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sson三色染色常见问题分析与质量控制
1
作者 周颖颖 冼志红 +3 位作者 张顺民 高名士 虞文伟 宿杰·阿克苏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88-791,共4页
目的 评价Masson三色染色的染色缺陷,分析造成染色缺陷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案。方法 选取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2020年病理诊断为结节性肝硬化的石蜡标本5例。将5例石蜡标本连续切片,制成4 μm厚的切片,分发至各... 目的 评价Masson三色染色的染色缺陷,分析造成染色缺陷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案。方法 选取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2020年病理诊断为结节性肝硬化的石蜡标本5例。将5例石蜡标本连续切片,制成4 μm厚的切片,分发至各参评医院进行Masson三色染色。由2名主任医师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取评分均值对切片进行定级。结果 本次Masson三色染色室间质量控制测评共发放切片50张,最终48家医院提交了染色切片(48张切片),其中甲级片17张、乙级片25张、丙级片4张、丁级片2张。出现的染色缺陷主要包括:细胞核淡染,与细胞质对比差;细胞核染色过深而模糊,细胞质呈灰蓝色;细胞质染色过深或过浅;平滑肌纤维未染色或呈灰色而非红色;组织结构呈现错误的染色或染色不均匀,如胶原蛋白未着色或整个切片染成蓝色等假象。结论 Masson三色染色操作中需严格掌握和控制染色过程中的染色温度、染色时间、pH值、试剂配制与保存等细节,从而保证三色染色的质量及染色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色染色 组织化学 质量控制 室间质量评价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小垒 蒋冬先 +4 位作者 王海星 栾丽娟 宿杰·阿克苏 黄洁 侯英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年龄段食管鳞状细胞患者中p53蛋白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标本536例,制作组织芯片检测p53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目的探讨在不同年龄段食管鳞状细胞患者中p53蛋白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标本536例,制作组织芯片检测p53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预后意义。结果53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57.3%的患者≥60岁,男女比为4.5∶1。p53低表达44例(8.2%),高表达282例(52.6%),不表达210例(39.2%)。44例p53低表达归为野生型组,492例p53不表达或高表达归为突变型组。在不同年龄段中,p5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发病部位、分化程度、脉管侵犯、神经束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在229例<60岁的患者中,p53高表达组的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明显比低表达组差(P=0.032,P=0.028),p53不表达组的DFS和OS比低表达组差(P=0.135,P=0.187);p53突变型组的DFS和OS比野生型组差(P=0.064,P=0.052)。在307例≥60岁的患者中,p53高表达组、不表达组的DFS和OS与低表达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p53突变型组的DFS和OS与野生型组差异亦无显著性(P=0.879,P=0.966)。结论p53高表达和不表达(p53突变)可能是较年轻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需进一步行分子研究揭示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p53 年龄 预后
下载PDF
一种分析肝细胞肝癌免疫和循环微环境的新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尹灿昆 赛音·贺西格 +1 位作者 宿杰·阿克苏 纪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3-1245,共3页
病理组织大切片相比常规切片,可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部分肝脏手术标本的最大切面的形态和免疫微环境进行广泛分析,是一种已被广泛开展使用的方法[1]。共聚焦荧光显微切片可从三维角度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行更为... 病理组织大切片相比常规切片,可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部分肝脏手术标本的最大切面的形态和免疫微环境进行广泛分析,是一种已被广泛开展使用的方法[1]。共聚焦荧光显微切片可从三维角度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行更为细微的观测,配合多重抗体标记和荧光显色多通道切换,同一张切片可反映数种免疫细胞和蛋白的分布情况和表达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组织大切片 共聚焦免疫荧光切片 免疫微环境 数字切片
下载PDF
HHLA2与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琦 许建芳 +4 位作者 宿杰·阿克苏 姜艳 罗瑞晨 朱艳君 刘斌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39-345,共7页
目的探讨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 subfamily H long terminal repeat associating protein 2,HHLA2)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 目的探讨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 subfamily H long terminal repeat associating protein 2,HHLA2)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120例结直肠腺癌。