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托啡诺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影响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1
作者 杜建国 张迅 +3 位作者 宗士兰 张明阳 贾旺华 刘志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7-803,共7页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BPH)对骨肉瘤(O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YAP抑制剂组(维替泊芬组)和BPH低、中、高浓度组,MTT法、克隆形成实验、FCM术、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qPCR法...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BPH)对骨肉瘤(O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YAP抑制剂组(维替泊芬组)和BPH低、中、高浓度组,MTT法、克隆形成实验、FCM术、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qPCR法、WB法和移植瘤实验分别检测处理后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数、细胞凋亡率、划痕愈合率,以及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mRNA的表达和YAP、TAZ蛋白的表达,同时观察BPH和维替泊芬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维替泊芬组和BPH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增殖活性、克隆数、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以及N-cadherin和vimentin m RNA水平、YAP和TAZ蛋白表达及移植瘤体积均显著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率、E-cadherin mRNA水平及对移植瘤的抑瘤率均升高(均P<0.05),且BPH高浓度组与维替泊芬组之间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BPH可能通过抑制Hippo/YAP信号通路来抑制OS细胞MG-63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Hippo/YAP信号通路 骨肉瘤MG-63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与山莨菪碱对“二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宗士兰 林春水 +3 位作者 陈冬婷 陈莺 何双双 古妙宁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79-982,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和山莨菪碱对二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6组(n=9):对照组(C组)、二次打击ALI模型组(M组)、山莨菪碱5 mg/kg组(A1组)、山莨菪碱10 mg/kg组(A2组)、盐酸戊乙奎醚1 ... 目的观察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和山莨菪碱对二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6组(n=9):对照组(C组)、二次打击ALI模型组(M组)、山莨菪碱5 mg/kg组(A1组)、山莨菪碱10 mg/kg组(A2组)、盐酸戊乙奎醚1 mg/kg组(P1组)和盐酸戊乙奎醚2 mg/kg(P2组)。在失血性休克首次打击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内毒素(LPS)2 mg/kg,作为第二次打击建立ALI模型。A1、A2、P1和P2组,在模型建立1 h后分别经股静脉注射山莨菪碱5、10 mg/kg或盐酸戊乙奎醚1、2 mg/kg,C组和M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2 h后放血处死动物,股动脉取血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A1、A2、P1和P2组血清IL-1、IL-8、TNF-α含量和肺组织W/D、MPO活性均高于C组(P<0.01),而低于M组(P<0.05);肺组织SOD活性低于C组(P<0.01),但高于M组(P<0.05)。与A1组比较,A2组血清IL-1、IL-8、TNF-α含量和肺组织W/D、MPO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2组比较,P1组血清IL-1、IL-8、TNF-α含量和肺组织W/D、MPO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SOD活性升高(P<0.05)。P1组血清IL-1、IL-8、TNF-α含量和肺组织W/D与A2组比较均降低(P<0.05),两组肺组织SOD和MPO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A1、A2、P1和P2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较M组明显减轻,P1组和A2组减轻更明显。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和山莨菪碱对二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山莨菪碱10 mg/kg组优于5 mg/kg组,盐酸戊乙奎醚1mg/kg组优于2 mg/kg组。相对而言,盐酸戊乙奎醚1 mg/kg组肺保护作用优于山莨菪碱10 mg/kg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盐酸戊乙奎醚 山莨菪碱 失血性休克 内毒素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何双双 林春水 +3 位作者 古妙宁 陈冬婷 宗士兰 陈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二次打击组(S组)、二次打击组(M组)和PHC1mg/kg组(PHC1组)、2mg/kg组(PHC2组)、3mg/kg组(PHC3组)。取动脉血2ml测定血...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二次打击组(S组)、二次打击组(M组)和PHC1mg/kg组(PHC1组)、2mg/kg组(PHC2组)、3mg/kg组(PHC3组)。取动脉血2ml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测定肾粘附分子-1(ICAM-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HE染色观察肾的病理改变。结果 PHC1、PHC2、PHC3组与M组相比,血清TNF-α、IL-1、IL-8、Cr、BUN含量明显降低,肾组织ICAM-1和NF-κB表达明显减弱(P<0.05)。与PHC2、PHC3组比较,PHC1组血清TNF-α、IL-1、IL-8、Cr、BUN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PHC1、PHC2、PHC3组肾小管损伤均比M组轻。结论 PHC可抑制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血清TNF-α、IL-1、IL-8、Cr、BUN及ICAM-1、NF-κB在肾脏表达,减轻肾功能和肾小管的损伤程度,以1mg/kg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失血性休克 内毒素 二次打击 肾保护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打击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春水 陈冬婷 +2 位作者 古妙宁 宗士兰 何双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17-1520,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打击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失血-内毒素打击模型组(C组),PHC1组(1 mg/kg),PHC2组(2 mg/kg),PHC3组(3 mg/kg)。在失血性休克"首次打击&q...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打击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失血-内毒素打击模型组(C组),PHC1组(1 mg/kg),PHC2组(2 mg/kg),PHC3组(3 mg/kg)。在失血性休克"首次打击"基础上,股静脉注入内毒素(LPS)2 mg/kg作为"第二次打击"建立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打击急性肺损伤模型。模型成功后股静脉注射PHC,注射PHC 2 h后,取肺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肺湿干比(W/D),取动脉血液3 mL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1)与S组比较,C组与PHC各治疗组肺组织SOD减少(P<0.01),MDA和MPO增加(P<0.05,P<0.01),血清TNF-α、IL-1、IL-8含量均升高(P<0.01);肺组织W/D上升(P<0.05),光镜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2)与C组比较,PHC各治疗组肺组织SOD增加(P<0.05),MDA和MPO减少(P<0.05),血清TNF-α、IL-1、IL-8含量均降低(P<0.05),肺组织W/D下降(P<0.05),光镜下病理损伤减轻;(3)与PHC2组、PHC3组相比,PHC1组肺组织SOD增加(P<0.05),MDA和MPO含量减少(P<0.05),血清TNF-α、IL-1、IL-8含量较低(P<0.05),肺组织W/D下降(P<0.05),PHC1组肺组织损伤较PHC2及PHC3组轻。PHC2组与PHC3组比较,SOD、MDA、MPO、TNF-α、IL-1、IL-8及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打击所致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1 mg/kg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失血性休克 内毒素 肺损伤
