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瑰宝鉴赏——汉代铜镜
1
作者 宝鸡市铜镜文化研究会 《宝鸡社会科学》 2019年第1期81-81,共1页
西汉文帝时,国家取消了铜器铸造的垄断制度、造镜行业随之兴旺,到东汉初期,全国形成了三个较大的铜镜制造中心,以京都长安为最,绍兴及今四川广汉为次。两汉时期铜镜的合金比例较稳定,铜为80%,锡14%,铜6%。这种比例兼顾了抛光所需的硬度... 西汉文帝时,国家取消了铜器铸造的垄断制度、造镜行业随之兴旺,到东汉初期,全国形成了三个较大的铜镜制造中心,以京都长安为最,绍兴及今四川广汉为次。两汉时期铜镜的合金比例较稳定,铜为80%,锡14%,铜6%。这种比例兼顾了抛光所需的硬度、亮度及方便铸造的合宜流态。武帝以后,铜镜的纽变得大且实用,被简化的蟠螭纹、草叶纹、连弧纹、龙虎纹、四神等大量上市,民间为之饱和。从宣帝开始,受儒、道两家文化的熏陶,铜镜中出现了以铭文为装饰的新种类,后又迅速发展成纯单圈和双圈铭文镜,用以宣扬当时的生态文化和道德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镜 铭文 铸造 文化 双圈
原文传递
瑰宝鉴赏
2
作者 宝鸡市铜镜文化研究会 《宝鸡社会科学》 2018年第4期81-81,共1页
战国铜镜,纹饰细腻,圆体薄边,纽多为龟、蟾,其所以小巧,是金(铜)稀也。战国镜不铸铭文,早期以席纹为基础,后又纳入了青铜器的云雷纹和蟠螭纹。中期有了龙纹、山字纹、菱形纹和草叶纹。晚期线条逐步精梳而线条棱俊,并有了分区域火贴(亦... 战国铜镜,纹饰细腻,圆体薄边,纽多为龟、蟾,其所以小巧,是金(铜)稀也。战国镜不铸铭文,早期以席纹为基础,后又纳入了青铜器的云雷纹和蟠螭纹。中期有了龙纹、山字纹、菱形纹和草叶纹。晚期线条逐步精梳而线条棱俊,并有了分区域火贴(亦称火鎏)两种金属之工艺,主题风格的龙、凤、猴等都已格式化、对称化。末期,又出现了复合镂空、错金银和镶嵌等工艺,使铜镜从实用型走向装饰型,洞开一千五百年铜镜文化与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镜 线条 战国 工艺 圆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