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珠三角夏秋转换季臭氧污染成因及前体物减排策略分析
- 1
-
-
作者
尉晴晴
杨威强
裴成磊
王新明
-
机构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技术学院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大气光化学联合研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95-5705,共11页
-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3A04J15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07138,41907196)
+2 种基金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KJ2022-13)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OG202003)
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2022ZDZX4067)。
-
文摘
为分析夏秋转换季珠三角地区臭氧(O_(3))污染成因及防控策略,以珠三角中心城市广州为例,在综合观测基础上,使用盒子模型分析O_(3)生消路径及减排方案.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呈静稳气象条件且温度偏高,非常适宜O_(3)的二次生成,并导致出现大范围长时间O_(3)污染.芳香烃类物质对O_(3)生成潜势(OFP)贡献最大,间/对-二甲苯、甲苯和邻-二甲苯是对OFP贡献最大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物种.盒子模型分析发现污染期间O_(3)平均净生成速率为23.2×10^(-9) h^(-1),峰值可高达39.2×10^(-9) h^(-1);HO_(2)·+NO和NO_(2)+·OH反应途径分别对本地光化学O_(3)生成(51.2%)和去除(47.0%)贡献率最大,观测O_(3)体积分数受本地光化学O_(3)生成和以输出性为主的传输共同控制.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和经验动力学模型曲线(EKMA)分析可知,夏秋转换季广州市O_(3)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芳香烃类对O_(3)生成敏感性最大,其中甲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正丁烷和丙烯是影响O_(3)生成的5大关键组分.削减情景分析表明,单独减少人为源VOCs排放最有利降低O_(3)体积分数,但若在减排人为源VOCs后再强化NO_(x)排放管控,则会使O_(3)体积分数短时反弹,结果表明实施以VOCs减排为主的VOCs和NO_(x)协同减排策略才能使未来O_(3)体积分数持续降低.
-
关键词
珠三角(PRD)
盒子模型
臭氧(O_(3))成因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减排分析
-
Keywords
Pearl River Delta(PRD)
box model
O_(3)formation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emission reduction analysis
-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