奉为该教派的祖师,并声称为第二佛陀。因此,在藏族文化中与莲花生大师有关的经典教义、教规和仪式非常盛行。本文以多加、坎布拉、格瓦三雪喀共同举办的莲花生咒语法会~①为例,探讨了法会的时空结构和仪式象征,同时也分析了法会在地域性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生大师 咒语 密咒师 雪喀
下载PDF
莲花生伏藏传记《铜洲版》研究评述
2
作者 夺机卓玛 完麻加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7,160,161,共10页
《铜洲版》作为莲花生早期完整的伏藏传记,具备伏藏、传记、历史三位一体的特点。佛教观念史研究方法从理论的视角肯定了伏藏典籍作为特定时期产物的积极作用,依此方法对娘热尼玛沃色以伏藏之名建构的《铜洲版》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出... 《铜洲版》作为莲花生早期完整的伏藏传记,具备伏藏、传记、历史三位一体的特点。佛教观念史研究方法从理论的视角肯定了伏藏典籍作为特定时期产物的积极作用,依此方法对娘热尼玛沃色以伏藏之名建构的《铜洲版》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出《铜洲版》于佛教徒内部而言如何成为历史真实及其产生的文化功能,并揭示其作为后弘期的莲花生经典伏藏传记,如何活现其中“叠加”的宗教、历史、观念三种意蕴,这对于理解和研究《铜洲版》及其之外的历史传记类伏藏文本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洲版》 莲花生 伏藏传记 佛教观念史
下载PDF
森普神山崇拜及其社会整合功能 被引量:4
3
作者 完麻加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85,共4页
神山崇拜作为民间信仰,在不同国家、地区曾一度发挥过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历来对山的敬畏和崇拜更为显著,这种崇拜从古至今对这一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界处即安多赤嘎(kh... 神山崇拜作为民间信仰,在不同国家、地区曾一度发挥过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历来对山的敬畏和崇拜更为显著,这种崇拜从古至今对这一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界处即安多赤嘎(khri ka)地区的森普神山崇拜为个案研究,试图理清森普神山与安多其它神山之间的关系,以及讨论当地居民对森普神山的禁忌、祭祀等宗教行为特征和由此衍生的社会整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普神山 祭祀 社会整合
下载PDF
宁玛派密咒师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完麻加 周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52,共7页
藏传佛教宁玛派密咒师既是宗教人士,又是普通百姓。他们娶妻成家、生儿育女,平时从事农牧业生产劳动,在信众受邀时为民众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依据史料和田野调查,宁玛派密咒师跨越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时期,最初是以占卜打卦的形式出现的... 藏传佛教宁玛派密咒师既是宗教人士,又是普通百姓。他们娶妻成家、生儿育女,平时从事农牧业生产劳动,在信众受邀时为民众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依据史料和田野调查,宁玛派密咒师跨越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时期,最初是以占卜打卦的形式出现的神职人员,后经过各个时期的发展、变迁,在不同时期都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玛派 密咒师 起源 发展
下载PDF
宁玛派密修师的防雹仪式研究——基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完麻加 《西藏艺术研究》 2015年第3期81-88,共8页
宁玛派密修师是藏族本土宗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相结合而出现的特殊宗教人士。从古至今,这群宗教人士在藏族的生命仪式和强化仪式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以生态人类学提倡的地方性知识为研究视角,论述宁玛派密修师在防雹仪式过程及其... 宁玛派密修师是藏族本土宗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相结合而出现的特殊宗教人士。从古至今,这群宗教人士在藏族的生命仪式和强化仪式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以生态人类学提倡的地方性知识为研究视角,论述宁玛派密修师在防雹仪式过程及其体现的生态智慧,进而启发人们正确认识和发掘地方性知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防雹师 防雹 仪式
下载PDF
毗卢遮那大师流放嘉绒之原因辨析
6
作者 完麻加 周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7,共5页
