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BT@PANI核壳粒子的绿色制备及PVDF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
1
作者
王海燕
咸龙帝
+3 位作者
尚天蓉
姚佳岐
燕小斌
李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41-246,共6页
聚合物薄膜介电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和风力并网发电与储能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钛酸钡/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介电损耗低、击穿场强高的特点,是电容器中核心部分高介电有机薄膜材料极具潜力的选择之一。目前,迫切...
聚合物薄膜介电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和风力并网发电与储能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钛酸钡/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介电损耗低、击穿场强高的特点,是电容器中核心部分高介电有机薄膜材料极具潜力的选择之一。目前,迫切需要解决高极化特性与低损耗难以协同改善的问题。本工作提出以苹果酸同时作为钛酸钡(BT)表面修饰剂和聚苯胺(PANI)掺杂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BT@PANI核壳粒子,并以此为填料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基复合材料。结果显示,通过苹果酸与盐酸的两步表面改性法,可获得钛酸钡-苯胺阳离子(BT-An^(+))粒子,为此不同苯胺(An)与BT-An^(+)质量比条件下填料产物的核壳结构特征明显。当An与BT-An^(+)的质量比为0.5∶1时产物平均粒径最小,约为450 nm,粒径分布最窄,且电导率为1.46×10^(-3)S/cm。以此为填料,30%(质量分数)填充量的PVDF基复合材料在10^(3)~10^(6)Hz范围内介电常数保持在高值水平,由31仅下降到15,介电损耗在宽的频率范围内低于0.3,不仅表现出优良的频率稳定性,而且在获得较高的介电常数情况下,实现了介电损耗的有效抑制。此外,这项工作极大地降低了无机氧化性酸与有机试剂的使用率,为实现高性能介电复合材料的绿色制备提供了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介质
聚合物基体
介电性能
核壳结构
绿色制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表面负载Fe_(3)O_(4)对BT@PANI/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海燕
王初晗
+1 位作者
李澜
尚天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89-10097,共9页
通过氧化沉淀法制备出钛酸钡@聚苯胺-四氧化三铁(BT@PANI-Fe_(3)O_(4))核壳粒子,并以此为填料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硫酸亚铁铵(FAS)与BT@PANI核壳粒子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频率范围...
通过氧化沉淀法制备出钛酸钡@聚苯胺-四氧化三铁(BT@PANI-Fe_(3)O_(4))核壳粒子,并以此为填料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硫酸亚铁铵(FAS)与BT@PANI核壳粒子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频率范围,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着FAS与BT@PANI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当FAS与BT@PANI核壳粒子的质量比为1∶1时,BT@PANI-Fe_(3)O_(4)/PVDF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可达14(100 Hz),与BT@PANI/PVDF(12,100 Hz)复合材料相比,介电常数得到提高,介电损耗保持在0.1左右,在高频时,BT@PANI-Fe_(3)O_(4)/PVDF介电损耗(0.03,104 Hz)小于BT@PANI/PVDF(0.09,104 Hz)复合材料,满足实际应用。报道的多壳层策略可以扩展到各种无机杂化物,以开发新型介电纳米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核壳粒子
钛酸钡
四氧化三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模板法制备多孔聚苯胺及其电化学性能
3
作者
王海燕
尚天蓉
+2 位作者
马帅帅
王初晗
蒯浩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26,共4页
通过以极慢的速率滴加氧化剂水溶液方式,构建了受限的油水反应界面,在无模板条件下制备了多孔聚苯胺,并研究了产物的结构和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产物为银耳状多孔结构,富含小于10 nm的中介孔.在电流密度为1 A/g...
