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氟哌酸体外抗菌活性及对耐药感染者的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官兰 李立津 +4 位作者 郭文学 魏殿军 祁伟 胡文芝 王培福 《天津医药》 CAS 1992年第7期417-420,共4页
对天津市新近临床分离的414株细菌进行了甲氟哌酸(Pflx)和氟哌酸(Nflx)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Pflx对绝大多数肠杆菌和细菌、不动杆菌有良好抗菌活性,抑菌率>90%。对绿脓杆菌、MSSA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抑菌率... 对天津市新近临床分离的414株细菌进行了甲氟哌酸(Pflx)和氟哌酸(Nflx)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Pflx对绝大多数肠杆菌和细菌、不动杆菌有良好抗菌活性,抑菌率>90%。对绿脓杆菌、MSSA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抑菌率分别为85%、87.5%、87.5%。对MRSA和链球菌抗菌活性稍差,抑菌率在40%~68.42%之间。Nflx体外抗菌活性和Pflx相似。此外,18例药敏试验耐Pflx和Nflx细菌感染患者,经Pflx治疗,肺化脓症1例显效,余17例难治性尿路感染者1例痊愈、9例显效、5例进步、2例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氟哌酸 体外抗菌活性 抗药性
下载PDF
八种抗菌药对金葡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官兰 胡文芝 +2 位作者 李立津 郭文学 王培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6-280,共5页
所收集的64株金葡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MRSA)已达50%,去甲基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对MRSA和MSSA有较好抗菌活性;头孢唑林对MSSA呈高活性,而对MRSA敏感性明显低于MSSA;培氟沙星和诺氟沙星体外抗金葡菌活性较环丙沙星差;青霉素,红霉素对MRSA... 所收集的64株金葡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MRSA)已达50%,去甲基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对MRSA和MSSA有较好抗菌活性;头孢唑林对MSSA呈高活性,而对MRSA敏感性明显低于MSSA;培氟沙星和诺氟沙星体外抗金葡菌活性较环丙沙星差;青霉素,红霉素对MRSA几乎无效。 观察了35例用培氟沙星和诺氟沙星治疗的金葡菌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11例)和泌尿系感染(24例)的临床疗效。前者痊愈9/11例,有效100%,泌尿系感染MRSA12例痊愈1例、有效8例,MSSA组12例痊愈7例,有效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氟喹诺酮类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两株临床分离绿脓杆菌对亚胺培能耐药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官兰 宋诗铎 +2 位作者 胡文芝 祁伟 魏殿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8-140,共3页
本文采用外膜蛋白图谱法,研究了两株从天津地区新近临床分离的耐药绿脓杆菌对亚胺培能的耐药机理。在SDS-PAGE蛋白电泳图上,发现两株亚胺培能耐药临床菌均丢失了oprD2,其oprE的含量亦减少,和亚胺培能敏感的标准对... 本文采用外膜蛋白图谱法,研究了两株从天津地区新近临床分离的耐药绿脓杆菌对亚胺培能的耐药机理。在SDS-PAGE蛋白电泳图上,发现两株亚胺培能耐药临床菌均丢失了oprD2,其oprE的含量亦减少,和亚胺培能敏感的标准对照菌3-B和亚胺培能耐药的标准对照菌3-C比较,提示此两临床菌株耐亚胺培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oprD2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蛋白D2 耐药性 亚胺培能 绿脓杆菌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UNASYN的血药浓度 被引量:1
4
作者 官兰 王培福 +3 位作者 胡文芝 张同海 李立津 毛伟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5-178,共4页
建立了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Unasyn中氨苄青霉素血药浓度。样品经酸法转入有机相,在中性条件下转入水相。色谱柱ODS-C18反相柱,流动相:甲醇/水(36/65)含0.01mol/L四甲基氯化铵,pH3.5。采用UV检测器,(λ=206nm)得出检测下限0.02... 建立了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Unasyn中氨苄青霉素血药浓度。样品经酸法转入有机相,在中性条件下转入水相。色谱柱ODS-C18反相柱,流动相:甲醇/水(36/65)含0.01mol/L四甲基氯化铵,pH3.5。采用UV检测器,(λ=206nm)得出检测下限0.02μg,最低检出血药浓度1.0μg/ml,线性范围3.125-50μg/ml,抽提效率82.55%。本方法简便、灵敏、专一、适合用于Unasyn血药浓度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ASYN 氨苄青霉素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常见病原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机理,耐药机理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2
5
作者 官兰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199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β-内酰胺抗生素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了数十年,在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正因如此广泛的应用,其耐药菌株相继涌现,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对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机理的研究、耐药机理的检测及如何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已经成... β-内酰胺抗生素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了数十年,在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正因如此广泛的应用,其耐药菌株相继涌现,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对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机理的研究、耐药机理的检测及如何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已经成为当前该领域最为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耐药性 致病菌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对环丙氟哌酸的耐药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官兰 胡文芝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7-210,共4页
