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耕水耨”与南方耕作方式 被引量:2
1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6-20,共5页
长期以来,火耕水耨一直被视为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南方地区颇具特色的一种水田耕作方式。最早将南方水稻耕作特征概括为火耕水耨的是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 长期以来,火耕水耨一直被视为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南方地区颇具特色的一种水田耕作方式。最早将南方水稻耕作特征概括为火耕水耨的是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同书《平准书》、《汉书》的《武帝纪》、《地理传》以及《盐铁论·通有篇》等,都有相同的表述,甚至《晋书·食货志》、《隋书·食货志》仍然记载着:“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生”。由于火耕水耨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最原始的水田耕作方式,甚或与原始的刀耕火种等同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火耕 水褥 刀耕火种 水田耕 食货志 司马迁 货殖列传 精耕细作 水稻生长
原文传递
八阵
2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诸葛亮 “八阵图” 春秋战国时期 机动作战 实践总结 史书记载 三国时 大作用 斗力 敌人
原文传递
殷纣王
3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纣王 《封神演义》 长江流域 《列女传》 牧野之战 出土材料 中国的统一 北方文化 杰出人物 问题的提出
原文传递
兵符
4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兵符 秦汉时期 战国时期 西安南郊 调兵遣将 紧急情况 伏虎 我国古代 兵权 明确规定
原文传递
万弹地雷炮
5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地雷 鹅卵石 雷炮 药线 钢轮 地震 陶瓷 炸药 后装 竹筒
原文传递
毁车为行
6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春秋时期 作战方式 车战 攻击能力 中国古代 军事史 重大变革 诸侯国 军队 兵战
原文传递
击贼神机石榴炮
7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9,共1页
关键词 石榴 神机 生铁铸造 燃烧性 引燃火 爆炸弹 火药 内容量 手榴弹 十分之
原文传递
扁鹊葬地有几处
8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5,共1页
关键词 扁鹊 医学家 长清县 我国历史 明嘉靖 1926年 值得注意 河南 医德 误相
原文传递
王国维的辫子
9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王国维 清华国学研究院 文学批评 新文化 加拿大华裔 道德实践 旧文化 尼采哲学 价值标准 价值观念
原文传递
飞空砂筒
10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火药筒 《火龙经》 喷射火焰 反向推进 火箭 毒砂 反冲力 砂筒 再通过 喷砂
原文传递
火龙出水
11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火龙经》 运载火箭 小火箭 三级火箭 火药筒 平衡器 十六世纪 飞火 龙眼 武器
原文传递
越族的图腾
12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越族 《说文解字》 蛇图腾 河姆渡遗址 鸟图腾崇拜 河姆渡文化 出自同源 《越绝书》 神话研究 吴越春秋
原文传递
秦汉的四大兵种
13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秦汉时期 造船业 轻装步兵 重装步兵 水兵 车兵 骑士 骑兵 兵种 车战
原文传递
元帅
14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都元帅府 春秋时代 边远地区 控制区域 十七年 考虑中 开始时 左传 资望 武臣
原文传递
二十等级军爵
15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世卿世禄制 军功地主 旧传统 大夫 服饰 无功 公战 爵位 公主 泰国
原文传递
戈、矛、戟
16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南北朝 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 冷兵器 我国古代 分等级 直刺 效力 横刃 青铜
原文传递
17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发射装置 弓弦 关键部件 瞄准目标 向前方 向前进 主要依靠 扳机 开弦 兵器
原文传递
逆节顺情
18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16,共1页
《资治通鉴·晋纪》孝武帝太元二年载:郗超与谋逆篡位的桓温来往密切,由于其父郗愔对晋王室忠心耿耿,郗超不敢让父亲了解此事。等到郗超病危,才取出一只装有不少信件的匣子交给门生,嘱咐道:“我父亲年事已高,我死之后,如果他老人家... 《资治通鉴·晋纪》孝武帝太元二年载:郗超与谋逆篡位的桓温来往密切,由于其父郗愔对晋王室忠心耿耿,郗超不敢让父亲了解此事。等到郗超病危,才取出一只装有不少信件的匣子交给门生,嘱咐道:“我父亲年事已高,我死之后,如果他老人家因过度哀伤以致影响寝食,那么就可以将匣子交给他;假如他不十分悲痛,你就把匣子销毁,但不能让人知道。”郗超死后,郗愔果然悲恸成疾,门生就按郗超生前的吩咐把匣子交上去。原来这匣子里面全是郗超与桓温往来密谋的信件。郗愔看后非常震惊,连呼:“这小子死得太晚了!”于是不再悲伤。郗超平时所为违背乃父之义,行为多逆,但他死后以其“逆节”中和其父的哀伤,却是一片孝心。逆节顺情。这是郗超对“忠孝不能两全”的一个特殊注释。有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匣子 孝武帝 桓温 忠孝 资治 太元 年载 连呼 晋王 通鉴
原文传递
火葬
19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4-44,共1页
火葬一俗最早盛行于古印度。《大唐西域记》卷二载:“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沈流漂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佛教戒律规定,僧尼死后,必须进行火葬。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我国的僧尼一般都实行火葬。但我国的... 火葬一俗最早盛行于古印度。《大唐西域记》卷二载:“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沈流漂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佛教戒律规定,僧尼死后,必须进行火葬。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我国的僧尼一般都实行火葬。但我国的火葬起源在佛教传播之前。《墨子·节葬下》云:“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仪渠国在今甘肃庆阳一带,为羌族部落,只是我国中原地区早有身之发肤受之父母,不宜火烧的说法,故不能流行。佛教传入,僧尼死后普遍进行火葬,而民间却不能接受。到了近现代,人们的认识、观念有了变化,尤其是认识到了葬制与环境的关系,火葬才逐渐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戒律 佛教传播 中原地区 佛教传入 《大唐西域记》 僧尼 能接受 起源 墨子 羌族
原文传递
“唾壶”
20
作者 宜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20,共1页
“唾壶”,一作“唾盂”,是今日“痰盂”的前身。历史上,人们使用此物甚早,起码在战国时代就有了。《西京杂记》卷三六:“魏襄王冢……中有石床……床上有玉唾壶一枚。”魏襄王是战国魏君,死于公元前296年。这是文献中有关唾壶的最早记... “唾壶”,一作“唾盂”,是今日“痰盂”的前身。历史上,人们使用此物甚早,起码在战国时代就有了。《西京杂记》卷三六:“魏襄王冢……中有石床……床上有玉唾壶一枚。”魏襄王是战国魏君,死于公元前296年。这是文献中有关唾壶的最早记载。襄壶的形制,大约比现在的盂要小。放置的地方不是在床脚或墙角,而是置于几上,或在几旁。《晋书·王敦传》称王敦酒后一边歌咏魏武乐府“老骥伏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京杂记》 战国时代 王敦 床脚 乐府 公元前 晋书 痰盂 文献 节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