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鲁迅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宾恩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0-44,共5页
鲁迅许多小说的文化特性是以质疑与颠覆中国封建文化常规性的内涵作为起点的,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品格。作为一种内在的文化精神底蕴的选择与反省,鲁迅首先是对“吃人文化”的生动概括与尖锐批判,形成了他小说对于现实... 鲁迅许多小说的文化特性是以质疑与颠覆中国封建文化常规性的内涵作为起点的,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品格。作为一种内在的文化精神底蕴的选择与反省,鲁迅首先是对“吃人文化”的生动概括与尖锐批判,形成了他小说对于现实存在的不幸人生境况及其客观环境和民族生存危机以及已然封闭、停滞的文化现实进行描写和评价的核心内蕴。其次是鲁迅以“不撄人心”“不相干”来概括与指责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救获现世民众又不能自我拯救的巨大困境和悲剧性。鲁迅以此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爱与拯救的力量,他要创造出一个具有真正的人的灵魂的与自我实际生存密切相关更切实、更直观的文化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中国传统文化 内在的文化精神 吃人文化
下载PDF
鲁迅《野草》的现代主义因素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宾恩海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将“现代主义因素”确立为《野草》的一个重要特质来加以分析,正是谋求对《野草》中大量苦闷彷徨空虚绝望的“情感压抑”的深化理解。《野草》所指涉的众多精神命题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空幻、绝望、死亡、荒诞等基本主题有很大同构性,... 将“现代主义因素”确立为《野草》的一个重要特质来加以分析,正是谋求对《野草》中大量苦闷彷徨空虚绝望的“情感压抑”的深化理解。《野草》所指涉的众多精神命题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空幻、绝望、死亡、荒诞等基本主题有很大同构性,其艺术形式上的象征意味、非实指性、哲学品格的追求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外部特征也惊人地相似。《野草》在表现现代人的危机意识、探索人的心理深度方面为中国新文学开辟了艺术表现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现代主义文学 情感压抑
下载PDF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研究综述 被引量:7
3
作者 宾恩海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6-72,共7页
对《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最初的直接评价是 194 8年冯雪峰“发现”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研究综述              了这一小说的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的重大价值。 5 0— 70年代许多日本学者关注其创作特点 ,他们的阅读... 对《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最初的直接评价是 194 8年冯雪峰“发现”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研究综述              了这一小说的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的重大价值。 5 0— 70年代许多日本学者关注其创作特点 ,他们的阅读具有明显的自我反省色彩 ,而中国学者则从政治革命视角理解这一小说并走向极端化。 80— 90年代的研究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冷峻的多样性气象 ,直接关注这一小说深层性的创作本身的问题 ,甚至置放在现代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心理现实主义、欧美现代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研究综述 小说创作 主题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论鲁迅《野草》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5
4
作者 宾恩海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8,共4页
