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臀大肌钙化性肌腱炎伴坐骨神经痛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沙辉 杨晨 +5 位作者 宫宇宝 赵承武 李叔强 冯卫 刘建国 齐欣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5期420-421,共2页
患者,女,50岁,文职工作者,10年前左大腿有轻微外伤史,3个月前左臀部出现放射性疼痛,持续不缓解,严重影响工作学习,10d前疼痛放散至小腿后侧。体格检查发现左大腿近端粗隆下略隆起,局部触压痛明显,
关键词 臀大肌 肌腱钙化 坐骨神经痛
下载PDF
Kimura病1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回顾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本锋 冯卫 +4 位作者 杨晨 李叔强 宫宇宝 齐欣 刘建国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6期503-504,共2页
Kimura病是一种罕见的主要发生在亚裔未成年人及年轻男性的先天性疾患^[1-3],主要涉及到皮下组织的炎症,起初在头颈部,往往伴有淋巴结病和(或)唾液腺的扩大。目前有报道的惟一全身表现是肾脏受累引起肾病综合征^[2,4-5],双侧受累少见^... Kimura病是一种罕见的主要发生在亚裔未成年人及年轻男性的先天性疾患^[1-3],主要涉及到皮下组织的炎症,起初在头颈部,往往伴有淋巴结病和(或)唾液腺的扩大。目前有报道的惟一全身表现是肾脏受累引起肾病综合征^[2,4-5],双侧受累少见^[3]。近日收治Kimura病患者1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MURA病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髓心减压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庆嵩 卢维 +2 位作者 宫宇宝 杨晨 齐欣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710-711,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髓心减压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09年7月对9例(11例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Ficatllb期及以前)行股骨头髓心减压钽棒植入术,行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y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 目的:探讨股骨头髓心减压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09年7月对9例(11例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Ficatllb期及以前)行股骨头髓心减压钽棒植入术,行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y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随访6—14个月,Harrys评分由术前平均(57.9±16.2)分增加到术后(86.5±19.2)分(t=3.602,P〈0.01),影像学显示股骨头坏死区域未进展,无塌陷。结论:髓心减压钽棒植入术可延缓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进展,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钽棒植入 髓心减压 短期疗效
下载PDF
布鲁氏菌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1例并相关文献回顾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喜迪 李潇 +3 位作者 毕志国 陈金田 宫宇宝 刘建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布鲁氏菌病由布鲁氏菌引起,其可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人体[1]。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关节疼痛。骨关节受累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如多关节痛、脊柱炎、骶髂关节炎、髋关节炎... 布鲁氏菌病由布鲁氏菌引起,其可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人体[1]。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关节疼痛。骨关节受累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如多关节痛、脊柱炎、骶髂关节炎、髋关节炎、骨髓炎等[2]。布鲁氏菌引起的假体关节感染(periprosthetic infection, PJI)极其罕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假体周围感染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一期翻修
下载PDF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WISP-1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宁 宫宇宝 +2 位作者 杨晨 李叔强 齐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2期158-159,共2页
目的评估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WISP-1的水平,以及与膝关节K-L分级、MRI分级以及软骨outerbridge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50例膝关节OA患者及10例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纳入研究,用ELASI方法测量患者膝关节液中WISP-1的水平,比较两组间W... 目的评估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WISP-1的水平,以及与膝关节K-L分级、MRI分级以及软骨outerbridge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50例膝关节OA患者及10例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纳入研究,用ELASI方法测量患者膝关节液中WISP-1的水平,比较两组间WISP-1的表达水平。用K-L分级评价患者膝关节站立位的X线片,用膝关节MRI评价患者的滑膜炎以及软骨损伤程度,通过关节镜观察评价outerbridge的分级及软骨损伤程度。结果 OA患者膝关节液中WISP-1含量为(110.14±50.46)pg/ml高于对照组患者(53.93±24.04)pg/ml,P=0.001。OA患者膝关节液中WISP-1的含量与全膝关节滑膜炎MRI分级存在相关性(r=0.767,P<0.001),与软骨损伤无相关性。结论 OA患者膝关节液中WISP-1的表达水平与滑膜炎的严重程度相关,WISP-1可能是OA药物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关节液 WISP-1 滑膜炎
下载PDF
截瘫后异位骨化致髋关节僵直1例
6
作者 赵承武 宫宇宝 +5 位作者 杨晨 李叔强 冯卫 张大光 刘建国 齐欣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5期406-407,共2页
截瘫后异位骨化是少见的病例,而伴有髋关节僵直则更为少见,现报告1例截瘫后异位骨化致髋关节僵直。
关键词 截瘫 骨化 异位性 关节强直 髋关节
下载PDF
WISP-1基因的RNAi技术在膝骨关节炎中的治疗作用
7
