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施万细胞增殖功能及早期神经再生特征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任致奇 尚爱加 +4 位作者 杨博尧 柏钧 贾志博 刘修志 王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4-699,共6页
背景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促进轴突再生和诱导靶神经再生提供必要的信号和空间线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在再生医学方向效果明确,外泌体作为神经系统细胞间的重要信息媒介,在调节再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探... 背景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促进轴突再生和诱导靶神经再生提供必要的信号和空间线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在再生医学方向效果明确,外泌体作为神经系统细胞间的重要信息媒介,在调节再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derived exosomes,ADSCs-exos)对施万细胞增殖功能及早期神经再生特征的影响。方法提取ADSCs-exos进行鉴定;利用显微镜和流式细胞学对ADSCs鉴定,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ADSCs来源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拍摄图片;将ADSCs-exos与大鼠施万细胞进行直接共培养,观察ADSCs-exos对施万细胞增殖的影响;取雌性SD大鼠8只,Matrigel基质胶搭载ADSCs-exos注入商用硅胶管构建神经移植物为外泌体组,Matrigel搭载PBS注入商用硅胶管为空导管组(Hollow),每组4只。构建坐骨神经1 cm缺损模型,将神经移植物缝合于近端和远端神经残端之间,缝合伤口后放回笼中安置。3周取出神经移植物评价轴突再生情况。结果成功提取ADSCs,能够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蛋白CD73、CD90、CD105。成功提取ADSCs-exos,能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在ADSCs-exos和施万细胞共培养体系中,比较24 h和48 h施万细胞增殖情况,施万细胞增殖与ADSCsexos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外泌体组3周时轴突生长优于Hollow组(P<0.05)。结论ADSCs-exos可以促进施万细胞增殖,负载ADSCs-exo神经移植物的轴突生长长度在3周时即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损伤 脂肪来源干细胞 外泌体 修复 施万细胞
下载PDF
清洁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79
2
作者 尚爱加 程东源 周定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清洁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 ,以提高疗效。方法 清洁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 2 6例 ,分别进行抗感染、腰穿持续引流、鞘内注射、脑室冲洗及引流 ,理疗等治疗措施。结果  2 6例患者中痊愈出院 2 5例 ,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 目的 探讨清洁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 ,以提高疗效。方法 清洁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 2 6例 ,分别进行抗感染、腰穿持续引流、鞘内注射、脑室冲洗及引流 ,理疗等治疗措施。结果  2 6例患者中痊愈出院 2 5例 ,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 对于开颅手术后发生的颅内感染 ,应根据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感染 术后并发症 治疗 脑脊液漏
下载PDF
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1
3
作者 尚爱加 安宁豫 +2 位作者 程东源 许百男 周定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 分析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 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 3 7例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 3 9例 ,脑外型 6例。结果 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在发生部... 目的 分析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 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 3 7例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 3 9例 ,脑外型 6例。结果 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在发生部位 ,大小及形态 ,临床症状 ,影像学表现及外科处理特点上有很多不同之处。结论 认识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在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上的这些不同 ,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诊断显像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和海马区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尚爱加 周定标 +2 位作者 孟祥辉 王利红 张成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红蛋白(NGB)在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备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20min后分别再灌注2、8、16、24、48、72h,处死动物并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结合阳性...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红蛋白(NGB)在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备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20min后分别再灌注2、8、16、24、48、72h,处死动物并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结合阳性细胞计数的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和海马区NGB的表达变化。结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的NGB蛋白表达于损伤后16~48h上调,而海马区NGB表达则呈持续减少的趋势。病理学检测显示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程度较大脑皮质区严重。结论不同脑区对缺血性损伤的耐受性差异可能与NGB表达水平有关。NGB表达上调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脑红蛋白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骶管Tarlov囊肿 被引量:11