鲁迅《野草》的生命意识令人悲愤苍凉,是一种“虚无”色彩的强大存在。它对于生命存在大胆的探索与奇异的描写,俨然就是鲁迅生命之灯的灼热之光。就生命主题的表现来看,“在虚无中苦苦挣扎”正是鲁迅《野草》生命意识的艺术表现的基本... 鲁迅《野草》的生命意识令人悲愤苍凉,是一种“虚无”色彩的强大存在。它对于生命存在大胆的探索与奇异的描写,俨然就是鲁迅生命之灯的灼热之光。就生命主题的表现来看,“在虚无中苦苦挣扎”正是鲁迅《野草》生命意识的艺术表现的基本格调。《野草》的“死亡意识”显然也是鲁迅普遍的生命忧患和对于自我生存的执著关怀情绪的衍生。而《野草》的“文人文化意识”同样值得我们重视,它倡导一种抗争天俗、挑战社会黑暗、绝不苟从的生活态度与认知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虚无 死亡意识
下载PDF
试论宗白华的小诗 被引量:3
5
作者 宾恩海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93-97,共5页
宗白华的小诗虽然是新诗开创的产物 ,但它所彰显的“新诗人人格”对于新诗发展的客观意义十分真淳而颇具新意。它以“在自然中活动、在社会中活动、哲理研究”的表现形式与执迷追求诗的“灵境”、表写人性的真相、诗与哲理研究趋近的艺... 宗白华的小诗虽然是新诗开创的产物 ,但它所彰显的“新诗人人格”对于新诗发展的客观意义十分真淳而颇具新意。它以“在自然中活动、在社会中活动、哲理研究”的表现形式与执迷追求诗的“灵境”、表写人性的真相、诗与哲理研究趋近的艺术手段 ,使他的小诗创作获得了并不逊于冰心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 2 0世纪 2 0年代小诗的艺术创作中 ,宗白华所提供的创作实践及其经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诗歌 文学创作 《流云》 诗集 《晨兴》
下载PDF
试论鲁迅小说与故乡的民间文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宾恩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31-35,共5页
从鲁迅故乡的民间文化来看,鲁迅的小说具有亲切、自然的乡土背景和遥远、迷离的民俗事象,从而浸润他的小说创作风格。鲁迅小说所吸收的故乡绍兴的民间文化精神,主要是绍兴典型的"鲁镇"环境与典型的乡土人物风貌以及多样性复... 从鲁迅故乡的民间文化来看,鲁迅的小说具有亲切、自然的乡土背景和遥远、迷离的民俗事象,从而浸润他的小说创作风格。鲁迅小说所吸收的故乡绍兴的民间文化精神,主要是绍兴典型的"鲁镇"环境与典型的乡土人物风貌以及多样性复杂性兼备的绍兴语言、特产、场所、习俗的文化特性。鲁迅小说中的民俗事象在客观上具有精神启蒙的价值目标和表现人、发现人、认识人的社会功能。他在民俗事象的描述中去发现人自身的命运及其人性方面的极大偏离,由此建构人的个性得以健康自由发展的新的文化观念。从这样的角度来审视鲁迅的小说,即可认定它对于蒙昧的人的个体担当的精神启蒙的历史使命和它以人的灵魂为基点所建立的现代小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绍兴民间文化 故乡 现代小说观念
下载PDF
周作人小品文的人生旨趣刍议 被引量:1
7
作者 宾恩海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周作人的小品文将"寻求享乐""近于顽童""庸凡之心"的人生旨趣置于"虫鱼之微小,谣俗之琐屑,与生死大事同样的看待"之中,并不具备更为强烈的时代精神反而新添了现代散文"思想博大,见识明达... 周作人的小品文将"寻求享乐""近于顽童""庸凡之心"的人生旨趣置于"虫鱼之微小,谣俗之琐屑,与生死大事同样的看待"之中,并不具备更为强烈的时代精神反而新添了现代散文"思想博大,见识明达,趣味渊雅,懂得人情物理"的特质,拓展了现代散文"谈人生琐屑之事"的创作特征和文学语境,也指向了人的内在生命的深秘而永存的普遍真理和共有人性,常常使读者不断地发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而惊异。应当说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人生旨趣的开掘,它以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为依据,用现代散文形式表现现代生活背景下的自我意识、平民意识,这正是周作人从古典散文意识中所获得的解放,仅此一点,其影响可谓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寻求享乐 近于顽童 庸凡之心
下载PDF
略论刘云若《春风回梦记》的文化形象和文化理想 被引量:5
8
作者 宾恩海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2-56,共5页
《春风回梦记》真正建立了刘云若小说的深怜蜜爱荡气回肠的“诗气”和不可调谐的世间矛盾的“悲气”洋洋盈耳的文化品格。小说中众多文化形象的刻写尤其是“如莲不可求”的文化理想的抒发 ,生动地包含了刘云若对现世生活过于麻木平滑消... 《春风回梦记》真正建立了刘云若小说的深怜蜜爱荡气回肠的“诗气”和不可调谐的世间矛盾的“悲气”洋洋盈耳的文化品格。小说中众多文化形象的刻写尤其是“如莲不可求”的文化理想的抒发 ,生动地包含了刘云若对现世生活过于麻木平滑消沉懒惰的人生气象不断破坏人的生命力和斗志的巨大忧怨以及对如莲所代表的真切、柔媚的充满生命力的“至性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云若 《春风回梦记》 文化形象 文化理想 现世生活 人生气象 小说