通过以极慢的速率滴加氧化剂水溶液方式,构建了受限的油水反应界面,在无模板条件下制备了多孔聚苯胺,并研究了产物的结构和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产物为银耳状多孔结构,富含小于10 nm的中介孔.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充放电时间近似对称,比电容高达441 F/g,经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损失率为27.3%,该聚苯胺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界面聚合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T@PANI核壳粒子的绿色制备及PVDF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
1
作者
王海燕
咸龙帝
尚天蓉
姚佳岐
燕小斌
李澜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41-24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67016)。
文摘
聚合物薄膜介电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和风力并网发电与储能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钛酸钡/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介电损耗低、击穿场强高的特点,是电容器中核心部分高介电有机薄膜材料极具潜力的选择之一。目前,迫切需要解决高极化特性与低损耗难以协同改善的问题。本工作提出以苹果酸同时作为钛酸钡(BT)表面修饰剂和聚苯胺(PANI)掺杂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BT@PANI核壳粒子,并以此为填料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基复合材料。结果显示,通过苹果酸与盐酸的两步表面改性法,可获得钛酸钡-苯胺阳离子(BT-An^(+))粒子,为此不同苯胺(An)与BT-An^(+)质量比条件下填料产物的核壳结构特征明显。当An与BT-An^(+)的质量比为0.5∶1时产物平均粒径最小,约为450 nm,粒径分布最窄,且电导率为1.46×10^(-3)S/cm。以此为填料,30%(质量分数)填充量的PVDF基复合材料在10^(3)~10^(6)Hz范围内介电常数保持在高值水平,由31仅下降到15,介电损耗在宽的频率范围内低于0.3,不仅表现出优良的频率稳定性,而且在获得较高的介电常数情况下,实现了介电损耗的有效抑制。此外,这项工作极大地降低了无机氧化性酸与有机试剂的使用率,为实现高性能介电复合材料的绿色制备提供了实验指导。
关键词
复合电介质
聚合物基体
介电性能
核壳结构
绿色制备
Keywords
composite dielectric
polymer-base
dielectric property
core-shell structure
green preparation
分类号
TB3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面负载Fe_(3)O_(4)对BT@PANI/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海燕
王初晗
李澜
尚天蓉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出处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89-1009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67016)。
文摘
通过氧化沉淀法制备出钛酸钡@聚苯胺-四氧化三铁(BT@PANI-Fe_(3)O_(4))核壳粒子,并以此为填料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硫酸亚铁铵(FAS)与BT@PANI核壳粒子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频率范围,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着FAS与BT@PANI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当FAS与BT@PANI核壳粒子的质量比为1∶1时,BT@PANI-Fe_(3)O_(4)/PVDF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可达14(100 Hz),与BT@PANI/PVDF(12,100 Hz)复合材料相比,介电常数得到提高,介电损耗保持在0.1左右,在高频时,BT@PANI-Fe_(3)O_(4)/PVDF介电损耗(0.03,104 Hz)小于BT@PANI/PVDF(0.09,104 Hz)复合材料,满足实际应用。报道的多壳层策略可以扩展到各种无机杂化物,以开发新型介电纳米复合材料。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核壳粒子
钛酸钡
四氧化三铁
Keywords
polymer-based composites
dielectric properties
core-shell particles
barium titanate
ferroferric oxide
分类号
TB3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模板法制备多孔聚苯胺及其电化学性能
3
作者
王海燕
尚天蓉
马帅帅
王初晗
蒯浩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2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63014,51767016)。
文摘
通过以极慢的速率滴加氧化剂水溶液方式,构建了受限的油水反应界面,在无模板条件下制备了多孔聚苯胺,并研究了产物的结构和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产物为银耳状多孔结构,富含小于10 nm的中介孔.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充放电时间近似对称,比电容高达441 F/g,经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损失率为27.3%,该聚苯胺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
聚苯胺
界面聚合
电化学性能
Keywords
poylaniline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BT@PANI核壳粒子的绿色制备及PVDF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
王海燕
咸龙帝
尚天蓉
姚佳岐
燕小斌
李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表面负载Fe_(3)O_(4)对BT@PANI/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
王海燕
王初晗
李澜
尚天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无模板法制备多孔聚苯胺及其电化学性能
王海燕
尚天蓉
马帅帅
王初晗
蒯浩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