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侧支大小与闭塞远端心肌灌注水平的关系和闭塞远端不同灌注水平对CTO开通术后远端心肌灌注恢复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就诊于西京医院的CTO患者。所有患者术前...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侧支大小与闭塞远端心肌灌注水平的关系和闭塞远端不同灌注水平对CTO开通术后远端心肌灌注恢复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就诊于西京医院的CTO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完善心肌声学造影以评价闭塞远端心肌血流灌注[峰值强度(A)、血流速度(β)、心肌血流量(A×β)]。开通CTO支架植入后使用温度压力导丝测定冠状动脉楔压Pw,并计算侧支压力指数(CPI)。以CPI≥0.25和CPI<0.25分为侧支丰富组和侧支不良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在A、β、A×β方面的差异。采用心肌声学造影半定量分析,根据闭塞远端心肌灌注水平分为灌注缺损组和灌注延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在A、β、A×β方面的差异以及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CPI<0.25和CPI≥0.25两组患者闭塞远端心肌灌注水平在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灌注缺损组术前A[(4.9±0.6)dB vs (5.8±0.8) dB]和A×β[(14.1±2.4)dB/s vs (16.2±2.2) dB/s]显著低于灌注延迟组(均P<0.01);β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TO开通术后1d,1个月,灌注缺损组A[术后1d (6.1±0.8)dB vs (6.9±0.9) dB,P=0.01],[术后1个月(7.7±1.1)dB vs(8.5±1.0)dB,P<0.05]仍显著低于灌注延迟组;灌注延迟组和灌注缺损组远端心肌的β和A×β差异无统计意义。④灌注缺损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灌注延迟组[(45±7)%vs(49±4)%,P<0.05)];CTO开通术后1个月灌注延迟组射血分数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3)%vs(49±4)%,P=0.02]。灌注缺损组CTO开通术后1个月的LVEF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45±7)%vs (45±6)%]。结论①CPI无法预测CTO闭塞远端心肌的灌注水平;②CTO开通后,闭塞远端心肌的灌注恢复不受CPI的影响;③CTO开通后远端心肌灌注水平和心功能的恢复受术前闭塞远端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侧支大小与闭塞远端心肌灌注水平的关系和闭塞远端不同灌注水平对CTO开通术后远端心肌灌注恢复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就诊于西京医院的CTO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完善心肌声学造影以评价闭塞远端心肌血流灌注[峰值强度(A)、血流速度(β)、心肌血流量(A×β)]。开通CTO支架植入后使用温度压力导丝测定冠状动脉楔压Pw,并计算侧支压力指数(CPI)。以CPI≥0.25和CPI<0.25分为侧支丰富组和侧支不良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在A、β、A×β方面的差异。采用心肌声学造影半定量分析,根据闭塞远端心肌灌注水平分为灌注缺损组和灌注延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在A、β、A×β方面的差异以及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CPI<0.25和CPI≥0.25两组患者闭塞远端心肌灌注水平在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灌注缺损组术前A[(4.9±0.6)dB vs (5.8±0.8) dB]和A×β[(14.1±2.4)dB/s vs (16.2±2.2) dB/s]显著低于灌注延迟组(均P<0.01);β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TO开通术后1d,1个月,灌注缺损组A[术后1d (6.1±0.8)dB vs (6.9±0.9) dB,P=0.01],[术后1个月(7.7±1.1)dB vs(8.5±1.0)dB,P<0.05]仍显著低于灌注延迟组;灌注延迟组和灌注缺损组远端心肌的β和A×β差异无统计意义。④灌注缺损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灌注延迟组[(45±7)%vs(49±4)%,P<0.05)];CTO开通术后1个月灌注延迟组射血分数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3)%vs(49±4)%,P=0.02]。灌注缺损组CTO开通术后1个月的LVEF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45±7)%vs (45±6)%]。结论①CPI无法预测CTO闭塞远端心肌的灌注水平;②CTO开通后,闭塞远端心肌的灌注恢复不受CPI的影响;③CTO开通后远端心肌灌注水平和心功能的恢复受术前闭塞远端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