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宫渊波 麻泽龙 +2 位作者 陈林武 胡庭兴 张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36,共6页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透性和枯落物持水性,作为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的指标,对不同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机理和水源涵养效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均明显高于农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的水源涵养效益也有较大差异。最后提出了桤柏混交林、湿地松林、桤木林等优良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模式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上游地区 低山暴雨区 水土保持林 结构模式 水源涵养效益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5种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持水功能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宫渊波 陈林武 +2 位作者 罗承德 吴雪仙 程永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2-16,共5页
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进行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储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12.85t.hm-2)>刺槐林(9.76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9.52t.hm-2)>青冈林(6.01t.hm-2)>湿... 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进行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储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12.85t.hm-2)>刺槐林(9.76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9.52t.hm-2)>青冈林(6.01t.hm-2)>湿地松纯林(3.76t.hm-2)。持水能力的排列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33.60t.hm-2)>刺槐林(19.90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11.50t.hm-2)>青冈林(8.70t.hm-2)>湿地松纯林(3.70t.hm-2)。虽林分不同,但其浸水实验中枯落物的持水过程均表现出相似的特性,即前期吸水量大(1h以前),并在较短时间内(2~4h)达到较稳定的状态,且与林分生物多样性关系不大。各林分地表枯落物对降水的有效拦蓄量的变化范围为283~2759t.km-2,平均为1253.4t.km-2,其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刺槐林>刺槐-湿地松混交林>青冈林>湿地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上游 植被恢复 枯落物 水文效益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小流域典型降雨产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宫渊波 张君 +2 位作者 陈林武 张健 王巧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39,共5页
降水-径流关系研究是了解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分析了典型降雨对嘉陵江上游不同小流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典型降雨条件下,不同小流域的产流量除受降雨和流域面积的影响外,流域下垫面特征特别是植被因子影响产流的主要原... 降水-径流关系研究是了解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分析了典型降雨对嘉陵江上游不同小流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典型降雨条件下,不同小流域的产流量除受降雨和流域面积的影响外,流域下垫面特征特别是植被因子影响产流的主要原因,植被恢复能有效提高侵蚀性降雨等级,降低大到暴雨的地表径流量;植被因素对较小面积的小流域具有较强的拦截降水的作用,但随着小流域面积的增大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复杂化,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森林覆盖率高的流域能有效阻缓地表径流,洪峰出现的时间,延长产流历时,表现出明显的产流滞后效应和延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小流域 降雨-产流
下载PDF
森林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8
4
作者 宫渊波 罗承德 +1 位作者 冯茂松 冉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09期32-34,50,共4页
根据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21世纪对林学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在对林学类主要专业基础课森林土壤学的课程教学及考试(考核)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重点包括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将森林土壤学相关课程的实验从原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 根据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21世纪对林学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在对林学类主要专业基础课森林土壤学的课程教学及考试(考核)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重点包括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将森林土壤学相关课程的实验从原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精选实验内容,组建相对独立、相辅相成的分析测试系列实验,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并且,将部分实验课内容制作成录像片和彩色图片,丰富和扩大教学内容。进行考试方式方法改革,编制考试大纲,含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评分标准等,收到了较好的改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学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植被恢复对小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宫渊波 陈林武 +1 位作者 张健 罗承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5,33,共6页
通过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区植被恢复对小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小流域沟道侵蚀模数低于坡面径流,仅为农耕地径流小区的1/28~1/5,3种植被恢复模式小区的1/4~1/2;各小流域径流模数和侵蚀模数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径流模... 通过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区植被恢复对小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小流域沟道侵蚀模数低于坡面径流,仅为农耕地径流小区的1/28~1/5,3种植被恢复模式小区的1/4~1/2;各小流域径流模数和侵蚀模数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径流模数与侵蚀模数之间亦呈正相关;产沙量的多少与小流域径流面积关系不大,但不同小流域之间的侵蚀模数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其差别有减小的趋势。不同恢复阶段和不同恢复阶段一次性降雨的产沙量和侵蚀模数与初期相比都呈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特别是在植被恢复的最初几年,其减沙的效应就达到70%以上,表明植被恢复初期是体现水土保持效应的关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小流域 产流产沙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植被恢复对沟道产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宫渊波 陈林武 +1 位作者 张健 罗承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研究了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小流域沟道产流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可有效提高沟道产流的临界雨量,降低产流次数;径流开始时间和径流终止时间均有一定程度的延长,最大径流量滞后时间则不明显,产流总量明显减少;坡面径... 研究了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小流域沟道产流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可有效提高沟道产流的临界雨量,降低产流次数;径流开始时间和径流终止时间均有一定程度的延长,最大径流量滞后时间则不明显,产流总量明显减少;坡面径流次数、径流模数及单位面积最大次径流量均低于沟道径流。研究表明,严重退化区经过植被恢复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水文效应及水源涵养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沟道产流 降雨量 径流量
下载PDF
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县级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宫渊波 张健 陈林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231-236,共6页
