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果茄的鉴定及其在中国的适生性
1
作者 邵宝林 鲁昕 +8 位作者 石俊霞 刘露希 杨益芬 宿白玉 王成华 袁俊杰 孔德英 李兰 袁淑珍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7-355,380,共10页
【目的】针对外来入侵植物毛果茄鉴定存在误区问题,开展检疫鉴定方法研究,同时分析其在我国的适生性,为口岸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提供有效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形态与分子相结合的方法对毛果茄进行识别与鉴定,并根据毛果茄的生物学特性确... 【目的】针对外来入侵植物毛果茄鉴定存在误区问题,开展检疫鉴定方法研究,同时分析其在我国的适生性,为口岸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提供有效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形态与分子相结合的方法对毛果茄进行识别与鉴定,并根据毛果茄的生物学特性确定适生因子,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分析其在我国各个地区的适生性。【结果】waxy基因序列比对鉴定可用于区分毛果茄与其他茄属植物,适用于毛果茄幼苗期或样本鉴定特征缺失或种子样本的辅助鉴定,可解决毛果茄与牛茄子、喀西茄容易混淆的问题;适生性研究结果表明,毛果茄潜在的适生地区分布在江苏、河北、天津、上海、广东、海南、浙江、广西、山东、安徽、福建、湖北、江西、北京、新疆、湖南、河南、重庆、贵州、陕西、四川、山西、云南、甘肃、西藏。【结论】鉴于毛果茄潜在分布广、适应性强、危害性大,建议加强以上地区该入侵杂草的监测及防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果茄 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 鉴定 适生性
下载PDF
猕猴桃储藏期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邵宝林 刘露希 +5 位作者 宿白玉 杨益芬 王勇涛 鲁昕 王成华 张婧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21,81,共6页
为明确猕猴桃采后病害的病原种类,本研究对猕猴桃储藏期病果进行了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观察了病原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猕猴桃储藏期病害的病原真菌有7种(类),分别是链格孢菌(Alte... 为明确猕猴桃采后病害的病原种类,本研究对猕猴桃储藏期病果进行了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观察了病原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猕猴桃储藏期病害的病原真菌有7种(类),分别是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间座壳菌(Diaporthe spp.),无性态为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p.)、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sp.)、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研究结果可为后期猕猴桃采后病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储藏期 病原真菌 鉴定
原文传递
苯醚甲环唑在猕猴桃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邵宝林 于刚 +4 位作者 宿白玉 刘露希 杨益芬 鲁昕 胡江涛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0年第2期44-47,共4页
为摸清猕猴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动态,确保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符合主要贸易国官方要求,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施药后不同时期苯醚甲环唑在猕猴桃果实中的残留量,并依据残留消解动态,按照欧盟和日本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对10%苯醚甲... 为摸清猕猴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动态,确保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符合主要贸易国官方要求,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施药后不同时期苯醚甲环唑在猕猴桃果实中的残留量,并依据残留消解动态,按照欧盟和日本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使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猕猴桃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_t=0.5359e^(-0.184t),半衰期为3.767 d,属易消解农药;按照欧盟和日本猕猴桃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按照推荐剂量单次施药,10天后采摘食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苯醚甲环唑 残留动态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猕猴桃腐烂病菌鉴定及室内杀菌剂筛选
4
作者 邵宝林 杨益芬 +4 位作者 鲁昕 刘露希 宿白玉 张莹 廖芳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0年第10期46-51,共6页
猕猴桃腐烂病菌是引起猕猴桃果实采后腐烂变质的一类重要病原,在储藏、运输及销售环节均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着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猕猴桃腐烂病开展了病原鉴定及室内杀菌剂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猕猴桃腐烂的病菌... 猕猴桃腐烂病菌是引起猕猴桃果实采后腐烂变质的一类重要病原,在储藏、运输及销售环节均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着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猕猴桃腐烂病开展了病原鉴定及室内杀菌剂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猕猴桃腐烂的病菌主要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间座壳菌(Diaporthe spp.,无性态为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p.)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供试杀菌剂中,戊唑·咪鲜胺对分离获得的腐烂病菌生长均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μg/mL)分别为0.0443、0.0093和0.1383。效果次之的是10%苯醚甲环唑,EC50(μg/mL)分别为0.0489、0.1060和1.2130。本研究结果可为猕猴桃腐烂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病菌真菌 鉴定 杀菌剂毒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