作者 刘波 宫宇宝 齐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0期62-63,共2页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阻断人骨关节炎呈现OA滑膜细胞WISP-1信号通路,探索其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根据干扰RNA设计原则,合成并构建WISP-1 sh RNA质粒表达载体。将质粒表达载体转染入滑膜细胞并分组。转染24 h后测定细胞β-cat...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阻断人骨关节炎呈现OA滑膜细胞WISP-1信号通路,探索其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根据干扰RNA设计原则,合成并构建WISP-1 sh RNA质粒表达载体。将质粒表达载体转染入滑膜细胞并分组。转染24 h后测定细胞β-catenin、WISP-1、MMP-3 m 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OA滑膜细胞经过RNAi后WISP-1、MMP-3表达明显减少,意味着干扰WISP-1使得Wnt/β-catenin通路对MMP-3的诱导作用降低,也进一步证实了Wnt/β-atenin/WISP-1通路的存在。因此,WISP-1可以作为治疗骨关节炎一个理想的靶点。结论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OA滑膜细胞经过RNAi后MMP-3表达明显减少,意味着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对MMP-3的诱导作用降低,进一步证实了Wnt/β-连环蛋白(catenin)/WISP-1通路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RNA干扰 WISP-1 WISP-1
下载PDF
电气自动化设备中PLC控制系统的应用
8
作者 宫宇宝 《今日自动化》 2021年第3期182-184,共3页
PLC控制系统主要是利用网络等技术,对相应的工业活动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技术。PLC系统现阶段被广泛地应用在我国的汽车行业中,其系统的应用优势也比较明显,该系统的安装流程比较简单,可以随时对系统进行调试,自身的精准程度比较高,具有一... PLC控制系统主要是利用网络等技术,对相应的工业活动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技术。PLC系统现阶段被广泛地应用在我国的汽车行业中,其系统的应用优势也比较明显,该系统的安装流程比较简单,可以随时对系统进行调试,自身的精准程度比较高,具有一定的高效性,该系统的程序编辑设计能完美地避开其操作方式的影响,所使用的范围也比较广,在我国的自动化行业中获得了一致好评,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提升其设备的管理控制水平,有利于推动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设备 PLC控制系统 应用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60
9
作者 张宁 李叔强 +4 位作者 李冬松 杨晨 宫宇宝 冯卫 刘建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BA)治疗伤前活动量大,有独立行走能力的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临床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本科2004年6月~2007年6月期间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190例,按照...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BA)治疗伤前活动量大,有独立行走能力的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临床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本科2004年6月~2007年6月期间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190例,按照一定标准共筛选出完整病例86例,获得随访74例,THA组38例,平均年龄72岁;BA组36例,平均年龄72.5岁,平均随访36个月(18~52个月)。对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并使用Harris评分和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分级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THA组平均手术时间较BA组长,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02),两组术中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别(P=0.009)。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别(P=0.500和P=1.000)。THA组术后疼痛、活动范围及行走能力评分均高于BA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06和0.013)。THA组有1例术后出现关节假体脱位,但与BA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具有独立行走能力,活动量较大的老年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可获得较好的功能,且术后髋部疼痛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冬松 李叔强 +5 位作者 蔡波 冯卫 杨晨 宫宇宝 齐欣 刘建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991-1993,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技巧及经验,了解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7年6月,对27例(27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男性8...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技巧及经验,了解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7年6月,对27例(27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男性8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0.6岁(21~69岁)。所有患者均行单侧全髋置换。[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2~6年,平均48个月;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9.2±3.6)分恢复到术后4年的(82.4±4.1)分(优4例、良17例、可6例),与术前比较Harris评分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截止目前无1例翻修,术后6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较多。术前细致周密的治疗方案,充分考虑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原发及继发性病理改变,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术中特别需要考虑两侧肢体的长度、外展肌的平衡、软组织的松解,处理好髋臼骨缺损、髋臼及股骨近段的畸形、选择好合适的假体,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髋臼发育不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肩关节外展过程中盂肱韧带长度变化的体内三维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晨 齐欣 +1 位作者 宫宇宝 刘建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和三维软件,分析正常人体肩关节外展过程中,盂肱韧带长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07至2008年对10例肩关节标本进行解剖,细克氏针标记上、中盂肱韧带,下盂肱韧带前、后束的起止点中心。