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预测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邵彬 李惠平 +10 位作者 邸立军 宋国红 姜晗昉 梁旭 王超颖 严颖 林晓琳 王丽娜 宛凤玲 袁艳华 尤渺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4-309,共6页
目的:检测化疗前、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时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与患者化疗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3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时外周血... 目的:检测化疗前、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时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与患者化疗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3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时外周血中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16+56+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细胞、CD3+/CD16+56+T细胞、CD19+B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CD8+/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比率,结合临床病理进行统计。结果:疾病控制患者(部分缓解+稳定)化疗后CD4+/CD25+Treg细胞比率变化较疾病进展患者显著下降(P=0.034)。化疗后Treg细胞比率变化显著影响患者总生存期(P<0.05),化疗后Treg细胞比率降低的患者较升高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延长,分别为23.5及9.4个月。结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后Treg细胞比率降低者化疗近期疗效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细胞亚群 预后
下载PDF
血清瘦素对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步东 刘淑俊 +3 位作者 刘娟 宛凤玲 黄晓蕾 张联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为探讨瘦素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作为营养评价指标的价值 ,检测了 3 2 5例癌症病人和 66例健康人血清瘦素含量以及癌症病人的体质指数 (BMI)、血液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浓度 (ALB)、血脂和血清脂蛋白水平等。结果显示 :全... 为探讨瘦素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作为营养评价指标的价值 ,检测了 3 2 5例癌症病人和 66例健康人血清瘦素含量以及癌症病人的体质指数 (BMI)、血液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浓度 (ALB)、血脂和血清脂蛋白水平等。结果显示 :全组癌症病人中 ,2 3 %BMI小于 18 5、14 %为低ALB血症者 ;4 2 %发生贫血 ;17 2 %发生高胆固醇血症、2 1 4 %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肺癌组BMI小于 18 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胃癌组(P =0 0 2 2 ) ;而高血糖及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胃癌组 (P分别为 0 0 0 3、0 0 2 9)。营养不良的癌症患者的血清瘦素含量明显低于营养正常或肥胖患者 (P =0 0 0 0 )。BMI均为 18 5~ 2 5的相同性别的肺癌、胃癌病人、健康人的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BMI、性别和血白蛋白浓度均为影响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清瘦素浓度的最显著因素 ,血清瘦素水平与BMI、性别、血白蛋白显著相关 (r =0 5 99~ 0 698,P =0 0 0 0 )。结果表明 :癌症病人贫血发生率高 ;血清瘦素含量反映恶性肿瘤病人的BMI和营养状况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营养状况 体质指数 肿瘤 恶性肿瘤 体质指数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靖 邸立军 +1 位作者 宛凤玲 勇威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193-1196,共4页
关键词 骨生化指标 骨转移 诊断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和恶性肿瘤骨转移不同临床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余靖 邸立军 +1 位作者 宛凤玲 勇威本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尿吡啶酚(uPYD)、尿脱氧吡啶酚(uDPD)、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蛋白(sBGP)和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99例进展期骨转移阳性肿瘤进行uPYD、uDPD、sBAP、sBGP的浓度水...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尿吡啶酚(uPYD)、尿脱氧吡啶酚(uDPD)、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蛋白(sBGP)和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99例进展期骨转移阳性肿瘤进行uPYD、uDPD、sBAP、sBGP的浓度水平检测。结果uPYD和uDPD、sBAP和sALP之间显著相关,肿瘤骨转移重度疼痛、无痛和轻度疼痛之间uPYD、uDPD、sAL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uDPD、sBAP和sALP水平在不同的骨转移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sBAP和sALP水平在不同的骨转移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转移时uPYD和uDPD、sBAP和sALP之间显著相关,uPYD、uDPD、sBAP水平和骨痛明显相关,uDPD、sBAP水平和肿瘤骨转移程度、骨转移数目明显相关。