下载PDF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中国家族制度刍议 被引量:2
9
作者 宾恩海 《柳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17-20,共4页
《狂人日记》关于“吃人”的社会批评 ,主要是一种对中国家族制度的文化形态进行反思之后的严厉抨击 ,鲁迅从家族内部的陈腐的伦理关系入手深刻概括了中国人处在家族制社会中卑劣的生存状态 ,让读者在“吃人”境层上去切实感知中国家族... 《狂人日记》关于“吃人”的社会批评 ,主要是一种对中国家族制度的文化形态进行反思之后的严厉抨击 ,鲁迅从家族内部的陈腐的伦理关系入手深刻概括了中国人处在家族制社会中卑劣的生存状态 ,让读者在“吃人”境层上去切实感知中国家族制度及其儒家思想这一文化依托的虚伪性。《狂人日记》也展露出鲁迅自己那种来源于某些传统文化的束缚的难以张扬但可以领略的心理弱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家族制度 儒家思想 鲁迅 《狂人日记》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诗歌的文化特征探析
10
作者 宾恩海 《文学与文化》 2012年第4期67-74,共8页
以现代诗歌形式表现古典诗歌常见的思乡、念亲、怀友、叙旧的题材已不具有普遍性,这是由于现代中国追求个性独立和思想解放的真实感受及其文化心理结构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现代诗歌因为具有了女性文化觉醒的意义而获得了自己的生命力,它&q... 以现代诗歌形式表现古典诗歌常见的思乡、念亲、怀友、叙旧的题材已不具有普遍性,这是由于现代中国追求个性独立和思想解放的真实感受及其文化心理结构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现代诗歌因为具有了女性文化觉醒的意义而获得了自己的生命力,它"以诗去思想"的自觉意识和诗歌哲理化的沉思冥想的个体领地远远胜于古典诗歌;现代诗歌中的"情趣"的勃兴、"意象"的强力扩展及其轻视"意境"构拟的创作潮流,则与当时的狂放凌厉、乐观、蓬勃的现代社会的文化需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社会大众话语 女性文化 以诗去思想 现代文化
下载PDF
论凡一平小说《撒谎的村庄》的寓意和艺术特征
11
作者 宾恩海 《学术评论》 2015年第6期106-114,共9页
凡一平的小说《撒谎的村庄》完全淡化了男女主人公蓝宝贵、韦美秀和潘毓奇老师、苏放、韦龙、韦凤以及火卖村的老村长唐国芳、韦德全等人物的外貌体征的描写.而更加注重这些壮民族形象的内心世界、人格理想的开掘,让人感悟到其中蕴含... 凡一平的小说《撒谎的村庄》完全淡化了男女主人公蓝宝贵、韦美秀和潘毓奇老师、苏放、韦龙、韦凤以及火卖村的老村长唐国芳、韦德全等人物的外貌体征的描写.而更加注重这些壮民族形象的内心世界、人格理想的开掘,让人感悟到其中蕴含着深深的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征 寓意 村庄 小说 主人公 格理想 内心
下载PDF
“吾生爱恸哭之朦胧”:李金发爱情诗之研究
12
作者 宾恩海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1-45,78,共6页
从诗的神秘性与幻象质素的构成来看 ,李金发的爱情诗表现出新的成果 :他有意识地建立诗的超越生活真实的神秘性 ,自觉地丰富诗的幻象所包含的深沉内涵以此构成接受者玄想的无穷魅力。与同一时期的爱情诗写作相比较 ,李金发呈现出幽深而... 从诗的神秘性与幻象质素的构成来看 ,李金发的爱情诗表现出新的成果 :他有意识地建立诗的超越生活真实的神秘性 ,自觉地丰富诗的幻象所包含的深沉内涵以此构成接受者玄想的无穷魅力。与同一时期的爱情诗写作相比较 ,李金发呈现出幽深而晦暗、恍惚而怪丽的艺术风格 ,其情有所钟却又不能倾心相爱的明媚与凄楚并存的审美内质独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金发 爱情诗 神秘性 审美内质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宾恩海 《柳州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33-38,68,共7页
