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病理性瘢痕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
作者 焦亚 祁永军 +2 位作者 宫红敏 王晓 姜笃银 《感染.炎症.修复》 2017年第1期12-17,65,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病理性瘢痕动物模型——裸鼠瘢痕模型和兔耳瘢痕模型的稳定性并对制作方法进行改进,为病理性瘢痕研究中选择有效的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改良保留表皮(带表皮人瘢痕组织移植1周后剪除移植组织上方的裸鼠皮肤...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病理性瘢痕动物模型——裸鼠瘢痕模型和兔耳瘢痕模型的稳定性并对制作方法进行改进,为病理性瘢痕研究中选择有效的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改良保留表皮(带表皮人瘢痕组织移植1周后剪除移植组织上方的裸鼠皮肤)、去除表皮(去除瘢痕组织表皮后移植)的方法分别在皮下移植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制作裸鼠瘢痕模型。分别采用去除软骨膜及软骨、保留软骨膜及软骨、去除软骨膜保留软骨3种术式制作兔耳瘢痕模型,观察各瘢痕模型的效果、模型稳定时间和病理学改变来评价模型质量。结果:裸鼠组可快速并稳定地复制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病理生理特点,且改良保留表皮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移植组的稳定时间(15周和20周)及增生程度明显优于去除表皮的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移植组(模型稳定时间为8周和10周);兔耳组可观察到去除软骨膜保留软骨组瘢痕稳定时间(15周)及增生程度明显优于另外两组(模型稳定时间分别为9周和10周)。结论:裸鼠瘢痕模型的制作以改良保留表皮移植术式为最佳,兔耳瘢痕模型的制作则以去除软骨膜保留软骨术式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病理性 动物模型 裸鼠 兔耳
下载PDF
早期清创保守去痂后外覆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小儿深度烧伤的效果
2
作者 梁艳 石文 +6 位作者 邵阳 刘新庄 宫红敏 曹国辉 高聪 辛乃军 宋国栋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8-357,共10页
目的探讨早期清创保守去痂后外覆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即早期手术治疗小儿深度烧伤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7岁住院深度烧伤患儿278例。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清创保守去痂后外覆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即早期手术治疗小儿深度烧伤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7岁住院深度烧伤患儿278例。根据治疗过程不同,将行早期手术+常规换药治疗的134例患儿纳入去痂+换药组[男77例、女57例,年龄1(1,2)岁],将仅行常规换药治疗的144例患儿纳入单纯换药组[男90例、女54例,年龄1(1,2)岁]。将去痂+换药组中无Ⅲ度烧伤的51例患儿纳入去痂+换药1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1(1,2)岁],将该组存在Ⅲ度烧伤的83例患儿中未在早期手术的同期行自体皮移植(称为早期植皮)的57例患儿纳入去痂+换药2组[男37例、女20例,年龄1(1,2)岁]。将单纯换药组中无Ⅲ度烧伤的76例患儿纳入单纯换药1组[男51例、女25例,年龄1(1,3)岁],将该组存在Ⅲ度烧伤的68例患儿纳入单纯换药2组[男39例、女29例,年龄1(1,2)岁]。针对去痂+换药组深Ⅱ度和较小面积Ⅲ度烧伤创面,以保留薄层变性真皮从而保全创基健康组织为基准进行去痂,去痂后创面均外敷ADM;针对该组较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尤其是位于关节功能部位的创面,则去痂至有生机组织平面并行早期植皮。当患儿较浅创面已愈合或趋于愈合后评估残余创面情况,若其难以在14 d内治愈则行择期自体皮移植。统计去痂+换药组、单纯换药组以及去痂+换药1组、单纯换药1组患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干预愈合时间、手术/换药次数、干预手术/换药次数。末次随访(随访期设为7~12个月)时,统计去痂+换药组54例、单纯换药组48例患儿深Ⅱ度烧伤愈合创面瘢痕增生最严重区域的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mVSS)评分。统计去痂+换药组、单纯换药组患儿全部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及手术/换药次数,以及去痂+换药2组、单纯换药2组患儿Ⅲ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及手术/换药次数。统计去痂+换药组、单纯换药组患儿创面愈合期间创面感染、脓毒症、发热及烧伤5 d后发热发生情况。结果与单纯换药组相比,去痂+换药组患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干预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手术/换药次数和干预手术/换药次数均明显减少(Z值分别为-11.00、-11.33、-12.64、-11.65,P<0.05)。与单纯换药1组相比,去痂+换药1组患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干预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手术/换药次数和干预手术/换药次数均明显减少(Z值分别为6.57、6.46、8.04、6.57,P<0.05)。末次随访时,去痂+换药组54例患儿深Ⅱ度烧伤愈合创面瘢痕增生最严重区域的mVSS评分为4.00(3.00,5.00)分,明显低于单纯换药组48例患儿的6.50(5.00,7.00)分(Z=-4.67,P<0.05)。与单纯换药组相比,去痂+换药组患儿全部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换药次数明显减少(Z值分别为-5.20、-6.34,P值均<0.05);与单纯换药2组相比,去痂+换药2组患儿Ⅲ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换药次数明显减少(Z值分别为-5.22、-5.73,P值均<0.05)。创面愈合期间,去痂+换药组患儿发热、烧伤5 d后发热概率均明显低于单纯换药组(χ^(2)值分别为4.13、3.91,P<0.05),仅单纯换药组1例患儿发生脓毒症,2组患儿创面感染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深度烧伤创面行早期手术并根据需要行早期植皮或择期自体皮移植术,其近远期效果优于不行早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儿童 清创术 深Ⅱ度烧伤 Ⅲ度烧伤 去痂术 脱细胞真皮基质
原文传递
清创缝合术后局部加压和固定对胫前烧瓶样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宫红敏 王兴蕾 +3 位作者 祁永军 潘伊 王茂英 姜笃银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7-1032,共6页