骨代谢生化指标uPYD、uDPD、sBAP和骨转移临床表现的关系对肿瘤骨转移的病情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化指标 骨转移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瘦素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步东 刘淑俊 +1 位作者 刘娟 宛凤玲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探讨肥胖基因表达产物瘦素与胃癌病人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47例胃癌病人血清瘦素含量,同时测定身高、体重、疾病分期、ECOG法一般状况分级。体质指数(BMI)=体重(kg)/犤身高(m)犦2。营养正常的BMI范围为18.... 目的:探讨肥胖基因表达产物瘦素与胃癌病人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47例胃癌病人血清瘦素含量,同时测定身高、体重、疾病分期、ECOG法一般状况分级。体质指数(BMI)=体重(kg)/犤身高(m)犦2。营养正常的BMI范围为18.5~25;BMI<18.5为营养不良;BMI>25为肥胖。结果:胃癌病人合并营养不良组的血清瘦素平均含量明显低于营养正常组或肥胖组。男性胃癌病人合并营养不良、营养正常及肥胖组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2.41±1.59)μg/L、(4.80±3.21)μg/L、(9.16±2.81)μg/L;女性则分别为(5.53±3.06)μg/L、(8.94±4.78)μg/L、(20.58±9.48)μg/L。全组男性、女性胃癌病人的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4.39±3.42)μg/L、(8.97±6.56)μg/L;女性均值高于男性1倍。胃癌病人的血清瘦素水平与BMI显著相关(男性r=0.538,P<0.05;女性r=0.785,P<0.05)。BMI正常的胃癌病人的血清瘦素与健康人无差异。结论:血清瘦素含量可以反映胃癌病人的BMI变化和营养状况,且可作为判断胃癌病人营养状况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营养状况 体质指数 胃肿瘤
下载PDF
中等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6
作者 严颖 任军 +2 位作者 林晓琳 宛凤玲 邸立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2 000mg/(m2.d)]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卡培他滨单药治疗43例转移性乳腺癌,2 000mg/(m2.d),d1~14,每3周为1周期。结果 43例患者平均行8周期卡培他滨治疗,客观缓解率(CR+PR)为18.6%,临床获益...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2 000mg/(m2.d)]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卡培他滨单药治疗43例转移性乳腺癌,2 000mg/(m2.d),d1~14,每3周为1周期。结果 43例患者平均行8周期卡培他滨治疗,客观缓解率(CR+PR)为18.6%,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6.0%。整体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1月(95%CI:5.8~8.4),在一线治疗、二线治疗和三线及以上治疗亚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1月、6.1月和8.1月(P=0.390)。在蒽环类药物与紫杉类药物治疗均失败的患者中,PFS明显缩短(6.1月vs.7.1月,P=0.038)。大于65岁的患者PFS显著延长(8.1月vs.6.1月,P=0.045)。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19例(44.2%)。结论中等剂量[2 000mg/(m2.d)]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剂量 卡培他滨 转移性乳腺癌
下载PDF
口服依托泊苷治疗难治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7
作者 严颖 邸立军 +6 位作者 李惠平 宋国红 姜晗昉 梁旭 邵彬 林晓琳 宛凤玲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7-350,共4页
目的评价口服依托泊苷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接受口服依托泊苷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口服依托泊苷50 mg/d,d1~20,每28天为一周期。结果共纳入88例乳腺癌患者,83.0%(73/88)为三线以上治疗,78.4%(6... 目的评价口服依托泊苷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接受口服依托泊苷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口服依托泊苷50 mg/d,d1~20,每28天为一周期。结果共纳入88例乳腺癌患者,83.0%(73/88)为三线以上治疗,78.4%(69/88)既往用蒽环类、紫杉类药物及卡培他滨治疗过。88例患者采用口服依托泊苷方案中位化疗5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其中部分缓解(PR)7例(8.0%),疾病稳定(SD)50例(56.8%),疾病进展(PD)31例(35.2%),无完全缓解(CR)患者。客观缓解率(CR+PR)为8.0%,临床获益率(CR+PR+SD≥6.0月)为44.3%。整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0月(95%CI:3.8~6.2月),中位生存期(OS)为17.0月(95%CI:11.3~22.7月)。主要不良反应为1~2级恶心18例(20.5%),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9例(21.6%),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3.4%)。结论口服依托泊苷治疗难治性转移性乳腺癌耐受性好、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泊苷 乳腺肿瘤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浆mi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邵彬 李惠平 +11 位作者 朱军 邸立军 宋国红 姜晗昉 梁旭 王超颖 严颖 林晓琳 王丽娜 宛凤玲 袁艳华 尤渺宁 《癌症进展》 2015年第2期106-113,139,共9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mi R-16、mi R-34a、mi R-200a、mi R-375、mi R-451化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79例,采用Gen Ex version6软件、Normfinder软件和Genorm软... 