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改善直接PCI患者近期预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官功昌 刘棣 +3 位作者 张学军 崔倩卫 刘博 王军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ST段回落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以及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直接PCI适应证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88例,随机分为静脉应用组43例和冠脉应用组45例,观察心电图ST段回落...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ST段回落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以及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直接PCI适应证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88例,随机分为静脉应用组43例和冠脉应用组45例,观察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和30d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分级。结果:冠脉组术后1h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静脉组(P<0.05),冠脉组MACE发生率低于静脉组(P<0.05),TIMI血流分级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PCI时,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改善术后1hST段回落率,减少术后30d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治疗 血小板糖蛋白GP IIB IIIa复合物 拮抗剂和抑制剂 血小板糖 蛋白GP IIB IIIa复合物 治疗应用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官功昌 张勇 +5 位作者 王军奎 刘新宏 吉海鸣 王芳云 樊应书 陈新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例,对其中5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左室流出道压力差,心肌酶谱,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例,对其中5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左室流出道压力差,心肌酶谱,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力差消除或降低,心肌酶学各项指标明显增高,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及消失,心功能评级提高I^II级。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可以有效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下载PDF
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CARP和Apelin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官功昌 刘博 +1 位作者 崔倩卫 王军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CARP和Apelin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0例,根据NYHA分级标准分为NYHA I级38例,NYHA II级42例,NYHA III级43例,NYHA IV级37例,测定其血清CARP、Apelin以及BNP的浓度,分析其...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CARP和Apelin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0例,根据NYHA分级标准分为NYHA I级38例,NYHA II级42例,NYHA III级43例,NYHA IV级37例,测定其血清CARP、Apelin以及BNP的浓度,分析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随着心衰患者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CRAP、BNP水平明显上升,且NYHA I级、NYHA II级、NYHA III级、NYHA IV级各组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Apelin水平在NYHA I级、NYHA II级、NYHA III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NYHA IV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CARP和Apelin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随着病情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并发症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病因学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液 蛋白 质类 代谢血管活性肠肽 代谢@心锚重复蛋白
下载PDF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官功昌 王东琦 +5 位作者 李宏波 陈新义 寿锡凌 刘新宏 王亚丽 梁磊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接受了静脉美托洛尔(A组)和去乙酰毛花苷(B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降低,A组31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9...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接受了静脉美托洛尔(A组)和去乙酰毛花苷(B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降低,A组31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9±16次/min,最大效应时间30min;B组27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0±9次/min,最大效应时间2h;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未因药物的副作用而终止治疗。结论美托洛尔静脉制剂能迅速有效、安全地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美托洛尔 去乙酰毛花苷 心室率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心包积液86例临床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官功昌 王燕 +3 位作者 吉海鸣 陈新义 寿锡凌 刘新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0-451,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 CVC)留置治疗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寻找降低缩窄性心包炎的方法。方法:在X线导引下取剑突旁按Seldinger方法穿刺并留置CVC,抽取心包积液,心包腔内注射药物。结果:86例均获成功,无气胸、出血和心脏损伤情况发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 CVC)留置治疗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寻找降低缩窄性心包炎的方法。方法:在X线导引下取剑突旁按Seldinger方法穿刺并留置CVC,抽取心包积液,心包腔内注射药物。结果:86例均获成功,无气胸、出血和心脏损伤情况发生,抽取心包积液2 0 0~30 0 ml左右,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置管3~5 9d,无因心包缩窄外科治疗者。结论:CVC留置治疗心包积液可达到急救、诊断、治疗及心包腔冲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心包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 临床评价 Seldinger方法 缩窄性心包炎 腔内注射药物 应用价值 X线导引 损伤情况 患者症状 心包缩窄 CVC 治疗者 心包腔 抽取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官功昌 梁晓燕 +1 位作者 王军奎 陈新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330-331,共2页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 (centralvenouscatheter,CVC)留置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 ,寻找降低缩窄性心包炎的方法。方法 在X线导引下取剑突旁按Seldinger方法穿刺并留置CVC ,抽取心包积液 ,心包腔内注射药物。结果  38例癌性心包...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 (centralvenouscatheter,CVC)留置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 ,寻找降低缩窄性心包炎的方法。方法 在X线导引下取剑突旁按Seldinger方法穿刺并留置CVC ,抽取心包积液 ,心包腔内注射药物。结果  38例癌性心包积液均获成功 ,无气胸、出血和心脏损伤情况发生 ,抽取心包积液 2 0 0~ 30 0ml左右 ,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置管 14~ 5 8天 (平均 17.2± 4 .8天 ) ,无因心包缩窄外科治疗者。结论 CVC留置治疗癌性心包积液 1次置管可达到急救、诊断、治疗及心包腔冲洗的目的。对降低缩窄性心包炎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心包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缩窄性心包炎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观察异舒吉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官功昌 王亚丽 +1 位作者 王燕 陈新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8-62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发作期 异舒吉 肺动脉高压 超声观察 多普勒 左心功能不全 慢性肺心病 超声心动图 三尖瓣反流 病例选择 平均年龄 专业会议 诊断依据 综合治疗 治疗前后 超声图像 先心病 风心病 患者
