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说“沈”与“孚”——主论孚字的“信”义之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尚久孝
-
出处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4,共4页
-
文摘
甲骨文沈、孚二字早已释出无庸赘言,然似尚有置喙之处,故不揣鄙陋以陈之.沈,甲骨文作(?)等形,但这已是发展到比较成熟阶段的殷后期的汉字了.故这几个字的原始造字本义的第一种可能,应分别是“沈牛于水以祭”、“沈羊于水以祭”和“沈人于水以祭”的祭名(也是用牲法);而字形的分析也宜分别说为“象沈牛于水中”、“象沈羊于水中”和“象沈人于水中”.我以为这种本义的可能性的存在,似不宜轻易地断然排除.汉字源远流长:昨年在山东邹平县苑城乡丁公村发现了四千年前新石器后期龙山文化的一件五行十一字的陶刻汉字,一九二一年于河南渑池仰韶村以及解放后在西安半坡等地发现了六、七千年前新石器中期仰韶文化的我一向认为是文字的几十种陶刻汉字.汉字既有六、七干年的历史,许多汉字的资料无疑还会陆续有所发现,或许会从地下挖掘出证明沈字这第一种本义的存在的文字资料的.
-
关键词
甲骨文
“信”
《说文》
古今字
汉字
新石器
引申义
信义
民族文化
字本义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它们是假借字吗?——《甲骨文字典》读后
- 2
-
-
作者
尚久孝
-
出处
《殷都学刊》
1992年第3X期18-21,共4页
-
文摘
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既是甲骨文初学者的良师,也是甲骨学研究者的益友。 由于甲骨学目前尚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与探索,《甲骨文字典》(以下简称《字典》)当然也难免有值得商榷之处。这里想先就《字典》卷一“一”部“从五至九,则利用假借字”的说法,提出一点个人拙见。笔者以为五至九与一至四同样都是表示数目的指事字,而不是假借字。 首先,文字学家们对五至九几个数字的析形。
-
关键词
假借字
甲骨文字
甲骨卜辞
读后
汉字数字
“五”
用例
指事字
“句”
交午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借代”溯源
- 3
-
-
作者
尚久孝
-
出处
《当代修辞学》
1983年第1期35-35,共1页
-
文摘
汉语各种积极修辞格的创制,大都于古代文献典籍中有迹可寻。这里要谈的是"借代"一格的较早的源头。《吴越春秋》载有一首表现我国劳动人民最初发明和使用"弹"的欢快心情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宀六)。("(宀六)",古"肉"字) 译成现代汉语是:截断竹竿,裁制弓弦,射出弹丸,禽兽并歼。
-
关键词
借代
修辞格
辞格
一式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周代商贸举隅
- 4
-
-
作者
尚久孝
-
出处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34-37,共4页
-
文摘
从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与齐家文化的墓葬和随葬品看,当时私有财产已存,贫富分化已现,物物交换之原始商贸已萌.
-
关键词
大意是说
奴隶主贵族
物物交换
举隅
商贸业
贫富分化
铜器铭文
古代交通工具
私有财产
商品生产与交换
-
分类号
F7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汉字与文化例说——与持“汉字落后”论者商榷
- 5
-
-
作者
尚久孝
-
出处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7-10,共4页
-
文摘
旧社会,汉字落后论甚嚣尘上,鲁讯先生便曾说过“汉字不废,中国必亡”之语.而今,国内学者或谓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或云“二十一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国外汉学家竟说汉字“是人类文字中最高级的文字”.汉字究竟是先进抑或落后,应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去加以研讨才是.
-
关键词
汉字文化
农业文化
医学文化
甲骨文字形
针刺疗法
礼仪文化
汉字落后论
针灸疗法
汉民族文化
拼音文字
-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汉字文化例说——与持“汉字落后”论者商榷
- 6
-
-
作者
尚久孝
-
出处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2-3,7,共3页
-
文摘
二、汉字所独具的修辞文化汉字自身所表现出的修辞文化,在达意传情上可获多种表达效果.诸如表达敬爱或厌恶之情;或对人嘲讽戏谑显现幽默情趣;或现出说者之巧思;或开发听、读者之智力,民族文化氛围甚浓.这种通过汉字本身反映汉民族文化的修辞方法,是任何别的文字所不可企及的又一“绝活”.
-
关键词
汉字文化
修辞方法
徐之才
修辞效果
析字
表达效果
修辞法
《儒林外史》
汉民族文化
汉语修辞
-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三代刑罚阶级性管窥
- 7
-
-
作者
尚久孝
-
出处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
文摘
原始公社制社会无法律可言,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十分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是多么美妙的制度啊!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一切争端和纠纷都由当事人的全体即氏族或部落来解决…….”也如《礼记·礼运》引孔子之语所说:“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关键词
阶级性
刑罚
甲骨文
象征性
奴隶
氏族制度
原始公社制
殷墟发掘
牧牛
第二人称代词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