目的探讨血浆中mi R-16、mi R-34a、mi R-200a、mi R-375、mi R-451化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79例,采用Gen Ex version6软件、Normfinder软件和Genorm软件确定本实验的内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时的血浆mi 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化疗前、后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i R-34a为相对表达最稳定的内对照。血浆mi R-451高表达的患者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31),分别为84.2%和62.5%。血浆mi R-200a化疗后表达变化与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显著相关(P=0.032),mi R-200a化疗后表达升高者的ORR显著高于降低者,分别为57.9%和29.3%。血浆mi R-200a化疗后表达水平升高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与降低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分别为10.3个月和5.2个月。mi R-16、mi R-200a、mi R-375和mi R-451表达水平及化疗后变化对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血浆mi RNA化疗前、后表达水平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IRNA 血浆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氟维司群500mg治疗激素受体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宋国红 邸立军 +6 位作者 邵彬 张如艳 冉然 王环 雷雯 宛凤玲 李惠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57-960,共4页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如果疾病进展较缓慢,无内脏转移危象,内分泌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氟维司群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下调剂,它能高亲和力地结合、阻断并下调ER,发挥了完全的抗...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如果疾病进展较缓慢,无内脏转移危象,内分泌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氟维司群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下调剂,它能高亲和力地结合、阻断并下调ER,发挥了完全的抗雌激素作用。氟维司群的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效应,CONFIRM研究证实,对既往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绝经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氟维司群500mg与250mg治疗,二者相比,500mg在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方面均都有显著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00mg氟维司群在中国ER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做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氟维司群 激素受体阳性 无进展生存时间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治疗后进展的转移性乳腺癌继续曲妥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严颖 李惠平 +5 位作者 邸立军 宋国红 姜晗昉 梁旭 邵彬 宛凤玲 《癌症进展》 2016年第12期1191-1194,1198,共5页
目的评价曲妥珠单抗治疗后进展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继续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曲妥珠单抗治疗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继续行曲妥珠单抗治疗,仅更换化疗方案的30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疗效... 目的评价曲妥珠单抗治疗后进展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继续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曲妥珠单抗治疗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继续行曲妥珠单抗治疗,仅更换化疗方案的30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0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在复发转移阶段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中位治疗时间6.0个月(95%CI为1.7-10.3个月);30例患者在出现疾病进展后,均继续进行曲妥珠单抗治疗,仅更换联合的化疗方案。3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部分缓解(PR)7例(23.3%),疾病稳定(SD)12例(40.0%),疾病进展(PD)11例(36.7%),无完全缓解(CR)患者。客观缓解率为23.3%,临床获益率为43.3%。总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0个月(95%CI为3.0-7.0个月)。有临床获益的13例患者的PFS明显长于17例无临床获益者(9.0个月vs 3.0个月,P﹤0.00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不良反应,考虑主要与化疗药物相关。结论对于曲妥珠单抗治疗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更换化疗方案有较好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乳腺癌 HER2阳性 转移 曲妥珠单抗 化疗
下载PDF
