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粪便样本的野生犬科动物物种鉴别与棘球绦虫感染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尚婧晔 张光葭 +9 位作者 丹巴泽里 王奇 喻文杰 何伟 廖沙 沈芸舟 黄燕 王谦 钟波 刘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46-3556,共11页
旨在探索粪便样本分析对犬科动物物种鉴别的方法及其可行性,同时对野外犬科动物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哺乳动物线粒体DNA控制区通用引物对101份采集自野外环境的犬科动物粪便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核苷酸位点变异分析、BL... 旨在探索粪便样本分析对犬科动物物种鉴别的方法及其可行性,同时对野外犬科动物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哺乳动物线粒体DNA控制区通用引物对101份采集自野外环境的犬科动物粪便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核苷酸位点变异分析、BLAST相似性比对、遗传距离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对粪样来源物种进行分子鉴别。同时,采用粪-抗原ELISA检测,对粪样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粪样来源物种鉴别的检测成功率为73.27%,获得的74条序列共定义单倍型20个,所有单倍型序列均可在GenBank数据库中匹配到单一物种,序列相似度为98.52%~100%。单倍型根据序列差异可分为4个单倍型集,各单倍型集间平均碱基差异为17.83~70.10,各单倍型集内单倍型碱基差异在1~10个之间。各集合间遗传距离为0.068~0.342,远大于各集合内单倍型间遗传距离0.009~0.022。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同一集合的单倍型以高自展值聚集成一支。综合各项分析结果,可推测所检测粪样宿主来源分别为犬、灰狼、赤狐和红狐。粪-抗原ELISA检测发现阳性样本11份,样本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10.89%。综上表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可用于犬科动物的分子鉴别,可结合核基因等其他分子标记进一步提升检测准确率。研究区域野外犬科动物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科动物 棘球绦虫 终末宿主 线粒体基因 物种鉴定
下载PDF
巢氏PCR检测血片中低密度间日疟原虫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尚婧晔 郁涛 +2 位作者 邹晏 李黎 刘阳 《西部医学》 2018年第6期798-802,共5页
目的探讨巢式PCR应用于检测低密度疟原虫血片DNA的方法。方法以健康人抗凝血为稀释液提取不同浓度梯度间日疟原虫血片DNA,测定其最低检出限,将一份含有高密度间日疟原虫的抗凝血样按照1:10、1:100、1:1000、1:2000、1:4000、1:8000、1:1... 目的探讨巢式PCR应用于检测低密度疟原虫血片DNA的方法。方法以健康人抗凝血为稀释液提取不同浓度梯度间日疟原虫血片DNA,测定其最低检出限,将一份含有高密度间日疟原虫的抗凝血样按照1:10、1:100、1:1000、1:2000、1:4000、1:8000、1:16000、1:32000比例进行稀释,制成9个浓度梯度血样。每个浓度血样按照厚血膜5ul、薄血膜2ul同时制作2张血片,连续稀释(9个稀释度)一份含有高密度间日疟原虫的EDTA抗凝血样本,制作标准血片,同时进行所制得的血片中厚、薄血膜通过显微镜计数后,分别用以提取DNA,进行和巢式PCR检测。结果间日疟原虫血片厚血膜的检出限为1:16000(0.8个虫/μl血),薄血膜检出限为1:100,与镜下计数水平一致。结论巢式PCR适用于低密度血片中间日疟原虫DNA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低密度 血片 巢氏PCR
下载PDF
包虫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燕 尚婧晔 +7 位作者 陈凡 何伟 张光葭 喻文杰 王奇 廖沙 李汭芮 王谦 《中国动物保健》 2017年第7期22-25,共4页
近来.卫生部门和畜牧部门针对包虫病开展了一系列的联合防控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包虫病的防控进程,提高了包虫病的防控效率.达到了包虫病防控的工作预期。本文对包虫病的血清学诊断常用的一些抗原和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简要介绍,阐述... 近来.卫生部门和畜牧部门针对包虫病开展了一系列的联合防控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包虫病的防控进程,提高了包虫病的防控效率.达到了包虫病防控的工作预期。本文对包虫病的血清学诊断常用的一些抗原和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简要介绍,阐述了血清学结果在人群包虫病诊断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检测 诊断方法 包虫病 血清学诊断 卫生部门 防控 畜牧 抗原
下载PDF
“十二五”以来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进展与展望
4
作者 尚婧晔 张宇 +4 位作者 蒲晨 万佳嘉 陈琳 吴子松 刘阳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9-544,556,共7页
四川省计划于2023年底全省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要如期实现这一目标、持续巩固现有防治成效,必须把握当前血吸虫病疫情态势、充分认识新时期防控形势与面临的挑战、总结已有成功经验与不足、科学制定防治... 四川省计划于2023年底全省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要如期实现这一目标、持续巩固现有防治成效,必须把握当前血吸虫病疫情态势、充分认识新时期防控形势与面临的挑战、总结已有成功经验与不足、科学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本文回顾总结了“十二五”以来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进展,分析了当前血吸虫病防控面临的挑战,并就下一步工作方向与重点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消除 挑战 四川省
原文传递
