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市森林火灾综合减灾资源基本情况探讨
1
作者 宿爱芝 付磊 +2 位作者 胡杰 马勇 杨瀚翔 《森林防火》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概述了昆明市防灾减灾救灾情况,阐述了昆明市森林火灾综合减灾资源储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提升昆明市森林火灾综合减灾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昆明市 基本情况 森林火灾 综合减灾资源 防灾减灾救灾
下载PDF
昆明地区大树移植技术探讨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付磊 赵菲 宿爱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4期10031-10032,10121,共3页
随着昆明地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化规模日益扩大,大树移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城市绿化中。为了提高大树移植后的成活率,该文探索和分析了大树移植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以期为城市绿化中大树移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树移植 断根 定植 养护 成活率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与植物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志云 黄国良 +4 位作者 宿爱芝 刘红波 李有寿 段文荣 彭倩 《绿色科技》 2023年第8期82-86,92,共6页
土壤微生物是栖居在森林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的总称,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通过其共生、抗逆、分解等生理特性提高土壤中植物... 土壤微生物是栖居在森林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的总称,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通过其共生、抗逆、分解等生理特性提高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进而促进了植物的定植、生长和发育,同时,植物通过其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凋落物、根际分泌物等生理变化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主要从土壤微生物与植被群落的互作机制、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子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互作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方法上缺乏新旧方法的融合,介导土壤微生物与植物互作关系的因子还需深入探究,为此,提出了未来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时应从土壤微生物网络的视角综合分析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的互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 植被 互作机制 凋落物
下载PDF
阳宗海老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宿爱芝 孙兴旭 付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6期123-125,187,共4页
阳宗海老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境内,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植被类型丰富。按照《云南植被》的划分原则,其天然森林植被共有7个植被型及12个群落类型,在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老爷山自然保护区 天然森林 植被类型
下载PDF
昆明市林地及林木资源消涨动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勇 王华 +2 位作者 吴怀理 宿爱芝 赵菲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3-187,共5页
根据调查的精度要求,在1∶25 000地形图随机确定起点后,按样地的间距依次进行调查。利用GPS对样地进行定位,采用角规控制检尺方法进行蓄积量调查,分析间隔期林地及林木资源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有林地面积增加79 826.9 hm^2,增幅达8.8... 根据调查的精度要求,在1∶25 000地形图随机确定起点后,按样地的间距依次进行调查。利用GPS对样地进行定位,采用角规控制检尺方法进行蓄积量调查,分析间隔期林地及林木资源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有林地面积增加79 826.9 hm^2,增幅达8.82%;疏林地面积减少4 921.7 hm^2,降低了69.75%;灌木林地面积减少14 985.6 hm^2,降低了7.78%;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增加65 450.9 hm^2,增幅达202.44%;无立木林地面积增加18 679.1 hm^2,增幅达121.92%;宜林地面积减少48 565.2 hm^2,降低了53.91%。苗圃地面积减少442.8 hm^2,降低了42.94%;辅助生产林地面积增加47.3 hm^2,增幅达52.61%。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增加15 191 860 m^3,增幅达37.61%。有林地蓄积量增加15 184 910 m^3,增幅达38.53%。疏林地蓄积量减少35 870 m^3,降低了58.90%;四旁树蓄积量减少52 980 m^3;散生木蓄积量增加83 980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 林地 林木 地类 特点
下载PDF
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怀理 胡杰 宿爱芝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9期190-191,202,共3页
指出了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境内,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植被类型丰富。按照《云南植被》的划分原则,其天然森林植被类型共有4个植被性及6个群落类型,主要包括元江栲林、黄毛青冈林、灰背栎林、旱冬瓜林、云南松林... 指出了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境内,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植被类型丰富。按照《云南植被》的划分原则,其天然森林植被类型共有4个植被性及6个群落类型,主要包括元江栲林、黄毛青冈林、灰背栎林、旱冬瓜林、云南松林和华山松林。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植被类型为以元江栲林为主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在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灵山 森林公园 植被划分 植被类型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辣木人工林分枝格局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宿爱芝 郑益兴 +1 位作者 吴疆翀 张燕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7-1063,共7页
为了探讨干热河谷盆地辣木种植密度与分枝格局和生物量的关系及较为合理的种植密度,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该地区不同栽培密度辣木人工林分枝格局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木林分在株高、地径、冠幅以及分枝数量方面与栽培... 为了探讨干热河谷盆地辣木种植密度与分枝格局和生物量的关系及较为合理的种植密度,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该地区不同栽培密度辣木人工林分枝格局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木林分在株高、地径、冠幅以及分枝数量方面与栽培密度呈现显著负相关;不同密度下,根、茎、叶生物量及果荚数和果荚均长、直径和果荚均仔粒数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栽培密度对辣木的分枝格局有较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一级/二级分枝率、二级/三级分枝率以及三级分枝长度上有显著差异;辣木在不同方位上分枝格局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主、侧枝分枝长度和一级分枝角度上的差异显著;在本试验范围内,以叶用辣木为培育目标的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为株行距0.9m×0.9m,以果用为栽培目标的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为株行距1.5m×1.5m。在不同的栽培密度下,辣木人工林之间分枝格局及生物量的显著性差异,反映了辣木随环境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形态可塑性和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分枝格局 栽培密度 生物量 果荚
原文传递
昆明市油用牡丹发展现状与思考
8
作者 马勇 王华 +2 位作者 吴怀理 宿爱芝 曹琼 《林业建设》 2017年第3期70-73,共4页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等特点,是我国原产的多年生小灌木,耐寒,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1-2]。昆明市油用牡丹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截...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等特点,是我国原产的多年生小灌木,耐寒,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1-2]。昆明市油用牡丹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截止2016年底,全市油用牡丹已发展19795.7亩,在部分县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并在山区乡镇开展了示范性种植。在研究我市油用牡丹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油用牡丹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政府领导、抓好典型示范、培植龙头企业、合理规划、资金扶持、制定标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发展前景 现状 存在问题 建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