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固混料法制取钨-稀土氧化物包覆粉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杏囡 崔永福 宣林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39,共4页
进行了以氧化钨为原料,稀土氧化物为掺杂相,用液-固混料法将掺杂相与氧化钨混合,再经过盐类分解、氧化钨还原等工艺,制取不同掺杂相和掺杂量的钨-稀土氧化物包覆粉的研究。着重探讨了原料类型、还原温度及掺杂相对还原程度的影响... 进行了以氧化钨为原料,稀土氧化物为掺杂相,用液-固混料法将掺杂相与氧化钨混合,再经过盐类分解、氧化钨还原等工艺,制取不同掺杂相和掺杂量的钨-稀土氧化物包覆粉的研究。着重探讨了原料类型、还原温度及掺杂相对还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WO2.9为原料的包覆粉,综合性能好;随还原温度升高,粉末的还原程度提高,掺杂相含量高的比含量低的难还原;三元系粉末比二元系粉末难还原;用液-固法制备钨-稀土氧化物包覆粉,其掺杂相分布均匀,粉末粒度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相 包覆粉 氧化钨 还原 稀土氧化物
下载PDF
二氧化硅碳还原法制取Si_3N_4粉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应泉 廖际常 +3 位作者 邓朝权 王志 宣林杰 张仁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0-49,共10页
报导了用二氧化硅碳还原氮化法制取高性能Si3N4粉的研究结果。研究了氮化温度、氮化时间、氮气流量等工艺因素对氮化产物的颜色、颗粒形状、粒度和粒度分布以及相结构的影响;分析了非晶态、SiO2、SiC产物的形成条件。结果... 报导了用二氧化硅碳还原氮化法制取高性能Si3N4粉的研究结果。研究了氮化温度、氮化时间、氮气流量等工艺因素对氮化产物的颜色、颗粒形状、粒度和粒度分布以及相结构的影响;分析了非晶态、SiO2、SiC产物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氮化工艺因素对氨化产物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采用1450℃氮化温度,氮化时间2h,N2流量2.5L/min的工艺条件,能制得高α相比例,颗粒微细和粒度分布均匀的优质Si3N4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碳还原 氮化 氮化硅粉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取超细Al_2O_3-PSZ粉末的工艺研究
3
作者 汤慧萍 廖际常 +3 位作者 刘学辉 王志 宣林杰 谈萍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1991年第6期49-52,共4页
探索了用共沉淀法制取Al_2O_3-PSZ粉末时,不同溶液浓度、沉淀剂加入速度及溶液pH值对最终粉末粒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发现当ZrOCl_2浓度为3.6wt%、NH_3·H_2O浓度为25wt%、NH_3·H_2O加入速度为20ml/s、pH值在10—11之间时,可... 探索了用共沉淀法制取Al_2O_3-PSZ粉末时,不同溶液浓度、沉淀剂加入速度及溶液pH值对最终粉末粒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发现当ZrOCl_2浓度为3.6wt%、NH_3·H_2O浓度为25wt%、NH_3·H_2O加入速度为20ml/s、pH值在10—11之间时,可制得成份均匀,粒度在0.1—0.2μm间的球形Al_2O_3-PZS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 Al2O3-PSZ 超细粉
下载PDF
还原氮化法制取Si_3N_4粉末相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学辉 廖际常 +4 位作者 张仁岐 李应泉 邓朝权 王志 宣林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1-16,共6页
本文介绍了用碳还原二氧化硅氮化法制取高质量Si_3N_4粉末的工艺过程,讨论了加热温度、反应时间、氮气流速和反应物浓度及添加剂对所获得的Si_3N_4粉末相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的碳能有效地控制SiO的挥发,提高氮化速度和氮化率。添加剂... 本文介绍了用碳还原二氧化硅氮化法制取高质量Si_3N_4粉末的工艺过程,讨论了加热温度、反应时间、氮气流速和反应物浓度及添加剂对所获得的Si_3N_4粉末相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的碳能有效地控制SiO的挥发,提高氮化速度和氮化率。添加剂可以有效地限制β-Si_3N_4相的生成。一定的温度是反应进行的保证,足够的时间是充分反应的条件,氮气流速是氮化的前提。如果严格控制这些工艺条件和影响因素,就可以获得高α相含量的Si_3N_4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粉末 还原氮化法 制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