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性脑卒中15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封灏 谭华桥 +4 位作者 方淳 严烁 徐霁充 韩洪杰 马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5-769,共5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SIP)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5例SI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6~83岁;前循环病变10例,后循环病变5例。根据脑梗死溶...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SIP)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5例SI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6~83岁;前循环病变10例,后循环病变5例。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治疗后血流分级评价血管再开通情况。术后1周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残障程度。结果 15例SIP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病情进展期6 h内干预14例,15 h后干预1例。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脑血管造影显示所有病变责任血管均开通(TICI 3级)。所有患者术后7 d平均NIHSS评分为3.5±3.6,与术前8.3±4.4相比显著降低(P<0.05),提示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临床随访1~18个月,平均5.3个月。病情稳定,均无死亡,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无再发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发生;m RS评分0分12例(80%)、2分2例、4分1例。结论在严格选择筛选病例前提下,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血管闭塞或狭窄所致SIP安全有效,可改善缺血症状,促进患者相应功能障碍恢复,不增加出血或低灌注综合征风险。但远期疗效仍需扩大样本远期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封灏 赵瑞 +6 位作者 方兴根 黄清海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李子付 刘建民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与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24例和正常对照者16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分析14 d后细胞形成的集落数,并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鉴...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与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24例和正常对照者16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分析14 d后细胞形成的集落数,并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鉴定、分析和计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吞噬荆豆凝集素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内皮功能;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1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三抗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EPCs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流式分析结果显示三抗阳性细胞数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EPCs的数量较无动脉瘤者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干细胞 颅内动脉瘤 病因学
下载PDF
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清海 许奕 +3 位作者 洪波 赵文元 封灏 刘建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采用载瘤动脉闭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单纯瘤内弹簧圈栓塞23例,单纯弹簧圈治疗... 目的探讨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采用载瘤动脉闭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单纯瘤内弹簧圈栓塞23例,单纯弹簧圈治疗失败后改行开颅手术1例。结果2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获得成功。25例采用弹簧圈瘤内填塞病人中,致密栓塞22例(88.0%),大部栓塞2例(8.0%),部分栓塞1例(4.0%)。术后死亡2例(6.9%),重残2例(6.9%),轻残2例(6.9%),余病人恢复良好。采用DSA随访14例,MRA随访5例;显示复发2例(10.5%),其中1例为术后3年发生再出血病例,行再次栓塞治疗。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安全有效,但具有一定的复发率,需长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远侧大脑前动脉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弹簧圈
下载PDF
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初步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永亮 马林 +5 位作者 谭华桥 方淳 封灏 徐霁充 严烁 韩洪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0-816,共7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5例亚急性和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再通成功率、... 目的评估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5例亚急性和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再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86.7%)成功再通。术中发生末梢栓塞事件7例(症状性3例,无症状性4例),血管夹层1例,术后出现支架取栓相关脑出血1例。术后所有患者均存活,未发生高灌注综合征。出院时13例成功再通患者中12例症状好转,1例无明显改善;2例再通失败患者中1例症状恶化,1例无明显改善。术后13例获血管造影随访平均5.8个月,1例并发夹层再通失败患者病变段再闭塞,12例成功再通患者中1例支架内再狭窄,其余11例均无血流动力学意义上再狭窄。14例获临床随访平均5.6个月,12例成功再通患者中除1例支架内狭窄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外,均无再发卒中及TIA,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示功能良好;2例再通失败患者90 d m RS评分示功能恶化。结论严格筛选患者基础上采取血管内开通术治疗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是可行、安全的,近期内能改善患者脑缺血症状,降低卒中再发率,但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 亚急性/慢性血管闭塞 血管内再通术 可行性和安全性
下载PDF
支架治疗介入栓塞术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照龙 杨鹏飞 +8 位作者 封灏 李强 方亦斌 杨志刚 黄清海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刘建民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1期862-867,共6页
目的评价支架治疗介入栓塞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6月~2013年3月应用支架治疗的介入栓塞术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病例,共83例患者、83枚复发动脉瘤。对患者的临... 目的评价支架治疗介入栓塞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6月~2013年3月应用支架治疗的介入栓塞术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病例,共83例患者、83枚复发动脉瘤。对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治疗结果、并发症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83例患者共应用93枚支架,支架植入顺利,技术成功率100%。动脉瘤即刻治疗结果,33例单纯支架植入术的病例中,18例(54.5%)术后即刻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15例(45.5%)单纯支架植入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同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50例患者中,按Raymond分级,Ⅰ级11例(22.0%),Ⅱ级21例(42.0%),Ⅲ级18例(36.0%),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共发生与支架植入术相关并发症2例(2.4%),均为脑血管痉挛,给予动脉灌注罂粟碱后好转,出院时无神经功能损害。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0~2分82例(98.8%),3分1例(1.2%)。影像学随访50例(60.2%)患者,随访时间2~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单纯支架植入随访20例结果显示:致密栓塞14例(70.0%),动脉瘤内进一步血栓形成3例(15.0%),动脉瘤稳定3例(15.0%)。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0例随访结果为:致密栓塞20例(66.7%),进一步血栓形成3例(10.0%),稳定3例(10.0%),小复发2例(6.7%),大复发1例(3.3%),再次破裂出血1例(3.3%)。所有患者均获临床随访,随访时间2~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除发生再出血的患者接受再次治疗并痊愈外,均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颅内支架治疗颅内复发动脉瘤技术上可行,安全性高,结果满意,但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复发 支架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急性中重度颅脑损伤局部脑血流参数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曹一波 封灏 +11 位作者 于君 韩宁 马晶 闫洪生 李献福 甄杰 陈银海 侯英泊 马亚辉 金纬 丁玉珀 刘暌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通过螺旋CT灌注成像(CTP)检测局部脑血流参数,探讨其在中、重度颅脑损伤中的相关性,对比研究其变化规律。方法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选择32例中型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CTP检查,检测局部脑血流量(r CBF)、局部脑血容积(r C... 目的通过螺旋CT灌注成像(CTP)检测局部脑血流参数,探讨其在中、重度颅脑损伤中的相关性,对比研究其变化规律。方法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选择32例中型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CTP检查,检测局部脑血流量(r CBF)、局部脑血容积(r CBV)、血液通过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患者脑组织损伤部位的r CBV和r CBF明显低于对侧,MTT显著高于对侧(均P<0.05);重型组r CBF和r CBV明显低于中型组(均P<0.05)。手术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3 d对比,患侧r CBV明显高于术前,而术后MTT则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创伤部位的r CBV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呈正相关,而MTT、r CBF与GO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通过CTP检测患者损伤部位的r CBF、r CBV和MTT可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对指导临床医师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CT灌注成像 局部脑血流量
