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SMAC策略对淮河来源真菌Talaromyces stipitatus BMC-16化学成分多样性的研究
1
作者 宗世坤 肖君 +3 位作者 王路生 吴成柱 张逸轩 朱美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118-1125,共8页
目的采用单菌株多次级代谢产物(OSMAC)策略对分离自安徽蚌埠淮河区域泥样的真菌Talaromyces stipitatus BMC-16进行化学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基于OSMAC策略,选用19种不同培养基分别小规模发酵培养菌株Talaromyces stipitatus BMC-16。观... 目的采用单菌株多次级代谢产物(OSMAC)策略对分离自安徽蚌埠淮河区域泥样的真菌Talaromyces stipitatus BMC-16进行化学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基于OSMAC策略,选用19种不同培养基分别小规模发酵培养菌株Talaromyces stipitatus BMC-16。观察不同培养基条件下菌株生长状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薄层色谱法(TLC)分析小规模发酵次级代谢产物化学多样性,纸片法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在不同培养基中,菌株的产量、生长形态、代谢产物分布以及抑菌活性均有差异,显示出较佳的代谢潜能。对不同培养基发酵物中的主峰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化合物1,经鉴定为已知化合物stipitatic acid。结论基于OSAMC策略,改变培养基条件,对菌株Talaromyces stipitatus BMC-16的次级代谢产物有显著的影响,丰富了该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aromyces stipitatus BMC-16 OSMAC策略 次级代谢产物 化学多样性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淡水真菌Acremonium tubakii BMC-58产多肽cephaibol A的发酵工艺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路生 王欣茹 +4 位作者 许芙蓉 范思聪 宗世坤 吴成柱 朱美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88-995,共8页
目的 改良淡水真菌Acremonium tubakii BMC-58产多肽cephaibol A的发酵工艺,提高其产率并检测其抗菌活性。方法 通过对6种培养基的筛选确定基础培养基后,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接种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初始pH、碳源、氮源... 目的 改良淡水真菌Acremonium tubakii BMC-58产多肽cephaibol A的发酵工艺,提高其产率并检测其抗菌活性。方法 通过对6种培养基的筛选确定基础培养基后,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接种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初始pH、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菌株BMC-58产cephaibol A产率的影响,确定最适的培养条件;接下来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培养基成分;最后通过纸片法检测cephaibol A对4种细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Mycobacterium phlei,M.phlei)的抗菌活性。结果 确定了菌株BMC-58在真菌2号培养基中产多肽cephaibol A的产率最高,并将培养基成分调整为蛋白胨、酵母浸膏、玉米淀粉、可溶性淀粉、MgSO_(4)、CaCO_(3)、谷氨酸钠和甘露醇,培养条件为菌株接种量2%,培养基初始pH6.0,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80 r/min以及培养时间7 d,最终cephaibol A的产率(17.23 mg/L)比优化前(8.7 mg/L)提高了1.97倍。同时抗菌实验中cephaibol A对MRSA抗菌活性较好,抑菌圈为9.0 mm。结论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后,cephaibol A的产率具有一定的提高,对检测的4种细菌也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抗耐药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真菌 cephaibol A 发酵工艺 抗菌肽 培养条件
下载PDF
淡水真菌次生代谢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多样性
3
作者 王路生 宗世坤 朱美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5-399,共15页
淡水真菌是地球上淡水生态系统中具有多样性和生态性的重要生物。淡水真菌主要是指生命周期中依赖淡水的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目前发现的大部分淡水真菌为子囊菌。淡水真菌生存的环境属于动态系统,其所在的基质随着各种因素的... 淡水真菌是地球上淡水生态系统中具有多样性和生态性的重要生物。淡水真菌主要是指生命周期中依赖淡水的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目前发现的大部分淡水真菌为子囊菌。淡水真菌生存的环境属于动态系统,其所在的基质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断地变换,从而导致淡水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淡水真菌可以作为分解者用于废物和废水修复,也可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污染物,还可以促进营养物质和碳循环,维持淡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等。近年来,淡水真菌的次级代谢物作为结构新颖活性多样的先导化合物的来源之一,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兴趣。淡水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多样性代表了其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途径产生新颖的次级代谢物的无限潜力。本文主要介绍2012年至今,共138个次级代谢物从16种淡水真菌中被分离获得(其中,新化合物78个),这些化合物结构复杂多样,包括聚酮类、醌类和生物碱及多肽等,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菌和抗虫方面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尤其对抗肿瘤和抗生素等类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宝贵资源,其中部分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医药行业。然而,国内对淡水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起步较晚,处于未开发的状态,希望本篇综述能为淡水真菌的后续研究开发提供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真菌 次生代谢物 化学多样性 抗菌 抗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