下载PDF
探究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宗士兰 尹海威 +1 位作者 刘伟 王开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6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全麻,观察组... 目的探究与分析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全麻,观察组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MAP、HR、SpO2、Glu、Gor,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毕清醒质量,对比两组术后12h血清IL-6、IL-10、TNF—a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T3时MAP、HR、PetCO2、Glu、Cor与T1时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4.23、4.92、5.01、8.79,P〈0.05)。对照组T2、T4时MAP、HR、PetCO2、Glu、Cor水平与T1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1.23、1.34、1.21、1.36,P〉0.05;t=1.53、1.42、1.87、1.27、1.31,P〉0.05)。观察组T1、T2、T3、T4时MAP、HR、PetCO2、Glu、Cor水平时点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4、1.02、1.39、1.22、1.09,P〉0.05;t=1.54、1.65、1.37、1.55、1.67,P〉0.05;t=1.47、1.65、1.38、1.98、1.03,P〉0.05)。T3时,对照组MAP、HR、PetCO2、Glu、Cot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4.23、4.34、4.21、436,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缩短,术毕清醒质量优良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4.21、3.77,x^2=5.61,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2h血清IL-6、IL-10、TNF—a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4.93、4.18,P〈0.05)。结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复合全麻相比单纯全麻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较小,稳定生命体征,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全麻 单纯全麻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开颅手术中头皮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宗士兰 唐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由于对开颅手术术后疼痛认识不足及对术后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顾虑,开颅手术的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常被忽视。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区域麻醉尤其是外周神经阻滞进入可视化时代,显著提高了麻醉质量。而头皮神经阻滞作为... 由于对开颅手术术后疼痛认识不足及对术后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顾虑,开颅手术的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常被忽视。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区域麻醉尤其是外周神经阻滞进入可视化时代,显著提高了麻醉质量。而头皮神经阻滞作为清醒开颅手术或术中唤醒麻醉的主要方式也得以实现。文章综述开颅手术患者的镇痛现状、头皮神经的解剖及超声定位、头皮神经阻滞的禁忌证和并发症,在开颅手术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上具有重要意义。头皮神经阻滞选择哪种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的浓度、最佳用药剂量、局部麻醉药的添加剂、联合用药、镇痛作用的持续时间均有待于进一步的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神经阻滞 开颅手术 术后镇痛 超声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大鼠中的麻醉效果和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陶宏 宗士兰 王春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72-67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大鼠中的麻醉效果和药动学特征。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B^F组分别尾静脉注射舒芬太尼20、 40、 80、 160、 320μg·kg^-1, A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测定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大鼠中的麻醉效果和药动学特征。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B^F组分别尾静脉注射舒芬太尼20、 40、 80、 160、 320μg·kg^-1, A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测定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夹趾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以评价麻醉效果,测定翻正反射恢复后共济失调时间以观察麻醉恢复程度,同时监测麻醉期间大鼠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并检测麻醉结束后大鼠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定量检测给药后大鼠血浆中舒芬太尼的浓度,拟合药动学曲线。结果随着舒芬太尼的剂量增加,大鼠翻正反射和夹趾反射的消失时间缩短,恢复时间增长,共济失调期相应延长。D^F组B麻醉起效时间和达到深度麻醉的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而深度麻醉、麻醉维持时间及麻醉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注射后E、F组大鼠的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显著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 D组大鼠生命活动正常,与A组相比ALT和AST无显著增高(P>0.05)。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相近,约为2.2h。结论舒芬太尼80μg·kg^-1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和体内安全性,是大鼠麻醉的合适浓度,且给药剂量不影响舒芬太尼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麻醉 药动学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