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及其替代选择 被引量:2
1
作者 富澜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51,共8页
目前有关电视剧的某些重要问题的讨论,往往集中围绕在“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这两个术语上。在这场讨论中最令我震惊的是人们对这些术语的使用极度含糊和肤浅。诚然,这两个术语非常难解、非常复杂,各有其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背景。... 目前有关电视剧的某些重要问题的讨论,往往集中围绕在“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这两个术语上。在这场讨论中最令我震惊的是人们对这些术语的使用极度含糊和肤浅。诚然,这两个术语非常难解、非常复杂,各有其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背景。它们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复杂而难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 资产阶级文化 “现实主义” 戏剧 大众化 电视剧 受众 当代性 生活体验
原文传递
不朽的爱森斯坦
2
作者 富澜 《大众电影》 1998年第10期44-44,共1页
今年是爱森斯坦诞生一百周年、逝世五十周年,在这里谨以这篇短文向这位对电影艺术创作和理论做出伟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伟大导演表示一份敬意。 1923年,爱森斯坦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为由头演出时事讽刺剧《... 今年是爱森斯坦诞生一百周年、逝世五十周年,在这里谨以这篇短文向这位对电影艺术创作和理论做出伟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伟大导演表示一份敬意。 1923年,爱森斯坦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为由头演出时事讽刺剧《智者》,全剧由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杂耍”连缀而成,中间还插入了一段讽刺模拟美国侦探片的电影片段。就在此时,爱森斯坦提出了他出语惊人的“杂耍蒙太奇”理论。1924年,爱森斯坦拍摄了他第一部影片《罢工》。他在这部影片里使用了许多当时尚属罕见的电影手段,如两次曝光、镜头造成的变形等。1925年,爱森斯坦挑选战舰“波将金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森斯坦 电影片 战舰 杂耍蒙太奇 电影艺术创作 蒙太奇理论 侦探片 讽刺剧 智者千虑 起义
原文传递
论镜头的景深 被引量:4
3
作者 М.Б.杨波尔斯基 富澜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8-234,共17页
关键词 理论研究 镜头景深 艺术效果 电影艺术
原文传递
质朴节制的导演处理(连载) 被引量:4
4
作者 安.塔尔科夫斯基 张久江 富澜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7-60,共14页
现在让我们谈一谈实现构思的某些实际问题。 我想,应该从场面调度这一概念的定义谈起。众所周知,在电影中场面调度指的是选定的客体在画面平面上的分布和运动的形式。场面调度的作用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十有八九会回答说:它的作用是表达... 现在让我们谈一谈实现构思的某些实际问题。 我想,应该从场面调度这一概念的定义谈起。众所周知,在电影中场面调度指的是选定的客体在画面平面上的分布和运动的形式。场面调度的作用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十有八九会回答说:它的作用是表达剧情的涵义,如此而已。但是把场面调度的功能仅限于这一点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就意味着采取一种片面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面调度 美工师 伯格曼 布莱松 女演员 彩色影片 布努艾尔 《电影艺术》 特写镜头 现代钢琴
原文传递
《卡萨布兰卡》或众神的复活 被引量:2
5
作者 温.艾柯 富澜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8-141,共4页
关键词 电影 放映 台词 观看 人物 怀旧 情节 复活 魅力 变化
原文传递
电影的迟暮之年 被引量:3
6
作者 Л.Κ.科兹洛夫 富澜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0-44,共15页
在思考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这一日益临近的历史性日子的时候,我们不能脱离开现代世界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正在发生的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过程。 电影与电视在形成人们的全球意识,改变人对周围世界的态度,确认和理解全人类文化遗产、建立各... 在思考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这一日益临近的历史性日子的时候,我们不能脱离开现代世界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正在发生的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过程。 电影与电视在形成人们的全球意识,改变人对周围世界的态度,确认和理解全人类文化遗产、建立各民族之间、各代人之间、个人之间的对话方面拥有极其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作品 电视 视听文化 传播环境 电影视镜 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电影艺术 录相 相互关系 观众
原文传递
质朴节制的导演处理 被引量:3
7
作者 安.塔尔科夫斯基 张久江 富澜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2-113,共32页
这里呈献给读者的是塔尔科夫斯基在苏联国家电影委员会所属高级编导讲习班上讲授的讲义。1981年,讲习班毕业生、导演K.罗普商斯基曾将讲授的速记记录加以整理以便付梓,并得到塔尔科夫斯基的首肯。但当时因故未能出版。
关键词 塔尔科夫斯基 伯格曼 鲁勃廖夫 人物性格 布莱松 苏联国家 犹在镜中 人类情感 假定性 安东尼奥尼
原文传递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契诃夫与特写镜头
8
作者 伊.萨博 蒂.斯温顿 富澜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关键词 电影学 电影导演 演员 基耶斯洛夫斯基 表演艺术 大师 主题 匈牙利 波兰 基金会
原文传递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契诃夫与特写镜头(续完)
9
