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尔曼螺杆菌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贺军 崔荣丽 +3 位作者 韩亚京 尚慧茹 张颖 金珠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分析海尔曼螺杆菌(Helicobacter heilmannii,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胃镜及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10-01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的53559... 目的:分析海尔曼螺杆菌(Helicobacter heilmannii,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胃镜及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10-01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的53559例病例的相关资料.对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与H.pylori相关性胃炎在内镜所见、炎症浸润、癌前病变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heilmannii感染病例的检出率为0.1%(46/53559);与H.pylori相关性胃炎相比,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病例中螺旋杆菌定植量较少(P<0.001),胃黏膜急、慢性炎症程度轻(P<0.001),内镜下溃疡性病变更为少见(P=0.021).此外,两组病例中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病例中细菌定植量仅与胃黏膜急性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相关(P=0.02).报道1例伴发H.heilmannii感染的胃印戒细胞癌病例.结论: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非常少见且其炎症反应较轻,但是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程度与H.pylori相关性胃炎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表明H.heilmannii在胃恶性相关性病变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与H.pylori相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尔曼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 胃炎 癌前病变 胃癌
下载PDF
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上腹部不适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金珠 张贺军 +7 位作者 崔荣丽 叶嗣懋 雷道年 周丽雅 林三仁 韩亚京 尚慧茹 张颖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35-538,共4页
目的 探讨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上腹部不适相关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11月初次行胃镜、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呈阴性的成人患者232例,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门诊及住院儿童患者31例(年龄〈14岁)。对以上患者行胃镜取胃... 目的 探讨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上腹部不适相关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11月初次行胃镜、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呈阴性的成人患者232例,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门诊及住院儿童患者31例(年龄〈14岁)。对以上患者行胃镜取胃黏膜组织做连续切片,HE染色及WS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成人组患者组织内可观察到微、小动脉腔堵塞和(或)灶性出血病变,其中16例(8.8%)黏膜和(或)黏膜下层见微、小动脉腔部分或完全堵塞,82例(45.6%)仅有黏膜灶性出血,82例(45.6%)两种病变同时存在。微、小动脉腔堵塞病变以移行部检出率最高(65.2%,P=0.159),灶性出血病变以底体部检出率最高(65.6%,P=0.001)。微、小动脉腔堵塞病变组烧心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无动脉腔堵塞/出血病变组(X^2=8.564,P=0.003)。儿童组中96.8%(30/31)的患者活检组织中观察到微、小动脉腔堵塞和(或)灶性出血病变。结论胃微、小动脉堵塞引起的黏膜缺血比较常见,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可能是导致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上腹部不适相关症状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 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