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寻一代报人成就人生梦想——专访:文成县赵超构研究会会长:富晓春
1
作者 富晓春 金智宽 梁楠 《新闻文化建设》 2020年第8期I0009-I0012,共4页
今年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中国晚报界泰斗赵超构诞辰110周年。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10年前,赵超构出生在浙江文成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梧溪,幼年在外婆的蒲扇下长大,童年在文成龙川读私塾,青少年在温州城里上中学,故乡深深地留下了他... 今年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中国晚报界泰斗赵超构诞辰110周年。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10年前,赵超构出生在浙江文成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梧溪,幼年在外婆的蒲扇下长大,童年在文成龙川读私塾,青少年在温州城里上中学,故乡深深地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走出大山离开家乡后,他用一只笔书写了一段充满崎岖坎坷而又光辉灿烂的报人生涯……半个世纪之后,同样在文成梧溪,一个名叫富晓春的小男孩呱呱坠地。打小,他就听大人们讲有关“阿狗”(赵超构小名)的故事。长大后,他也曾写过新闻、办过报纸。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也可以说是冥冥之中的必然,他也用一支笔,为“儿时仰慕的乡贤”著书,研究赵超构的生平事迹、办报思想和文化遗存,并以此为毕生最大的兴趣和梦想。两个生活在不同年代、原本互不相识的人,却跨越时空的阻隔,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富晓春如何与赵超构结缘?为什么要全心投入赵超构的研究与写作?这背后又有哪些心路历程和感悟?让我们走近富晓春,听他讲述与赵超构之间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超构 冥冥之中 办报思想 中国晚报 新闻工作者 一支笔 文成 生平事迹
下载PDF
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富晓春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7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临床价值,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隐裂牙伴牙髓炎患者86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分次根管填充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一次...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的临床价值,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隐裂牙伴牙髓炎患者86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分次根管填充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x2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经x2检验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隐裂牙伴牙髓炎安全有效,今后可将其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治疗 隐裂牙 牙髓炎
下载PDF
用牙周手术治疗牙龈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富晓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期220-221,共2页
目的:探讨用牙周手术治疗牙龈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牙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9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牙周手术治疗。术后,... 目的:探讨用牙周手术治疗牙龈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牙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9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牙周手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2.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牙周手术治疗牙龈瘤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手术 牙龈瘤 疗效
下载PDF
《延安一月》在新中国重版纪实
4
作者 富晓春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41-42,共2页
