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高结合体质指数预测PICC最佳置管长度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封凤 徐红霞 +2 位作者 胥喆 王铃 金爱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171-3174,共4页
目的:探究身高结合体质指数(BMI)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最佳置管长度的预测效果。方法:根据身高和BMI构建PICC最佳长度的预测模型,选取行PICC置管的614例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同一个病人使用Rountree法和模型预测法预测置管... 目的:探究身高结合体质指数(BMI)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最佳置管长度的预测效果。方法:根据身高和BMI构建PICC最佳长度的预测模型,选取行PICC置管的614例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同一个病人使用Rountree法和模型预测法预测置管长度,并分析其与置管后X线摄片确定的理想长度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行PICC置管的614例病人,Rountree法预测置管长度为(41.88±2.28)cm,模型预测法预测的置管长度为(39.30±2.44)cm,理想长度为(39.01±2.20)cm。模型预测法、Rountree法与理想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0.853。结论:模型预测法预测的导管长度比Rountree法更接近理想长度,可作为预测PICC置管长度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身高 体质指数 置管长度 预测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封凤 《全科护理》 2014年第7期600-601,共2页
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总结护理,认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低氧血症与病人的年龄、疾病、治疗等因素有关;护理的重点为密切监测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气道管理、液体管理、疼痛管理等。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低氧血症 非体外循环 原因分析 护理
下载PDF
重症甲型H1N1流感伴妊娠1例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的风险管理
3
作者 封凤 徐红霞 +3 位作者 金爱云 胥喆 王玲 陈一文 《护理与康复》 2020年第2期92-94,共3页
总结1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伴妊娠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建立静脉通路的风险管理.管理要点包括:置管前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置管路径和导管;置管时多学科团队协作进行严密监护,优化置管流程;置管后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患者成功置... 总结1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伴妊娠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建立静脉通路的风险管理.管理要点包括:置管前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置管路径和导管;置管时多学科团队协作进行严密监护,优化置管流程;置管后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患者成功置管,但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带管23d,导管延用至治疗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 妊娠 体外膜肺氧合 静脉通路 风险管理
下载PDF
头皮钢针在PICC继发性异位复位中的应用体会
4
作者 封凤 徐红霞 金爱云 《护理与康复》 2017年第11期1236-1237,共2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因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的推注高渗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的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因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的推注高渗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的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导管继发性异位是指置管成功后,首次X线检查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但留置期间导管尖端走向发生改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异位 头皮钢针 复位 护理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1例的护理 被引量:5
5
作者 金爱云 封凤 +1 位作者 王诸丹 周晓瑜 《护理与康复》 2019年第5期85-87,共3页
总结1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回输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时做好气道护理、颈部皮肤护理、高热护理、用药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经治疗和... 总结1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回输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时做好气道护理、颈部皮肤护理、高热护理、用药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经治疗和护理,患者渡过危险期,顺利完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f波形态变化在心房颤动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红霞 胥喆 +2 位作者 封凤 王铃 金爱云 《护理与康复》 2022年第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中心房颤动波(f波)的变化对心房颤动患者PICC尖端定位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合并心房颤动且需行PICC置管的221例患者,在PICC置管过程中行腔内心电图,通过观察f波平均波幅的变化,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置管后行胸部X线摄片...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中心房颤动波(f波)的变化对心房颤动患者PICC尖端定位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合并心房颤动且需行PICC置管的221例患者,在PICC置管过程中行腔内心电图,通过观察f波平均波幅的变化,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置管后行胸部X线摄片定位,分析f波平均波幅改变与导管尖端位置的关联性。结果203例患者出现f波的平均波幅增高,经胸部X线摄片定位,导管尖端均进入上腔静脉;18例患者f波平均波幅无明显改变,其中16例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2例患者出现导管异位。结论对于心房颤动患者,腔内心电图f波平均波幅的增高可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已进入上腔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图 定位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封凤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75-475,共1页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临床应用 脑梗塞 药理