5
作者 尚爱加 张远征 +3 位作者 乔广宇 佟怀宇 潘隆盛 王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骶管Tarlov 囊肿(骶管囊肿)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有症状的骶管囊肿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术后早期25例中21例症状缓解。24例随访3~48个月(平均18月),囊肿未见复发。19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5例仍存在... 目的探讨骶管Tarlov 囊肿(骶管囊肿)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有症状的骶管囊肿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术后早期25例中21例症状缓解。24例随访3~48个月(平均18月),囊肿未见复发。19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5例仍存在疼痛及麻木不适感,不影响生活及工作。结论对有明确症状的骶管囊肿患者应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骶管囊肿的不同类型,采取囊肿交通孔结扎囊壁切除,或囊肿大部切除神经袖套塑形的方法,并采取带蒂脂肪填塞囊肿切除后遗留的残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 囊肿 骶管神经根囊肿:显微手术 治疗
下载PDF
脑红蛋白在成年大鼠脊髓中的分布 被引量:4
6
作者 尚爱加 周定标 +1 位作者 孟祥辉 阎雅凤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观察脑红蛋白(NGB)在成年大鼠脊髓中的分布。方法制备成年大鼠脊髓的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NGB蛋白在成年大鼠脊髓内的分布及细胞定位。结果在脊髓的颈、胸、腰段,NG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中,其范围包... 目的观察脑红蛋白(NGB)在成年大鼠脊髓中的分布。方法制备成年大鼠脊髓的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NGB蛋白在成年大鼠脊髓内的分布及细胞定位。结果在脊髓的颈、胸、腰段,NG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中,其范围包括灰质脊髓前角、中间带和后角。NGB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广泛存在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浆中。结论NGB蛋白在大鼠脊髓灰质有广泛的表达,提示NGB在脊髓功能活动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红蛋白 脊髓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脊髓纵裂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尚爱加 张远征 +1 位作者 乔广宇 潘隆盛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07-308,311,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21例脊髓纵裂患者。男性9例,女性12例。依照脊髓纵裂Pang分型,Ⅰ型12例,Ⅱ型9例。纵裂位于胸段6例,胸腰段6例,腰段7例,腰骶段2例。21例中12例I型SCM患者行骨嵴切...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21例脊髓纵裂患者。男性9例,女性12例。依照脊髓纵裂Pang分型,Ⅰ型12例,Ⅱ型9例。纵裂位于胸段6例,胸腰段6例,腰段7例,腰骶段2例。21例中12例I型SCM患者行骨嵴切除、硬膜囊成型和终丝切断;5例II型SCM患者行纵裂纤维束松解1例,终丝切断术4例。结果17例手术患者15例获3~48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术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5例,部分改善6例,无变化4例,加重0例。结论I型SCM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即使无症状也建议手术;II型SCM患者手术适用于有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者,手术方式应针对造成脊髓栓系的原因行纤维束松解或终丝切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纵裂畸形 脊髓疾病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 被引量:3
8
作者 尚爱加 张远征 +2 位作者 潘隆盛 乔广宇 卜博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本组男8例,女4例。囊肿位于颈段6例,胸段3例,腰段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显微手...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本组男8例,女4例。囊肿位于颈段6例,胸段3例,腰段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全切8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除1例患者早期肌力下降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随访6月~5年(平均18个月),8例全切者无复发,4例次全或部分切除者2例复发。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为先天性良性疾病,早期显微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囊肿 脊髓疾病 诊断 手术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原鼠兔Na^+,K^+-ATP酶β2亚基基因编码区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尚爱加 陈婷方 +5 位作者 周定标 白振忠 高艳 侯冰 格日力 张成岗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7年第4期553-556,共4页
