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3+)抑制具有阴离子氧化还原活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压衰减
1
作者 胡紫霖 牛耀申 +1 位作者 容晓晖 胡勇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56,共3页
由于钠资源丰富,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在正极材料中引入适量的阴离子氧化还原可以有效地提升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减少高成本过渡金属元素如V、Co和Ni等的用量。有研究表明,材料循... 由于钠资源丰富,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在正极材料中引入适量的阴离子氧化还原可以有效地提升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减少高成本过渡金属元素如V、Co和Ni等的用量。有研究表明,材料循环过程中不可逆的氧损失以及Mn^(4+)/Mn^(3+)氧化还原的激活,导致了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持续的电压衰减。本工作通过在Na_(x)[Li,Ni,Mn]O_(2)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引入Ni^(3+)作为Mn^(4+)/Mn^(3+)氧化还原屏障,利用Ni^(3+)/Ni^(2+)的氧化还原代替Mn^(4+)/Mn^(3+)的氧化还原,成功抑制了材料的电压衰减。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改性材料在不损失容量的前提下,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也验证了Ni3^(+)的引入有利于维持材料多周循环后Mn价态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阴离子氧化还原 电压衰减 单相固溶反应
下载PDF
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2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53 位作者 徐玉杰 陈满 王亮 戴兴建 徐德厚 唐西胜 李先锋 胡勇胜 马衍伟 刘语 苏伟 王青松 陈军 卓萍 肖立业 周学志 冯自平 蒋凯 尉海军 唐永炳 陈人杰 刘亚涛 张宇鑫 林曦鹏 郭欢 张涵 张长昆 胡东旭 容晓晖 张熊 金凯强 姜丽华 彭煜民 刘世奇 朱轶林 王星 周鑫 欧学武 庞全全 俞振华 刘为 岳芬 李臻 宋振 王志峰 宋文吉 林海波 李杰才 易斌 李福军 潘新慧 李丽 马一鸣 李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6-1552,共37页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有重要进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最活跃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下载PDF
Mg掺杂提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电压循环性能
3
作者 许伟良 党荣彬 +13 位作者 杨佯 郭秋卜 丁飞翔 韩帅 唐小涵 刘渊 左战春 王晓琦 杨瑞 金旭 容晓晖 洪捐 许宁 胡勇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0-467,共8页
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高容量、易合成等优势,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了开发出高容量、长循环的正极材料,本文提出对NaNi_(0.4)Cu_(0.1)Mn_(0.4)T_(i0.1)O_(2)(NCMT)用Mg^(2+)部分取代Ni^(2+)的改性策略,设计并合成了高容... 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高容量、易合成等优势,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了开发出高容量、长循环的正极材料,本文提出对NaNi_(0.4)Cu_(0.1)Mn_(0.4)T_(i0.1)O_(2)(NCMT)用Mg^(2+)部分取代Ni^(2+)的改性策略,设计并合成了高容量、长循环的NaNi_(0.35)Mg_(0.05)Cu_(0.1)Mn_(0.4)Ti_(0.1)O_(2)(NCMT-Mg)正极材料.该材料在2.4—4.3 V电压范围内,显示165 mAh·g^(-1)的高可逆比容量.在0.1 C的倍率下循环350周后,仍有111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67.3%,相较于未掺杂的原始样品提升了约13%.本文对其进行了系统表征并揭示了其高电压循环稳定的机理,为开发出高性能钠离子正极材料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层状氧化物 正极材料 循环性能
下载PDF
Surface encapsulation of layered oxide cathode material with NiTiO_(3) for enhanced cycling stability of Na-ion batteries
4
作者 胡紫霖 唐彬 +8 位作者 林挺 张楚 牛耀申 刘渊 高立克 谢飞 容晓晖 陆雅翔 胡勇胜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551-558,共8页
In Na-ion batteries,O3-type layered oxide cathode materials encounter challenges such as particle cracking,oxygen loss,electrolyte side reactions,and multi-phase transitions during the charge/discharge process.This st... In Na-ion batteries,O3-type layered oxide cathode materials encounter challenges such as particle cracking,oxygen loss,electrolyte side reactions,and multi-phase transitions during the charge/discharge process.This study focuses on surface coating with NiTiO_(3) achieved via secondary heat treatment using a coating precursor and the surface material.Through in-situ x-ray diffraction(XRD)and differential electrochemical mass spectrometry(DEMS),along with crystal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s of post-cycling materials,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NiTiO_(3) coating layer facilitates the formation of a stable lattice structure,effectively inhibiting lattice oxygen loss and reducing side reaction with the electrolyte.This enhancement in cycling stability was evidenced by a capacity retention of approximately 74%over 300 cycles at 1 C,marking a significant 30%improvement over the initial sample.Furthermore,notable advancements in rate performance were observed.