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舍己救人的好党员
1
作者
尚光生
蒋新文
高波
《党的建设》
1999年第2期16-16,共1页
"我在单位里年纪最小,又是党员,我不去谁去?"去年5月,武威市农机局组织全市大型收割机跨区域到陕西参加麦收大会战,作为参战单位之一的市农机推广站也出了一台收割机和四名同志。当时,张国峰的孩子还不满六个月,需要有人照料...
"我在单位里年纪最小,又是党员,我不去谁去?"去年5月,武威市农机局组织全市大型收割机跨区域到陕西参加麦收大会战,作为参战单位之一的市农机推广站也出了一台收割机和四名同志。当时,张国峰的孩子还不满六个月,需要有人照料,父母又卧病在床更离不开他。单位领导考虑到他的困难,决定不让他去,可他却三番五次找领导要求参加这次行动。他说:"我在单位里年纪最小,又是党员,我不去谁去?"5月28日,张国峰一行赶到了陕西华山脚下的华阴市岳庙乡东王村。看到焦急的农民,长途跋涉的张国峰顾不上休息,立即进麦田抢收。连续奋战了六个多小时后,副队长赵锡珍替换下张国峰。张国锋坐在当地农民杨长青驾驶的收割机粮仓里开始返回。由于他们不熟悉路况,在一个陡峭的大下坡上,庞大的收割机好似脱了缰的野马顺着陡坡狂奔乱跳起来。赵锡珍连忙去踩刹车,不料刹车早已失了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割机
农机推广
武威市
共产党员
西华山
单位领导
华阴市
大下坡
跨区域
最小
原文传递
小康路上党旗红——记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武威市达桐村党支部
2
作者
张玉堂
尚光生
《党的建设》
1997年第1期12-13,共2页
武威市双城镇达桐村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全村611户,2558人,耕地4650亩。1980年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贫困户占到半数以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村党支部以改革为动力,带领全村群众积极开拓,不断创新,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达桐...
武威市双城镇达桐村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全村611户,2558人,耕地4650亩。1980年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贫困户占到半数以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村党支部以改革为动力,带领全村群众积极开拓,不断创新,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达桐村摘掉了"穷帽子",一跃成为全市数得着的富裕村。199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2000万元大关,人均纯收入达1622元,比1980年增长7倍,全村50%以上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这一串数字,既闪耀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的光辉,也凝聚着村党支部辛勤工作的智慧和汗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党支部
人均纯收入
武威市
双城镇
大力发展
不断创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农业总产值
农村经济
沙漠边缘
原文传递
题名
舍己救人的好党员
1
作者
尚光生
蒋新文
高波
出处
《党的建设》
1999年第2期16-16,共1页
文摘
"我在单位里年纪最小,又是党员,我不去谁去?"去年5月,武威市农机局组织全市大型收割机跨区域到陕西参加麦收大会战,作为参战单位之一的市农机推广站也出了一台收割机和四名同志。当时,张国峰的孩子还不满六个月,需要有人照料,父母又卧病在床更离不开他。单位领导考虑到他的困难,决定不让他去,可他却三番五次找领导要求参加这次行动。他说:"我在单位里年纪最小,又是党员,我不去谁去?"5月28日,张国峰一行赶到了陕西华山脚下的华阴市岳庙乡东王村。看到焦急的农民,长途跋涉的张国峰顾不上休息,立即进麦田抢收。连续奋战了六个多小时后,副队长赵锡珍替换下张国峰。张国锋坐在当地农民杨长青驾驶的收割机粮仓里开始返回。由于他们不熟悉路况,在一个陡峭的大下坡上,庞大的收割机好似脱了缰的野马顺着陡坡狂奔乱跳起来。赵锡珍连忙去踩刹车,不料刹车早已失了灵。
关键词
收割机
农机推广
武威市
共产党员
西华山
单位领导
华阴市
大下坡
跨区域
最小
分类号
K8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小康路上党旗红——记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武威市达桐村党支部
2
作者
张玉堂
尚光生
出处
《党的建设》
1997年第1期12-13,共2页
文摘
武威市双城镇达桐村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全村611户,2558人,耕地4650亩。1980年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贫困户占到半数以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村党支部以改革为动力,带领全村群众积极开拓,不断创新,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达桐村摘掉了"穷帽子",一跃成为全市数得着的富裕村。199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2000万元大关,人均纯收入达1622元,比1980年增长7倍,全村50%以上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这一串数字,既闪耀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的光辉,也凝聚着村党支部辛勤工作的智慧和汗水。
关键词
村党支部
人均纯收入
武威市
双城镇
大力发展
不断创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农业总产值
农村经济
沙漠边缘
分类号
D267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舍己救人的好党员
尚光生
蒋新文
高波
《党的建设》
1999
0
原文传递
2
小康路上党旗红——记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武威市达桐村党支部
张玉堂
尚光生
《党的建设》
199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