多西他赛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邵彬 李惠平 +6 位作者 宋国红 邸立军 姜晗昉 严颖 王环 宛凤玲 尤渺宁 《癌症进展》 2016年第12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化疗前、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时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4例行多西他赛一线化疗的复发MBC患者化疗前、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化疗前、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时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4例行多西他赛一线化疗的复发MBC患者化疗前、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CD3-/CD16^+56^+自然杀伤细胞(NK)、CD3^+/CD16^+56^+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CD8^+/CD28-T淋巴细胞和CD8^+/CD28^+T淋巴细胞]比率,并进一步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对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结果 34例患者化疗后CD3^+总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比率均较化疗前下降(P=0.002、0.044、0.006),下降平均比率分别为2.2%、4.7%、3.1%。中位年龄﹥54岁的患者CD19^+B淋巴细胞下降比率较中位年龄≤54岁的患者小(P=0.031);中位OS﹥3.6个月的患者CD3^+总T淋巴细胞下降比率较中位OS≤33.6个月的患者小(P=0.038)。结论多西他赛化疗后MBC患者外周血总T、B淋巴细胞比率下降,免疫功能降低,而相对保留较好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患者可能有更好的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多西他赛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依西美坦在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经治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国红 邸立军 +1 位作者 宛凤玲 任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5-538,共4页
背景与目的:依西美坦为甾体类芳香化酶灭活剂,能不可逆地结合到芳香化酶与雄激素底物的结合位点上,引起酶永久失活,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依西美坦对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具有明显的疗效,且有研究表明,依西美坦与其... 背景与目的:依西美坦为甾体类芳香化酶灭活剂,能不可逆地结合到芳香化酶与雄激素底物的结合位点上,引起酶永久失活,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依西美坦对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具有明显的疗效,且有研究表明,依西美坦与其他内分泌药物包括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之间无明显交叉耐药反应。本研究旨在评价依西美坦在采用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雌激素(estrogen receptor,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或不明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且均为既往接受过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进展的患者,口服依西美坦,1次/d,每次25mg,28d为1个周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33例患者中,无CR病例,PR2例(6.0%),SD19例(57.6%),其中稳定持续时间≥24周者13例,PD12例(36.4%),有效率(CR+PR)为6.0%,临床获益率(CR+PR+SD≥24周)为45.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9个月(1~29.3个月)。年龄≥60岁患者的临床获益率高于年龄<60岁患者,既往未接受过化疗(不包括辅助化疗)患者出现进展的比例低于接受过化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西美坦在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绝经后内分泌治疗反应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芳香化酶抑制剂 依西美坦
下载PDF
手术创伤对胸部肿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宏志 胡永华 +3 位作者 宛凤玲 任宏 张弘 杨拔贤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 观察胸部手术创伤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患者自身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前、施术 2小时及术后 1、3、5天... 目的 观察胸部手术创伤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患者自身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前、施术 2小时及术后 1、3、5天分别检测 2 0例胸部肿瘤患者外周血SIL 2R、IL 6和TNF α的表达。结果 麻醉后SIL 2R、IL 6和TNF α的表达与麻醉前相比均无显著变化 ,施术 2小时各指标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 :SIL 2R(P <0 .0 1 )、IL 6(P <0 .0 1 )、TNF α(P <0 .0 5) ,术后第一天均达高峰 (SIL 2R :P <0 .0 0 1、IL 6 :P <0 .0 0 1、TNF α :P <0 .0 1 ) ,之后逐渐降低 (术后第 3天 :SIL 2R :P <0 .0 1、IL 6 :P <0 .1、TNF α:P <0 .0 5) ,术后第 5天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外周血SIL 2R、IL 6及TNF α动态变化反映了手术创伤对机体免疫状况的抑制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手术创伤 胸部肿瘤
下载PDF
肿瘤姑息治疗状况及医务人员对肿瘤姑息治疗态度调查 被引量:7
14