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stable and robust surface structure substantially enhances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bulk phase,presenting a novel approach for designing layered oxide cathodes with higher energy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ion battery layered oxides high voltage surface coating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被引量:39
5
作者 容晓晖 陆雅翔 +5 位作者 戚兴国 周权 孔维和 唐堃 陈立泉 胡勇胜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2期515-522,共8页
近年来,对低成本储能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促使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加入到钠离子电池基础研究和工程化探索的事业中来,钠离子电池以可观的速度在近10年内快速成长。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锂资源形势,尤其是我国锂资源存在的潜在风险;... 近年来,对低成本储能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促使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加入到钠离子电池基础研究和工程化探索的事业中来,钠离子电池以可观的速度在近10年内快速成长。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锂资源形势,尤其是我国锂资源存在的潜在风险;随后回顾了钠离子电池的前世今生,并着重介绍了近些年全球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现状。根据本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提炼出了钠离子电池在成本、性能等方面的7大优势,这些优势使钠离子电池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最后重点介绍了本研究团队在铜基层状氧化物正极和无定形碳负极等低成本电极材料研发及其工程化放大,以及钠离子电池研制和示范应用方面的工作。钠离子电池的成功示范证明了其实际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电极材料、电解液、制造和成组工艺以及电池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有望进一步提升钠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尽快实现在低速电动车、数据中心后备电源、通讯基站、家庭/工业储能、大规模储能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储能
下载PDF
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硫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强 戚兴国 +5 位作者 容晓晖 胡勇胜 周志彬 李泓 陈立泉 黄学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713-718,共6页
本工作采用(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FSO2)(CF3SO2)N],Li FTFSI}和聚氧乙烯(PEO)分别作为导电锂盐和聚合物主链,通过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并采取示差扫描量热(DSC)、热重(TGA)、线性扫描伏安(LSV... 本工作采用(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FSO2)(CF3SO2)N],Li FTFSI}和聚氧乙烯(PEO)分别作为导电锂盐和聚合物主链,通过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并采取示差扫描量热(DSC)、热重(TGA)、线性扫描伏安(LSV)、交流阻抗(EIS)和恒电位直流(DC)极化等方法研究了Li FTFSI/PEO(EO/Li^+摩尔比为16)电解质的理化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Li FTFSI/PEO电解质具有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σ≈10^(-5) S/cm),较高的氧化电位(4.63 V vs.Li/Li^+),并且耐热温度高达256℃。锂硫电池测试结果表明,该类SPEs展现出相对高的首周放电比容量(881 m A·h/g),有效地抑制了多硫离子的"穿梭效应",表现出良好的电池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乙烯 锂硫电池
下载PDF
室温钠离子储能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跃生 容晓晖 +3 位作者 徐淑银 胡勇胜 李泓 陈立泉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3期268-284,共17页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储能作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储能领域,锂离子电池以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电压等诸多优点在电子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成为未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最佳选择...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储能作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储能领域,锂离子电池以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电压等诸多优点在电子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成为未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最佳选择。但因锂资源储量有限、分布不均匀,而且原材料成本比较高,所以锂离子电池在电网大规模储能方面的应用遇到了瓶颈。与锂相比,钠不但具有与锂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更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原料成本低廉等优势。近些年室温钠离子电池再次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特别是在电网储能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虽然目前已报道了多种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但大都离实用化以及进一步产业化尚有一定的距离。本文重点介绍一些性能较为突出的室温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并指出要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需要开发空气中稳定、高安全、高容量、高倍率、循环稳定、低成本的新型正、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网 规模储能