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这12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HLA2、PD-L1和TP53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D-L1表达在肿瘤原发部位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HLA2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HLA2强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短于其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D-L1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分别与HHLA2表达(r=0.211,P<0.05)和TP53表达(r=0.232,P<0.05)呈正相关。结论HHLA2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差。PD-L1表达与HHLA和TP53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HPV多重检测平台特点及结果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洪杨 胡沁 +4 位作者 李晓静 马恩兰 郭欣欣 侯英勇 宿杰·阿克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0-1101,1104,共3页
目的探讨qRT-PCR法、反向斑点杂交法、流式荧光法进行HPV分型检测的特点及结果的差异性。方法样本均进行液基细胞学和qRT-PCR检测,选取q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68例和随机抽取阴性标本22例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法和流式荧光法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qRT-PCR法、反向斑点杂交法、流式荧光法进行HPV分型检测的特点及结果的差异性。方法样本均进行液基细胞学和qRT-PCR检测,选取q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68例和随机抽取阴性标本22例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法和流式荧光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型别以HPV DNA测序结果为参照。结果15种高危型HPV检测结果中,qRT-PCR与反向斑点杂交法结果一致性良好及以上为100%;qRT-PCR与流式荧光法结果一致性良好及以上为86.7%;流式荧光法与反向斑点杂交法结果一致性良好及以上为80%。三种平台检测结果与一代测序结果相比,qRT-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流式荧光法的符合率分别为87.78%、94.45%、74.44%。结论qRT-PCR法和反向斑点杂交法的结果一致性最高,反向斑点杂交法与HPV DNA测序结果符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HPV分型检测 QRT-PCR 反向斑点杂交法 流式荧光法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邹依宁 张欣 +4 位作者 刘亚岚 陈伶俐 宿杰·阿克苏 侯英勇 纪元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9年第5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接受肝移植手术的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NCPH)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并发症。方法结合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目的探讨接受肝移植手术的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NCPH)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并发症。方法结合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肝移植术的2例INCPH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术后密切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随访,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以评估肝移植的疗效。结果 2例患者均经组织学确诊为INCPH,肝移植手术完成顺利,术后1例患者出现慢性排斥并行再次肝移植,1年后门脉高压复发;另一例患者术后出现巨细胞病毒感染、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及胆道并发症。结论 INCPH是种常被误诊的疾病,其中极少病例可导致终末期肝病并需要肝移植治疗。鉴于相关治疗经验较少及对并发症、疾病复发的担忧,肝移植治疗INCPH的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 肝移植 病理特征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2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荣奎 赵婧 +3 位作者 谭云山 宿杰·阿克苏 曾海英 纪元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了解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部分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H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根据文献复习分为上皮样型、经典型和脂肪为主型,并通过变量分析比较各参数与肿瘤分型的相... 目的了解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部分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H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根据文献复习分为上皮样型、经典型和脂肪为主型,并通过变量分析比较各参数与肿瘤分型的相关性。对165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随访,并对病理学参数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HAML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为1∶4),发病年龄17~77岁(中位年龄46岁),肿瘤最大径0.3~32.0 cm,平均5.0 cm;多为单发(168/182,92.3%),≥2个灶者14例(14/182,7.7%),均为女性。组织学分型提示HAML以上皮样型为主(112/165,67.9%)。肿瘤浸润性生长方式、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渗血/出血、瘤巨细胞、细胞核异型、核内包涵体和出现核仁7项形态学特征多出现在上皮样型中,这些形态学特征在各亚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97例(58.8%,97/165)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4至130个月,平均41个月。5例术后发生复发或转移,无1例死于肿瘤。统计学分析发现肿瘤直径≥10 cm、多发病灶、肿瘤侵犯汇管区、肿瘤性坏死、脉管内瘤栓、肿瘤内出现核分裂象和瘤巨细胞7项病理参数与肿瘤复发或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肿瘤≥10 cm、多发病灶、肿瘤侵犯汇管区、肿瘤性坏死、脉管内瘤栓、肿瘤内出现核分裂象和瘤巨细胞可能与肿瘤的复发或转移有密切关系。肿瘤浸润性生长和细胞核异型性在肿瘤复发或转移中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平滑 血管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原文传递