《延安一月》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赵超构先生于1944年,随“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在延安采访后写出的一部报告文学。这些新闻报导突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公正客观地报道了他在延安的所见所闻,让国统区人民了解真实的延安红色政权,以及红... 《延安一月》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赵超构先生于1944年,随“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在延安采访后写出的一部报告文学。这些新闻报导突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公正客观地报道了他在延安的所见所闻,让国统区人民了解真实的延安红色政权,以及红区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情况。毛泽东称赞作者在白色恐怖中的“胆识是可贵”的。周恩来把这部作品誉为“中国记者所写的《西行漫记》”。《延安一月》于1944年10月由上海《新民报》首次出版。198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第一次再版,1992年《新民晚报》社再次重版。本文作者经过认真细致地调研考证,写出了中国报告文学史上一部重要作品的再版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一月 赵超构 新中国 再版经过
下载PDF
“细柳将军”的传奇人生——富文其人其事
5
作者 富晓春 《温州人》 2010年第1期60-63,共4页
时光在野草的枯荣中摇曳成舞,岁月伴随着古老的松涛吟唱成歌。在文成石庄山上一个杂草丛生的老坟前,人们意外地发现了蒋介石和张学良亲笔题词的碑刻。在一处坟墓同时出现蒋介石和张学良的题词,这在全国来说也是极为罕见的。拨开杂草掩... 时光在野草的枯荣中摇曳成舞,岁月伴随着古老的松涛吟唱成歌。在文成石庄山上一个杂草丛生的老坟前,人们意外地发现了蒋介石和张学良亲笔题词的碑刻。在一处坟墓同时出现蒋介石和张学良的题词,这在全国来说也是极为罕见的。拨开杂草掩盖的坟茔,人们清晰地看到右碑为蒋介石的行楷题词:"既安既固";左碑为张学良的篆书题词:"利其嗣人"。中间墓碑上还题有八字:"富公松亭府君之墓"。据墓志铭记载,墓的主人富松庭为北宋名相富弼之后裔,他的儿子就是民国时期被人称作"细柳将军"的富文。多少年来,石庄老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且带有了几分渲染的传奇色彩。坊间,最普遍的传言是:当年,富文是蒋介石的贴身侍卫,还担任过张学良的副官,这些题词便是蒋介石和张学良对他的褒奖……那么,这种传言会不会是真的?富文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将军?他与蒋介石和张学良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在这座老坟的背后还隐藏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文 传奇人生 其人其事 嗣人 松庭 军营警卫 国民党军 富弼 陈诚 李宗仁
原文传递
富文与陈诚的交往
6
作者 富晓春 《温州人》 2017年第1期94-97,共4页
富文,又名毓南,字郁斋,乳名体仁。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农历二月廿八日,现浙江省文成县西坑镇梧溪村人。1965年6月3日,富文在台北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富文少年争强好胜,性格叛逆,喜反骑牛背牧牛,曾宰邻家猪崽以学屠夫。长大投军后,... 富文,又名毓南,字郁斋,乳名体仁。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农历二月廿八日,现浙江省文成县西坑镇梧溪村人。1965年6月3日,富文在台北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富文少年争强好胜,性格叛逆,喜反骑牛背牧牛,曾宰邻家猪崽以学屠夫。长大投军后,他威猛无比,先后经历了北伐、东征、抗战等战事,最终成就为一名战功赫赫的中将司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给区
原文传递
我家的报箱还能挂多久
7
作者 富晓春 《温州人》 2023年第7期90-91,共2页
我居住的小区是全封闭式的小区,小区大厅装修豪华,据说那个庞大的长方形水晶吊灯就要十几万。在大厅左向墙壁上,悬挂着一只醒目的与大厅格格不人的铁皮报箱。在这样一个豪华的“公共客厅”,悬挂着这样一个铁皮报箱,确实有点意外,给人一... 我居住的小区是全封闭式的小区,小区大厅装修豪华,据说那个庞大的长方形水晶吊灯就要十几万。在大厅左向墙壁上,悬挂着一只醒目的与大厅格格不人的铁皮报箱。在这样一个豪华的“公共客厅”,悬挂着这样一个铁皮报箱,确实有点意外,给人一种“鸡立鹤群”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格不人 全封闭式 豪华 长方形 大厅 铁皮 小区 悬挂
原文传递
赵超构:四大名著之人物评说
8
作者 富晓春 《温州人》 2010年第7期64-67,共4页
