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比例的成分血输注对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宛凯玲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比例成分输血用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地区开展输血的ATC患者总共96例的病历资料,依据不同成分血输注比例分成对照组(依据3∶1比例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 目的分析不同比例成分输血用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地区开展输血的ATC患者总共96例的病历资料,依据不同成分血输注比例分成对照组(依据3∶1比例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浆)50例和观察组(依据1∶1比例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46例,观察两组血制品应用情况;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血液钙离子(Ca^(2+))以及钾离子(K^(+))浓度;预后情况。结果两组24 h红细胞输注量、红细胞输注总量、血小板输注量以及冷沉淀输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输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Hb、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Hb、PLT水平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PT、APTT、INR、FIB及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PT、APTT、INR、FIB及D-D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Ca^(2+)、K^(+)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Ca^(2+)、K^(+)浓度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治愈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按照3∶1比例输注成分血相比,按照1∶1比例输注成分血能更好改善ATC患者的凝血功能,提升其预后水平,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 红细胞 冰冻血浆 输血 预后
下载PDF
120例输血患者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与对策
2
作者 宛凯玲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分析输血患者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120例病例资料,分析其输血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发热反应... 目的:分析输血患者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120例病例资料,分析其输血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发热反应(51例次)和过敏反应(64例次);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血类型、输血开始时间与输血次数是影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患者输血治疗期间,应提前准备好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从而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良反应类型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