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23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陈伶俐 纪元 +6 位作者 许建芳 卢韶华 侯英勇 侯君 宿杰·阿克苏 曾海英 谭云山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8例FN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复习大体标本及光镜下组织学特点,按照现有的分类标准对FNH行组织学分类,并对所有患者随访.结果 238例FNH患者中男性145例,女性93例,年...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8例FN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复习大体标本及光镜下组织学特点,按照现有的分类标准对FNH行组织学分类,并对所有患者随访.结果 238例FNH患者中男性145例,女性93例,年龄11~77岁,平均年龄39.1岁.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33例中,188例无相关症状,216例无乙型和(或)丙型病毒性肝炎史,232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为阴性.有影像结果的185例中123例(66.5%)经影像诊断为FNH.大体观察上238例FNH标本包含284枚病灶,平均直径3.7cm,215例(90.3%)单发,172枚发生于肝右叶,115枚(40.5%)切面可见星状瘢痕或呈结节状.光镜下观察238枚FNH病灶,229枚(96.2%)为经典型FNH,6枚为毛细血管扩张型FNH,3枚为混合性增生与腺瘤样型FNH,未见到细胞不典型FNH.173例患者获得随访结果,无FNH相关性死亡,2例患者于术后2年和4年复发.结论 FNH是对肝脏内局部异常血流的反应性肝细胞增生性疾病,无女性好发倾向;毛细血管扩张型FNH应归类为肝细胞腺瘤,该组无细胞不典型FNH;超过66%的病例可经影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增生 诊断
原文传递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15
9
作者 卢韶华 谭云山 +3 位作者 许建芳 宿杰·阿克苏 白春学 朱雄增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4-669,共6页
目的提高对肺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的临床及病理诊断和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肺LAM的病例15例,并复习1993--2008年国内文献的73例报道,分析该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其中1例患者... 目的提高对肺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的临床及病理诊断和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肺LAM的病例15例,并复习1993--2008年国内文献的73例报道,分析该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其中1例患者死后行尸体解剖,对其全身各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8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37±9)岁,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呼吸困难83例(94%)、咯血48例(54%)、气胸41例(47%)、乳糜胸28例(32%)。其中35例患者行肺功能检查,32例存在弥散功能障碍,25例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0例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显示双肺为典型的弥漫性薄壁囊状阴影。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肺组织呈弥漫性囊状改变,增生的LAM细胞沿细支气管壁、肺泡壁、淋巴管壁和血管壁周围分布,形成结节状。1例尸解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肺脏、肾脏、淋巴结及软组织等多器官受累。42例行腹部B超及影像学检查,其中23例伴发肺外LAM。结论LAM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但肺是最主要的受累器官。育龄期妇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气胸、乳糜胸及高分辨CT表现为弥漫性小囊状改变时,应考虑到LAM的可能。确诊需依赖肺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并应常规进行腹部及盆腔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患者是否合并肺外L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肌瘤病 诊断
原文传递
细胞块技术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石园 胡沁 +5 位作者 周杨 侯英勇 孙路得 谢红仙 宿杰·阿克苏 谭云山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53-554,共2页
传统细胞学涂片诊断方法有微创、简便、迅速的优点,但其对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缺陷,不仅易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而且还难以进一步分型。在临床难以实施骨髓或淋巴结活检的情况下,应用细胞块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能弥... 传统细胞学涂片诊断方法有微创、简便、迅速的优点,但其对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缺陷,不仅易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而且还难以进一步分型。在临床难以实施骨髓或淋巴结活检的情况下,应用细胞块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能弥补这一不足,不仅可以明确肿瘤来源,还可进一步分型,细胞学诊断对于以浆膜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造血组织 鉴别诊断 肿瘤诊断 细胞块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造血组织肿瘤 细胞学涂片 淋巴结活检