四川省棘球蚴病防控工作的创新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燕 喻文杰 +10 位作者 尚婧晔 何伟 张光葭 刘阳 钟波 廖沙 王奇 李汭芮 杨柳 姚人新 张仲双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143-1150,共8页
目的 总结四川省在棘球蚴病防控工作中机制和措施的创新实践,以期形成防治经验供政府决策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和资料回顾性分析,逐条梳理和总结。结果 目前已形成了棘球蚴病防控的政府领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形势;在棘球蚴... 目的 总结四川省在棘球蚴病防控工作中机制和措施的创新实践,以期形成防治经验供政府决策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和资料回顾性分析,逐条梳理和总结。结果 目前已形成了棘球蚴病防控的政府领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形势;在棘球蚴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得益于在理念与机制创新、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地生根、精准化施策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持续用力。结论 棘球蚴病防治必须结合流行特点,采取综合施策,多部门协作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机制创新 防控措施 实践 四川省
原文传递
2022年“6.1”地震灾后芦山县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析
6
作者 陈陵 王朝富 +8 位作者 李荣智 任芝强 蒲晨 李明州 王楠楠 尚婧晔 徐亮 汪世忠 吴子松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2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 了解“6.1”地震灾后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及传播风险,为指导震后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芦山县血吸虫病历史疫情和2022年“6.1”地震破坏情况选取芦山县血吸虫病疫区村,于震后40 d收集地震危害和血防历史资料... 目的 了解“6.1”地震灾后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及传播风险,为指导震后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芦山县血吸虫病历史疫情和2022年“6.1”地震破坏情况选取芦山县血吸虫病疫区村,于震后40 d收集地震危害和血防历史资料,开展血吸虫病传染源、中间宿主钉螺及相关流行因素调查。结果 共调查芦山县太平镇胜利村、龙门镇古城村和芦阳街道灵鹫山社区3个村的钉螺面积116.4万m2,发现有螺环境7处,有螺面积19.3万m2,捕获钉螺19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人群血清学筛查1 234人,血检阳性37人,阳性率3.00%,粪检未发现血吸虫病人;检查犬只60头,未发现血吸虫病犬;检获动物野粪3份,未发现阳性野粪。地震引起的血吸虫病流行相关因素的变化相对较小。结论 “6.1”芦山地震未明显增加当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确保震后无大疫,应加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疫情监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播风险 地震 芦山县
原文传递
2021年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楠楠 张宇 +5 位作者 徐亮 尚婧晔 蒲晨 陈琳 刘阳 吴子松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23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的传播风险,为全省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春、秋季在四川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开展现场螺情、漂浮物、引种植物等钉螺相关因素调查及现场人群、野粪等传染源相关因素调... 目的了解四川省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的传播风险,为全省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春、秋季在四川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开展现场螺情、漂浮物、引种植物等钉螺相关因素调查及现场人群、野粪等传染源相关因素调查,计算四川省钉螺面积、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人群病情、野粪等指标,并与往年资料比较,分析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2021年四川省实有钉螺面积7545.06万m^(2),未发现阳性钉螺;8个县(市、区)发现新发钉螺或复现钉螺面积,新发钉螺面积5.60万m^(2),复现钉螺面积7.34万m^(2);对重点地区开展钉螺LAMP试验,发现血吸虫阳性混合钉螺样本3份;四川省共打捞漂浮物4675.20 kg,发现钉螺66只,调查引种植物风险环境264处,发现钉螺114只,全部压检未发现阳性钉螺。2021年四川省未发现血吸虫病病人,血吸虫病抗体平均阳性率1.35%;10个县(市、区)的血阳率在1.72%~8.51%之间,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情、螺情指标回升,存在局部传播风险;在重点地区应加强传染源控制与钉螺控制并重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钉螺 传播风险 四川
原文传递
细粒棘球蚴病病原分类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尚婧晔 张光葭 +8 位作者 何伟 喻文杰 廖沙 王奇 陈凡 李汭芮 王谦 钟波 黄燕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3,177,共9页