作者 邸立军 刘淑俊 +2 位作者 宋国红 宛凤玲 徐光炜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3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 了解姑息治疗的现状及医务人员对姑息治疗的态度,以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姑息治疗有关的六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428名被调查者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44家医院,其中住院医师占34.6%,主治医师占34.6%,副... 目的 了解姑息治疗的现状及医务人员对姑息治疗的态度,以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姑息治疗有关的六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428名被调查者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44家医院,其中住院医师占34.6%,主治医师占34.6%,副主任医师占21.0%,护士占10.0%。肿瘤内科专业占大部分(66.4%)。绝大多数医院收治的Ⅲ~Ⅳ期患者占40%以上,其中半数医院甚至达80%以上。大部分患者治疗的目的是积极抗肿瘤治疗和控制症状,平均住院时间在两周至两个月内,部分肿瘤专科医院能够提供临终关怀的有关服务,对便秘、疼痛、中性粒细胞下降控制能力较强,而对厌食、抑郁或焦虑、气短控制则较为困难。城市患者(90%)更多的愿意在医院渡过生命的最后时光,而农村患者(95%)则相反,更多的愿意在家中。半数多的人(51.6%)认为对生存期只有几个月的患者的治疗意见应以姑息治疗为主,但也有近一半的人(46.5%)认为应尽量将延长生命和姑息治疗相结合。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只有约50%的患者有对临终前不抢救的要求,对是否抢救的观点,多半(60.2%)的医务人员未发表意见。而对不抢救应与患者商量多数表示同意。四分之一的人曾经使用安慰剂治疗疼痛,并且多数人听说过安慰剂治疗疼痛。三分之一的人仍将成瘾看成是疼痛治疗的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息治疗 态度 医务人员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对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抑制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彬 严颖 +1 位作者 宛凤玲 邸立军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2期1924-1927,共4页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对于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抑制(OF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肿瘤医院接受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的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54例,使用国...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对于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抑制(OF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肿瘤医院接受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的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54例,使用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患者作为观察组(27例),使用进口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患者作为对照组(27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月经状态、体重指数、病理类型、治疗阶段及OFS合并药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观察组雌二醇和F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连续6个月的治疗,但部分患者未在全部时点进行性激素水平检测。治疗后1、3、6、12个月,观察组各时点激素检测患者为25、22、23、14例,雌二醇水平为(14±7)、(14±9)、(9±5)、(8±5)ng/L,FSH水平为(3.9±1.9)、(7.1±2.5)、(8.6±3.5)、(8.8±3.6)IU/L,对照组各时点激素检测患者为25、24、20、12例,雌二醇水平为(14±8)、(12±6)、(7±6)、(8±5)ng/L,FSH水平为(3.8±1.5)、(6.7±2.5)、(7.2±2.4)、(8.7±2.9)IU/L,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点雌二醇、F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对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卵巢功能抑制作用与进口药相当,能有效降低患者性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绝经前 激素受体阳性 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
下载PDF
帕米磷酸二钠及埃本磷酸二钠对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LNCaP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16
作者 戴玲 刘淑俊 +1 位作者 宛凤玲 陈捷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 观察帕米磷酸二钠 (PAM )及埃本磷酸二钠 (IBN )对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系DU 14 5、LNCaP生长的抑制作用 ,探讨双磷酸盐类药物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PAM、IBN对DU 14 5、LNCaP细胞系生长... 目的 观察帕米磷酸二钠 (PAM )及埃本磷酸二钠 (IBN )对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系DU 14 5、LNCaP生长的抑制作用 ,探讨双磷酸盐类药物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PAM、IBN对DU 14 5、LNCaP细胞系生长的影响 ,并计算 2种药物的IC50 值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以探讨双磷酸盐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果 PAM、IBN对前列腺癌DU 14 5、LNCaP细胞系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抑制效应与药物剂量、作用时间成正比 ,15 0 μg/mlPAM和 10 0 μg/mlIBN作用 72h后 ,2种细胞的生存率均低于 40 .0 0 % (P <0 .0 5 )。根据IC50 值可知IBN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比PAM强。结论 PAM、IBN对体外生长的前列腺癌细胞系DU 14 5、LNCaP产生剂量、时间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其抑制细胞的作用机制为促进癌细胞凋亡和干扰DNA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磷酸盐药物 DU145细胞系 LNCaP细胞系 凋亡 细胞抑制 前列腺癌 癌细胞
下载PDF
cyclin E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17
