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部位切口疝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业骞 董中毅 +8 位作者 张子臻 徐嫄蕙 陈倬仪 寇加祺 雷若华 陈立庚 倪博 夏翔 曹晖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65-1269,1275,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造口部位切口疝(SSIH)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的249例结直肠癌病人临床资料。通...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造口部位切口疝(SSIH)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的249例结直肠癌病人临床资料。通过随访及影像学结果确诊SSIH并统计其发生率,分析发生SSIH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49例病例中,42例(16.9%)病人在造口还纳术后1年内发生SSIH。发生与未发生SSIH在病人年龄>65岁、合并造口旁疝、原发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体重指数(BMI)>24、白蛋白比值(术后第1天/术前)≤0.85、发生切口感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造口直径>2.5 cm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造口旁疝、非低位直肠癌(肿瘤距离肛缘距离≥7 cm)、BMI>24、术后白蛋白水平降低(术后第1天/术前白蛋白比值≤0.85)、发生切口感染、造口直径>2.5 cm是SS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SIH是结直肠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高发的远期并发症。初次手术避免预防性造口过大、防止造口旁疝、造口还纳术前控制BMI、提高白蛋白水平、防止切口感染等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 造口部位切口疝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