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受雇者健康、工作时间与工资收入——基于慢性病自我保险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宁光杰 宫杰婧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8-155,共18页
本文采用2018年CHARLS数据,从理论和经验上论证中老年受雇者以慢性病指标衡量的健康状况与工作时间、工资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患慢性病的中老年受雇者会以增加工作时间的方式进行自我保险,但慢性病带来的效率损失会降低工... 本文采用2018年CHARLS数据,从理论和经验上论证中老年受雇者以慢性病指标衡量的健康状况与工作时间、工资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患慢性病的中老年受雇者会以增加工作时间的方式进行自我保险,但慢性病带来的效率损失会降低工资收入。慢性病增加了中老年家庭的医疗支出负担以及收入不确定性,这是中老年劳动者自我保险的原因。(2)中老年受雇者工作时间、因病损失工作时间的增加挤出了健康投资时间,导致健康恶化。(3)慢性病不仅增加了男性、农业户口、就业不稳定、经济地位较低的中老年受雇者自我保险的需求,而且工作时间的增加又降低了他们的健康水平。总体来说,中老年受雇者通过增加劳动时间的自我保险方式应对健康冲击的效果有限,反而有健康恶化的风险。因此,未来仍需加强社会医疗保障的慢性病管理,同时建立健全中老年就业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工作时间 工资收入 自我保险 不确定性
下载PDF
“二孩”生育政策“遇冷”:理论分析及经验证据 被引量:58
2
作者 靳卫东 宫杰婧 毛中根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0-145,共16页
近期以放松"二孩"生育管制为核心内容的政策改革明显"遇冷",我国人口增长正面临"断崖式"下滑的巨大风险。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准实验分析法,从理论和经验上论证了城乡生育成本变化及其对生育率的影响。研... 近期以放松"二孩"生育管制为核心内容的政策改革明显"遇冷",我国人口增长正面临"断崖式"下滑的巨大风险。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准实验分析法,从理论和经验上论证了城乡生育成本变化及其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随着生育成本的变化,农村家庭的意愿生育水平大幅下降,而城镇家庭的意愿生育水平小幅增长,最终城乡意愿生育水平总体降低。那么,考虑到目前实际生育率远低于意愿生育水平,"二孩"生育政策"遇冷"就成为由此可得的必然结果。所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通过生育激励措施消解生育成本变化的不利影响,是未来我国人口政策改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 生育成本 文本分析 准实验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人口的社会结构失衡:理论机制与经验事实 被引量:9
3
作者 靳卫东 宫杰婧 尹义龙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30,共14页
随着生育率水平的持续下降,我国不仅面临人口数量增长的困境,而且也发生了严重的人口社会结构失衡。文章基于教育资源稀释理论,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研究了教育与生育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人口发展规律,从而论证了人口社会... 随着生育率水平的持续下降,我国不仅面临人口数量增长的困境,而且也发生了严重的人口社会结构失衡。文章基于教育资源稀释理论,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研究了教育与生育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人口发展规律,从而论证了人口社会结构失衡现象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教育与生育率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一方面可以使生育率水平持续上升,导致人口发展进入高生育陷阱,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生育率水平不断下降,让人口发展滑入低生育陷阱,由此形成了人口发展的"Z"形变化规律,即在中等教育水平上教育与生育率之间显著负相关,而在较高和较低的教育水平上两者并无明显关联;(2)由于我国的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民族差距,那么在"Z"形人口发展规律的影响下,所有居民必然会逐步分化为两类,分别向生育率的高低两端集聚,从而就产生了人口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民族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失衡。进一步地,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县级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和Hausman-Taylor估计方法,验证了这种"Z"形人口发展规律及其所决定的人口社会结构失衡。文章不仅可以丰富当前的人口结构研究,而且对我国的人口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人口抑制效应 人口发展规律 人口结构
原文传递
政府转移支付政策的营养效果——兼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营养帮扶的路径 被引量:5
4
作者 宁光杰 宫杰婧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99,共12页
虽然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居民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但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的营养均衡问题仍未被引起足够重视。文章认为,基于消费者选择理论,提高居民营养均衡需要放宽食物预算约束、改变食物消费偏好。但是目前我国转移支付政策的... 虽然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居民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但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的营养均衡问题仍未被引起足够重视。文章认为,基于消费者选择理论,提高居民营养均衡需要放宽食物预算约束、改变食物消费偏好。但是目前我国转移支付政策的收入提高效应还不具备改善营养均衡的作用,家庭将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弥补居住方面的不足。通过信息获取改变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偏好、建立营养均衡消费理念,可以提高转移支付政策的营养效果。文章建议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政策、加强营养教育和营养知识的科普宣传、完善营养均衡的配套措施、发展营养型产业,以改善低收入困难家庭营养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消费结构 转移支付 信息干预 营养帮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