自1961年报道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以后,该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成为院内、院外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致病性强,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治疗十分困难,患者常因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严重疾患而死亡。同时。
关键词 环丙氟哌酸 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
下载PDF
氟喹诺酮药物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官兰 Wood.,JM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6-30,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四种氟喹诺酮药物(包括OPC-17116、环丙沙星、sparfloxacin及洛美沙星)在不同光线和温度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提示洛美沙星对光线的敏感性在四个药物中是最强的,而OPC-17116和...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四种氟喹诺酮药物(包括OPC-17116、环丙沙星、sparfloxacin及洛美沙星)在不同光线和温度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提示洛美沙星对光线的敏感性在四个药物中是最强的,而OPC-17116和环丙沙星则相对稳定。光解度和所暴露的光强度呈正相关;和溶液中药物浓度呈负相关。温度对这些药物稳定性的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 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细胞内致病微生物与抗菌药物 被引量:1
8
作者 官兰 胡文芝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08-411,共4页
一些病原微生物在宿主细胞内寄生甚至生长繁殖,此类病原微生物可免受宿主体液免疫力和细胞外抗菌药物的杀伤,临床上往往出现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病情复发、感染慢性化或呈迁延性。病原微生物、吞噬细胞和抗菌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一些病原微生物在宿主细胞内寄生甚至生长繁殖,此类病原微生物可免受宿主体液免疫力和细胞外抗菌药物的杀伤,临床上往往出现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病情复发、感染慢性化或呈迁延性。病原微生物、吞噬细胞和抗菌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本文就近几年有关抗菌药物对胞内病原微生物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致病微生物 抗菌素
下载PDF
简易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官兰 宋诗铎 +2 位作者 魏殿军 郭文学 胡文芝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在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基础上,建立简易微量肉汤稀释法。方法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检测了53株临床分离G+球菌和G-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所测得的敏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方法相符... 目的在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基础上,建立简易微量肉汤稀释法。方法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检测了53株临床分离G+球菌和G-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所测得的敏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方法相符合率达90%以上。结论简易法准确性较高,此外还具有重复性好、操作更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法 微量肉汤稀释法 抗生素 敏感试验 细菌
下载PDF
替马沙星的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10
作者 官兰 李立津 +3 位作者 魏殿军 吴瑾 赵为诚 胡文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7-69,共3页
本文报道,口服替马沙星对8株临床常见致病菌经腹腔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实验。结果显示:替马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和绿脓杆菌各两株感染小鼠均具良好体内保护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杆染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对照... 本文报道,口服替马沙星对8株临床常见致病菌经腹腔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实验。结果显示:替马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和绿脓杆菌各两株感染小鼠均具良好体内保护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杆染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对照药环丙沙星,两株菌感染的ED_(50)分别是3.10mg/kg和4.33mg/kg,比环丙沙星强三倍;对大肠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比环丙沙星差2~3倍;对各一株肺炎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和环丙沙星相似,而对另外一株肺炎杆菌和一株绿脓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比环丙沙星差。 实经结果表明;替马沙星具有良好体内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马沙星 体内抗菌作用
下载PDF
吡喹酮与左旋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对比观察
11
作者 官兰 刘约翰 +1 位作者 王小根 高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4-45,共2页
