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菇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YNJ-22中嗜氮酮类化合物及其活性研究
1
作者 宫鹤翔 赵雪 +5 位作者 王紫临 康亚帅 鹿跃 郭润东 张国刚 李长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目的研究毒菇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 Zhu L.Yang&T.H.Li)来源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Penicillium sp.YNJ-22的次级代谢产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菌株Penici... 目的研究毒菇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 Zhu L.Yang&T.H.Li)来源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Penicillium sp.YNJ-22的次级代谢产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菌株Penicillium sp.YNJ-22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噻唑蓝比色法评价其细胞毒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试其抑菌活性。结果与结论从真菌Penicillium sp.YNJ-22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嗜氮酮类化合物,分别为(11E)-isochromophiloneⅣ(1)、(11Z)-isochromophiloneⅣ(2)、epi-isochromophiloneⅢ(3)、sclerotioramine(4)、penicilphilone A(5)、geumsanol F(6)、WB(7)、geumsanol G(8)、penicilazaphilone B(9)和geumsanol D(10)。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_(50)=(27.37±0.13)、(22.35±9.55)、(26.92±1.00)μmol·L^(-1)],化合物4对A549和MCF-7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IC_(50)=(30.74±2.02)、(34.58±2.45)μmol·L^(-1)]。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和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IC分别为128、64μg·mL^(-1))。本研究是对致命鹅膏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首次报道,其中化合物1的细胞毒活性与化合物2的抑菌活性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氮酮 青霉属 共附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千金藤素微生物转化产物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高元玮 杨郁 +5 位作者 徐锐 赵雪 宫鹤翔 康亚帅 单俊杰 李长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74-381,共8页
目的筛选能够对千金藤素进行生物转化的真菌菌株,并对转化得到的千金藤素衍生物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液体发酵法将待选菌株与千金藤素共培养得到发酵产物,采用TLC和HPLC等分析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目标菌株。... 目的筛选能够对千金藤素进行生物转化的真菌菌株,并对转化得到的千金藤素衍生物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液体发酵法将待选菌株与千金藤素共培养得到发酵产物,采用TLC和HPLC等分析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目标菌株。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千金藤素转化产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质谱、核磁共振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与结论筛选得到能够对千金藤素进行生物转化的目标菌株YNJ9和YNJ135,选取菌株YNJ9(Penicillium camponotum)对千金藤素进行发酵,从转化产物中分离出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norcepharanthine hydrochloride、cepharanthine-2-α-N-oxide和cepharanthine-2′-α-N-oxide。本文作者首次报道了千金藤素的微生物转化研究,为千金藤素及其衍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化 千金藤素 Penicillium camponotum
原文传递
亚洲兰茂牛肝菌内生真菌Penicillium cinereoatrum Chalab.JSQ-1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岳贤琳 杨郁 +5 位作者 徐锐 赵雪 宫鹤翔 高元玮 张国刚 李长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67-379,共13页
目的 对亚洲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内生真菌Penicillium cinereoatrum Chalab.JSQ-15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与鉴定,并探究其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质谱、核磁共振谱和... 目的 对亚洲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内生真菌Penicillium cinereoatrum Chalab.JSQ-15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与鉴定,并探究其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质谱、核磁共振谱和Marfey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评价其细胞毒活性。结果与结论从内生真菌P.cinereoatrum Chalab.JSQ-15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出18个化合物,分别为9(11)-去氢过氧化麦角甾醇(1)、过氧化麦角甾醇(2)、23-甲基过氧化麦角甾醇(3)、环(L-4-羟脯氨酸-L-亮氨酸)(4)、环(L-脯氨酸-L-亮氨酸)(5)、环(L-4-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6)、3-甲氧基-环(L-脯氨酸-L-亮氨酸)(7)、环(甘氨酸-L-脯氨酸)(8)、botryolide B(9)、decarestrictine I(10)、邻苯二酚(11)、5,6-二氢尿嘧啶(12)、2-哌啶酮(13)、trans-L-4-羟脯氨酸-L-亮氨酸(14)、1-亚油酰基溶血磷脂酰胆碱(15)、油酸-α-单甘油酯(16)、油酸(17)和丁二酸(18),1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P.cinereoatrum Chalab.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甾体类化合物1、2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均呈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30μmol·L^(-1)),化合物3、11对BV2细胞呈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22μmol·L^(-1))。本研究对亚洲兰茂牛肝菌内生真菌P.cinereoatrum Chalab.JSQ-15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离鉴定,为该菌种次级代谢产物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兰茂牛肝菌 Penicillium cinereoatrum Chalab.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细胞毒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