下载PDF
雷米普利对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Ⅰ型及Ⅲ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官功昌 张学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Ⅰ型及Ⅲ型胶原基因表达及雷米普利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只雄性Spar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肥厚模型组和雷米普利治疗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手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造模12周后给予雷米普... 目的:探讨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Ⅰ型及Ⅲ型胶原基因表达及雷米普利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只雄性Spar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肥厚模型组和雷米普利治疗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手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造模12周后给予雷米普利l mg/kg,每天1次,连续12周。测定心脏重量指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实时PCR法测定胶原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肥厚模型组左心室重量及LVM I均显著升高,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心肌肥厚模型组,雷米普利组左心室重量及LVM I均显著降低,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雷米普利能改善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的心肌肥厚状态和延缓心肌纤维化的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病理生理学 心肌病 肥厚性/药物作用 雷米普利/治疗应用 胶原Ⅰ型/代谢 胶原Ⅲ型/代谢 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用导管法评定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亚丽 陈新义 官功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了解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方法:52例行左心导管术患者,平均年龄(53.3±10.8)岁。其中冠心病32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18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其它14例。晨起停服心血管药物... 目的:了解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方法:52例行左心导管术患者,平均年龄(53.3±10.8)岁。其中冠心病32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18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其它14例。晨起停服心血管药物,在冠状动脉造影或射频导管消融术(左心室旁道)后,用导管直接测定升主动脉压,并记录血压波形;同时用袖带汞柱血压计测定右臂肱动脉压,连续测定2次,取均值。其中33例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10 mg;19例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5 mg后10分重复上述操作。    结果: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10 mg或5 mg后升主动脉收缩压下降均较肱动脉明显,而舒张压变化不大。用药前后升主动脉收缩压差值与升主动脉脉压虽无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为0.2026.    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有降低动脉收缩压的作用,且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作用明显大于肱动脉收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硝酸酯类药物 降压药 导管法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患者血清IL-6和hs-CRP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尚俭 邓争荣 +2 位作者 吕晓莉 官功昌 张国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方法 76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n=26)、B组(n=26)和C组(n...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方法 76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n=26)、B组(n=26)和C组(n=24)。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 mg PCI术前30 min顿服,术后20 mg,1次/d;C组术前同B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1次/d。于术前即刻及术后1,3,7 d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IL-6和hs-CRP水平。结果术前三组间患者血清CK-MB、cTnT、IL-6和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均较术前增高(P<0.05)。PCI治疗后3 d,CK-MB、cTnT和IL-6水平开始下降,血清hs-CRP水平仍呈升高趋势(P<0.05)。PCI治疗后7 d,各组CK-MB、cTnT较术前均有下降(P<0.05),IL-6和hs-CRP较术后3 d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血清CK-MB、cTnT、IL-6和hs-CRP水平较A组下降明显(P<0.05),且C组较B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围术期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短期即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减少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白细胞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TGF-β/Smads信号通路参与苦参素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改善心功能作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娜 潘硕 +4 位作者 张勇 刘小军 官功昌 王军奎 刘仲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056-1060,共5页
目的观察TGF-β/Smads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苦参素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改善心功能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单次腹腔注射法制作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苦参素灌胃法对其进行干预。分别建立对照组(Ctrl)、苦参素组(Mat)、糖尿病... 目的观察TGF-β/Smads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苦参素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改善心功能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单次腹腔注射法制作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苦参素灌胃法对其进行干预。分别建立对照组(Ctrl)、苦参素组(Mat)、糖尿病心肌病组(Db CM)和糖尿病心肌病+苦参素组(Db CM+Mat)。对照组仅予以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苦参组先予以单次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随后应用苦参素溶液灌胃;糖尿病心肌病组仅予以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心肌病+苦参素组先予以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随后应用苦参素溶液灌胃。