这些标本经CT扫描、软件构建成3D...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和三维软件,分析正常人体肩关节外展过程中,盂肱韧带长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07至2008年对10例肩关节标本进行解剖,细克氏针标记上、中盂肱韧带,下盂肱韧带前、后束的起止点中心。这些标本经CT扫描、软件构建成3D模型。以三维软件的缩放重合功能,将所有韧带起止点坐标记录在其中一个模型之上,并计算出其平均坐标值。腋囊中心的位置设定为关节盂和肱骨头的6点位置。然后MRI扫描14名健康男性自愿者的右肩关节的外展过程(分别为0°、30°、60°、90°、120°、150°和180°)。磁共振图像资料经图像分割、体素图形配准技术等步骤,取得正常人体7个外展位置的3D模型。再次应用软件的缩放重合功能,将各韧带起止点的平均坐标值分别标记在MRI构建的3D模型之上。最后,以软件计算各韧带在不同外展位置时的长度变化。结果在外展过程中,上盂肱韧带在30。时达到最大长度(P=0.2);中盂肱韧带在60°时达到最大长度(P〈0.05);下盂肱韧带前束在120°时达到最大长度(P〈0.05);腋囊和下盂肱韧带后束在180°时达到最大长度(P〈0.05)。结论外展30°~60°时,上盂肱韧带起到了限制肱骨头下移的作用。外展60°时,中盂肱韧带稳定着盂肱关节的前方。外展120°时,下孟肱韧带前束发挥了主要的前方稳定作用。当外展至180°时,腋囊维持着盂肱关节前方的稳定,同时下盂肱韧带后束维持着下方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 关节 肩关节 外展 盂肱韧带 三维
原文传递
骨盆骨折诊治中的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欣 杨晨 +2 位作者 宫宇宝 刘建国 徐莘香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57-1059,共3页
骨盆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8%,是骨科临床常见的损伤。由于骨盆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所引起,加之骨盆解剖复杂,治疗效果还远非令人满意,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损伤,病死率可高达40%,更... 骨盆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8%,是骨科临床常见的损伤。由于骨盆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所引起,加之骨盆解剖复杂,治疗效果还远非令人满意,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损伤,病死率可高达40%,更应该引起重视和研究。笔者针对骨盆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些常见问题,通过文献回顾,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点滴思考,希望能对同道们的工作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高能量损伤 诊治 治疗效果 全身骨折 骨科临床 骨盆损伤
原文传递
术前功能对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宁 杨晨 +4 位作者 李冬松 李叔强 宫宇宝 冯卫 刘建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功能状态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在本科行初次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95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49例,女46例,平均年龄62.7岁(50~76周岁)... [目的]探讨术前功能状态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在本科行初次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95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49例,女46例,平均年龄62.7岁(50~76周岁),随访时间大于24个月。根据患者术前Harris评分(HHS)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45;B组45~55;C组>55),使用Harris评分、美国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指数(WOMAC)对患者术后6、12、24个月进行调查,并对组间同一时期和组内不同时期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的HHS评分、SF-36、WOMAC中均表现出较差的结果,术后功能与术前HHS评分有关,而术后的活动度和畸形与之无关。[结论]术前较差的功能对术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同时延长了术后疼痛的时间。在功能下降的过程中较早实施THA可能会带来较好的术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术后评估
原文传递
双侧腓肠肌结核性肌炎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云峰 齐欣 +4 位作者 杨晨 宫宇宝 刘建国 徐智达 李叔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96,共2页
文献报道,1%~3%的结核病变会累及肌肉骨骼系统。原发的肌肉结核极其罕见,Soler等研究表明在免疫功能正常的2334例患者中,只有18例发生椎管外的肌肉组织结核,其中原发的结核性肌炎患者只有6例,发病率约为0.26%(6/2334)。同... 文献报道,1%~3%的结核病变会累及肌肉骨骼系统。原发的肌肉结核极其罕见,Soler等研究表明在免疫功能正常的2334例患者中,只有18例发生椎管外的肌肉组织结核,其中原发的结核性肌炎患者只有6例,发病率约为0.26%(6/2334)。同内也仪有少数散发报告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肌炎 腓肠肌 双侧 肌肉骨骼系统 结核病变 肌肉结核 免疫功能 肌肉组织
原文传递
Treatment of posterior wall fractures of acetabulum 被引量:3
15
作者 齐欣 刘建国 +3 位作者 宫宇宝 杨晨 李叔强 冯卫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9年第2期113-117,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methods and outcome of posterior wall 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m. Methods: The data of 31 patients (25 males and 6 females, aged 19-59 years, mean: 40.5 years) with posterior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methods and outcome of posterior wall 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m. Methods: The data of 31 patients (25 males and 6 females, aged 19-59 years, mean: 40.5 years) with posterior wall 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m hospitaliz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2002 to 200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this study. The types of fractures, number of fragments, combined dislocations, and sciatic nerve function were documented