1972年吡喹酮问世,很快成为治疗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首选药。吡喹酮是左、右旋各半组成的外消旋化合物,重庆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拆分合成吡喹酮的中间体而获得左旋吡喹酮和右旋吡喹酮二种光学异构体。左旋吡喹酮治疗血吸虫... 1972年吡喹酮问世,很快成为治疗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首选药。吡喹酮是左、右旋各半组成的外消旋化合物,重庆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拆分合成吡喹酮的中间体而获得左旋吡喹酮和右旋吡喹酮二种光学异构体。左旋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疗效优于吡喹酮,而右旋吡喹酮杀血吸虫作用甚微因此,我们用吡喹酮及两种光学异构体进行了大鼠实验治疗以及在现场采用左旋吡喹酮与毗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进行对比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 吡喹酮 左旋吡喹酮
下载PDF
甲氟哌酸体外抗菌活性及对耐药病例治疗
12
作者 官兰 李立津 +4 位作者 郭文学 魏殿军 祁伟 胡文芝 王培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年第3期113-114,共2页
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时天津市新近临床分离的414株细菌进行甲氟哌酸(Pfx)和氟哌酸(Nfx)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并总结了18例感染耐Pfx和Nfx细菌的患者经Pfx治疗的床临疗效。结果显示Pfx对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有良好抗菌活... 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时天津市新近临床分离的414株细菌进行甲氟哌酸(Pfx)和氟哌酸(Nfx)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并总结了18例感染耐Pfx和Nfx细菌的患者经Pfx治疗的床临疗效。结果显示Pfx对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有良好抗菌活性,抑菌率】90%,MIC<sub>50</sub>为0.125~1mg/L,MIC<sub>50</sub>为0.25—2mg/L,对绿脓杆菌有中度抗菌活性,抑菌率85%,MIC<sub>50</sub>/MIC<sub>90</sub>为2/8mg/L,对G<sup>+</sup>球菌活性较G<sup>-</sup>杆菌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抗菌活性 甲氟哌酸 肠杆菌科细菌 不动杆菌 凝固酶 耐药病例 二倍稀释法 抑菌率 有中 尿路感染
下载PDF
甲氟哌酸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毛伟光 娄建石 +3 位作者 王培福 胡文芝 李立津 官兰 《天津医药》 CAS 1992年第6期353-355,共3页
本文报道国产甲氟哌酸片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血、尿药物浓度用微生物打孔法测定。健康志愿者口服甲氟哌酸400mg片剂后,体内药物转运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甲氟哌酸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峰浓度为1.27小时和4.76μg/ml。T_(1/2... 本文报道国产甲氟哌酸片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血、尿药物浓度用微生物打孔法测定。健康志愿者口服甲氟哌酸400mg片剂后,体内药物转运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甲氟哌酸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峰浓度为1.27小时和4.76μg/ml。T_(1/2)Ka和T_(1/2)Ke分别为0.22和10.40小时。研究结果表明,甲氟哌酸吸收快,达峰迅速,血清峰浓度有所提高,消除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泛,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氟哌酸 药代动力学 微生物法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文芝 李立津 官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组多发病、常见病,往往反复发作,不断加重支气管、肺组织的病理损害,促使形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及器械检查的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肺部感染的病原谱亦有较大变化... 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组多发病、常见病,往往反复发作,不断加重支气管、肺组织的病理损害,促使形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及器械检查的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肺部感染的病原谱亦有较大变化,革兰氏阴性杆菌取代了革兰氏阳性球菌成为主要致病菌。该类细菌常对多类抗生素耐药,造成临床治疗困难,尤其对老年人及肿瘤、免疫功能低下等病患者构成严重危害。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品种较多,常用的大环内酯类、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后者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复盖面窄,而氨基糖苷类因肾、耳毒性,其应用受一定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 氟喹诺酮类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释放游离内毒素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为 宋诗铎 +2 位作者 官兰 方晖 胡文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释放游离内毒素(FLPS)的作用如何,可能影响其临床疗效。本文以微孔过滤和鲎试剂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在体外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同培养,其杀菌滤液中游...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释放游离内毒素(FLPS)的作用如何,可能影响其临床疗效。本文以微孔过滤和鲎试剂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在体外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同培养,其杀菌滤液中游离内毒素含量。结果表明,在一定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头孢他啶引起铜绿假单胞菌释放游离内毒素的水平明显高于亚胺培南和无抗生素对照组。结果提示,不同抗生素引起革兰氏阴性菌释放游离内毒素的差异应引起重视并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啶 亚胺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 游离内毒素
下载PDF
多种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药盒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立津 王培福 +5 位作者 胡文芝 官兰 祁伟 毛伟光 宋诗铎 王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69-374,共6页
