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畜牧养殖中防疫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及解决措施
1
作者 尚小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现如今在社会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充分满足了温饱需求后,开始将目光放在饮食的健康性上,随着市场中畜牧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畜牧产业在此背景下,也得到了更多发展机遇,同时也会面临更多挑战。在现如今的畜牧养殖发展中,逐... 现如今在社会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充分满足了温饱需求后,开始将目光放在饮食的健康性上,随着市场中畜牧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畜牧产业在此背景下,也得到了更多发展机遇,同时也会面临更多挑战。在现如今的畜牧养殖发展中,逐渐表现出集约化规模化特点,随着养殖数量不断增多,防疫检疫工作也逐渐得到重视。在实际养殖发展中,只有更加有序、科学地展开防疫检疫工作,才能让养殖中各类疾病传播及发生风险降低,从整体上提高养殖安全性,确保畜牧产业能得到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垣曲县当地情况,分析在农村畜牧养殖中,防疫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提高此工作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养殖 防疫检疫 检疫工作
下载PDF
反相乳液法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尚小琴 童张法 +3 位作者 廖丹葵 黄祖强 张友全 郑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0-463,共4页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淀粉/丙烯酰胺单体/乳化剂/油/水反相乳液体系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淀粉单体比、油水比等因素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淀粉/丙烯酰胺单体/乳化剂/油/水反相乳液体系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淀粉单体比、油水比等因素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引发剂浓度、单体淀粉比、反应温度影响显著;乳化剂用量和油水比对反相乳液体系的形成及稳定有重要的影响;淀粉与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为淀粉团粒表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表面控制
下载PDF
淀粉丙烯酰胺表面控制反应机理及接枝产物结构表征 被引量:31
3
作者 尚小琴 赖雅平 +3 位作者 陈展云 童张法 江惠仪 郑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110-2114,共5页
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对接枝共聚产物进行结构分析和聚合机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淀粉与丙烯酰胺的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 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对接枝共聚产物进行结构分析和聚合机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淀粉与丙烯酰胺的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团粒表面,符合表面控制反应机理;接枝共聚物中含有淀粉和丙烯酰胺成分;共聚反应改变了原淀粉的聚集形态,接枝产物基本上为无定形的聚集态结构;但对淀粉的热稳定性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接枝共聚物 反相乳液 机理 表征
下载PDF
反相乳液五元体系淀粉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7
4
作者 尚小琴 童张法 +3 位作者 廖丹葵 黄祖强 张友全 郑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20-1224,共5页
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单体和淀粉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单体浓度和淀粉浓度对聚合... 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单体和淀粉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单体浓度和淀粉浓度对聚合速率影响明显,聚合过程中快速链终止和慢速链终止反应同时存在,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聚合速率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35~55℃范围内,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2.01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动力学 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聚合速率
下载PDF
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吸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尚小琴 陈展云 +2 位作者 蒋林斌 童张法 文俞富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5-38,共4页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酰胺、丙烯酸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改性淀粉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酰胺、丙烯酸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改性淀粉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能得到具有高吸水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且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交联剂浓度和单体配比、中和度等因素对淀粉三元接枝产物吸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交联剂浓度1.2×10-3kg.L-1;引发剂浓度6×10-3kg.L-1;丙烯酰胺/丙烯酸=0.11;中和度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接枝共聚物 反相乳液聚合 吸水性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DTC改性木薯淀粉重金属螯合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尚小琴 罗楠 +2 位作者 梁敏华 杨素改 谢国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30-1333,共4页
以木薯淀粉-N-羟甲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St-g-NMA)为主要原料,通过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改性合成重金属离子螯合剂(DTCS),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CS2用量等多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反... 以木薯淀粉-N-羟甲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St-g-NMA)为主要原料,通过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改性合成重金属离子螯合剂(DTCS),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CS2用量等多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反应温度和时间、CS2用量、溶剂用量、NaOH用量对反应过程影响显著,最佳反应条件为T=45℃、t=18h、VCS2=1.5mL、VS=40mL、NaOH质量分数=0.4,合成的DTCS对多种重金属离子去除率接近100%;红外光谱表征证明氨基和—CS2基团成功引入螯合淀粉骨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接枝共聚物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重金属离子 螯合剂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尚小琴 童张法 +3 位作者 郑成 张友全 黄祖强 李元洁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3-38,共6页
