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按法处刑”的启示
1
作者 宫树升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2年第11期48-49,共2页
在中国法制史上,有一个人被后世推崇为'执法楷模'。此人就是汉代重臣张释之。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县东)人。汉文帝时,他任公车令、中郎将,后升任廷尉,成为当时最高的司法长官。他始终秉持'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 在中国法制史上,有一个人被后世推崇为'执法楷模'。此人就是汉代重臣张释之。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县东)人。汉文帝时,他任公车令、中郎将,后升任廷尉,成为当时最高的司法长官。他始终秉持'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的赏罚准则,严格按法处刑,对后世的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透过《汉书·张释之传》中记载的两则案例,可以领略他的执法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释之 汉文帝
下载PDF
给群众留下一个好印象
2
作者 宫树升 《党员干部之友》 2013年第11期38-39,共2页
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下的迹象。这说明,党员干部留给群众的印象如何,不仅关系党员干部个人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号召力,而且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党组织的威信。
关键词 群众基础 印象 党员干部 客观事物 党和政府 影响力 号召力 党组织
原文传递
心上无“横”才算德
3
作者 宫树升 《党员干部之友》 2011年第11期36-37,共2页
爱好书法或喜欢收藏的朋友们都懂得,传世至今的一些中国古代书法作品、碑文、瓷器年款和古钱币上的钱文,凡是遇到书写“德”字时,其右边心上的那一横(hdng)大都不写,如,王羲之《乐毅论》碑帖中的“德”字、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 爱好书法或喜欢收藏的朋友们都懂得,传世至今的一些中国古代书法作品、碑文、瓷器年款和古钱币上的钱文,凡是遇到书写“德”字时,其右边心上的那一横(hdng)大都不写,如,王羲之《乐毅论》碑帖中的“德”字、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中的“德”字均无一横;又如,中国古钱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 “德”字 书法作品 《乐毅论》 康熙皇帝 古钱币 王羲之 国子监
原文传递
宋璟砸碑的启示
4
作者 宫树升 《党员干部之友》 2009年第2期57-57,共1页
宋璟是唐代初期的名臣,曾任御史台中丞、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尚书右丞相等职,在任52年,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等人一起共同开创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盛世局面。
关键词 唐代初期 励精图治 领先地位 御史台 尚书 大唐 经济
原文传递
莫羡贪官的“愉悦感”
5
作者 宫树升 《党员干部之友》 2009年第6期22-23,共2页
如今,凡事一旦与贪官的所作所为沾上边,哪怕再干净的东西也会被污染,就说“愉悦感”吧。“愉悦感”原本是个褒义词,主要说的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舒适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以文学形象为... 如今,凡事一旦与贪官的所作所为沾上边,哪怕再干净的东西也会被污染,就说“愉悦感”吧。“愉悦感”原本是个褒义词,主要说的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舒适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以文学形象为媒体的一种综合性的高级快感,是审美效果的表现。而如今的贪官也常常提及“愉悦感”,便把该词儿弄得很脏。贪官们所谓的“愉悦感”,是指一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以贪污受贿为手段,面对到手的赃款赃物内心产生的一种快感,它往往来自贪官单一的一时的低级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愉悦感 贪官 利用职务之便 心理感受 文学作品 语言文字 文学形象 审美效果