下载PDF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伴隐匿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静脉通路选择及护理经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颜伟萍 周晓瑜 +2 位作者 徐红霞 胥喆 封凤 《护理与康复》 2022年第12期72-74,共3页
总结1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伴隐匿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化疗期间静脉通路选择及护理经验:根据患者意愿和自身情况,通过多学科合作,评估置管风险及分析可行性,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置管方案;术后通过严格体位管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警惕诱发上... 总结1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伴隐匿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化疗期间静脉通路选择及护理经验:根据患者意愿和自身情况,通过多学科合作,评估置管风险及分析可行性,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置管方案;术后通过严格体位管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警惕诱发上腔静脉综合征加重;通过定时、定量饮水及握球、旋腕运动相结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患者已成功留置导管135 d,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上腔静脉综合征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风险防控
下载PDF
高龄肌强直患者下肢PICC置管的风险管理 被引量:1
9
作者 伍潇丽 封凤 +1 位作者 徐红霞 胥喆 《护理与康复》 2022年第1期73-74,77,共3页
总结1例高龄呼吸衰竭合并帕金森病四肢肌强直的患者,上腔静脉系统反复静脉置管后再次建立下肢静脉通路的风险管理。置管风险管理要点包括置管前行风险评估和药物使用管理,置管时优化流程,置管后预防并发症。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导管已使... 总结1例高龄呼吸衰竭合并帕金森病四肢肌强直的患者,上腔静脉系统反复静脉置管后再次建立下肢静脉通路的风险管理。置管风险管理要点包括置管前行风险评估和药物使用管理,置管时优化流程,置管后预防并发症。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导管已使用110 d,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肌强直 静脉置管 下肢置管 风险管理
下载PDF
44例PICC原发性上腔静脉内异位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3
10
作者 封凤 徐红霞 +4 位作者 王铃 胥喆 伍潇丽 蒋莉 金爱云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4-906,共3页
总结44例PICC置管患者原发性上腔静脉内异位的识别与处理经验。2020年1月—5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 370例PICC置管患者中,44例发生原发性上腔静脉内异位,发生率为3.2%。结合腔内心电图P波形态、振幅改变以及B超影像综合分析、调整PIC... 总结44例PICC置管患者原发性上腔静脉内异位的识别与处理经验。2020年1月—5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 370例PICC置管患者中,44例发生原发性上腔静脉内异位,发生率为3.2%。结合腔内心电图P波形态、振幅改变以及B超影像综合分析、调整PICC尖端位置,43例复位成功,1例异位于奇静脉,复位成功率为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腔静脉 异位 护理
原文传递
1例上腔静脉置换患者经上肢PICC置管的护理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红霞 封凤 +2 位作者 胥喆 金爱云 王铃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0,共4页
总结1例上腔静脉及双侧无名静脉人工血管置换的患者成功放置PICC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术前多学科合作,团队成员讨论PICC置管可行性,评估置管风险,提出应对措施;术中采用部分导丝外撤法送管,降低人工血管吻合口破裂的风险,使用超声联合... 总结1例上腔静脉及双侧无名静脉人工血管置换的患者成功放置PICC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术前多学科合作,团队成员讨论PICC置管可行性,评估置管风险,提出应对措施;术中采用部分导丝外撤法送管,降低人工血管吻合口破裂的风险,使用超声联合心电图定位技术实时监测导管尖端位置,减少导管异位风险;术后通过局部加压包扎预防局部出血,通过定时定量饮水及握拳运动预防人工血管血栓发生;带管期间定期评估确保导管功能正常。导管成功留置127 d,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完成治疗后拔除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人工血管 上腔静脉置换 护理
原文传递
身高结合体质量指数模型在前端修剪PICC预测最佳长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封凤 金爱云 +1 位作者 徐红霞 胥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20期1571-1575,共5页
目的探讨PICC最佳预测长度与身高、体质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为PICC置管理想深度提供一种较为准确的预测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PICC置管的10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同一患者同时采用2种不同的体外测量方法。传统测量法采用Rou... 目的探讨PICC最佳预测长度与身高、体质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为PICC置管理想深度提供一种较为准确的预测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PICC置管的10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同一患者同时采用2种不同的体外测量方法。传统测量法采用Rountree法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返折至第三肋间获得预测长度,这组方法仅用于测量并进行数据记录作为对照。实验测量法采用改良法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再加上根据身高及体质量指数预加6~10 cm为预测长度,这组方法应用于实际置管。置管后的X线胸片确定导管理想长度。传统Rountree法预测导管的长度为A:42(40,44)cm,实验法测得的长度为B:40(39,42)cm,理想测量长度为C:40(38,41)cm。对其3组长度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比较身高、体质量指数与PICC置管长度的相关性。结果实验法预测的长度更接近理想长度(P=0.657),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2,97)=36.931,P<0.01,调整R2=0.421]。纳入的身高、体质量指数对预测理想导管长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上根据身高、体质量指数预加6~10 cm为导管预测长度,更接近理想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测量 PICC 身高 体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