before admission. All the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Based on the fracture type and site, either screws alone or reconstructive plates were used. The patients were immobilized for an average of 12 weeks before partial weight bearing was permitted. After follow-up for 12-70 months (43.6 months on average), modified Merle d'Aubigne score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outcomes of the operations. Results: The percentages of the excellent, good, fair and poor results were 48.4%, 41.9%, 6.5%, and 3.3%, respectively, with a good to excellent rate of 90.2%. Idiopathic sciatic nerve injury occurred in only one case. Conclusions: The sciatic nerve should be routinely exposed and protected during the surgery. The type of fix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racture type and site. Prolonged immobilization may be helpful in improving the final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ABULUM FRACTURES Internal fixators
原文传递
Selection of approach and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C fracture of distal humerus in adults 被引量:1
16
作者 齐欣 刘建国 +3 位作者 宫宇宝 杨晨 李叔强 冯卫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0年第3期163-166,共4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in adult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up results.Methods: Twenty-one cases (16 males and 5 females)of distal humeral fracture were included in thi... Objective:To study th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in adult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up results.Methods: Twenty-one cases (16 males and 5 females)of distal humeral fracture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average age was 42.5 years (range: 37-52 years). Fractur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AO classification system.Nine cases of C1,8 C2 and 4 C3-type fractures were identified.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ere performed in all cases. A tricep-reflecting approach was adopted, and either the AO orthogonal plating or parallel plating technique was chosen,based on the fracture type. The plaster cast was removed 3 weeks after operation. Rehabilitation was encouraged during this period and afterwards. 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12.2 months (range: 8-28 months). The outcome was scored according to Aitken and Rorabeek system.Results:No nerve injury,nonunion or failure of fixation wa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operation and follow-up.However, ossifying myosifis occurred in one case.Conclusions:A triceps-reflecting approach can provide adequate exposure to the joint. The use of AO orthogohal plating or parallel plating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type of fractures can provide rigid fixation for the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eral fractures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Surgical fixation devices
原文传递
Posterolateral rotatory instability of the elbow: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17
作者 杨晨 李伟 +2 位作者 宫宇宝 李叔强 齐欣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0年第6期380-382,共3页
Posterolateral rotatory instability of the elbow describes a condition that radial head subluxation or dislocation occurs when forearm rotates externally in relation to humerus. 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and treat. ... Posterolateral rotatory instability of the elbow describes a condition that radial head subluxation or dislocation occurs when forearm rotates externally in relation to humerus. 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and treat. We reported a typical case which was confirmed b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MR images. Ligamentous insufficiency was confirmed under direct vision, and was reconstructed with triceps fascia as described by Gong et al with slight modification. Regain of full function was achieved one year after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ARM Joint instability ELBO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