"读书就读四大名著。"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知识之海。赵超构读四大名著,却成了他尤其是晚年写好杂文的智慧之源。在他写的杂文中,经常拿四大名著中的人物,谈古论今,纵横捭阖。诸如《事后诸葛亮》、《关公是... "读书就读四大名著。"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知识之海。赵超构读四大名著,却成了他尤其是晚年写好杂文的智慧之源。在他写的杂文中,经常拿四大名著中的人物,谈古论今,纵横捭阖。诸如《事后诸葛亮》、《关公是个"统战盲"》、《吃狗肉的和尚》、《阎婆的哲学》、《<西游记>第28回》、《盘丝洞的蛛网》、《精明的凤辣子》、《探春的高明》等篇目,一看标题就让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不仅增强了杂文的广度和深度,也增添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此谓"林放式杂文"的又一绝也。品读赵超构以杂文的角度,诠释的四大名著之人物评说,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名著 赵超构 探春 吃狗肉 盘丝洞 贾琏 贾宝玉 林黛玉 聪明累 凤姐
原文传递
60年前的报人题签本
9
作者 富晓春 《温州人》 2010年第1期72-77,共6页
翻开题签本,似乎打开了近代上海报坛的群英谱。赵超构、陈向平、陈铭德、董天野、冯小秀、钱谷风、乐小英、姚苏凤、程大千、冯英子、沈毓刚等报坛宿将均名列其中。
关键词 赵超构 陈铭德 新民报 章西厓 近代上海 新民晚报 放牛归马 《新民晚报》 张林岚 新凤霞
原文传递
赵超构:那支好“骂人”的笔
10
作者 富晓春 《温州人》 2009年第17期82-85,共4页
赵超构(1910-1992),笔名林放,系温州市文成县龙川乡人,出生于该县西坑镇梧溪村外婆家。他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社会活动家和著名杂文家,也是温州市屈指可数的现代文化名人之一。明年5月4日,是赵超构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了挖掘和... 赵超构(1910-1992),笔名林放,系温州市文成县龙川乡人,出生于该县西坑镇梧溪村外婆家。他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社会活动家和著名杂文家,也是温州市屈指可数的现代文化名人之一。明年5月4日,是赵超构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了挖掘和弘扬赵超构的生平事迹,文成县有关方面将在赵超构出生地——西坑镇梧溪村建立赵超构纪念馆,并举办一系列有关赵超构的纪念活动。今年5月,我与该县有关方面一行10余人,特地来到上海拜访了赵超构的子女赵东戡先生和赵刘芭女士,就修复赵超构出生地"南阳旧家"、筹建赵超构纪念馆的有关事宜进行了协商,并亲耳聆听了赵家儿女对父亲生前往事的回忆。临走时,赵刘芭女士还带我们参观了新民晚报大楼,赠送《赵超构文集》(六卷)、《未晚谈》(三卷)、《延安一月》等赵超构的著作。赵超构为人谦和,性情稳重,在生活中从不与人争执,更别说骂人了。最近,我在阅读赵超构著作的过程中,尤其是看了他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写的杂文后,发现作为一代杂文大师的赵超构,也曾用手中的笔"骂"过人。当然,他的"骂"不是那种泼妇骂街,而是属于既含蓄又锋利,透着学问的"骂"。我们透过赵超构好"骂人"的如椽之笔,会惊诧地发现一个"另类"的赵超构,致使呈现于眼前的一代杂文大师形象愈发鲜活而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超构 杂文家 刘海粟 梧溪 外婆家 纪念活动 新民晚报 破口痛骂 四十年代 亲耳聆听
原文传递
刘化民与他的“廉政碑林”
11
作者 富晓春 《温州人》 2009年第21期26-29,共4页
2009年10月1日,正当全国人民沉浸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无比喜悦之中时,刘化民精心镌刻近十载以廉政为主题的"翰墨园——历代皇帝名臣名家书法碑林"终于落下了最后一锤……当天上午,碑林所在的田寮村鼓乐齐鸣,彩旗飘扬,一派喜气... 2009年10月1日,正当全国人民沉浸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无比喜悦之中时,刘化民精心镌刻近十载以廉政为主题的"翰墨园——历代皇帝名臣名家书法碑林"终于落下了最后一锤……当天上午,碑林所在的田寮村鼓乐齐鸣,彩旗飘扬,一派喜气洋洋。文成县有关部门领导,来自各地的书法、文学爱好者,共300多人参加了碑林落成庆典仪式,共同为新中国60年华诞献上这份隆重的厚礼。刘化民建造的"廉政碑林",总造价100多万元,占地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碑廊,共165块刻碑。下层从秦始皇开始,再到汉魏南北朝、隋唐宋历代55位帝王,一直到新中国领袖毛泽东为止,共计83块墨宝碑刻。上层有历代71位名臣名家82块碑刻。走进刘化民的"翰墨园",仿佛置身于一座博大精深的"石质书库"。"十年磨一剑"。庭院里的每一块石碑,碑文上的每一笔每一划,都铭刻着他挥汗如雨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每一块石头,每一粒砖,包括庭院里的一草一木,都镌录着他执著的人生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化民 名臣 碑廊 鼓乐齐鸣 文学爱好者 历代皇帝 汉魏 根正苗红 温州市委 不谙世事
原文传递
难以忘怀的50天——我在“先进办”的幸福时光
12
作者 富晓春 《温州人》 2021年第11期96-99,共4页
初来乍到2005年。盛夏七月。我从文成调到温州市区瓯海不久,被抽到区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以下简称"先进办")上班。先进办设在原瓯海老区府楼下一个宽敞的大会议室里,几张办公桌一溜儿依次摆开,几株绿色植物透着清新的绿意,贴... 初来乍到2005年。盛夏七月。我从文成调到温州市区瓯海不久,被抽到区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以下简称"先进办")上班。先进办设在原瓯海老区府楼下一个宽敞的大会议室里,几张办公桌一溜儿依次摆开,几株绿色植物透着清新的绿意,贴在天花板上的螺旋叶式电风扇呼啦呼啦地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叶 先进性教育 温州市区 瓯海 绿色植物 天花板 电风扇 会议室