作者 伊.萨博 蒂.斯温顿 富澜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0-143,共14页
关键词 影视艺术 演员 表演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素质
原文传递
质朴节制的导演处理(连载)
10
作者 安.塔尔科夫斯基 富澜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01-119,共19页
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误解,认为蒙太奇是影片的主要构成因素,认为影片是在剪辑台前创作出来的,这种看法实难令人同意。任何艺术都需要蒙太奇,即把各个部件、各个片段组装、装配起来。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并不是电影与其他艺术的近似之处,而是... 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误解,认为蒙太奇是影片的主要构成因素,认为影片是在剪辑台前创作出来的,这种看法实难令人同意。任何艺术都需要蒙太奇,即把各个部件、各个片段组装、装配起来。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并不是电影与其他艺术的近似之处,而是它们的不同。我们要研究的是电影艺术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松 爱森斯坦 主要构成因素 鲁勃廖夫 布努艾尔 希区柯克 米哈尔科夫 安东尼奥尼 伯格曼 文学形象
原文传递
大道与歧路——首届全苏非故事片电影节札记
11
作者 Г.科兹洛夫 张久江 富澜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33-248,共16页
今天的纪录电影是…… ……看待旧情况的一种新观点, ……是一些新的登场人物和某些未知的社会性格, ……是新闻纪录片的非神话化, 是对现实所提示的以前的美学和隐喻规范的摒弃, ……是重新发现的历史,
关键词 纪录电影 新闻纪录片 《电影艺术》 谢尔盖 穆拉托 库斯 格洛夫尼亚 政治报道 先锋派艺术 电视节目
原文传递
烧不毁的荆棘
12
作者 鲍.瓦西里耶夫 富澜 《苏联文学》 1987年第1期2-38,共37页
她没有孩子.负过三次伤(两次轻伤,一次重伤)受过一次震伤,得过两次中风.得了三枚勋章——一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两枚红星勋章.三枚奖章——两枚勇敢章,一枚军功章.还有无数的纪念章,有一份伟大卫国战争残废军人证,有资格在胜利纪念日穿... 她没有孩子.负过三次伤(两次轻伤,一次重伤)受过一次震伤,得过两次中风.得了三枚勋章——一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两枚红星勋章.三枚奖章——两枚勇敢章,一枚军功章.还有无数的纪念章,有一份伟大卫国战争残废军人证,有资格在胜利纪念日穿戴全副军装,住着两居室住宅中的一间房子,身边有一对亲人一般的好邻居,还有一个寄住在这儿上大学的姑娘托涅奇卡.不过,安东尼娜·费多洛夫娜·伊万申娜就是没有孩子.诚然,曾经有一个新的生命开始在她腹中孕育,她当时感到无限的幸福,只是不敢告诉他——造成这个新生命的罪魁祸首,怕的是给送往后方,怕的是还不到必要的时候就把他们分开.可是,尽管她用了这么些心计,她还是和他分开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装部长 知识分子 孤儿院 残废军人 安东尼 勋章 两条腿 手枪 洛夫 办公室
原文传递
最严厉的惩罚
13
作者 A.利哈诺夫 富澜 《苏联文学》 1983年第1期2-47,共46页
《最严厉的惩罚》原文载于《旗》杂志1982年第4期。作者自称这部小说是“当代悲剧”,说它与其他几部近作一样“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孩子们,也就是为了维护我们的未来”而写的。小说发表后在苏联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文学俄罗斯》,《文学... 《最严厉的惩罚》原文载于《旗》杂志1982年第4期。作者自称这部小说是“当代悲剧”,说它与其他几部近作一样“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孩子们,也就是为了维护我们的未来”而写的。小说发表后在苏联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文学俄罗斯》,《文学报》相继发表评论,对小说及其作者毁誉参半,莫衷一是。本刊在译载这部作品的同时,刊登了一篇有译者、编者和几位同行参加的讨论这部作品的座谈“侧记”,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斯科 安眠药 列车员 母亲 衣服 伊戈尔 摩托车 妻子 性格 科学博士
原文传递
单身汉生活
14
作者 B.米哈尔斯基 富澜 《苏联文学》 1982年第2期54-77,37,共25页
许多读者来信,希望我们多译载一些当代新作家的作品,以便了解今天的苏联社会风尚、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物质生活.本期选用的这篇《单身汉生活》,就是一部属于新一代的作家的新作品.作者瓦茨拉夫·米哈尔斯基是苏联文坛的新秀.《单身汉... 许多读者来信,希望我们多译载一些当代新作家的作品,以便了解今天的苏联社会风尚、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物质生活.本期选用的这篇《单身汉生活》,就是一部属于新一代的作家的新作品.作者瓦茨拉夫·米哈尔斯基是苏联文坛的新秀.《单身汉生活》在1981年7月号的《十月》杂志上发表后,立即受到批评界曲注意,苏联《文学报》8月12日在一篇文学期刊综合评述中把它列为近期问世的优秀作品之一.评论认为,包括米哈尔斯基在内的这一批作者在艺术风格上"努力创新,不落窠臼",所反映的是"当代现实问题",主人公都是处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的".从表面上看,《单身汉生活》中没有动人的情节,只是记述了一个中年经济学家的生活片段.但是,作者透过主人公"一帆风顺"的生活深刻地揭示了安东诺夫内心的空虚和生活的无目的性,从而有力地批判了那种自私自利、苟且偷安、挥霍青春、游戏人生而自以为得计的人.这里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安东诺夫还能认识到这种空虚,良心未泯,还可望迷途知返的话,伊戈尔则完全不同.伊戈尔满足于这种空虚,对糜烂生活甘之如饴,把玩世视为正常,在一个争相钻营、不务实际的环境中如鱼得水.而且他还掌握着一定的权势,正在步步高升.这是值得深思的.作品勾出了苏联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有助于我们了解某些阶层的精神状态.同时,它使我们不能不想一想:产生安东诺夫和伊戈尔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它将怎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诃夫 莫斯科 母亲 伊戈尔 苏联 写字台 优秀作品 论文答辩 步步高 毕业论文
原文传递
主题
15
作者 耶日.普拉热夫斯基 富澜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22,共14页
关键词 20世纪 电影艺术 数字电影 暴力主题 战争题材 权力主题 历史事件 爱情题材 家庭生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