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和柴达木黄牛的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线粒体和电子致密核心囊泡的体视学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常兰 张寿 +1 位作者 雷乃虎 尚果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74-1479,共6页
作者旨在比较牦牛和柴达木黄牛颈动脉体(CB)Ⅰ型细胞线粒体和电子致密核心囊泡(EDCV)的体视学特征。选择海拔3 200m地区健康成年牦牛和柴达木黄牛各5头,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CB的超微结构,并运用立体定量方法比较牦牛和柴达木黄牛颈动... 作者旨在比较牦牛和柴达木黄牛颈动脉体(CB)Ⅰ型细胞线粒体和电子致密核心囊泡(EDCV)的体视学特征。选择海拔3 200m地区健康成年牦牛和柴达木黄牛各5头,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CB的超微结构,并运用立体定量方法比较牦牛和柴达木黄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线粒体和EDCV的体密度(Vν)、面密度(Sν)、面数密度(NA)、比表面(δ)。结果表明,牦牛和柴达木黄牛的颈动脉体实质细胞主要由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组成,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和特征性的电子致密核心囊泡。牦牛Ⅰ型细胞线粒体的Vν值大于柴达木黄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S_v、N_A、δ值均小于柴达木黄牛,其中Sν、δ值在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NA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牦牛Ⅰ型细胞质内EDCV的Vν值小于柴达木黄牛(P>0.05);牦牛Sν、NA和δ值均大于柴达木黄牛(P>0.05)。结果提示这种结构特征可能使牦牛对环境低氧的感知比生活在相同海拔高度的柴达木黄牛迟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电子致密核心囊泡 颈动脉体 牦牛 柴达木黄牛 体视学
下载PDF
不同海拔牦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线粒体和EDCV的体视学
2
作者 张寿 雷乃虎 +4 位作者 常兰 严作云 沈明华 尚果玛 东珠才让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71-1375,共5页
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缺氧感知器官,当血液PaO2降低时,迅速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等反应。为探讨牦牛不同低氧程度下CB的适应特征,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和体视学方法测量了海拔4 600,3 800和2 800m牦牛颈动脉体Ⅰ... 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缺氧感知器官,当血液PaO2降低时,迅速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等反应。为探讨牦牛不同低氧程度下CB的适应特征,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和体视学方法测量了海拔4 600,3 800和2 800m牦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线粒体、电子致密核心囊泡体(electron dense-cored vesicles,EDCV)的体密度(Vv,单位体积Ⅰ型细胞浆中线粒体、EDCV的体积百分比)、面密度(Sv,单位体积Ⅰ型细胞浆中线粒体、EDCV外膜的表面积)、面数密度(NA,单位面积中线粒体、EDCV数目)、比表面(δ,线粒体、EDCV表面积与其自身体积之比)。结果表明,牦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浆内线粒体的Vv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但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Sv、NA、δ值随着海拔从2 800m升到3 800m先减小,从3 800m到4 600m而增加,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牦牛颈动脉体Ⅰ型细胞浆内EDCV的Vv、Sv值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但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δ值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3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电子致密核心囊泡 颈动脉体 牦牛 体视学 不同海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