应用心脏血流动力学检查每组大鼠左室收缩压力(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及左室舒张末压力(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以评估心脏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磷酸化的Smad2和Smad3蛋白水平以评估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活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心肌病组大鼠心脏LVSP显著下降(P<0.05),LVEDP显著升高(P<0.05);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加(P<0.05);TGF-β1(P<0.05)及P-Smad2/3(P<0.05)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上调。与糖尿病心肌病组相比,糖尿病心肌病+苦参素组大鼠LVSP显著升高(P<0.05),LVEDP显著下降(P<0.05);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减少(P<0.05);TGF-β1及P-Smad2/3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 TGF-β/Smads信号通路参与苦参素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改善心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转化生长因子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冠心病146例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检测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庭燕 杨晓强 官功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8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其检查结果分为SAP组70例,UAP组50例,AMI组26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40例。检测各组血清APN、hs-CRP及UA的含量。结果:冠心病... 目的:探讨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8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其检查结果分为SAP组70例,UAP组50例,AMI组26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40例。检测各组血清APN、hs-CRP及UA的含量。结果:冠心病各组血清APN、hs-CRP及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APN,hs-CRP,UA水平,对于判断预后并指导治疗、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 冠状动脉疾病 血液 C反应蛋白质 代谢 尿酸 代谢 @脂联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FABP与cTnI和CK-MB联合检测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闫福堂 袁军 +5 位作者 施瑞洁 董选玲 张艳 党小军 任健康 官功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521-152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AMI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H-FABP、cTnI和CK-MB检测,比较其对AMl早期诊断的敏感...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AMI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H-FABP、cTnI和CK-MB检测,比较其对AMl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AMI组46例患者中,28例发病时间为<6h,18例发病时间为6~12h;H-FABP在发病<6h诊断AMI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其它两项诊断指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发病6~12h,三项诊断指标的灵敏度无明显差异。在非AMI组和对照组中三项检测指标的特异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诊断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分析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梗死/诊断
下载PDF
左西孟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颖 官功昌 邓争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1188-1190,共3页
目的探讨左西孟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6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坦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左西孟坦联合重组人脑... 目的探讨左西孟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6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坦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左西孟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水肿消退时间、心率减慢时间、咳嗽改善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者EF、LVEDD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及心输出量CO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MPAP、PCWP及CO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西孟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左西孟坦 重组人脑利钠肽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磁共振图像的诊断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博 徐晶 +2 位作者 官功昌 马爱群 雷晓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04-707,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Isolated 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ILVNC)心脏MRI的诊断特征。方法:2014年1—12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计8 895例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其他合并疾病考虑ILVNC者行心脏MRI扫描... 目的:探讨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Isolated 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ILVNC)心脏MRI的诊断特征。方法:2014年1—12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计8 895例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其他合并疾病考虑ILVNC者行心脏MRI扫描,满足心脏超声及心脏MRI双重诊断标准及临床综合考虑纳入ILVNC组患者6例,分析临床资料及心脏MRI图像特点。结果:6例患者表现进行性心功能不全,伴有左心室扩大。ILVNC的心脏MRI诊断特征:左心室心肌分为两层,非致密化心肌层肌小梁粗大且排列不整齐,舒张末期可见隐窝充盈血液;心肌非致密化受累节段多,心尖部100%受累;舒张末期非致密化心肌与致密化心肌厚度比值超过2.3。结论:基于心脏MRI能够更准确全面展示非致密化心肌层可用于ILVNC诊断与鉴别,需要进一步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心室功能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勇 邵靓 +4 位作者 官功昌 朱火兰 崔倩卫 唐治国 王军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16-617,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点高敏心肌肌钙蛋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诊AMI患者164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在AMI患者入院0h,6h,24h,48h及5d分别取血检测血清hs-cTnT、hs-CRP,CK-MB的浓度。结果:AMI血清hs-cTnT、hs-CRP,...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点高敏心肌肌钙蛋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诊AMI患者164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在AMI患者入院0h,6h,24h,48h及5d分别取血检测血清hs-cTnT、hs-CRP,CK-MB的浓度。结果:AMI血清hs-cTnT、hs-CRP,CK-MB浓度均显著升高,hs-cTnT升高的更早,持续的时间更长。结论:hs-cTnT在诊断AMI时,比hsCRP,CK-MB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利于AM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液 肌钙蛋白 代谢 C-反应蛋白质 代谢 肌酸激酶 代谢
