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阴纲目》带下病证治用药规律分析
1
作者 官可祈 江韵菁 +1 位作者 陈诗雅 缪江霞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0期157-162,共6页
目的:梳理武之望《济阴纲目》对诊治带下病六类证候(风邪、湿热、湿痰、虚损、虚寒、滑脱)的用药规律,以数据佐证说明武氏治疗带下病的用药心得。方法:按武之望提出的带下病六类证候统计用药规律频次及计算频率,比较带下病综合用药规律... 目的:梳理武之望《济阴纲目》对诊治带下病六类证候(风邪、湿热、湿痰、虚损、虚寒、滑脱)的用药规律,以数据佐证说明武氏治疗带下病的用药心得。方法:按武之望提出的带下病六类证候统计用药规律频次及计算频率,比较带下病综合用药规律及各类证候用药规律频率的异同,结合原文理论分析及论述各类证候用药的特色,并举例说明当代医家如何传承其学术及用药特点治疗带下病。结果:武之望《济阴纲目》带下门处方共63首,用药133味,总用药频次494次。各证候带下病药物药类、性味、归经频率有明显不同侧重点:(1)虚寒带下多温经补血敛涩;(2)虚损带下多健脾升阳除湿;(3)湿热带下多苦寒辛温并用;(4)带下滑脱多固涩止带,少用峻烈之品;(5)湿痰带下分标本虚实,重用苦辛药物;(6)风邪带下多用辛温,随证治之。结论:武之望重视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治疗带下病强调因证立方,重视辨治虚实,尤以湿热、湿痰带下用药为特色,为中医治疗带下病提供了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之望 《济阴纲目》 带下病 用药特色 数据挖掘 湿热 痰湿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浅谈张介宾柴胡饮类方治疗血室受邪思路
2
作者 官可祈 缪江霞 罗颂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873-1876,共4页
明代医家张介宾有“八阵”方论,其中“散阵”在于“散表证也”,针对正邪盛衰以散表。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仅采用《新方八阵》“散阵”之“柴胡饮”类方,分别治疗经脉类“热入血室”、产后类“产后发热”二病。经方小柴胡... 明代医家张介宾有“八阵”方论,其中“散阵”在于“散表证也”,针对正邪盛衰以散表。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仅采用《新方八阵》“散阵”之“柴胡饮”类方,分别治疗经脉类“热入血室”、产后类“产后发热”二病。经方小柴胡汤是治疗热入血室代表“散阵”古方,补而兼散。张介宾认为妇女血室受邪,容易累及子宫、产门,均为外感表证兼有里虚之“伤寒两感”,以其自创“柴胡饮”类方,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加减,选用柴胡、生白芍、陈皮等作为核心药物,配合养血、散表药物治疗。《妇人规》内“柴胡饮”类方之应用,体现张介宾重视“女子体阴以血为用”的观点,通过“求汗于血”,以助散表,治疗血室空虚受邪之“内伤外感”,同时突显《新方八略·散略》“但用散之法,当知性力缓急,及气味寒温之辨,用得其宜,诸经无不妙也”的看法。张介宾治疗思想特点可以为临床提供参考并指导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入血室 产后发热 散阵 柴胡 张介宾 妇人规 求汗于血 伤寒两感
下载PDF
《妇科玉尺》治疗崩漏用药特色及思想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官可祈 霍诗迪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634-1638,共5页
《妇科玉尺》为清代名医沈金鳌于晚年所撰的妇科著作。沈氏把崩漏与月经分卷论述,提出崩漏有火热、虚寒、劳伤、气陷、血瘀及虚弱六种证候,根据各个证候遣方用药。本文在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建立数据库,比较《妇科玉尺》卷五崩漏门处方用... 《妇科玉尺》为清代名医沈金鳌于晚年所撰的妇科著作。沈氏把崩漏与月经分卷论述,提出崩漏有火热、虚寒、劳伤、气陷、血瘀及虚弱六种证候,根据各个证候遣方用药。本文在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建立数据库,比较《妇科玉尺》卷五崩漏门处方用药频次、性味与归经出现频率,分析各种证候的用药特色之外,同时以数据与原文内容相结合方式总结沈氏对崩漏的证候、治法及方药规律等的认识及思路。结果显示治疗崩漏处方共37首,涉及中药共93味,总用药313次。使用单味药物频率最高为当归,其次为甘草、熟地黄、白芍及川芎。将各崩漏证候列出的处方独立整理分析,发现各证候用药虽然均以甘、辛、苦味及温性为主,多归脾、肝经,但亦见不同侧重点。火热崩漏偏于泻火滋阴养血升阳,劳伤崩漏重视情志致虚为病,虚寒崩漏以养血散寒止血为主,虚弱崩漏强调补涩,气陷崩漏主张袪风升阳除湿,血瘀崩漏采用活血化瘀法。综合本文结果及讨论可望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崩漏病提供参考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玉尺 沈金鳌 崩漏 用药特色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