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套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齐文海 申连东 +2 位作者 左春义 曹光材 宗新玲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7期549-551,共3页
探讨自动套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Ⅲ~Ⅳ度混合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共19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分别采用外剥内扎术与自动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 探讨自动套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Ⅲ~Ⅳ度混合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共19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分别采用外剥内扎术与自动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排尿困难评分及皮赘形成率等。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及排尿困难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赘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套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创面愈合,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自动套扎术 直肠黏膜内脱垂
下载PDF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保留自主神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申连东 齐文海 +1 位作者 曹光材 宗新玲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8期639-641,67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保留自主神经(PANP)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保留PANP组和非保留PANP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尿...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保留自主神经(PANP)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保留PANP组和非保留PANP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保留PANP组患者术后B超下残余尿量较非保留PANP组患者少,恢复自主排尿时间较非保留PANP组短,IPSS评分较非保留PANP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PANP组的女性和男性患者性功能均较非保留PANP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异;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非保留PANP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中保留PANP对患者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自主神经 性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2
3
作者 白江江 宗新玲 +2 位作者 高维东 曹光材 霍爱鑫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67-70,共4页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胃肠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结直肠癌术后EPISBO的发病率为4%~15%。EPISBO发病机制复杂,纤溶系统平衡破坏、神经反射、炎症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主要机制。EPISBO的治疗应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术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胃肠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结直肠癌术后EPISBO的发病率为4%~15%。EPISBO发病机制复杂,纤溶系统平衡破坏、神经反射、炎症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主要机制。EPISBO的治疗应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术前完善肠道准备,术中减少肠道损伤及肠内容物外溢,减少腹腔污染的机会,术中适当应用防粘连剂,术后抑制炎症反应可预防EPIS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创伤诊治中心 综述
下载PDF
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式综述
4
作者 宗新玲 张生军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1期17614-17618,共5页
低位、尤其是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是临床上的难点,一般指癌肿距离肛缘小于7 cm、5 cm。对于此类患者,治疗目标不仅要根治肿瘤,还要考虑如何尽可能地保留患者排尿和性功能、肛门括约肌以及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这是医生与患者的共同... 低位、尤其是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是临床上的难点,一般指癌肿距离肛缘小于7 cm、5 cm。对于此类患者,治疗目标不仅要根治肿瘤,还要考虑如何尽可能地保留患者排尿和性功能、肛门括约肌以及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这是医生与患者的共同追求的目标。现就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 超低位直肠癌 保肛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白江江 宗新玲 +2 位作者 高维东 曹光材 霍爱鑫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50-57,共8页
目的评价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CNKI、VIP、PubMed、CBM、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检索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国际协作网评价员工作手册规... 目的评价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CNKI、VIP、PubMed、CBM、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检索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国际协作网评价员工作手册规程,对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偏倚分析,运用RevMan 5.2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项随机对照试验,916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在胃肠减压引流量[WMD=-403.30(95%CI:-532.99,-273.62)]、肛门恢复排气时间[SMD=-1.33(95%CI:-1.75,-0.91)]、住院时间[WMD=-4.19(95%CI:-5.79,-2.59)]有潜在的临床疗效,同时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P=0.050)。结论奥曲肽在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改变奥曲肽给药方式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肠梗阻 奥曲肽 手术后并发症 META分析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增强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白江江 宗新玲 +2 位作者 高维东 曹光材 霍爱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43-46,50,共5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增强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或相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在不同时间处理SGC7901胃癌细胞株,通过MTT法检测其增殖水平。冬凌草甲素、西妥昔单抗、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增强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或相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在不同时间处理SGC7901胃癌细胞株,通过MTT法检测其增殖水平。冬凌草甲素、西妥昔单抗、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单抗与SGC7901胃癌细胞株共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磷酸化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Bcl-xL、Cyclin D1的转录水平。结果冬凌草甲素对SGC7901胃癌细胞株的增殖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浓度越高则增殖水平越低,相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SGC7901胃癌细胞株无药物干预时凋亡率为(2.90±0.90)%;西妥昔单抗作用细胞后,细胞凋亡率为(9.30±2.20)%;冬凌草甲素作用后细胞凋亡率为(18.20±4.20)%;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单抗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高达(57.10±8.70)%,显著高于单药组细胞凋亡率(P<0.05)。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单抗处理SGC7901胃癌细胞后,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表达水平减少,与冬凌草甲素组、西妥昔单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cl-xL、Cyclin D1 mRNA转录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凌草甲素通过抑制EGFR/STAT3通路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增强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冬凌草甲素 细胞增殖 西妥昔单抗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结肠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现状综述 被引量:4
7
作者 白江江 宗新玲 +2 位作者 高维东 曹光材 霍爱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138-140,共3页
20世纪70年代,黎介寿院士发现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再次手术探查后易发生复杂肠外瘘。经过对此现象长期不懈的研究,黎介寿院士在1995年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概念,并于1997年发表了首篇关于EPISB... 20世纪70年代,黎介寿院士发现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再次手术探查后易发生复杂肠外瘘。经过对此现象长期不懈的研究,黎介寿院士在1995年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概念,并于1997年发表了首篇关于EPISBO发生、发展的论著[1]。EPISBO是腹部手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2]。Stewart等[3]报道90.00%的术后早期肠梗阻是EPISBO。吴咸中院士[4]报道EPISBO的发病率为0.06%~14.31%。夏建福等[5]报道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后EPISBO的发病率为5.30%。肖兴元等[6]回顾分析了512例结肠直肠癌手术,其中23例(4.49%)发生EPISBO。研究[7]报道EPISBO是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72%(20/2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癌 炎性肠梗阻 诊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白江江 高维东 +1 位作者 宗新玲 张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2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排便次数、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ARP、MSP、MTV、RAIR发生率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肠道菌群Ⅱ度+Ⅲ度失调总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MSKCC、EORTC QLQ-C30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有效保护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减少术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齐文海 申连东 +1 位作者 左春义 宗新玲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年第S2期48-49,共2页
目的研究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9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腹会阴联合... 目的研究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9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自主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率、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住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效果理想,具有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肛肌 外腹会阴 联合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