下载PDF
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谭华桥 王永亮 +6 位作者 马林 封灏 刘渊华 方淳 徐霁充 严烁 韩洪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对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13例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术后记录最初... 目的探讨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对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13例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术后记录最初的手术结果(包括血管内再通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结果,评估出院时和术后90d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11例血管内再通。8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7例为末梢栓塞,其中症状性3例、无症状性4例,1例症状性末梢栓塞患者同时合并术中血管夹层;1例为支架取栓相关的脑出血。术后患者均未发生高灌注综合征。出院时,11例血管再通患者,10例症状好转、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再通失败的患者,1例症状恶化、1例症状无明显变化。11例再通的患者,1例支架取栓后脑出血的失访;10例获得影像随访,1例术后12个月随访支架内80%狭窄、9例无血流动力学意义上的狭窄或闭塞。12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1例再通患者支架内80%狭窄并再发TIA,9例无再发卒中或TIA发作,90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功能良好,中位mRS评分明显下降[术后1(0~2)分、术前2(1~4)分];2例再通失败的患者,90d的mRS评分功能恶化。结论对于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在严格筛选适应证的前提下,采取血管内再通治疗是可行、安全的,短期内可改善患者缺血症状,降低再发卒中率,但长期确切疗效还有待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疾病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内再通 非急性期
原文传递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严烁 马林 +3 位作者 封灏 徐霁充 谭华桥 方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0-1205,共6页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介入科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62例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患者(共6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62个动脉瘤中,33个破...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介入科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62例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患者(共6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62个动脉瘤中,33个破裂,另29个未破裂;45个采用单覆膜支架置入术,2个采用双覆膜支架置入术,12个采用单覆膜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另3个采用双覆膜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结果62例患者的62个动脉瘤均一次成功置入覆膜支架。62个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53个(85%)动脉瘤完全闭塞,另9个(15%)出现内漏,其中7个表现为轻度动脉瘤瘤腔内显影并滞留。62例患者中,术后3例(4.8%)出现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支架移位,1例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另1例因术中血管穿孔致颅内出血死亡;6例(9.7%)发生眼动脉闭塞,但均未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症状。6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9.0±4.7)个月(3~24个月)。随访期间,61例患者均未发生脑缺血或出血性事件,且均未发现动脉瘤复发。术后3个月,49例患者进行DSA随访,其中46个(94%)动脉瘤完全闭塞,另3个(6%)出现内漏。至末次随访,61例患者中,60例mRS为0~2分,1例为4分。结论初步判断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破裂或未破裂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较高,内漏发生率较低,且患者术后短期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Willis覆膜支架
原文传递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血泡样动脉瘤 被引量:11
9
作者 方淳 谭华桥 +3 位作者 严烁 封灏 韩洪杰 徐霁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评估应用Willis覆膜支架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血泡样动脉瘤(BB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介入科应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BBA患者,共13例(15个动... 目的评估应用Willis覆膜支架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血泡样动脉瘤(BB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介入科应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BBA患者,共13例(15个动脉瘤)。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3例(15个动脉瘤)患者共成功置入13枚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2例患者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轻度内漏,随访期内内漏自行闭塞。眼动脉闭塞2例,脉络膜前动脉闭塞1例,患者均无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手术过程中未出现血栓、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术后13例随访4~6个月,平均(5.5±0.8)个月,血管造影见载瘤动脉通畅,未见动脉瘤复发;2例发生无症状的支架内轻至中度再狭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出血或缺血事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8例,1分5例。结论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BBA安全有效,但仍需更长期的随访和大样本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血管成形术 覆膜支架 血泡样动脉瘤
原文传递
症状性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3
10
作者 马林 方淳 +4 位作者 封灏 徐霁充 严烁 韩洪杰 谭华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 评估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连续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同济医院介入科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1例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评估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连续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同济医院介入科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1例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临床和血管造影的随访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 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成功再通,1例不完全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2a级]。术中发生并发症8例:7例为末梢栓塞事件,其中症状性1例,无症状性6例,1例同时合并血管夹层;另1例为支架取栓相关的脑出血。术后除1例并发脑出血的患者失访之外,其他10例患者均获得3~12个月的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结果显示不完全再通的1例患者术后3个月病变段血管再闭塞;9例成功再通的患者中,1例术后12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余8例血管造影随访均无血流动力学意义上的再狭窄,且无再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再闭塞的患者术后90 d 的mRS评分为4分,其余9例为0~1分。 结论 对于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的患者,在严格筛选病例的前提下,采取血管内再通技术安全可行,短期内能够改善患者的缺血症状,降低再发卒中率,但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重建术 手术中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