原文传递
恶性与交界性胃肠道间质瘤差异表达microRNA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园 王翠众 +9 位作者 侯英勇 何德明 徐晨 刘亚岚 胡沁 宿杰·阿克苏 曾海英 沈坤堂 谭云山 朱雄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包括良性、交界性及高度恶性的广谱生物学行为,通过初步筛选恶性GIST与交界性GIST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探讨miRNA在GIST恶性转化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6例胃GIST标本,恶性组3例,交界组3例。用... 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包括良性、交界性及高度恶性的广谱生物学行为,通过初步筛选恶性GIST与交界性GIST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探讨miRNA在GIST恶性转化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6例胃GIST标本,恶性组3例,交界组3例。用Agilent人miRNA寡核苷酸基因芯片V3(955个已知的miRNA)进行检测。选取恶性组与交界组之间4个差异表达最明显的miRNA,利用荧光即时定量PCR技术,在22个样本中进行验证。结果恶性组与交界组相比较,相差倍数2倍以上且P值小于0.05的差异表达miRNA有14个,上调的有5个,下调的有9个。其中差异最明显,即P值最小的4个miRNA,分别为miR-221、miR-135b、miR-675*、miR-218,前两者在恶性组中上调,后两者下调。荧光即时定量PCR在22个样本中验证显示,miR.221和miR-675*的差异倍数与基因芯片的结果基本相符。结论通过miRNA芯片初步筛选和荧光即时定量PCR验证,显示miR-221和miR-675*在恶性和交界性GIST中的表达有差异性,提示两者可能与GIST的恶性转化有关,在GIST的生物学行为判断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微RNAS 微阵列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肾脏上皮样色素性透明细胞肿瘤病理形态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君 许建芳 +5 位作者 纪元 侯英勇 谭云山 宿杰·阿克苏 徐磊 施达仁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25-829,共5页
目的 探讨上皮样色素性透明细胞肾脏肿瘤形态学特点,加强对该肿瘤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余例肾脏肿瘤,符合上皮样色素性透明细胞肿瘤3例,通过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观察3例肿瘤形态学特点,对其中1例行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 探讨上皮样色素性透明细胞肾脏肿瘤形态学特点,加强对该肿瘤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余例肾脏肿瘤,符合上皮样色素性透明细胞肿瘤3例,通过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观察3例肿瘤形态学特点,对其中1例行超微结构观察,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2例,男性1例,2例形态学表现为透明细胞癌样,1例见透明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乳头结构.免疫组织化学上皮标记及S-100蛋白均为阴性,HMB45均为阳性,2例Melan A阳性.电镜末见黑色素小体结构.结论 色素性透明细胞上皮样肿瘤是非常罕见的肾脏肿瘤,病理学特征兼有肾细胞癌、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黑色素瘤等肿瘤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有利于鉴别诊断.其可能是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一种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章琼燕 陈伶俐 +7 位作者 高峰 宿杰·阿克苏 侯英勇 黄晓武 黄成 孙惠川 周俭 纪元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9-335,共7页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ICI与靶向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使用两种情况下,免疫反应介导性肝炎(immune-mediated hepatitis,IMH)的组织学表...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ICI与靶向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使用两种情况下,免疫反应介导性肝炎(immune-mediated hepatitis,IMH)的组织学表现差异。方法:收集2015至201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抗ICI治疗发生肝功能异常且获得肝组织标本的病例21例。其中10例使用单药ICI,另11例使用ICI及靶向抗血管TKI联合治疗,观察组织病理形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2(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2)表达情况。结果:单药ICI治疗的IMH表现为程度不等、均匀分布于肝小叶及汇管区的炎性病变,并可出现小胆管炎、静脉内皮炎、Kupffer细胞活化及紫癜样变。8例(8/10)出现轻度肝损伤,2例(2/10)出现轻-中度肝损伤。在使用ICI及抗血管TKI联合治疗的患者中,肝损伤往往较为严重,其中4例(4/11)出现中-重度肝损伤,肝细胞桥接坏死、大片坏死,汇管区中-重度炎性病变,部分小胆管上皮变性,伴显著界面性肝炎。在较严重IMH的病例中,较多CD8+的T淋巴细胞聚集在汇管区及肝窦内,且有部分肝窦内皮细胞表达PD-L1。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中各有2例发生死亡,其中联合治疗组中有1例发生急性多发性肝炎,肝组织大片凝固性坏死,肝功能不可逆损伤,最终患者因多系统免疫失调,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与单用ICI相比,联合使用ICI及抗血管TKI有可能造成肝细胞的叠加损伤,引起严重IMH的可能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炎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