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农耕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学的抒情特色
- 1
-
-
作者
官禹平
占骁勇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29-31,共3页
-
文摘
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群体性格以及认知和表达方式,进而决定了传统中国文学的抒情特色。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学抒情传统形成的必然性,有助于对传统中国文学在现时代走向的思考。
-
关键词
生产条件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社会结构
群体性格
认知和表达方式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长坂坡与天下三分
- 2
-
-
作者
官禹平
-
机构
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
出处
《荆楚学刊》
2014年第2期14-17,23,共5页
-
文摘
汉末建安时期的长坂坡位于今荆门漳河新区响岭岗、掇刀一带。长坂之战以前,鲁肃和刘备在此相会,确立了联合抗曹的方针,长坂坡是孙刘联合的起点,随后的长坂之战是赤壁之战和三分形势的前奏和序幕,是刘备集团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在整个三国时期,长坂坡是魏、蜀、吴三方势力角逐荆襄地区的地理中心,是三分形势的重要地标,在天下三分格局形成和三国文化演变中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长坂坡
三分
起点
转折点
地理中心
-
分类号
K23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古典诗歌中潮意象分析
- 3
-
-
作者
官禹平
-
机构
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
出处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59-61,共3页
-
文摘
潮是从自然现象演变成文学意象的;潮意象是力和美的象征,是信的代表,人们在其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是诗情的映现。
-
关键词
自然现象
文学意象
力与美
信
诗情
-
Keywords
natural phenomenon
literature image
power and beauty
faith
poetic beauty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荆楚辨正
- 4
-
-
作者
官禹平
-
机构
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
出处
《科教导刊》
2012年第17期142-143,共2页
-
文摘
荆指黄荆,楚为荆中之秀者;楚人以楚自名寓形而上追求。秦以后,荆发展出贫寒朴拙义,楚发展出美好、伧俗及拷打、痛苦等义。荆楚,在殷周之际称楚人及楚国;六朝以来称古荆州范围内之楚国及其文化;隋唐以来指以荆州(故楚都城纪郢之所在)为中心的故楚中心区湖北及其楚文化。
-
关键词
黄荆
形而上
荆楚
荆州
纪郢
-
Keywords
Huang Jing
metaphysical
Jing Chu
Jingzhou
Jiying
-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荆门的荆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和利用
- 5
-
-
作者
官禹平
-
机构
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
出处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4-67,共4页
-
文摘
荆门有丰富而珍贵的荆楚文化遗产,应予妥善保护,科学利用,以促进荆门经济社会发展。
-
关键词
荆楚文化
保护
利用
-
Keywords
Jingchu culture
protection
exploitation
-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
-
题名周培公诗歌创作时地简析
- 6
-
-
作者
官禹平
-
机构
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
出处
《荆楚学刊》
2017年第6期10-14,共5页
-
基金
2014年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文化丛书>"(2014ZD014)
-
文摘
周培公传世诗集有《长征草》《即次吟》。《长征草》录其康熙十五年(1676年)2月至康熙十七(1678年)5月随图海征王辅臣及之后赴湖广参与蔡毓荣及岳乐讨伐吴三桂的诗作79首。《即次吟》录其康熙十七(1678年)10月赴山东登莱道之任至归里之后的第二年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夏季的诗作计143首。通过对周培公生平行迹和诗歌的解读,对二集中作品创作时地进行初步考证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其生平际遇等提出新看法,如其任登莱海防道品秩当为从三品、图海系其早年知遇之"显者"等,以深化对周培公及其作品的研究。
-
关键词
《长征草》
《即次吟》
创作时地
图海
-
分类号
I222.749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