下载PDF
室温钠离子电池材料及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陆雅翔 赵成龙 +2 位作者 容晓晖 陈立泉 胡勇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44,共11页
在众多电化学储能技术中,室温钠离子电池除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的特点外,还具有其他电池体系所不具有的资源丰富和成本低廉的优势,是一种较理想的规模储能电池体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2011年以来致力于低成本、安全环保的钠... 在众多电化学储能技术中,室温钠离子电池除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的特点外,还具有其他电池体系所不具有的资源丰富和成本低廉的优势,是一种较理想的规模储能电池体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2011年以来致力于低成本、安全环保的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在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开发中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并研制出Ah级钠离子软包电池.例如,首次发现Cu^(2+)/Cu^(3+)氧化还原电对高度可逆并设计了Na-Cu-Fe-Mn-O基低成本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首次通过简单的一步碳化法制备出性价比高的无烟煤基负极材料;首次将一种新型的钠盐NaFSI应用于碳酸酯非水电解质以大幅度提升电极材料的性能等.本文综述了物理所在钠离子电池材料及器件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突破,期待经过进一步不懈地努力为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质材料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权 戚兴国 +6 位作者 陆雅翔 容晓晖 汤菲 孔维和 唐堃 陈立泉 胡勇胜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225-1233,共9页
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能量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维护费用低、安全性好等诸多独特的优势,能够满足新能源电池领域高性价比和高安全性等应用的要求。然而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全新的化学电源体系,在当前产业化和推向市场... 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能量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维护费用低、安全性好等诸多独特的优势,能够满足新能源电池领域高性价比和高安全性等应用的要求。然而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全新的化学电源体系,在当前产业化和推向市场之际,国内外无任何可供使用的产品标准或规范,这将会严重制约钠离子电池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制定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实现钠离子电池产品的检验规范化和质量标准化,规范市场秩序和推动技术进步。本文首先介绍了全球范围内锂资源和钠资源的形势;其次,对钠离子电池所具有的特性和优势、国内外的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分析了目前全球范围内钠离子电池标准的现状及可供其参考的其他电池体系已有的标准或规范,指出了钠离子电池标准制定的必要性。最后概括了锂离子电池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借鉴意义,提出了在制定钠离子电池的标准时可结合其产品特点并借鉴锂离子电池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标准 产业化
下载PDF
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材料相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飞翔 容晓晖 +5 位作者 王海波 杨佯 胡紫霖 党荣彬 陆雅翔 胡勇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22-445,共24页
钠离子电池近年来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优异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由于钠离子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Na_(x)TMO_(2))具有比容量高、容易制备、电压可调和成本低的优势,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较大的Na^(+)半径和... 钠离子电池近年来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优异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由于钠离子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Na_(x)TMO_(2))具有比容量高、容易制备、电压可调和成本低的优势,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较大的Na^(+)半径和较强的Na^(+)-Na^(+)静电排斥作用,导致Na_(x)TMO_(2)具有多种结构类型和复杂的结构转变,以及由此形成了多重结构-性能关系.本文详细介绍了Na_(x)TMO_(2)的结构类型,综述了在Na^(+)脱出/嵌入过程中引发的结构演变,旨在揭示钠离子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结构转变机理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最后讨论了现存的挑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层状氧化物 正极材料 相变机理
下载PDF
高性能混合相钠离子层状负极材料Na0.65Li0.13Mg0.13Ti0.74O2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飞翔 高飞 +3 位作者 容晓晖 杨凯 陆雅翔 胡勇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13,共7页