首先在国内常规使用自行研制的多种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药盒对住院感染病人的致病菌随时进行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省时省力,尤适于临床感染重症病人抗生素的选择及应用。在检测的107株致病菌中,发现45株医院内感染及62株医... 首先在国内常规使用自行研制的多种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药盒对住院感染病人的致病菌随时进行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省时省力,尤适于临床感染重症病人抗生素的选择及应用。在检测的107株致病菌中,发现45株医院内感染及62株医院外感染菌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绿脓杆菌除外)对氨苄青霉素及庆大霉素的耐药较为严重,可能与这两种药物使用广泛有关。5株医院内感染金葡球菌中有2株耐苯唑青霉素(简称ORSA),其中1株对万古霉素耐药。全部医院内感染绿脓杆菌耐妥布拉霉素。医院外感染金葡球菌及绿脓杆菌则分别对苯唑青霉素和妥布拉霉素极度敏感,说明金葡球菌和绿脓杆菌对苯唑青霉素和妥布拉霉素耐药性的获得可能是在医院内发生的。耐万古霉素ORSA的出现,使得ORSA感染的治疗更加困难,值得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最小抑菌浓度 测定药盒
下载PDF
内毒素和抗生素杀菌滤液刺激全血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为 宋诗铎 +2 位作者 官兰 方晖 胡文芝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对革兰氏阴性菌(GNB)内毒素(LPS)和抗生素杀菌滤液刺激全血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单次大量和重复小剂量LPS及头孢他啶和亚胺配能杀菌滤液,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全血细胞,以ELIS... 目的对革兰氏阴性菌(GNB)内毒素(LPS)和抗生素杀菌滤液刺激全血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单次大量和重复小剂量LPS及头孢他啶和亚胺配能杀菌滤液,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全血细胞,以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的TNFα水平。结果全血细胞培养24小时后,单个核细胞存活率仍在95%以上,没有加入LPS的全血细胞均无TNFα产生,LPS刺激全血细胞产生TNFα呈剂量依赖关系。重复小剂量LPS刺激较单次大量给予,可刺激全血细胞产生更高水平的TNFα。头孢他啶组的杀菌滤液能引起更多TNFα释放,与亚胺配能组及无抗生素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多粘菌素B可抑制各组刺激全血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结论全血细胞培养可以作为研究LPS和TNFα关系的体外模型,临床GNB败血症患者中,少量内毒素的持续存在可能对患者的危害更大。在治疗GNB感染时,应当考虑抗生素杀灭细菌,使细菌释放LPS的能力,而且中和内毒素毒性作用的药物可能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抗生素杀菌滤液 全血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左旋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实验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小根 刘约翰 +2 位作者 官兰 高鹏 钱明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96-298,共3页
左旋和右旋吡喹酮治疗大鼠华支睾吸虫感染,总剂量均为400mg/kg,二日疗法,于治疗后7天解剖结果,左旋吡喹酮组治愈率为100%;右旋喹喹酮组和对照组每鼠平均回收虫数分别为6.6±2.72与8.47±5.97条。左旋吡喹酮的疗效明显优于右旋... 左旋和右旋吡喹酮治疗大鼠华支睾吸虫感染,总剂量均为400mg/kg,二日疗法,于治疗后7天解剖结果,左旋吡喹酮组治愈率为100%;右旋喹喹酮组和对照组每鼠平均回收虫数分别为6.6±2.72与8.47±5.97条。左旋吡喹酮的疗效明显优于右旋吡喹酮(P<0.01)。右旋吡喹酮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现场治疗华支睾吸虫病37例,左旋吡喹酮总剂量为75mg/kg(25mg/kg一日3次×1天)。治疗后3个月虫卵阴转率为71.88%(23/32),未阴转者9例,平均减卵率为98.6%。药物副作用轻而短暂,血、尿常规,肝功能试验和心电图检查治疗前后对比均比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 左旋吡喹酮
下载PDF
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mec A基因分布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祁伟 宋诗铎 +2 位作者 杨利 官兰 张同海 《天津医药》 CAS 1998年第1期35-36,共2页
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所致的医院内及医院外的感染迅速增加。随着静脉导管技术、人工心瓣膜置换等现代诊疗手段的出现,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感染也日渐增多,其中60%... 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所致的医院内及医院外的感染迅速增加。随着静脉导管技术、人工心瓣膜置换等现代诊疗手段的出现,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感染也日渐增多,其中60%对甲氧西林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这些耐药菌的感染已成为当前临床治疗中颇为棘手的问题。本研究应用PCR技术,扩增编码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sub>2a</sub>)的结构基因mec A,并探讨其与耐药表型的关系,对葡萄球菌耐药株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MRSA 耐药性 MECA基因
下载PDF
五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文学 官兰 +3 位作者 吴瑾 刘德孟 宋诗铎 胡文芝 《天津医药》 CAS 1996年第10期611-613,共3页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抗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既能口服也可静脉滴注、价廉等特点,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泌尿系、呼吸道、肠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近年在临床分离菌中发现了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抗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既能口服也可静脉滴注、价廉等特点,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泌尿系、呼吸道、肠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近年在临床分离菌中发现了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同程度的耐药株,且呈逐渐上升趋势。本文采用琼脂稀释法以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致病菌 抗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