目的:克隆青藏高原高原鼠兔Na+,K+-ATP酶β2亚基(ATP1B2)的基因编码区,并分析其序列特征,以揭示高原鼠兔低氧适应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高原鼠兔脑组织中扩增出ATP1B2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 目的:克隆青藏高原高原鼠兔Na+,K+-ATP酶β2亚基(ATP1B2)的基因编码区,并分析其序列特征,以揭示高原鼠兔低氧适应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高原鼠兔脑组织中扩增出ATP1B2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ATP1B2基因编码区由873bp组成,编码290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高原鼠兔ATP1B2编码区的核酸序列与兔、人、牛、大鼠、小鼠及狗分别有99%、93%、91%、91%、90%和90%的同源性。结论:克隆出青藏高原高原鼠兔ATP1B2基因编码区,为进一步了解高原鼠兔低氧适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Na^+ K^+-ATP酶 基因克隆 低氧适应
下载PDF
终丝切断造瘘术治疗脊髓拴系合并末端脊髓空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尚爱加 陶本章 +2 位作者 白少聪 李士强 高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拴系合并末端脊髓空洞的临床特点,采用终丝切断造瘘的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并分析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例脊髓拴系合并末端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的空洞均向远端延伸形成终丝空洞... 目的探讨脊髓拴系合并末端脊髓空洞的临床特点,采用终丝切断造瘘的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并分析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例脊髓拴系合并末端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的空洞均向远端延伸形成终丝空洞,其中空洞位于腰骶部6例、胸腰骶部4例、颈胸腰骶(全脊髓) 2例;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大小便功能和下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可合并脊柱侧弯、脊柱裂、脊髓纵裂和皮毛窦等其他神经管畸形。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采用终丝切断造瘘术,先游离并切断终丝,松解脊髓拴系,然后在切断的终丝末端做"V"型造瘘,达到引流脊髓空洞积水、防止空洞远端开口闭合的目的。根据脊柱裂神经功能量表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的运动功能、反射和大小便功能,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和分级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全部病例空洞明显缩小或消失,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空洞无复发。结论对脊髓拴系合并末端空洞的患者采用终丝切断造瘘的手术方式治疗,创伤小,效果良好,可有效避免空洞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末端脊髓空洞 终丝空洞 终丝切断术 终丝造瘘术
下载PDF
转基因星形胶质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研究
11
作者 尚爱加 程东源 +2 位作者 刘玉河 周定标 牛满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5-108,T002,共5页
目的 评价酪氨酸羟化酶 (TH)基因转染的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脑内后对旋转行为改善作用。方法 用pcDNA3 1/TH质粒转染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 ,采用免疫组化及RT PCR方法检测到TH表达后 ,将转基因的星形胶质细胞... 目的 评价酪氨酸羟化酶 (TH)基因转染的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脑内后对旋转行为改善作用。方法 用pcDNA3 1/TH质粒转染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 ,采用免疫组化及RT PCR方法检测到TH表达后 ,将转基因的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入PD模型大鼠脑纹状体内 ,观察PD大鼠的旋转行为变化情况。结果 移植后共观察 12周 ,转基因细胞移植组PD大鼠 (n =10 )的旋转行为明显改善 (P <0 0 5 ) ,改善情况在 2~ 8周最显著 ,对照组大鼠 (n =10 )的旋转行为无变化。结论 转基因的星形胶质细胞脑内移植后可短期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 ,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作为有效的载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星形胶质细胞 脑内移植 治疗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大鼠TH基因mRNA的合成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12
作者 尚爱加 张成岗 +1 位作者 程东源 牛满江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克隆大鼠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TH)基因的核心cDNA序列 ,并在体外合成THmR NA ,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大鼠黒质细胞cDNA为模板 ,设计特定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TH ,在... 目的 :克隆大鼠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TH)基因的核心cDNA序列 ,并在体外合成THmR NA ,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大鼠黒质细胞cDNA为模板 ,设计特定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TH ,在体外转录后获得THmRNA。将获得的THmRNA转染到体外培养的NIH 3T3细胞内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其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方法进行检测后显示转染的THmRNA可以在NIH 3T3细胞内表达TH ,时间达到两周。结论 :采用THmRNA对帕金森病进行的基因治疗可能是一条新的和有价值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TH基因 MRNA 酪氨酸羟化酶 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进展
13
作者 尚爱加 潘隆盛 +1 位作者 孙斌 程东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36-437,共2页