本文以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68个县为对象,科学定义了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的概念,系统探讨了相应的理论与方法,揭示了森林面积数量、内涵质量及空间分布格局的综合防护效应,并计算出各县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为持续发展林业,... 本文以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68个县为对象,科学定义了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的概念,系统探讨了相应的理论与方法,揭示了森林面积数量、内涵质量及空间分布格局的综合防护效应,并计算出各县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为持续发展林业,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森林覆盖率 防护效益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林学本科专业分析测试系列实验模块构建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宫渊波 李贤伟 +1 位作者 罗承德 胡庭兴 《中国林业教育》 2002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林学本科专业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 分析测试系统 实验模块 构建
下载PDF
对四川省退耕还林区发展果品经济林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宫渊波 《四川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文针对当前四川省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试点中偏重于发展果品经济林的现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限制退耕还林区果品经济林的发展 ,调整经济林的树种结构 。
关键词 四川 退耕还林工程 果品经济林 树种结构调整 发展规模限制 生态型经济林
下载PDF
银杏叶果汁饮料的研制
10
作者 宫渊波 陈礼靖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9-71,共3页
银杏叶果汁饮料的研制宫渊波,陈礼靖(四川农业大学林园学院)本文以银杏叶和橙类果汁为原料,对具有保健作用的银杏叶果汁饮料的配方及工艺流程进行了初步研制,以期推动银杏叶的综合开发利用。银杏作为经济植物栽培在我国已有多年历... 银杏叶果汁饮料的研制宫渊波,陈礼靖(四川农业大学林园学院)本文以银杏叶和橙类果汁为原料,对具有保健作用的银杏叶果汁饮料的配方及工艺流程进行了初步研制,以期推动银杏叶的综合开发利用。银杏作为经济植物栽培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但以往栽培多作观赏;或果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果汁饮料 工艺流程
下载PDF
经济林发展比例的因素探讨
11
作者 宫渊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55-57,共3页
本文提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经济林内涵质量、产品加工能力、产品销售状况是影响经济林发展比例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其在确定合理发展经济林比例时的作用及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经济林 面积比例 发展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碳库与肥力的变化 被引量:49
12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36-2545,共10页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碳库管理指数、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及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季节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碳库管理指数、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及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季节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活性有机碳、稳定态碳、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也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且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说明了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碳库管理指数和土壤肥力下降,且各人工林下降程度不同,而且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能够较好地表征土壤肥力的变化。研究结果为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和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退耕还林中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土壤碳库 碳库管理指数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对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2-119,共8页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were determin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litter on soils in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assafras tzumu planta...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were determin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litter on soils in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Soils were collected in the 0~20 cm layer and incubated for 15, 30, 45, 60, 75 and 90 days in the laboratory at 25 ℃ with natural water content and different litte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showed the ranked order of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when the forest litter was not added to the soil. The added forest litter increased the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regardless of the forests. Comparing with the litter from the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the litter from the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led to higher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of the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to the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might lead to the low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枯落物 土壤有机碳矿化 微生物量碳 代谢商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48
14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3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张世熔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1-575,共5页
关键词 微团聚体 分形维数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5
作者 栾军伟 向成华 +1 位作者 骆宗诗 宫渊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51-2456,共6页
各种测量森林土壤呼吸的方法都存在不足,红外CO2分析仪法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土壤CO2通量模型的优点是考虑了土壤呼吸生物和物理学过程;一般情况下,温度和湿度与森林土壤呼吸呈正相关关系,火烧、采伐和施肥等营林活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各种测量森林土壤呼吸的方法都存在不足,红外CO2分析仪法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土壤CO2通量模型的优点是考虑了土壤呼吸生物和物理学过程;一般情况下,温度和湿度与森林土壤呼吸呈正相关关系,火烧、采伐和施肥等营林活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森林土壤呼吸与植被、微生物生物量的关系,以及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规律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最后提出了森林土壤呼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呼吸 CO2生产转移模型(PATCIS) 营林活动 时空变异 自养呼吸
下载PDF
川西沿海拔梯度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 被引量:68
16
作者 向成华 栾军伟 +1 位作者 骆宗诗 宫渊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25-1034,共10页