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吐蕃境内兴起诸多的宗教派别,其中不乏有正统的和异端的。为了引进和弘扬正统的印度佛教,赤松德赞派毗卢遮那到印度,让他学习印度佛教。毗卢遮那在印度学习十几年后,回到桑耶寺,并弘扬佛教,尤其是花费所有精力翻译和传... 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吐蕃境内兴起诸多的宗教派别,其中不乏有正统的和异端的。为了引进和弘扬正统的印度佛教,赤松德赞派毗卢遮那到印度,让他学习印度佛教。毗卢遮那在印度学习十几年后,回到桑耶寺,并弘扬佛教,尤其是花费所有精力翻译和传授佛法。但是,由于吐蕃大臣和显教大师、苯教徒等的反对和诬陷,毗卢遮那被流放到嘉绒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卢遮那 吐蕃 嘉绒 流放
下载PDF
清代多文种合璧碑《御制崇国寺碑文》研究
7
作者 完麻加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06,共7页
《御制崇国寺碑文》于康熙六十一年镌刻,碑文主要记载了康熙帝修建崇国寺的缘由及其经过。文章对石碑保存情况、碑文内容及其所反映的相关历史进行了综合考察。文章认为康熙六十一年修复了大隆善护国寺内的一处院落,而御制碑文时借用了... 《御制崇国寺碑文》于康熙六十一年镌刻,碑文主要记载了康熙帝修建崇国寺的缘由及其经过。文章对石碑保存情况、碑文内容及其所反映的相关历史进行了综合考察。文章认为康熙六十一年修复了大隆善护国寺内的一处院落,而御制碑文时借用了元代的寺名崇国寺。此外,学界因《御制资福院碑记》载有崇国寺、资福等寺名而误认为资福院在崇国寺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但比较和分析《御制崇国寺碑文》和《御制资福院碑记》碑文后发现资福院是建于安定门外的一方院落,建成后赐名资福院,而崇国寺是建于西安门外的一座寺院,且元至明宣德前称崇国寺,而明宣德之后称大隆善护国寺。两通石碑内容都与诸蒙古汗等为康熙六十大岁祝寿以及康熙赞颂诸蒙古部族恭顺清政府的历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崇国寺碑 大隆善护国寺 资福院
下载PDF
象征符号与文化调适: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发辫研究
8
作者 完麻加 吉毛措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5-228,共4页
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是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文化的传承者。宁玛派"俄巴"的"俄拉"是与宁玛派信仰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象征符号,其不仅是确立"俄巴"身份标志的符号,而且是一种区分"我群"与"他... 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是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文化的传承者。宁玛派"俄巴"的"俄拉"是与宁玛派信仰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象征符号,其不仅是确立"俄巴"身份标志的符号,而且是一种区分"我群"与"他群"的象征符号。本文从身体史的角度分析了宁玛派俄巴发辫的象征意义及变迁过程,发现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身体空间中文化符号会被不断地改造、调适,赋予其新的象征意义。宁玛派与其他教派间的互动及社会的发展带来俄拉象征性的变化,可以为藏文明中的社会与宗教互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玛派 俄巴 发辫 象征符号 文化调适
下载PDF
北京地区藏传佛教碑文研究述评
9
作者 完麻加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95,共8页
碑刻文献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唯一性和真实性,其价值更是日益突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北京地区藏传佛教碑刻文献丰富,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对其跨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的研究相对薄弱。在未来此领域的拓展和... 碑刻文献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唯一性和真实性,其价值更是日益突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北京地区藏传佛教碑刻文献丰富,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对其跨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的研究相对薄弱。在未来此领域的拓展和努力方向上,首先整理一部完整的北京藏传佛教碑文资料汇编,是打破研究瓶颈的前提;其次可以从碑刻文献本体和整体层面入手,全面解读碑文内容;再次以综合性或跨学科角度揭示碑文的内涵和价值,阐述和解释北京地区我国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和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藏传佛教 碑文 研究价值
下载PDF
古浪吴坚久智曲洋多杰生平事迹考究
10
作者 完麻加 吉毛措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45,共6页
古浪吴坚久智曲洋多杰系宁玛派活佛,大师讲经传法,传播宁玛派教法,引进先进科技,推动地方社会发展,并毕生致力于促进汉藏民族团结。民国初期,古浪吴坚久智曲洋多杰等组成的甘肃代表团前往西藏,为汉藏民族团结和中央与西藏地方间联络感... 古浪吴坚久智曲洋多杰系宁玛派活佛,大师讲经传法,传播宁玛派教法,引进先进科技,推动地方社会发展,并毕生致力于促进汉藏民族团结。民国初期,古浪吴坚久智曲洋多杰等组成的甘肃代表团前往西藏,为汉藏民族团结和中央与西藏地方间联络感情、解释前嫌、疏通关系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浪吴坚久智曲洋多杰 宁玛派 民国 甘肃代表团