钛基层状氧化物因具有较低的成本、较好的空气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以及较高的安全性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室温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使用固相法首次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P2相Na0.65Li0.13Mg0.13Ti0.74O2电极材料。... 钛基层状氧化物因具有较低的成本、较好的空气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以及较高的安全性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室温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使用固相法首次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P2相Na0.65Li0.13Mg0.13Ti0.74O2电极材料。通过延长烧结时间,可以制得混有正交相的样品,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混合相样品具有更加优异的储钠性能。混合相样品首周可逆容量为96.3 mAh·g^−1,而纯P2相仅为85.1 mAh·g^−1;在1C倍率下循环400周的容量保持率为89.7%,高于P2相的84.4%,并且倍率性能显著提升(混合相样品56.6 mAh·g^−1/5C vs.纯P2相样品47.1 mAh·g^−1/2C)。该研究发现共生的两种结构能够提高材料的离子、电子传导,进而可以改善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离子、电荷分布的均一性,从而提升材料的循环性能。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展其他层状氧化物材料的研究思路,为提高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提供了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P2层状结构 负极材料 第二相 高可逆容量
下载PDF
Mg-doped layered oxide cathode for Na-ion batteries
12
作者 Yuejun Ding Feixiang Ding +2 位作者 Xiaohui Rong Yaxiang Lu Yong-Sheng H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25-131,共7页
Na-ion batteries(NIBs)are regarding as the optimum complement for Li-ion batterie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tationa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In order to meet the commercial demands of cathodes for NIBs,O3-... Na-ion batteries(NIBs)are regarding as the optimum complement for Li-ion batterie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tationa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In order to meet the commercial demands of cathodes for NIBs,O3-type Cu containing layered oxide Na_(0.9)0Cu_(0.22)Fe_(0.30)Mn_(0.48O_(2))with goo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nd low-cost element components is very promising for the practical use.However,only part of the Cu^(3+)/Cu^(2+)redox couple participated in the redox reaction,thus impairing the specific capacity of the cathode materials.Herein,Mg2+-doped O3-Na0.90Mg0.08Cu0.22Fe0.30Mn0.40O_(2)layered oxide without Mn3+was synthesized successfully,which exhibited improved reversible specific capacity of 118 mAh/g in the voltage range of 2.4-4.0 V at 0.2 C,corresponding to the intercalation/deintercalation of 0.47 Na+(0.1 more than that of Na_(0.9)0Cu_(0.22)Fe_(0.30)Mn_(0.48O_(2))).This work demonstrate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obtain advanced layered oxide cathodes for N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redox layered oxide CATHODE Na-ion batteries energy storage
下载PDF
Anionic redox reaction mechanism in Na-ion batteries
13
作者 Xueyan Hou Xiaohui Rong +1 位作者 Yaxiang Lu Yong-Sheng H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95-102,共8页
Na-ion batteries(NIBs),as one of the next-generation rechargeable battery systems,hold great potential in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owing to the abundance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sodium resources.Despit... Na-ion batteries(NIBs),as one of the next-generation rechargeable battery systems,hold great potential in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owing to the abundance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sodium resources.Despite the extensive exploration of electrode materials,the relatively low attainable capacity of NIBs hinders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In recent years,the anionic redox reaction(ARR)in NIBs has been emerging as a new paradigm to deliver extra capacity and thus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break through the intrinsic energy density limit.In this review,the funda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ARR mechanism and the latest exploration of cathode materials are summarized,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reversible anionic redox and suggest prospective developing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storage Na-ion battery anionic redox reaction