下载PDF
病窦综合征患者AAI和VVI起搏的远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寿锡凌 陈新义 +3 位作者 李宏波 梁磊 官功昌 王亚丽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3期178-180,共3页
分析并比较病窦综合征 (SSS)患者AAI和VVI起搏的远期效果。对 1 4 0例AAI起搏、4 3例VVI起搏的SSS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行临床、心电图和Holter检查。结果 :随访 5 2± 4 .3(6~ 1 4 4 )个月 ,AAI组发生间歇性文氏型房室阻滞 (AVB) 1... 分析并比较病窦综合征 (SSS)患者AAI和VVI起搏的远期效果。对 1 4 0例AAI起搏、4 3例VVI起搏的SSS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行临床、心电图和Holter检查。结果 :随访 5 2± 4 .3(6~ 1 4 4 )个月 ,AAI组发生间歇性文氏型房室阻滞 (AVB) 1例。VVI起搏组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心房颤动、脑栓塞、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较AAI组高(分别为 39.5 3%vs 5 .71 %、1 8.6 0 %vs 1 .4 3%、9.3%vs 0 .71 %、1 1 .6 3%vs 0 .71 % ,P均 <0 .0 1 )。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VVI组明显增加 (39.5 3%vs 1 8.6 0 % ,P <0 .0 1 ) ,AAI组明显减少 (5 .71 %vs 1 8.5 7% ,P <0 .0 1 )。无 1例近期和远期电极脱位。结论 :AAI起搏时远期AVB和电极脱位发生率很低 ,并且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脑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病窦综合征 AAI起搏 VVI起搏 随访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125例C反应蛋白血清胆红素检测及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庭燕 王晓华 官功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22-623,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清胆红素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关系。方法:将12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2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63例),研究C反应蛋白、血清胆红素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清胆红素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关系。方法:将12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2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63例),研究C反应蛋白、血清胆红素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UAP组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则明显下降(P<0.01)。CRP升高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P<0.01)。结论:C反应蛋白和血清胆红素可以作为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的有效指标,C反应蛋白越高,胆红素水平越低,则病情越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血液 心绞痛 不稳定型/诊断 C反应蛋白质/代谢 胆红素/代谢
下载PDF
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CD117^+及CD34/CD117^+干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争荣 张颖 +4 位作者 朱宏海 李尚俭 王军奎 刘新宏 官功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299-1301,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CD34+、CD117+及CD34/CD117+干细胞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急诊PCI的AMI患者入院12h、第3天及第5天的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117+及CD34/CD117+干细胞的水平。同... 目的:探讨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CD34+、CD117+及CD34/CD117+干细胞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急诊PCI的AMI患者入院12h、第3天及第5天的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117+及CD34/CD117+干细胞的水平。同时行CK-MB、肌钙蛋白I、血脂及心脏超声等的测定。结果:①急诊PCI的AMI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在心梗后逐渐升高,第3天时最为明显;CD117+及CD34/CD117+干细胞亦有所升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②AMI患者入院12h内的外周血CD34+细胞明显低于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CD117+及CD34/CD117+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入院第3天的CD117+干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③吸烟、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个数与心梗后CD34+细胞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年龄等因素与其无关。结论:急诊PCI的AMI患者,PCI术开通梗死相关冠脉会导致短期内外周血中CD34+干细胞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放射学 介入性 @CD34+细胞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Ⅰ型胶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勇 官功昌 +1 位作者 王军奎 田刚 《心脏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Ⅰ型胶原代谢特点及替米沙坦的干预效果。方法:24只雄性Spar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左心室肥厚组(n=8)和替米沙坦组(n=8)。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大鼠模型。各组干预4... 目的:探讨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Ⅰ型胶原代谢特点及替米沙坦的干预效果。方法:24只雄性Spar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左心室肥厚组(n=8)和替米沙坦组(n=8)。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大鼠模型。各组干预4周后处死大鼠,称其体质量及左心室质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将左心室心肌行Masson染剂染色,观察并测量其胶原容积分数(CVF)。用ELISA法检测3组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ICTP)的浓度,并计算PICP/ICTP的比值,直线相关分析PICP及PICP/ICTP比值与CVF的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心室肥厚组左心室质量、LVMI、CVF、血清PICP及PICP/ICTP的比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左心室肥厚组相比,替米沙坦组左心室质量、LVMI、CVF、血清PICP、PICP/ICTP的比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3组间的ICT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P及PICP/ICTP比值均与CV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0、0.842,均P<0.01)。结论: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Ⅰ型胶原合成增加、降解相对不足,合成与降解的不平衡是造成其左心室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原因之一。替米沙坦可以抑制Ⅰ型胶原的合成,纠正其合成与降解不平衡,从而有效地抑制及逆转心肌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左心室肥厚 I型前胶原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