细粒棘球蚴病是由棘球属内多个虫种的幼虫感染引起,呈全球性分布的常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群和动物健康,影响流行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本文从分类学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就细粒棘球蚴病致病原的分类、传播、宿主、分布等特征进... 细粒棘球蚴病是由棘球属内多个虫种的幼虫感染引起,呈全球性分布的常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群和动物健康,影响流行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本文从分类学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就细粒棘球蚴病致病原的分类、传播、宿主、分布等特征进行综述,以期为细粒棘球蚴病的病原学、分子遗传学、流行病学与防控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棘球绦虫 分类学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代谢作用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尚婧晔 余倩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87-90,共4页
人体肠道内寄居的大量共生微生物可以通过多方面作用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肠道内菌群的代谢作用,及与人体自身代谢的交互作用在人类的健康促进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正反两面讨论了肠道菌群代谢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人体肠道内寄居的大量共生微生物可以通过多方面作用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肠道内菌群的代谢作用,及与人体自身代谢的交互作用在人类的健康促进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正反两面讨论了肠道菌群代谢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肠道菌群代谢在健康监测、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以及个体化医疗方面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代谢作用 人体健康 健康监测 疾病预防及治疗 医疗个体化
原文传递
中国西北部地区多房棘球绦虫cox1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尚婧晔 张光葭 +6 位作者 喻文杰 何伟 王奇 廖沙 黄燕 王谦 钟波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西部多房棘球绦虫遗传多态性,对我国西北部地区多房棘球绦虫不同地理亚群的亲缘关系和基因多样性进行探索。方法采用线粒体cox1基因完整序列对四川省西部藏区64份来源于不同生物宿主的多房棘球绦虫样本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 目的分析四川省西部多房棘球绦虫遗传多态性,对我国西北部地区多房棘球绦虫不同地理亚群的亲缘关系和基因多样性进行探索。方法采用线粒体cox1基因完整序列对四川省西部藏区64份来源于不同生物宿主的多房棘球绦虫样本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同时收集GenBank数据库中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的多房棘球绦虫的cox1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不同地理来源分离株的遗传多态性特征。结果(1)64份样本共检出5个单倍型,均属于多房棘球绦虫亚洲亚群。单倍型多样性与低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179±0.064和0.00013±0.00005。(2)搜索GenBank数据库,结合本研究中序列信息,共获得181条来源于四川、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的多房棘球绦虫cox1基因序列,获得45个单倍型。单倍型网络图呈现星状排列,中央单倍型为四川、青海和新疆三地共有,其余单倍型为各地独有。构建的ML系统发育树分支与单倍型地理分布相对应,形成较为明显的地理结构。结论四川省西部地区多房棘球绦虫遗传多样性较低,寄生于不同宿主的多房棘球绦虫间无明显遗传差异。我国不同地区多房棘球绦虫遗传变异特征的分析确证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棘球蚴病 多房棘球绦虫 基因多态性 线粒体基因
原文传递
多房棘球绦虫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尚婧晔 张光葭 +6 位作者 喻文杰 何伟 廖沙 李汭芮 黄燕 刘阳 钟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7-641,646,共6页
多房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感染引起的一种极为严重的慢性寄生虫病。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从研究方法入手,就基于DNA序列与微卫星数据的全球多房棘球绦虫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多房棘球蚴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病 多房棘球绦虫 基因多态性 线粒体DNA 微卫星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尚婧晔 余倩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471-1475,共5页
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易引起严重的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造成多重器官损伤;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生存质量普遍偏低,致残率、致死率走高;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目前仍未能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报道显示,肠道菌群... 