原文传递
由李膺“怒杀方士之子”想到的
6
作者 宫树升 《党员干部之友》 2008年第11期54-55,共2页
感念时事,笔者想起了一则故事和故事的主人公——李膺。 李膺,字元礼,东汉末年颍川襄城人。历任青州等地太守,转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后为河南尹,时为“八俊”之一,后因谋诛宦官失败,反被其收捕下狱拷问致死。李膺为人风格秀... 感念时事,笔者想起了一则故事和故事的主人公——李膺。 李膺,字元礼,东汉末年颍川襄城人。历任青州等地太守,转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后为河南尹,时为“八俊”之一,后因谋诛宦官失败,反被其收捕下狱拷问致死。李膺为人风格秀整,高自标持;为官执法威严,清正严明,是古代一位敢于主持正义的文人官吏。有关于他不畏权势、除暴安良、威武不屈的故事史书里记载不少,其中,有一则关于他“怒杀方士之子”的故事,想必是值得推荐一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士 东汉末年 除暴安良 故事 主人公 青州 乌桓 将军
原文传递
政绩不能依附于权威
7
作者 宫树升 《支部生活(山东)》 2009年第5期47-47,共1页
说起政绩,老百姓最为不满的是,个别领导干部受私欲驱使,为捞取政治资本,往往拿群众利益做幌子,凭借权威创造虚假政绩。
关键词 虚假政绩 权威 依附 领导干部 政治资本 群众利益 老百姓
原文传递
从智果择人“标准”说起
8
作者 宫树升 《党员干部之友》 2012年第2期31-31,共1页
据《资治通鉴·周纪》记载,晋国的诸侯王智宣子准备立他嫡出的儿子智伯为继承人,他的族人也是大臣的智果表示反对,建议立庶出的智宵为继承人。智果认为,智伯虽然有着“美鬓长大”、“射御足力”、“伎艺毕给”、“巧文辩惠”、... 据《资治通鉴·周纪》记载,晋国的诸侯王智宣子准备立他嫡出的儿子智伯为继承人,他的族人也是大臣的智果表示反对,建议立庶出的智宵为继承人。智果认为,智伯虽然有着“美鬓长大”、“射御足力”、“伎艺毕给”、“巧文辩惠”、“强毅果敢”等五个方面的长处,但却在道德上不仁不义。如果智伯继位后用那五个方面的长处去驾驭别人,凭着不仁不义之心去办事,智氏家族一定会有灭门的大祸,因此,不能立智伯为接班人。智宣子不听智果的劝告,仍起用了智伯。果然不出智果所料,智伯在独擅晋国大权之后,开始虽然有些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智 “标准” 继承人 接班人 晋国 长处
原文传递
包拯的为官品格
9
作者 宫树升 《党员干部之友》 2010年第11期31-31,共1页
常言道:“文死谏,武死战。”在中国古代,刚直不阿的谏官,不是被罢官受刑,就是被砍脑袋的事例并不鲜见。然而历史上有一个人很特别,那就是包拯,他生长于北宋真宗,成于仁宗,为官30多年,经他弹劾而遭到降职、罢官、法办的皇亲国... 常言道:“文死谏,武死战。”在中国古代,刚直不阿的谏官,不是被罢官受刑,就是被砍脑袋的事例并不鲜见。然而历史上有一个人很特别,那就是包拯,他生长于北宋真宗,成于仁宗,为官30多年,经他弹劾而遭到降职、罢官、法办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不下30人,而自己却没有遭到大难。有人说,包拯遇到了宋仁宗这样一位至仁至柔的善于纳谏的开明皇帝,这是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拯 品格 宋仁宗 宋真宗 罢官 朝廷
原文传递
祸患生于多欲
10
作者 宫树升 《党员干部之友》 2014年第10期40-41,共2页
《劝戒全书》有云:“罪莫大于多欲,欲不除,如蛾扑火,粉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意思是说,凡事不可盲目追求自己的欲望,否则就会欲火上身,引来杀身之祸,只有将自己毁灭,才能停止。可见,在古人眼里,多欲和纵欲... 《劝戒全书》有云:“罪莫大于多欲,欲不除,如蛾扑火,粉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意思是说,凡事不可盲目追求自己的欲望,否则就会欲火上身,引来杀身之祸,只有将自己毁灭,才能停止。可见,在古人眼里,多欲和纵欲带给人们的往往是一种祸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社会 社会学 社会发展 个人
原文传递
有感于陆贽的“盈尺有刑”
11
作者 宫树升 《党员干部之友》 2009年第12期30-31,共2页
陆赘,字敬舆,是中唐德宗朝后期的宰相。他所作奏议多指陈时弊,史书上关于他论相、论政、论法、制诰、善谏的记载不少,其中,有一段记载关于陆贽上奏德宗主张“盈尺有刑”的著名论断,颇能从中看出这位贤相的为官风格。
关键词 陆贽 唐德宗 记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