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在支架内再狭窄研究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余再新 周正明 +2 位作者 玉井秀男 许永胜 小菅邦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24-26,共3页
目的 :比较常规冠脉造影、冠脉造影计算机定量分析和冠脉内超声 ,探讨冠脉内超声在支架内再狭窄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对 4 1例病人的 4 5处病变置入支架治疗 ,术前、术后采用冠脉造影和冠脉内超声系列检查。结果 :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 目的 :比较常规冠脉造影、冠脉造影计算机定量分析和冠脉内超声 ,探讨冠脉内超声在支架内再狭窄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对 4 1例病人的 4 5处病变置入支架治疗 ,术前、术后采用冠脉造影和冠脉内超声系列检查。结果 :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 3个月、6个月冠脉造影病变狭窄程度分别是 87.4± 11.3% ,8± 9.2 % ,4 9.8±10 .7%和 5 7.2± 12 .3% ;QCA示狭窄程度分别为 6 1.4± 16 .0 % ,3.3± 13.3% ,2 4 .8± 2 0 .6 %和 2 8.9±18.8% ,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冠脉内超声示术后即刻以及术后 3个月、6个月的支架横断面积从 8.2 5± 1.83mm2到 95 8± 2 .5 9mm2 (P <0 .0 0 1)和 10 .4 6± 2 .6 9mm2 (P <0 .0 1) ,支架横断面积进行性扩大 ,前后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CUS是研究支架内再狭窄的一个最直接、客观的方法 ,安全、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计算机定量体质 冠脉内超声 再狭窄
下载PDF
不同左心功能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方斌 玉井秀男 +1 位作者 小菅邦彦 许永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不同左心功能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自1986年4月~2002年12月,对20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了PCI治疗。根据基础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左心功能正常组(LVEF>040,n=151...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不同左心功能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自1986年4月~2002年12月,对20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了PCI治疗。根据基础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左心功能正常组(LVEF>040,n=151)及左心功能低下组(LVEF≤040,n=49)。术后3、6、12个月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左心功能正常组的PCI成功率显著高于左心功能低下组(954%vs837%,P<001)。术后随访半年左心功能低下组的心原性病死率显著高于左心功能正常组(184%vs13%,P<001),两组间非心原性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181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两组间再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对资料完整的175例患者作LVEF对比分析,左心功能低下组术后半年LVEF有显著改善(009±010,n=36,P<001),而左心功能正常组LVEF未见改善(002±007,n=139,P=NS),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左心功能正常组术后1年、3年免于心原性死亡的生存率分别为987%、974%,左心功能低下组分别为816%、816%。结论与左心功能正常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相比,左心功能低下患者的PCI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术后半年内心原性病死率亦较高。成功的PCI可显著改善左心功能低下患者的心功能,从而减少远期心原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左心功能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介入治疗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介入治疗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对不能耐受旁路移植术或手术高危患者的疗效
3
作者 胡方斌 玉井秀男 +1 位作者 小菅邦彦 许永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在不能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手术高危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UPL MT)患者中的应用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自 1993年 2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对 85例被列为不能耐受 CABG或手术高危的 U...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在不能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手术高危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UPL MT)患者中的应用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自 1993年 2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对 85例被列为不能耐受 CABG或手术高危的 UPL MT进行了 PCI治疗 ,其中定向斑块旋切术 (DCA) 4 8例 ,支架术 37例。术后半年内每月至少门诊复查一次 ,以后定期随诊、电话随访。术后 3、6、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PCI术均获技术成功(术后残余直径狭窄 <5 0 % ,且获得 TIMI3级血流 )。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共 12例 (14 .1% ) :死亡9例 (10 .6 % ) ,其中心源性死亡 3例 (3.5 % ) ;再次 PCI术 3例 (3.5 % ) ;无 Q波心肌梗死、急诊 CABG。术后半年随访发现死亡共 15例 (17.6 % ) ,其中心源性死亡 8例 (9.4 % ) ;半年内共有 71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其中对19例 (2 6 .8% )进行了靶血管重建 ;对资料完整的 6 4例患者作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 :PCI术后 (3或 /和 6个月 ) L VEF较术前显著改善 (5 .5± 8.7% ,P<0 .0 5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 :PCI术后 1年、3年 (免于死亡 )的生存率为 81.2 %、76 .5 % ,免于心源性死亡的生存率为 90 .6 %、89.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旋切术 支架术 再狭窄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方斌 玉井秀男 +2 位作者 许永勝 小菅邦彦 中村琢治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79-481,共3页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不同年龄老年人完全闭塞性病变 (CTO)患者的疗效。 方法  10年间 ,对 4 2 4例CTO患者进行了 6 2 5次PCI术 ,其中 6 0~岁组 343例 (5 16次PCI术 ) ,75~ 91岁组 81例 (10 9次PCI术 )。术后 6...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不同年龄老年人完全闭塞性病变 (CTO)患者的疗效。 方法  10年间 ,对 4 2 4例CTO患者进行了 6 2 5次PCI术 ,其中 6 0~岁组 343例 (5 16次PCI术 ) ,75~ 91岁组 81例 (10 9次PCI术 )。术后 6个月内每月至少门诊复查 1次 ,以后定期随诊、电话随访。术后 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结果 两组CTO患者PCI术成功率均较高 (6 0~岁组 82 6 %对 75~ 91岁组 79 8% ,P >0 0 5 ) ;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冠状动脉修补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间其他并发症如非Q波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等差异亦无显著性。与 6 0~岁组相比 ,75~ 91岁组较少行支架置入术 (4 5 9%对 30 3% ,P <0 0 1)。术后 6个月内共有 316例接受冠脉造影复查 ,其中 6 0~岁组 2 83例 ,75~ 91岁组 33例 ,两组间再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 (6 0~岁组 5 7 2 %对 75~ 91岁组6 3 6 % ,P >0 0 5 ) ;支架术较单纯球囊成形术 (POBA)再狭窄率显著降低 (4 6 5 %对 6 9 2 % ,P <0 0 1)。 结论  75~ 91岁患者PCI手术成功率与 6 0~岁患者相似 ,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性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