朱自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现代散文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语文教育家。其思想理论体系的构成可以概括为:朱自清超乎寻常地把语文教育的目的确立在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的崭新意义上,他鲜明提出作文训练... 朱自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现代散文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语文教育家。其思想理论体系的构成可以概括为:朱自清超乎寻常地把语文教育的目的确立在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的崭新意义上,他鲜明提出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技术训练(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才是语文教育最重要是核心的部分。虽然讲解、分析、辨别、练习早已普遍成为语文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但朱自清则独具一格地极力倡导“读”应当成为整个语文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变革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思想 朱自清 语文教育家 作文训练 技术训练 讲解 写作能力 现代散文 文学 作家
下载PDF
简论通俗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建构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宾恩海 《阅读与写作》 2004年第7期30-31,共2页
现代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如今西方企业文化研究中对企业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与企业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进行探讨时已经提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理论假设,略微地折射出企业文化研究与社会... 现代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如今西方企业文化研究中对企业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与企业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进行探讨时已经提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理论假设,略微地折射出企业文化研究与社会文化可以融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 管理理念 市场经济 价值观
下载PDF
试论闻一多诗歌的文化特征
15
作者 宾恩海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3-60,共8页
本文提出:从闻一多“自我奉献型”人格和关于月亮、太阳、大雁、黄昏的经常性的意象选择的深层内涵中可以开掘出他的烙印民族文化性格的心态和思维形式,从而探寻到中华民族积极的文化品格在闻一多身上长期熔铸所形成的诗性菁英所在。... 本文提出:从闻一多“自我奉献型”人格和关于月亮、太阳、大雁、黄昏的经常性的意象选择的深层内涵中可以开掘出他的烙印民族文化性格的心态和思维形式,从而探寻到中华民族积极的文化品格在闻一多身上长期熔铸所形成的诗性菁英所在。家园意识、孤独意识、死亡意识也相当独特地锲入了闻一多这一民族性极强的深沉心态之中,它可以理解为现代中国知识者的心灵史,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哲理在现代诗歌中极好的一种表征,并充分认识到闻一多诗歌的这三种生命意识以传统文化的人格美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健不息的精神活力和坚韧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特征 人格 意象 生命意识
下载PDF
论文学研究者与其文学创作因素的精神联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名家论名作阅读札记
16
作者 宾恩海 《学术评论》 2019年第6期56-62,共7页
我们已经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文学研究的表现模式:讲求理性思维的自觉性,对作家作品做出整体性的分析和微观透视,反复寻求丰富的文学理论依据以实现对于作家作品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的把握,藉此展示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及其意义... 我们已经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文学研究的表现模式:讲求理性思维的自觉性,对作家作品做出整体性的分析和微观透视,反复寻求丰富的文学理论依据以实现对于作家作品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的把握,藉此展示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及其意义价值,如此等等。由此可见,过去我们过分强调文学研究的理性化和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表现模式 精神联结 作家作品 文学创作 阅读札记 生活的本质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两种文化意识