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易引起严重的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造成多重器官损伤;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生存质量普遍偏低,致残率、致死率走高;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目前仍未能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报道显示,肠道菌群作为人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参与了宿主的健康维持和疾病发生,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就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肠道菌群及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四川省输入性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实验室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尚婧晔 李黎 +4 位作者 郁涛 刘阳 吴小红 霍芳 邹晏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目的鉴定四川省疑似输入性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wallikeri亚种感染情况,并对2014-2017年全省1 079份复核血样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2018年1-4月四川省10例疑似输入性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进行血涂片镜检、快速诊... 目的鉴定四川省疑似输入性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wallikeri亚种感染情况,并对2014-2017年全省1 079份复核血样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2018年1-4月四川省10例疑似输入性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进行血涂片镜检、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和巢式PCR检测并进行测序分析,同时回顾性检测2014-2017年全省1 079份复核血样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情况。结果 2018年1-4月四川省10例疑似输入性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镜检结果均为卵形疟原虫阳性,其中2例存在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RDT检测结果均为疟原虫阳性;常规巢式PCR检测除2例结果为恶性疟原虫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采用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10例均为阳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为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对2014-2017年全省1 079份复核血样进行回顾性检测,发现2例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与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病例,均为2017年报告,此前检测结果为单纯恶性疟原虫感染。结论四川省首次鉴定发现输入性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 巢式PCR 输入性疟疾 实验室诊断 四川省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对多房棘球绦虫虫卵破碎效果的镜下观察研究
14
作者 尚婧晔 张光葭 +8 位作者 何伟 喻文杰 廖沙 王奇 李芮汭 王谦 钟波 刘阳 黄燕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439-444,共6页
目的通过镜下观察、计数,比较不同方法对多房棘球绦虫虫卵的破碎效果。方法以液氮-95℃水浴反复冻融、裂解液消化、钢珠震荡和超声破碎4种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对多房棘球绦虫虫卵进行处理,镜下观察虫卵破碎情况,并根据虫卵破碎程度进行分级... 目的通过镜下观察、计数,比较不同方法对多房棘球绦虫虫卵的破碎效果。方法以液氮-95℃水浴反复冻融、裂解液消化、钢珠震荡和超声破碎4种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对多房棘球绦虫虫卵进行处理,镜下观察虫卵破碎情况,并根据虫卵破碎程度进行分级,通过计数不同分级条件下虫卵数量,比较、分析不同方法对棘球绦虫卵的破碎效果。结果 4种方法对多房棘球绦虫虫卵均有一定的破碎效果,钢珠震荡和超声破碎对虫卵的作用效果优于反复冻融和裂解液消化。钢珠震荡破碎作用3 min和200 W条件下的超声作用可使检测虫卵基本全部破碎。结论钢珠震荡和超声裂解方法对多房棘球绦虫虫卵破碎处理效果较好,具有作为棘球绦虫粪-PCR检测预处理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棘球绦虫 前处理 虫卵破碎
原文传递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交替联合用药治疗藏族牧民棘球蚴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燕 喻文杰 +13 位作者 尚婧晔 何伟 张光葭 王奇 杨柳 廖沙 李汭芮 姚人新 曾明才 张福斌 李树成 刘阳 钟波 王谦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目的观察阿苯达唑(ABZ)和吡喹酮(PQT)交替联合用药及ABZ单药治疗藏族牧民棘球蚴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为药物治疗棘球蚴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B超检查结合血清学检测对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和壤塘县牧民进行棘球蚴病筛查,确诊患者纳入... 目的观察阿苯达唑(ABZ)和吡喹酮(PQT)交替联合用药及ABZ单药治疗藏族牧民棘球蚴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为药物治疗棘球蚴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B超检查结合血清学检测对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和壤塘县牧民进行棘球蚴病筛查,确诊患者纳入治疗和观察。将病例随机分为ABZ+PTQ交替联合用药治疗组(ABZ+PQT组)和ABZ单药治疗组(对照组,ABZ组)。ABZ+PQT组患者ABZ片剂15 mg/(kg·d),分2次服用,连服25 d,随后改服PQT片剂40 mg/(kg·d),顿服,连服5 d,依次交替服药,3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中间不停药。