原文传递
赵超构的漫画情缘
13
作者 富晓春 《温州人》 2017年第13期88-91,共4页
漫画是一种富于讽刺性、幽默性和讲究夸张的绘画艺术,很早就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诸多报人,如范长江、邓拓、萨空了等,都十分重视漫画,视漫画为报纸不可或缺的独特形式之一。作为杂文家的报人赵超构,也不例外,他生前尤其注重漫画... 漫画是一种富于讽刺性、幽默性和讲究夸张的绘画艺术,很早就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诸多报人,如范长江、邓拓、萨空了等,都十分重视漫画,视漫画为报纸不可或缺的独特形式之一。作为杂文家的报人赵超构,也不例外,他生前尤其注重漫画,将其作为增强报纸吸引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他自称为'漫画爱好者',愿意为漫画事业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文家 赵超构 詹同渲 《新民晚报》 漫画界 张乐平 郑辛遥
原文传递
赵超构与许家母子:患难见真情
14
作者 富晓春 《温州人》 2020年第5期74-77,共4页
1982年。上海。过了惊蛰,尤其是下了几场雨以后,空气格外湿润。大街小巷上,人行道两旁的树都绿了;街心花圃里,还零星开出了一些五颜六色的花朵。这一年,《新民晚报》复刊,"未晚谈"复笔,赵超构虽然很忙,但心情舒畅。利用午后... 1982年。上海。过了惊蛰,尤其是下了几场雨以后,空气格外湿润。大街小巷上,人行道两旁的树都绿了;街心花圃里,还零星开出了一些五颜六色的花朵。这一年,《新民晚报》复刊,"未晚谈"复笔,赵超构虽然很忙,但心情舒畅。利用午后的空闲,他坐到写字台前,提笔给早年重庆的小学生许可成写回信。多年以后,笔者在处理赵超构藏书时,又意外地在书页中发现了许可成的信。他们曾多次通信,但保存下来的仅此一件。这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赵超构书信中,往来齐全、保存较好的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晚报》 赵超构 心情舒畅 患难见真情 复笔 人行道
原文传递
滑落的维纳斯
15
作者 富晓春 《温州人》 2009年第23期88-88,共1页
傍晚,黑沉沉的天空被雷电撕裂一道口子,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他一头钻进了街旁一椭圆形的站台里。当他抖落一身寒气,蓦然发现背对他,己站着一位女士。她披肩发,穿着一件时尚的紧身旗袍裙,手腕上挎着一个米黄色的皮包,浑身透发着一股古典之... 傍晚,黑沉沉的天空被雷电撕裂一道口子,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他一头钻进了街旁一椭圆形的站台里。当他抖落一身寒气,蓦然发现背对他,己站着一位女士。她披肩发,穿着一件时尚的紧身旗袍裙,手腕上挎着一个米黄色的皮包,浑身透发着一股古典之韵味。当她转过身来,他们不约而同地惊呼道:"呀——是你!"一阵意外的惊喜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乡下 西子湖畔 心在跳动 毕业典礼 路车 两行
原文传递
赵超构:“三不朽”
16
作者 富晓春 《温州人》 2016年第21期34-38,共5页
耳朵几乎失聪,学业平平,最终却成就为“新闻史不可或缺的开拓者”;“反右”狂潮袭来,许多人都未能幸免,唯独他稳坐“钓鱼台”;写了一辈子的杂文,嬉笑怒骂,而“鞭子”却始终打不着他;一介书生,却被毛泽东引为布衣之交,一生受到七次接见... 耳朵几乎失聪,学业平平,最终却成就为“新闻史不可或缺的开拓者”;“反右”狂潮袭来,许多人都未能幸免,唯独他稳坐“钓鱼台”;写了一辈子的杂文,嬉笑怒骂,而“鞭子”却始终打不着他;一介书生,却被毛泽东引为布衣之交,一生受到七次接见……人谓他有“三不朽”:1944年访问延安,写出了媲美爱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延安一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超构 毛主席 杂文家 毛泽东 三不朽
原文传递
最后的“城中村”
17
作者 富晓春 《温州人》 2017年第17期42-47,共6页
随着温州城市建设的强劲推进,一座又一座'城中村'在公众的视野里远离、模糊,直至完全消失。'城中村'是人们共同的一段历史记忆,它记录了一座城市不断变大、长高的过程,也见证了广大农民从传统的乡村生活走向都市文明的... 随着温州城市建设的强劲推进,一座又一座'城中村'在公众的视野里远离、模糊,直至完全消失。'城中村'是人们共同的一段历史记忆,它记录了一座城市不断变大、长高的过程,也见证了广大农民从传统的乡村生活走向都市文明的艰难嬗变与阵痛……在'三伏'最酷热的日子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生活 大都市
原文传递
簮缨世家
18
作者 施菲菲 富晓春 《温州瞭望》 2006年第23期66-71,共6页
文成龙川赵姓,是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宗室南迁后裔,在花翎不再、朝珠散尽的时代,他们选择亦耕亦读的生存方式,以勤劳、以智慧谱写人生,新中国晚报界泰斗赵超构(林放)的家族。就是其中名门望族。
关键词 赵超构 中国晚报 新民报 宋太祖赵匡胤 朝报 新民晚报 邹韬奋 赵标 办报思想 陈铭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