目的探讨清创缝合术后局部加压和固定对胫前烧瓶样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5月-2018年6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7例单纯胫前烧瓶样伤口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20~60岁[(41.4±8.1)... 目的探讨清创缝合术后局部加压和固定对胫前烧瓶样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5月-2018年6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7例单纯胫前烧瓶样伤口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20~60岁[(41.4±8.1)岁].受伤原因均为急性外伤,伤口长度为1~10 cm.患者均仅为急性皮肤软组织损伤,无骨折、大面积皮肤缺损及大面积撕脱伤等情况,并且均无糖尿病、下肢血管性病变等慢性基础疾病.观察组37例,对照组20例.其中,观察组行清创缝合术后采用局部加压包扎及肢体固定;对照组伤口清创缝合后采用常规简单包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5,7,14,21 d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并记录愈合时间.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0~90 d[(52.2±3.5)d].术后3d,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对照组和观察组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评分分别为(4.2±0.7)分∶(3.3±0.6)分、(3.5±0.7)分∶(2.5±0.6)分、(3.4±0.6)分∶(2.5±0.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对照组和观察组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评分分别为(3.5±0.5)分∶(2.5±0.7)分、(3.4±0.7)分∶(2.4±0.5)分、(4.0±0.8)分∶(2.8±0.5)分、(3.4±0.5)分∶(1.3±0.5)分、(3.3±0.5)分∶(2.1±0.4)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对照组和观察组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评分分别为(2.9±0.6)分∶(1.2±0.7)分、(2.8±0.7)分∶0分、(3.3±0.7)分∶(1.0±0.0)分、(3.1±0.6)分∶(1.1±0.4)分、(3.0±0.6)分∶(1.2±0.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 d,对照组和观察组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评分分别为(2.5±0.7)分∶0分、(2.5±0.5)分∶0分、(3.0±0.7)分∶(1.0±0.0)分、(2.6±0.7)分∶(1.1±0.3)分、(2.6±1.1)分∶0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愈合率均为100%.对照组和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28.3±6.7)d、(15.2±0.9)d(P<0.05).结论对于胫前烧瓶样伤口,清创缝合术后采用局部加压包扎及固定的方法较常规简单包扎明显促进伤口愈合,且具有愈合质量更佳、愈合时间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伤口愈合 加压包扎
原文传递
富含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活性小鼠烧伤变性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 被引量:2
4
作者 祁永军 王晓 +3 位作者 焦亚 宫红敏 潘伊 姜笃银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95-900,共6页
目的探讨富含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活性小鼠烧伤变性脱细胞真皮基质(DADM)的制备。方法取12只BALB/c小鼠,背部皮肤造成20%体表总面积深Ⅱ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取烧伤皮肤,去除表皮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目的探讨富含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活性小鼠烧伤变性脱细胞真皮基质(DADM)的制备。方法取12只BALB/c小鼠,背部皮肤造成20%体表总面积深Ⅱ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取烧伤皮肤,去除表皮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组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组,每组15个样本。Triton X-100组样本置于2.5g/L Triton X-100-2.5g/L胰蛋白酶混合溶液中持续振荡洗脱24h,EDTA组样本置于0.2g/L EDTA-2.5g/L胰蛋白酶混合溶液中持续振荡洗脱24h制备小鼠DADM。对DADM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下观察DADM胶原纤维的结构及排列,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DM的组织结构。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以每孔2×10^5个的浓度接种于2组小鼠DADM中,制备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培养3d,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的组织结构,免疫荧光法观察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中BMSC的分布及数目;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培养2h、1d、3d、5d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中BMSC的增殖情况。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1)2组小鼠DADM外观均呈白色,具有一定的韧性及弹性。2组小鼠DADM呈良好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EDTA组小鼠DADM胶原纤维连续性良好,Triton X-100组小鼠DADM胶原纤维发生不同程度断裂。2组小鼠DADM均洗脱完全,胶原纤维疏松、排列紊乱,EDTA组小鼠DADM组织结构连续性较Triton X-100组佳。(2)培养3d,2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中BMSC均分布均匀,EDTA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中BMSc为(37±7)个,显著高于Triton X-100组的(25±8)个,t=0.128,P<0.05。培养2h、1d,Triton x-100组和EDTA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中BMSC增殖能力相近(t=1.292、0.656,P>0.05);培养3、5d,EDTA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DADM中BMSC增殖能力显著高于Triton X-100组(t=2.309、14.128,P<0.05或P<0.01)。结论EDTA洗脱制备的小鼠DADM具有更佳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胶原纤维连续性好;移植BMSC制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鼠烧伤DADM中BMSC分布均匀、数量多、增殖能力强,有望成为较佳的自体真皮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皮肤 人工 变性脱细胞真皮基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乙二胺四乙酸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