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电极浆料作为阴极材料的快速充放电铝离子电池
1
作者 郭雨竹 梁春军 +4 位作者 孙馥林 宫宏康 宋奇 朱婷 张晨晖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
[EMIM]Cl基铝离子电池是一种具有前景的储能器件。由于其能量密度高、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等特点有望成为下一代储能体系。本工作介绍了一种原本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技术的可高倍率充放电的低温导电碳电极浆料,可在1000 mA/g的... [EMIM]Cl基铝离子电池是一种具有前景的储能器件。由于其能量密度高、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等特点有望成为下一代储能体系。本工作介绍了一种原本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技术的可高倍率充放电的低温导电碳电极浆料,可在10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实现快速充放电,比容量保持在75 mAh/g左右,其充电倍率可达12 C。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比表面积分析等表征手段,对低温导电碳电极浆料、天然石墨片以及石墨烯作为阴极材料所组装的铝离子电池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快速充放电主要是由于其特殊的表面形貌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所导致的。通过X射线衍射等测试也可证明低温导电碳电极浆料作为阴极材料的比容量高于其他阴极材料。实现了高充放电电流密度的铝离子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离子电池 石墨 低温导电碳电极浆料
下载PDF
分子间自组装盘状液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孔翔飞 姚威 +2 位作者 戴胜平 宫宏康 王桂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1-371,共11页
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分子间自组装盘状液晶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通过分子间氢键或金属离子配位键自组装的盘状液晶小分子和超分子液晶的液晶性能、掺杂了无机纳米粒子的通过氢键形成的液晶材料的光电性能及其在有机光伏器件中... 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分子间自组装盘状液晶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通过分子间氢键或金属离子配位键自组装的盘状液晶小分子和超分子液晶的液晶性能、掺杂了无机纳米粒子的通过氢键形成的液晶材料的光电性能及其在有机光伏器件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不同类分子间自组装盘状液晶的性能优势。综合文献报道可知,引入分子间氢键或配位键可以更好地实现盘状液晶在特定功能材料中的应用,并且自组装的盘状液晶还可与纳米粒子形成复合物,得到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金属配位键 超分子 盘状液晶
下载PDF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液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孔翔飞 俞建文 +2 位作者 宫宏康 姚威 王桂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1-189,共9页
介绍了四苯基乙烯类、二苯基丙烯腈类、二苯基乙炔类、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修饰的苯并菲类以及其他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液晶材料,重点阐述了它们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和液晶自组装性质,并说明了各自的构效关系。综合文献报道可知:将发... 介绍了四苯基乙烯类、二苯基丙烯腈类、二苯基乙炔类、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修饰的苯并菲类以及其他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液晶材料,重点阐述了它们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和液晶自组装性质,并说明了各自的构效关系。综合文献报道可知:将发光液晶材料应用在光电器件上能极大地节约成本和减少能耗。最后指出,在合成该类发光液晶材料时,需合理地利用聚集诱导发光基团和液晶基团,且研究重点应集中在此类材料发光机理的研究和应用范围的拓展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液晶 构效关系 光电材料
下载PDF
在空穴传输层聚(3-己基噻吩)中添加1,8-二碘辛烷改善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家森 梁春军 +4 位作者 姬超 宫宏康 宋奇 张慧敏 刘宁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74-281,共8页
无空穴传输层的碳基钙钛矿太阳能(PSCs)电池拥有成本低、制备步骤简单、稳定性高的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但是碳电极与活性层的直接接触,导致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普遍低于其他金属电极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本文使用聚(3-己基噻吩)(P3HT)作为... 无空穴传输层的碳基钙钛矿太阳能(PSCs)电池拥有成本低、制备步骤简单、稳定性高的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但是碳电极与活性层的直接接触,导致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普遍低于其他金属电极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本文使用聚(3-己基噻吩)(P3HT)作为器件的空穴传输层,相比传统的有机空穴传输层材料Spiro-OMeTAD,具有低成本和易于制造的优点,并通过在P3HT中掺杂1,8-二碘辛烷(DIO)的方法优化其光电性能,提升了载流子的迁移率,阻挡电子的运输,降低界面复合,改善了碳电极与器件的界面接触,提高了短路电流J_(sc)和填充因子FF,使器件的初始光电转换效率从14.06%提升至15.11%.器件在氮气环境下测试稳定性,连续光照1000 h后器件的转换效率仍保持在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聚(3-己基噻吩) 1 8-二碘辛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