ABZ组患者ABZ片剂15 mg/(kg·d),分2次服用,连续服药3个月,停药1周后开始下个疗程。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年。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影像学疗效评估、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检测和肝功能指标监测。通过问卷调查和主要肝功能指标监测了解不良反应。结果纳入治疗随访观察的临床诊断棘球蚴病病例共97例。ABZ+PQT组共55例病例,其中细粒棘球蚴病(CE) 31例、多房棘球蚴病(AE) 24例;ABZ组共42例病例,其中CE 22例、AE 20例。通过2年的治疗和随访观察,ABZ+PQT组对CE的治愈率为19.4%(6/31),有效率为58.1%(18/31);对AE的治愈率为12.5%(3/24),有效率为50.0%(12/24)。ABZ组对CE的治愈率为9.1%(2/22),有效率为18.2%(4/22);对AE的治愈率为5.0%(1/20),有效率为20.0%(4/20)。两组在抗棘球蚴IgG抗体滴度变化差异不显著。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ABZ+PQT组血清抗体吸光度(A450值)为0.39±0.06,服药3个月后上升至0.45±0.05,此后基本维持在相同水平,但在治疗12月后下降至0.38±0.07,后保持稳态;ABZ组血清抗体A450值变化趋势与ABZ+PQT组相似,服药前为0.41±0.07,服药3个月后升至0.43±0.08,治疗12个月时降为0.39±0.07,后基本平稳;不同疗程时间对血清抗体A450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7%(23/97),其中ABZ+PQT组有8例(占34.8%), ABZ组有15例(占65.2%),主要是胃肠不适等轻度不良反应;重度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受损,服药3个月时,6例(ABZ+PQT治疗组1例,ABZ治疗组5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都升高,此后随访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ABZ+PQT组对CE和AE的治疗有效率高于ABZ组;ABZ+PQT组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ABZ组;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变化不能反映病灶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吡喹酮 治疗 细粒棘球蚴病 多房棘球蚴病 疗效
原文传递
2007-2013年四川省包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何伟 尚婧晔 +3 位作者 黄燕 王谦 喻文杰 张光葭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包虫病流行区疫情监测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包虫病疫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对四川省2007-2013年包虫病防治工作报表中的疫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3年累计检测6~12岁... 目的分析四川省包虫病流行区疫情监测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包虫病疫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对四川省2007-2013年包虫病防治工作报表中的疫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3年累计检测6~12岁儿童血清包虫Ig G抗体124 886人,检查家畜68 205头,采集并检测犬粪样145 541份。6~12岁儿童包虫病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0.82,P〈0.05)。结论经过多年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四川省6~12岁儿童包虫病感染和犬感染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四川省包虫病流行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大包虫病防治力度,提高包虫病疫情监测水平,探索更为有效的监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疫情监测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四川省石渠县包虫病流行病学现状调查 被引量:17
17
作者 何伟 尚婧晔 +5 位作者 喻文杰 张光葭 王谦 黄燕 钟波 张强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850-854,共5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石渠县包虫病流行病学现状,以评价近年包虫病防控效果,为加强包虫病防治分类指导和效果考核提供依据。方法对6~12岁儿童进行B超影像学检查,调查患病情况;调查庭院内粪便密度,同时采集犬粪便进行粪抗原ELISA检测;观察计数... 目的了解四川省石渠县包虫病流行病学现状,以评价近年包虫病防控效果,为加强包虫病防治分类指导和效果考核提供依据。方法对6~12岁儿童进行B超影像学检查,调查患病情况;调查庭院内粪便密度,同时采集犬粪便进行粪抗原ELISA检测;观察计数无主犬数量;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正确行为率。用SPSS18.0和Excel2007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6~12岁儿童患病率为2.40%(17/709),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64%(5/305)和2.97%(12/404)(P>0.05);养犬户庭院内平均粪便密度为5份/100 m^2,家犬及野犬棘球绦虫感染率分别为0.95%(3/315)和2.09%(5/239)(P>0.05);农牧民集中居住地无主犬密度为209.29只/km^2;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3.41%(1 296/1 766),正确行为率为76.67%(1 354/1 766)。结论 6~12岁儿童包虫病患病较严重,感染包虫病危险因素依然存在,应加强开展B超筛查、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宣传、犬驱虫、控制无主犬数量、及时清理庭院内粪便等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流行病学 现状调查