研究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分配比例是揭示土壤碳库周转及调控机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利用高锰酸钾氧化法获得易氧化有机碳、湿筛法获得颗粒有机碳和密度分离法获得轻组有机碳3项指标探讨沿海拔梯度不同植被类型间(山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 研究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分配比例是揭示土壤碳库周转及调控机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利用高锰酸钾氧化法获得易氧化有机碳、湿筛法获得颗粒有机碳和密度分离法获得轻组有机碳3项指标探讨沿海拔梯度不同植被类型间(山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及调控因子,结果表明:随土层加深,土壤颗粒和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分配比例均降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降低而分配比例保持较稳定水平。高海拔植被类型具有较高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不同活性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表明活性有机碳起源的类似。活性有机碳与土壤粘粒+粉粒含量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活性有机碳趋向分布于土壤大团聚体当中。年均温与不同植被类型间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成负相关趋势,但可能由于取样点较少的缘故而在统计上不显著。年均温与土壤非保护性有机碳向保护性有机碳的转化速率常数(K)接近于显著负相关(P=0.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36
17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4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张世熔 廖尔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65,共10页
运用分形模型研究了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tzumu)林、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林和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林后土壤团粒结构,探讨了分形维数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肥力特征和微生物数量之间... 运用分形模型研究了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tzumu)林、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林和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林后土壤团粒结构,探讨了分形维数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肥力特征和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和结构体破坏率增大、土壤物理性质变差、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降低,3种人工林中,檫木林较好、水杉林次之、柳杉林最差;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小;在湿筛条件下,土壤结构体破坏率随分形维数的降低而减小;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这表明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由于不同林分对林地土壤组成结构的维护效果不同,导致更新后林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变化,林地土壤团粒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其分形维数的大小。因此,分形维数可作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肥力特征和微生物活动情况的一项综合性定量化评价指标。同时,为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和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林地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退耕还林中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分形维数 团粒结构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作物系统土壤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 被引量:39
18
作者 龚伟 颜晓元 +2 位作者 王景燕 胡庭兴 宫渊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5-1252,共8页
通过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18年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0—20cm)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试验设化肥NPK不同组合(NPK、NP、NK、PK),全部施用有机肥(OM),一半有机肥+化肥NPK(1/2OMN... 通过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18年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0—20cm)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试验设化肥NPK不同组合(NPK、NP、NK、PK),全部施用有机肥(OM),一半有机肥+化肥NPK(1/2OMN)及不施肥(CK)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及活性腐殖质(活性胡敏酸和活性富里酸)组分碳和氮含量,提高可浸提腐殖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分配比例;但施肥对土壤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的增加率均分别高于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各处理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均为OM处理最高,且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高于单施化肥各处理;而化肥处理中NPK均衡施用效果最好。说明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及化肥NPK均衡施用是增加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关键;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较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对施肥措施的响应更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腐殖质 活性腐殖质 有机碳和氮组分
下载PDF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龚伟 胡庭兴 +2 位作者 王景燕 宫渊波 冉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5,共5页
对川南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林下枯落物层蓄积量、自然含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层蓄积量天然常绿阔叶林(25.68 t/hm2)>水杉林(18.14 t/hm2)>檫木林(9.95 t/hm2)>柳杉林... 对川南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林下枯落物层蓄积量、自然含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层蓄积量天然常绿阔叶林(25.68 t/hm2)>水杉林(18.14 t/hm2)>檫木林(9.95 t/hm2)>柳杉林(1.13 t/hm2)。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分别是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的3.18倍、41.33倍和1.53倍。在整个持水过程中,前2 h内各林分枯落物层持水作用较强。林下枯落物层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Q=alnt+b,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V=ktn。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均是天然常绿阔叶林>水杉林>檫木林>柳杉林。因此,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对于提高林下地表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常绿阔叶林 人工更新 枯落物层 持水特性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土壤易氧化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1
20
作者 袁喆 罗承德 +3 位作者 李贤伟 宫渊波 刘彬 房建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131,共5页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不同间伐强度后土壤有机质、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对照林(0%间伐强度)土壤有机碳、碳氮比、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均为最高,不同间伐强度下均有不...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不同间伐强度后土壤有机质、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对照林(0%间伐强度)土壤有机碳、碳氮比、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均为最高,不同间伐强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0%间伐强度林地易氧化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地;与对照林相比,10%,20%,30%间伐强度林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分别提高了58.22%和182.90%,108.16%和176.28%,128.44%和221.61%。林地间伐抚育措施具有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CO2的释放以及增加有机碳库更新速度、促进土壤腐殖质形成,同时导致土壤有机质稳定性降低的双重性,因此可以以中度间伐强度30%作为川西人工云杉林的间伐强度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氧化碳 碳库管理指数 氧化稳定系数 抚育间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