下载PDF
安多地区宁玛派俄巴在生命仪式中扮演的社会角色
11
作者 完麻加 《青藏高原论坛》 2019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宁玛派俄巴既是宗教人士,又是普通百姓。作为宗教神职人员,他们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为民众祛邪避灾、招福纳财、风调雨顺等。因此,俄巴是人神之间的中介,同时也是解释地方知识的乡土精英人士。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安多地区宁玛派俄巴在... 宁玛派俄巴既是宗教人士,又是普通百姓。作为宗教神职人员,他们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为民众祛邪避灾、招福纳财、风调雨顺等。因此,俄巴是人神之间的中介,同时也是解释地方知识的乡土精英人士。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安多地区宁玛派俄巴在当地人的生命仪式中所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玛派 密咒师 生命仪式 社会角色
下载PDF
宁玛派密咒师研究综述
12
作者 完麻加 《青藏高原论坛》 2017年第1期8-14,共7页
宁玛派密咒师既是媒介神圣与世俗的宗教神职人员,又是娶妻成家、扶老养儿的普通百姓。他们平时在家从事农牧业生产劳动,在特定的日子内到密修殿举行宗教法事活动。密咒师的历史文化传承不仅与佛教有关,也与藏族本土宗教有一定的联系。... 宁玛派密咒师既是媒介神圣与世俗的宗教神职人员,又是娶妻成家、扶老养儿的普通百姓。他们平时在家从事农牧业生产劳动,在特定的日子内到密修殿举行宗教法事活动。密咒师的历史文化传承不仅与佛教有关,也与藏族本土宗教有一定的联系。笔者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和藏、英文期刊以及书籍中搜集了与宁玛派密咒师有关的绝大部分资料,并对现有资料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同时,分析和展望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优缺点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玛派 密咒师 莲花生 苯教
下载PDF
藏文史籍中关于光的显现及其叙事功能分析
13
作者 夺机卓玛 完麻加 《青藏高原论坛》 2021年第3期84-89,共6页
"光"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文化元素。目前,学界对"光"的象征意义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分析,这对认识"光"的社会文化属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藏文史籍中有大量关于"光&qu... "光"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文化元素。目前,学界对"光"的象征意义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分析,这对认识"光"的社会文化属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藏文史籍中有大量关于"光"的叙述,其内容含摄神灵、灵魂、生命等,并在叙述宇宙的形成、人类的起源以及历史人物时形成了特定的叙事结构。从埃利亚德对"光"的探讨视角看,藏文史籍中也存在光—神—灵—生命恒等式的特点,并成为建构社会历史的一种叙事传统,也正因借助光的象征,才使许多扑朔迷离的故事成为了"历史",并得以被人们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文史籍 象征 叙事功能
下载PDF
毗卢遮那大师生平考
14
作者 完麻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4年第1期16-23,共8页
下载PDF
宁玛派密咒师羌姆表演仪式的人类学解读——以格瓦彭措桑木丹林的羌姆表演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完麻加 吉毛措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0-205,共6页
藏传佛教各教派都有展演羌姆或金刚法舞的历史传统,但由于各教派的基本教义和所供奉的本尊的不同以及各地域的宗教文化的差异而生成了藏传佛教羌姆表演的多元性、多层性特点。本文主要解读我们在这两年内调查和跟踪的格瓦彭措桑木丹林... 藏传佛教各教派都有展演羌姆或金刚法舞的历史传统,但由于各教派的基本教义和所供奉的本尊的不同以及各地域的宗教文化的差异而生成了藏传佛教羌姆表演的多元性、多层性特点。本文主要解读我们在这两年内调查和跟踪的格瓦彭措桑木丹林的羌姆表演的仪式程序和象征意义,同时也分析了密咒师和普通民众对羌姆仪式持有的不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玛派 密咒师 羌姆 仪式
原文传递
《御制重修大隆善护国寺碑记》与明代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完麻加 吉毛措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5-106,M0005,共13页