原文传递
2007-2013年四川省包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伟 尚婧晔 +3 位作者 黄燕 王谦 喻文杰 张光葭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798-800,共3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包虫病流行区疫情监测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包虫病疫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对四川省2007—2013年包虫病防治工作报表中的疫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3年累计检测6~1... 目的分析四川省包虫病流行区疫情监测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包虫病疫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对四川省2007—2013年包虫病防治工作报表中的疫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3年累计检测6~12岁儿童血清包虫IgG抗体124886人,检查家畜68205头,采集并检测犬粪样145541份。6~12岁儿童包虫病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0.82,P〈0.05)。结论经过多年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四川省6~12岁儿童包虫病感染和犬感染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四川省包虫病流行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大包虫病防治力度,提高包虫病疫情监测水平,探索更为有效的监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疫情监测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正常人肠道肠球菌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关系的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锐睿 杨洋 +2 位作者 李晶洁 尚婧晔 余倩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了解正常人肠道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水平和其生物膜的形成情况,并初步探讨肠球菌的耐药性与其生物膜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用K-B法测定正常人肠道肠球菌对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96孔聚苯乙烯板进行生物膜形成试验。结果生... 目的了解正常人肠道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水平和其生物膜的形成情况,并初步探讨肠球菌的耐药性与其生物膜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用K-B法测定正常人肠道肠球菌对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96孔聚苯乙烯板进行生物膜形成试验。结果生物膜形成阳性菌株对高浓度链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42.9%、90.5%、71.4%)显著高于生物膜形成阴性的菌株(耐药率分别为4.8%、38.1%、42.8%),对其余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阴性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膜形成对肠球菌耐药性增强有一定作用,但还与其本身耐药性和抗生素的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耐药性 生物膜
原文传递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阳 刘润友 +13 位作者 王卓 张宇 胥馨尹 周丽君 查雨欣 曾晶 蒲晨 尚婧晔 冯燎 刘伦光 毛素玲 周久顺 吴先萍 钟波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793-799,共7页
目的对截至2020-03-11-24时四川省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所有病例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对四川省截至2020-03-11报告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 目的对截至2020-03-11-24时四川省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所有病例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对四川省截至2020-03-11报告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报告确诊病例539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79例。其中(危)重症病例88例,死亡3人,(危)重症率为16.33%,病死率为0.56%。在确诊病例中,大多数年龄在20~59岁(77.70%),普通型为主(63.01%);42.19%的确诊病例来自隔离观察者。全省共有21个市(州)的103县(市、区)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波及183个县的55.74%。流行曲线显示在1月2日至1月16日出现零星病例,1月17日至1月22日逐步上升,1月23日至2月4日到达高峰平台期。全省84.76%的聚集性疫情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结论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迅速,在采取有效防控策略和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海外疫情蔓延、国内陆续复工复产,需动态调整防控策略,防止疫情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特征 聚集性疫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