17
作者 宾恩海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1-85,共5页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充分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知识中高度综合的创造意识和民族意识对学生的精神引导和价值。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既不能沉湎于确定知识的罗列和讲述,而是要大力分析中国现代文学整体的历史开创性和对...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充分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知识中高度综合的创造意识和民族意识对学生的精神引导和价值。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既不能沉湎于确定知识的罗列和讲述,而是要大力分析中国现代文学整体的历史开创性和对于传统文学的变革是如何形成和表现;另一方面,也不能拘泥于说明中国现代文学的外来文学文化的影响程度,而是要有力揭示中国现代文学熔铸欧风美雨其富于自我民族的文学精髓和内在灵性。最终完成教师与学生双重主体都能将创造意识和民族意识作为自我沉思的情感、超越的思想、美好的心灵向理性转化的中介,并由此拓展出他们关于守成与创新、世界与自我的观念,获得一个既可以承袭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又能够接近当下现实思想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课程教学 文化意识 创造意识 民族意识
下载PDF
一种新奇怪丽的生命情调的选择──试论李金发诗歌的艺术个性
18
作者 宾恩海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46-53,共8页
中国象征诗派的先驱诗人李金发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怪”.他的怪异的艺术个性主要体现在:强调诗歌形象意境象征化的多义性,注重诗歌形象之间的全部联想的新奇怪丽;并且注重人的情绪波动与自然现象变异之间的相对应的契合.李金发的这... 中国象征诗派的先驱诗人李金发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怪”.他的怪异的艺术个性主要体现在:强调诗歌形象意境象征化的多义性,注重诗歌形象之间的全部联想的新奇怪丽;并且注重人的情绪波动与自然现象变异之间的相对应的契合.李金发的这种选择,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新诗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化 联想 契合
下载PDF
略论冰心诗歌“母爱”题材的审美特征
19
作者 宾恩海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44-47,共4页
冰心诗歌中对“母爱”分外突出的铺叙和描写 ,具备三个层面的审美特征。其一是梦幻化 ,这是一种留恋旧日梦想而不可追寻的怅惘表述。其二是知觉化 ,以“甜丝、春光、太阳”等景物构成审美框架和一个满蕴着故国典雅温馨的文化芬芳的艺术... 冰心诗歌中对“母爱”分外突出的铺叙和描写 ,具备三个层面的审美特征。其一是梦幻化 ,这是一种留恋旧日梦想而不可追寻的怅惘表述。其二是知觉化 ,以“甜丝、春光、太阳”等景物构成审美框架和一个满蕴着故国典雅温馨的文化芬芳的艺术境界。其三是寻找“情景交融”的精神家园 ,由此折射出冰心对民族文化和谐人伦的渴盼 ,导致她的女性文化意识更加典型 ,并为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文学确立了“爱与美”的经典性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题材 经典性 母爱 交融 表述 民族文化 构成 和谐 梦想
下载PDF
徐懋庸前期杂文简论
20
作者 宾恩海 《阅读与写作》 1998年第6期11-12,共2页
徐懋庸(1910——1977),原名徐茂荣。浙江上虞县人。1933年夏开始给《早报·自由谈》撰写杂文,毫不留情地批判社会,揭露时弊,笔法犀利,酷似鲁迅杂文作风并因此而著称于当时文坛。徐懋庸的前期杂文主要集中在1933年出版的《打杂集》(... 徐懋庸(1910——1977),原名徐茂荣。浙江上虞县人。1933年夏开始给《早报·自由谈》撰写杂文,毫不留情地批判社会,揭露时弊,笔法犀利,酷似鲁迅杂文作风并因此而著称于当时文坛。徐懋庸的前期杂文主要集中在1933年出版的《打杂集》(鲁迅序)和《徐懋庸小品文选》(天马出版社)、1936年出版的《街头文谈》、《文艺思潮小史》(分别由光明、生活书店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文创作 鲁迅杂文 小品文 文艺思潮 艺术特征 笔法 文坛 文字 作品 书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