下载PDF
微流体芯片中的癌症生物物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容晓晖 顾长志 刘雳宇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0-226,共7页
文章从生物物理的新角度出发,介绍了如何利用微流体技术研究癌症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包括:构建三维微型结构体,用于在体外模拟和研究肿瘤细胞侵袭组织的细胞生物行为;开发新型微流体芯片,以检测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并分析将其应用于... 文章从生物物理的新角度出发,介绍了如何利用微流体技术研究癌症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包括:构建三维微型结构体,用于在体外模拟和研究肿瘤细胞侵袭组织的细胞生物行为;开发新型微流体芯片,以检测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并分析将其应用于临床中的可能性。文章还展望了飞秒激光三维直写技术构建肿瘤细胞转移模型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物理 癌症 微流体 细胞行为 3-D打印
原文传递
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究及工程化探索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党荣彬 陆雅翔 +5 位作者 容晓晖 丁飞翔 郭秋卜 许伟良 陈立泉 胡勇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3546-3564,共19页
“双碳”背景下,钠离子电池因成本低廉、安全环保和性能优异等优点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低成本的钠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有益补充,并将在储能领域展现自己的独特优势,现阶段钠离子电池正处于由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推进的关键节点.... “双碳”背景下,钠离子电池因成本低廉、安全环保和性能优异等优点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低成本的钠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有益补充,并将在储能领域展现自己的独特优势,现阶段钠离子电池正处于由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推进的关键节点.本文简要介绍了钠离子电池的研究背景,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基础理论和工程化探索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对钠离子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钠离子电池的持续发展,加速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 负极 电解质 机理研究 工程化
原文传递
生物研究中高仿真微生态环境的建立
16
作者 王晓晨 鲁金蕾 +3 位作者 容晓晖 袁洁 叶方富 刘雳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3572-3582,共11页
随着当今生物和医学复杂问题的深入研究,迫切需要体外可模仿生物体(如人体)内部的三维微环境的实验工具,而传统的软刻蚀和微加工工艺已难以满足需求.因此结合生物兼容性材料的三维打印技术,是未来体外构建个体化的生物实验装置的大趋势... 随着当今生物和医学复杂问题的深入研究,迫切需要体外可模仿生物体(如人体)内部的三维微环境的实验工具,而传统的软刻蚀和微加工工艺已难以满足需求.因此结合生物兼容性材料的三维打印技术,是未来体外构建个体化的生物实验装置的大趋势.本文系统性地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背景.因为三维生物结构构建的特殊性,生物3-D打印在材料和技术层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对近几年相关领域发展的回顾,我们提出了一种高仿真微生态环境构建和监测一体化系统的方案,为三维生物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仿真微生态环境 3-D打印 生物兼容性材料 生物物理
原文传递
三维微纳米制造技术在癌症生物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17
作者 鲁金蕾 王晓晨 +1 位作者 容晓晖 刘雳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0,共13页
癌症致命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在临床上的转移性.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三维过程,但现有的癌症研究在活体上有诸多观测和操作上的困难.而体外实验又通常在培养皿中进行,其二维的生长环境已完全不能满足对癌细胞空间转移性的... 癌症致命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在临床上的转移性.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三维过程,但现有的癌症研究在活体上有诸多观测和操作上的困难.而体外实验又通常在培养皿中进行,其二维的生长环境已完全不能满足对癌细胞空间转移性的深入研究,故在活体外构建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三维物理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在体外尽可能真实地模拟体内癌细胞的生长微环境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本文系统介绍了三维微纳米制造的几种主流技术,探讨了它们在癌症生物物理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在此基础上为了在未来实现对体外三维模型的制造、观测和精确操作,文章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结合紫外线固化生物型水凝胶的三维成型技术、光片三维成像技术以及微纳米探针控制技术的一体化研究平台.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势必会逐步升级现有传统的癌症研究手段,为未来理解和治疗癌症揭开全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微纳米制造技术 3D生物打印 体内微环境 生物物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