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存曲线比较的方法选择及可视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魏良敏 官锦兴 +2 位作者 张汝阳 陈峰 魏永越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8-771,775,共5页
用Kaplan-Meier(KM)方法描述生存曲线,以及多条KM曲线的比较,是医学研究尤其是随访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亦是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生存曲线的不同特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多种常用的生存曲线比较的方法、应用条... 用Kaplan-Meier(KM)方法描述生存曲线,以及多条KM曲线的比较,是医学研究尤其是随访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亦是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生存曲线的不同特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多种常用的生存曲线比较的方法、应用条件、分析案例、R程序实现。以期读者针对生存曲线特征,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得出科学的统计学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lan-Meier曲线 生存曲线 比较方法 可视化 R程序
下载PDF
SEIR动力学模型辅助北京市新发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播起始时间溯源和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魏永越 官锦兴 +2 位作者 赵杨 沈思鹏 陈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72-1776,共5页
目的推测2020年6月北京市新发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首例感染的传播时间起点,辅助传染病溯源,评价当前综合防控效果。方法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报告统计每日发病人数,建立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基于每日发病人数拟... 目的推测2020年6月北京市新发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首例感染的传播时间起点,辅助传染病溯源,评价当前综合防控效果。方法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报告统计每日发病人数,建立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基于每日发病人数拟合动力学模型,并搜寻本次疫情的传播时间起点;考虑不同的防控效果而拟合6月12日至7月1日的累计发病人数,以评估当前综合防控措施效果。结果北京市新发地疫情传播首例感染应起始于5月22日至5月28日之间(累计概率为95%),起始于5月25日的概率最大(23%)。本次疫情R0为4.22(95%CI:2.88~7.02)。模型拟合结果提示,截至6月11日,累计发病为99例(95%CI:77~121),符合实际情况。若不加控制,则截至7月1日累计发病估计将达到65090例(95%CI:39068~105037)。截至7月1日,较之无防控措施的理论情况,实际感染人数减少了99%。自6月12日起,北京市采取了强有力的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实际走势接近于传播率降低95%的推演结果,敏感性分析支持这一结果。结论针对突发性疫情,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可用来辅助推演传染病传播起始时间,辅助疫情溯源。北京市针对本次突发疫情所及时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迅速控制了95%以上的传播途径,减少了99%的感染人数,快速遏制了疫情,对于未来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 传染病溯源
原文传递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的输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21
3
作者 沈思鹏 魏永越 +3 位作者 赵杨 姜玥 官锦兴 陈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82-1587,共6页
目的评估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我国的输入风险。方法基于收集的疫情数据(各国家每日累计确诊病例数、境外输入病例累计确诊病例数)、人口学数据(各国人口密度、人口数)、旅客潜在来源群体信息(华侨华人常住人口数、在... 目的评估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我国的输入风险。方法基于收集的疫情数据(各国家每日累计确诊病例数、境外输入病例累计确诊病例数)、人口学数据(各国人口密度、人口数)、旅客潜在来源群体信息(华侨华人常住人口数、在外中国留学生数、海外务工人员数、来华留学生数、航班旅客数估计)和全球健康安全指数(GHS)等信息,进行近期(2月1日-4月25日)和未来(4月26日-)风险分析及预测,构建输入风险得分。结果各国境外输入病例数、累计确诊数、罹患率、华侨华人数、境外留学生数、来华留学生数、航班乘客数和GHS变量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近期风险分析中,俄罗斯输入病例明显较高,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次之。在未来风险预测中,通过各国罹患率指数和平均每日入境乘客数估计值两项信息,评估美国、新加坡等44个国家为未来潜在高风险国家。结论通过COVID-19疫情各国家输入风险评估,可以识别近期及未来的高风险区域,为加强疫情防控,为最终战胜疫情提高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境外输入 世界流行趋势 风险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