明代汉藏佛教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交往与互动。从北京地区出土的碑刻文献看.明廷出于巩固皇权,安定边疆的目的.从护国佑民、普济众生等角度接受和肯定了有助于实现“大一统”思想的藏传佛教文化。明廷以建寺造塔、赏赐加封等多方策略加... 明代汉藏佛教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交往与互动。从北京地区出土的碑刻文献看.明廷出于巩固皇权,安定边疆的目的.从护国佑民、普济众生等角度接受和肯定了有助于实现“大一统”思想的藏传佛教文化。明廷以建寺造塔、赏赐加封等多方策略加强了西藏等地民众对中央政权的认同。御制重修大隆善护国寺碑等实物史料反映了明廷以礼治国、以佛治藏的统治策略。对于研究明代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以及明朝与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等问题都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大隆善护国寺 御制碑 汉藏文化交流 佛教
原文传递
清代藏文《敕建大隆善护国寺碑记》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完麻加 三木知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110,共19页
《敕建大隆善护国寺碑记》是一通镌刻于清顺治九年(1652)的载有顺治帝修建护国寺缘由及经过的碑文。碑文也详述了护国寺的寺院秩序和僧侣戒律,是目前在北京地区出土的唯一一通藏传佛教寺规类石碑。在以原拓片为主要依据,重新录入和翻译... 《敕建大隆善护国寺碑记》是一通镌刻于清顺治九年(1652)的载有顺治帝修建护国寺缘由及经过的碑文。碑文也详述了护国寺的寺院秩序和僧侣戒律,是目前在北京地区出土的唯一一通藏传佛教寺规类石碑。在以原拓片为主要依据,重新录入和翻译碑文内容,并对前人录、译文中存在的错漏作出辨析的基础上,对碑文的内容及价值重新予以分析。碑文未记载撰写者身份等信息,结合相关史料考查后认为,该碑文应由第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在扎什伦布寺撰写。碑文所提到的释迦比丘奴布达节为岷东(今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常氏,与顺治皇帝和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关系亲密。常奴布达节及其后裔在顺治、康熙至道光时期陪伴帝王,身居高位,蒙受皇恩,在洮岷地区修建佛寺,为藏传佛教在洮岷地区的传播发展以及该地区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文碑 大隆善护国寺 顺治 四世班禅 奴布达节
原文传递
北京古刹护国寺的变迁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完麻加 《法音》 2020年第7期57-63,共7页
藏传佛教从元朝开始传播至北京,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学界常以著名的佛寺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藏传佛教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所发挥的作用。然而,我们对于鲜为人知历史上却产生过重... 藏传佛教从元朝开始传播至北京,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学界常以著名的佛寺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藏传佛教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所发挥的作用。然而,我们对于鲜为人知历史上却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佛寺缺乏深入研究,这不利于对北京藏传佛教历史及北京佛寺的历史作用的整体认识。从历史变迁的角度分析这些佛寺的变迁,则能更加全面地认识北京藏传佛教的形成历史和各朝各代对佛教所采取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时期 藏传佛教 民族宗教政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整体认识 佛寺 发挥的作用 历史变迁
原文传递
藏传佛教宁玛派密修殿的存在形式探析
19
作者 完麻加 周拉 《法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6-61,共6页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浓缩地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价值观念.也积淀着藏族民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藏族信众时常到寺院顶礼朝拜、转经念咒等.已成为藏族信众传承千年的宗教行为。
关键词 藏传佛教文化 宁玛派 藏传佛教寺院 价值观念 物质载体 宗教行为 审美观 藏族
原文传递
比较视域下的佛教《心经》与苯教《母经》研究
20
作者 旦知才旦 完麻加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21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心经》与《母经》分别是佛教般若学说和苯教十万部的主要经典之一。文章对两部经典进行比较和分析后发现,《母经》借用了《心经》的经目、结构以及术语等大部分内容,但《母经》对《心经》的参照不是机械式的抄袭,而是创造性地引用了... 《心经》与《母经》分别是佛教般若学说和苯教十万部的主要经典之一。文章对两部经典进行比较和分析后发现,《母经》借用了《心经》的经目、结构以及术语等大部分内容,但《母经》对《心经》的参照不是机械式的抄袭,而是创造性地引用了苯教八界和大圆满的思想。《母经》把佛教般若学说的空性思想和苯教八界、大圆满思想等融为一体而形成其自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经》 《母经》 苯教 八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