对反相乳液成核机理、聚合过程动力学模型及反应体系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在改性淀粉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成核机理 动力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Ce^(4+)引发体系对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尚小琴 梁红 +1 位作者 郑成 黄红刚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45-247,共3页
研究和介绍了淀粉 -丙烯腈接枝共聚反应中引发剂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确定了铈盐引发体系的最佳操作条件。
关键词 引发剂 接枝共聚 淀粉 丙烯腈 铈盐引发体系 改性淀粉
下载PDF
含固相淀粉的反相乳液体系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尚小琴 童张法 +1 位作者 龚福忠 郑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0-73,共4页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烯类单体的水溶液为水相,Span80和OP-4为复配乳化剂制备反相乳液。考察了乳化剂HLB值及浓度、水相体积分数Φ、单体用量及固相淀粉颗粒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乳化剂HLB值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影...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烯类单体的水溶液为水相,Span80和OP-4为复配乳化剂制备反相乳液。考察了乳化剂HLB值及浓度、水相体积分数Φ、单体用量及固相淀粉颗粒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乳化剂HLB值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影响显著,在HLB=4.3-6.1范围内,能形成稳定的油包水(W/O)型乳液;乳化剂最佳质量分数为5%-8%;Φ应小于50%;单体将导致反相乳液稳定性降低;固体淀粉的存在有利于形成W/O型反相乳液,并且能使反相乳液体系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反相乳液 稳定性 电导率
下载PDF
St-g-AM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尚小琴 罗楠 +2 位作者 吕梓民 童张法 谢国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5,共4页
研究采用反相乳液方法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推导并修正淀粉与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单体浓度[M]和淀粉浓度[St]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验证反应动力学... 研究采用反相乳液方法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推导并修正淀粉与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单体浓度[M]和淀粉浓度[St]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验证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本实验得出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与理论推导出的动力学方程Rp∝[I]0.5~1[M]1~1.5[St]0.5~1.47[E]0.6基本一致,说明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中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符合自由基聚合机理,引发过程由引发剂受热分解生成初始自由基和初始自由基攻击淀粉分子形成淀粉骨架自由基两部分构成;在聚合过程中,单基终止和双基终止反应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淀粉 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反应速率
下载PDF
淀粉反相乳液法三元接枝共聚改性研究与表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尚小琴 刘汝锋 +1 位作者 梁敏华 童张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17-1520,共4页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对木薯淀粉进行接枝共聚改性,生成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三元接枝共聚物(St-g-AM/AA)。考察反应温度和时间、引发剂和单体浓度、单体配比等因素对淀粉三元接枝共聚反应过程的...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对木薯淀粉进行接枝共聚改性,生成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三元接枝共聚物(St-g-AM/AA)。考察反应温度和时间、引发剂和单体浓度、单体配比等因素对淀粉三元接枝共聚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红外光谱等表征共聚物结构。实验结果显示: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单体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三元接枝共聚改性反应影响显著;红外光谱和电镜扫描表征证明接枝共聚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经三元接枝共聚反应淀粉已被AM和AA成功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三元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结构表征
下载PDF
含固相淀粉的反相乳液体系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尚小琴 童张法 +1 位作者 龚福忠 郑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8-141,共4页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烯类单体的水溶液为水相,Span80和OP-4为复配乳化剂,制备反相乳液。考察了乳化剂HLB值及浓度、水相体积分数Φ、单体用量及固相淀粉颗粒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乳化剂HLB值对乳液类型及稳定...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烯类单体的水溶液为水相,Span80和OP-4为复配乳化剂,制备反相乳液。考察了乳化剂HLB值及浓度、水相体积分数Φ、单体用量及固相淀粉颗粒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乳化剂HLB值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影响显著,在HLB=4.3~6.1范围内,能形成稳定的油包水(W/O)型乳液;乳化剂最佳浓度即其质量分数为5%~8%;Φ应小于50%;单体将导致反相乳液稳定性降低;固体淀粉的存在有利于形成W/O型反相乳液,并且能使反相乳液体系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反相乳液 稳定性 电导率
下载PDF
改性淀粉吸水剂的制备及在卫生用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尚小琴 彭惠梅 +2 位作者 李楚忠 姚煜明 邵丹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80-82,共3页