关键词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 治疗 帕金森病 综述
下载PDF
Ⅰ型脊髓纵裂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
14
作者 尚爱加 陶本章 +3 位作者 罗天宝 高干 孙梦纯 李士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Ⅰ型脊髓纵裂(SCM)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Ⅰ型脊髓纵裂(Pang分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69例;纵裂位于胸段26例、胸腰段35例、腰段28例、腰骶段5例、骶段2例,3例患者的纵裂为多发。患者均采... 目的探讨Ⅰ型脊髓纵裂(SCM)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Ⅰ型脊髓纵裂(Pang分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69例;纵裂位于胸段26例、胸腰段35例、腰段28例、腰骶段5例、骶段2例,3例患者的纵裂为多发。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主要症状以及术中脊髓神经粘连松解程度和终丝张力,采用两种不同术式;其中82例患者行骨嵴切除、粘连松解和硬脊膜成型,同时行终丝切断术;14例患者行骨嵴切除、粘连松解和硬脊膜成型术。采用脊髓拴系Karachi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手术前后下肢肌力、步态、感觉和大小便功能的改变;并分析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10年,平均30个月。结果显示,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者31例、部分改善者34例、无变化27例、加重4例;术后总有效率为95.8%,改善率为67.7%。结论腰背部多毛是Ⅰ型脊髓纵裂最常见和典型的外观特征,下肢发育不对称和脊柱侧弯是其常见临床表现,疼痛是成人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手术治疗除切除骨性纵隔外,还应去除硬膜囊的卡压和所有引起拴系的因素,达到脊髓和神经的完全松解。儿童Ⅰ型脊髓纵裂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可以阻止或减轻神经损伤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对于已出现的症状,儿童患者的疗效优于成人患者。在Ⅰ型脊髓纵裂的各种症状中,手术对疼痛症状的疗效最为理想,对于大小便异常和感觉障碍有一定疗效,而对于下肢的不对称发育的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纵裂畸形 脊髓拴系综合征 分型 显微手术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阿米巴脑炎(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尚爱加 张远怔 史子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年第5期277-279,共3页
阿米巴原虫可分为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和溶组织阿米巴,某些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可以引起具有致死性的原发性阿米巴脑炎。它分为两类:由纳格勒届阿米巴引起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和棘属阿米巴引起的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我们报告一例由自由... 阿米巴原虫可分为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和溶组织阿米巴,某些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可以引起具有致死性的原发性阿米巴脑炎。它分为两类:由纳格勒届阿米巴引起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和棘属阿米巴引起的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我们报告一例由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引起的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并就此类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巴 原发性 阿米巴脑膜脑炎 肉芽肿性
下载PDF
Goel技术治疗颅底凹陷及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14
16
作者 乔广宇 张远征 +3 位作者 余新光 佟怀宇 尚爱加 周定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脱位50例,未合并寰椎枕骨...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其中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脱位50例,未合并寰椎枕骨化畸形的寰枢椎失稳和脱位26例(齿状突不连性或发育不良性寰枢椎脱位14例、未合并脱位的颅底凹陷经前路切除齿状突减压所致医源性寰枢椎不稳12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棒或下关节突螺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固定,髂后上嵴松质骨颗粒植骨。结果 74例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出院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由术前的9.43±3.16提高至13.80±2.07(t=4.063,P=0.037),Odom评级优19例、良49例、可7例、差1例。未合并寰枕融合者经后路固定手术均获得解剖学复位;50例伴寰枕融合患者中15例完全复位、35例部分复位;其中26例经口腔入路施行减压。共50例获3个月以上随访,JOA评分由术前的8.90±1.22提高至14.72±1.57(t=4.914,P=0.015),Odom评级优18例、良30例、可2例、差0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板现象,内固定稳固、植骨完全融合。1例术后清醒拔管12h突发呼吸、心跳停止,复苏成功后深度昏迷,家属放弃治疗出院;1例术后第6天发生全身凝血机制障碍,随后出现四肢完全瘫痪,目前仍然在康复治疗中,肌力恢复至3级;2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2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后组脑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应用Goel内固定技术行寰枢椎关节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畸形寰枢椎脱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非MeSH词) 扁颅底 脱位 寰枢关节 Goel技术(非MeSH词)
下载PDF