作者 蒋国庆 王文 +3 位作者 燕鑫 宛凤玲 解云涛 高雨农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6年第5期327-329,377,共4页
目的探讨cyclinE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4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标本中cyclinE蛋白的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yclinE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阳性表达率达85.7%... 目的探讨cyclinE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4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标本中cyclinE蛋白的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yclinE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阳性表达率达85.7%,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分期、组织学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高表达组的平均无瘤生存期为(17.2±2.2)个月,低表达组的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8.2±1.9)个月,高表达组的无瘤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组(P<0.01),但两组的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表达组的无瘤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组,提示cyclinE蛋白高表达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复发,预后差,该组患者应加强治疗和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CYCLIN E蛋白 WESTERN印迹法
下载PDF
胸腔内免疫治疗、化疗对恶性胸水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湘漪 袁艳华 +2 位作者 宛凤玲 严颖 任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内DC-CIK回输、腔内化疗对恶性胸水中淋巴细胞亚群及VEGF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经不同方法治疗前后胸水中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经不同方法治疗前后胸水中VEGF的变化。结果 (1)DC-CIK... 目的探讨胸腔内DC-CIK回输、腔内化疗对恶性胸水中淋巴细胞亚群及VEGF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经不同方法治疗前后胸水中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经不同方法治疗前后胸水中VEGF的变化。结果 (1)DC-CIK治疗组,胸水中CD3-CD16+CD56+NK细胞、CD3+CD16+CD56+T细胞、CD8+CD28+T细胞较治疗前升高(P值均<0.05);上清液中VEGF浓度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P>0.05)。(2)化疗组,胸水中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4+CD25+T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均<0.05);上清液中VEGF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胸腔内DC-CIK回输通过增强局部抗肿瘤免疫发挥作用;胸腔内化疗可通过改善局部免疫抑制状态及降低VEGF水平控制胸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DC-CIK 淋巴细胞亚群 VEGF
下载PDF
不同亚型乳腺癌脑转移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伟 严颖 +3 位作者 任军 宋国红 宛凤玲 邸立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和三阴性(ER、PR及HER-2均阴性)三种亚型。结果 90例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和三阴性(ER、PR及HER-2均阴性)三种亚型。结果 90例患者中,ER和(或)PR阳性51例(56.7%)、HER-2阳性12例(13.3%)、三阴性27例(30.0%),中位无病生存期(30.9月、25.4月和16.0月,P=0.001)、无脑转移生存期(36.0月、38.0月和22.0月,P=0.008)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总生存期(52.0月、25.5月和36.0月,P=0.075)及确诊脑转移后的生存期(11.0月、5.5月和8.0月,P=0.829)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明显缩短,更易于早期发生脑转移,但总生存期及确诊脑转移以后的生存期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 乳腺癌 亚型 临床特点 生存
下载PDF
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邸立军 刘淑俊 +2 位作者 宛凤玲 朱步东 聂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21-523,共3页
目的 :评价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 6例限局性恶性肿瘤、35例进展期肿瘤骨转移阴性和 34例骨转移阳性的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水平。结果 :进展期肿瘤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水... 目的 :评价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 6例限局性恶性肿瘤、35例进展期肿瘤骨转移阴性和 34例骨转移阳性的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水平。结果 :进展期肿瘤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水平明显高于限局性肿瘤 (P <0 .0 5 ) ;进展期肿瘤骨转移阳性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水平又明显高于骨转移阴性 (P <0 .0 5 )。结论 :尿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可以在评价进展期肿瘤骨转移和骨吸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吡啶酚 脱吡啶酚 骨转移癌 恶性肿瘤 骨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