以淀粉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高锰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改性淀粉吸水剂,研究其在生理卫生用品中的应用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第二接枝单体丙烯酰胺的引入可提高吸水剂的耐盐性,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0.4%时耐盐性能最佳;在pH=5... 以淀粉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高锰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改性淀粉吸水剂,研究其在生理卫生用品中的应用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第二接枝单体丙烯酰胺的引入可提高吸水剂的耐盐性,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0.4%时耐盐性能最佳;在pH=5~11范围内使用,吸水剂的吸水率可大于1 500 g.g-1;应用于卫生巾内芯反渗量60 min趋于平衡,2 kPa后随压力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淀粉 吸水剂 生理卫生用品 耐盐性 反渗量
下载PDF
改性淀粉吸水性树脂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尚小琴 刘汝锋 +1 位作者 梁敏华 陈展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3-85,共3页
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合成改性淀粉超强吸水性树脂,考察环境温度、pH值、溶液中离子种类和浓度、有机溶剂等因素对树脂吸液能力的影响及树脂的重复使用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在温度<60℃时,环境温度对吸水性能影响不明显,保... 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合成改性淀粉超强吸水性树脂,考察环境温度、pH值、溶液中离子种类和浓度、有机溶剂等因素对树脂吸液能力的影响及树脂的重复使用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在温度<60℃时,环境温度对吸水性能影响不明显,保持高吸水性的pH值为5~11,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存在对吸水能力影响显著,实验范围内有机溶剂对吸液能力的影响趋势相似,不同溶剂临界点浓度不同,树脂重复使用4次,吸水率仍大于1 000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淀粉 吸水性树脂 影响因素 应用性能
下载PDF
本科生进行科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尚小琴 方玲 +3 位作者 曾学毛 刘汝锋 苏育志 宋著立 《化工高等教育》 2011年第4期5-7,23,共4页
本文阐述了本科生进行"挑战杯"、"科研立项"等科研活动的重要性,探讨了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方法和技巧。实践证明,开展形式多样的本科生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对创新人才... 本文阐述了本科生进行"挑战杯"、"科研立项"等科研活动的重要性,探讨了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方法和技巧。实践证明,开展形式多样的本科生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指导本科生课外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科研活动 教师 重要性 方法和技巧
下载PDF
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尚小琴 伍密 +3 位作者 武伦福 陈浩亮 王信锐 彭标文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29-32,共4页
以实验室自制的烷基糖苷(APG)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溶液浓度、盐度以及复配体系中聚乙二醇(PEG)浓度对烷基糖苷溶液和复配体系溶液粘度以及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烷基糖苷溶液呈现出不同的流变学特征,溶液浓度≥9%时,溶... 以实验室自制的烷基糖苷(APG)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溶液浓度、盐度以及复配体系中聚乙二醇(PEG)浓度对烷基糖苷溶液和复配体系溶液粘度以及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烷基糖苷溶液呈现出不同的流变学特征,溶液浓度≥9%时,溶液由牛顿流体向非牛顿流体转变;盐浓度对烷基糖苷溶液影响显著,Na Cl浓度≥1%时,APG溶液由非牛顿性流体向牛顿流体转变;聚乙二醇与烷基糖苷复配后体系溶液的流变性能发生改变,聚乙二醇浓度较低时,复配体系为牛顿流体;聚乙二醇浓度较高时,复配体系呈现非牛顿流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糖苷 流变行为 粘度 复配体系
下载PDF
阳离子淀粉生产工艺中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尚小琴 郑文芝 罗楠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7年第8期414-417,共4页
本文介绍了阳离子淀粉生产的原料配比、工艺流程等,并对生产不同品种产品的配方及工艺,对控制糊化及低成本工艺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淀粉 阳离子淀粉 糊化 造纸助剂
下载PDF
专题讨论式教学模式在化工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尚小琴 赖雅平 郑成 《广州化工》 CAS 2006年第2期71-73,共3页
专题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化工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该模式有布置任务、准备阶段、课堂环节、作业要求和作业讲评五个环节组成,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工程课教学中采用... 专题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化工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该模式有布置任务、准备阶段、课堂环节、作业要求和作业讲评五个环节组成,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工程课教学中采用专题讨论式教学模式,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讨论式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下载PDF
《化工原理》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5
19
作者 尚小琴 郑成 +1 位作者 陈兰英 吴俊荣 《广东化工》 CAS 2004年第8期32-33,共2页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既重要又有一定难度的课程。转变教师观念,正确认识教学活动的主次关系,树立以学为 主、以教为辅的新的教学观念,并在此观念的指导下,采取启发式教育、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提...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既重要又有一定难度的课程。转变教师观念,正确认识教学活动的主次关系,树立以学为 主、以教为辅的新的教学观念,并在此观念的指导下,采取启发式教育、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提 高教师素质、因人施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 兴趣 启发式教育
下载PDF
染色淀粉膜法测定α-淀粉酶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尚小琴 陈兰英 郑成 《广州化工》 CAS 2006年第3期41-43,共3页
采用染色淀粉膜法测定血清α-淀粉酶,介绍了染色淀粉膜法反应机理及制备工艺,建立了该试剂的测定方法。并通过稳定性、重复性、抗干扰性、相关性等实验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结果显示:染色淀粉膜法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批内最大变异系数... 采用染色淀粉膜法测定血清α-淀粉酶,介绍了染色淀粉膜法反应机理及制备工艺,建立了该试剂的测定方法。并通过稳定性、重复性、抗干扰性、相关性等实验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结果显示:染色淀粉膜法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批内最大变异系数c.V≤4.48,批问C.V≤5.28;胆红素和血色素对测定无明显干扰;与碘淀粉法相关性良好(R2=0.9857); 216例正常人血清参考值范围33-137 Ud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淀粉薄膜 淀粉 Α-淀粉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