颅脑创伤后大鼠脑组织脑红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林欣 李敏 +5 位作者 胡亚卓 韩志涛 张红红 尚爱加 高德伟 周定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颅脑创伤后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探究创伤后脑红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10组(n=5)空白对照组、伤后30min、1h、2h、6h、12h、24h、48h、72h和5d组。以Mar...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颅脑创伤后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探究创伤后脑红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10组(n=5)空白对照组、伤后30min、1h、2h、6h、12h、24h、48h、72h和5d组。以Marmarou’s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复制颅脑创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致伤区皮层神经元脑红蛋白表达分别于伤后2h、72h呈现出两次高峰表达;伤后30min~1h、48~72h期间大脑皮层区脑红蛋白表达的上调均伴随着Bax/Bcl-2比值上升趋势减缓甚至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弥漫性颅脑创伤后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拮抗创伤应激及伤后继发缺血、缺氧性损伤所导致的神经元凋亡,在颅脑创伤的超早期(<3h)、急性期(<72h)可能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红蛋白 神经元 凋亡 颅脑创伤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血清SOD和MDA的变化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荣媛 尚爱加 +1 位作者 段秋华 王航雁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8-429,共2页
目的: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变化,探讨其随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在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 目的: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变化,探讨其随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在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测定损伤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清中的SOD活力和MDA含量变化,并与假手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各时点比较,SOD和MDA在再灌注1 h即出现明显变化,随着时间推移与假手术组的差异进一步明显,再灌注36 h达到变化的峰值,随后二者与假手术组的差异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再灌注128 h后差异明显减小,但仍恢复不到假手术组的水平。且二者存在负性相关:SOD活力先降低后升高,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结论:SOD和MDA血清学水平变化可以较好地代表脑神经细胞的损伤修复情况,可能一种新的量化指标在临床发展普及,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评估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组织透明技术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培新 张丹 +1 位作者 尚爱加 侯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近年来是组织透明技术(Tissue optical clearing technique)弥补了传统机械切片技术的不足,新兴起来的一种组织学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关注与青睐。所谓组织透明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物理的原理与方法将大块组织或完整器官透明... 近年来是组织透明技术(Tissue optical clearing technique)弥补了传统机械切片技术的不足,新兴起来的一种组织学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关注与青睐。所谓组织透明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物理的原理与方法将大块组织或完整器官透明化处理的技术,通过光学仪器直接对组织或器官内的细胞等结构进行观察研究。迄今为止,脊髓是组织透明技术应用最有成效的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透明技术 透明脑 透明脊髓
下载PDF
远红外热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程诚 高宇红 +3 位作者 薛毅珑 田磊 崔忻 尚爱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0-212,216,共4页
目的分析远红外热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效果,并探讨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3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ATIR-M301B非制冷焦平面医用远红外热像仪,采集头面部红外热像图,分析不... 目的分析远红外热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效果,并探讨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3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ATIR-M301B非制冷焦平面医用远红外热像仪,采集头面部红外热像图,分析不同检测区域的温度差,比较两者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前后红外热像图变化特征。结果观察组眶上区、内眦区、额区、面颊区对称区域温度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5、1.062、1.536、2.627,P<0.05);32例治疗前后热像图温度改变,眶上区、内眦区、额区、面颊区温度差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0.873、1.469、0.665,P<0.05)。红外热像图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准确率为83%。结论远红外热像图可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是颈内系统病变诊断的无创的功能影像客观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红外线 温度记录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