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直流三极输电电流调制控制的研究
1
作者 刘言实 尚肖肖 陈晓忱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年第3期158-158,共1页
高压直流三极输电技术利用三根导线输电方式并采用电流调制控制模式,提升了原有输电线路的输电容量,也提高了输电稳定性,为解决我国潜在的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瓶颈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案。
关键词 高压直流三极输电技术 电流调制控制 交直流转换
下载PDF
基于VHDL的彩灯控制器的设计
2
作者 尚肖肖 刘言实 《科技视界》 2017年第13期141-141,共1页
彩灯对于美化、亮化城市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彩灯控制器作为彩灯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备受关注。传统的彩灯控制电路一般是由数字电路组成,因此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功率损耗大,而且电路的老化以及机械元件的变化将会导致触发电路电源开关... 彩灯对于美化、亮化城市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彩灯控制器作为彩灯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备受关注。传统的彩灯控制电路一般是由数字电路组成,因此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功率损耗大,而且电路的老化以及机械元件的变化将会导致触发电路电源开关的不稳定,最终使得彩灯经常发生故障。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VHDL的彩灯控制器。与传统的设计相比,该设计具有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灯控制器 VHDL
下载PDF
妊娠期被动吸烟与出生缺陷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尚肖肖 王志萍 赵仲堂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探讨孕期被动吸烟与出生缺陷的关系。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1980年至2010年4月国内外关于孕期被动吸烟与出生缺陷关系的研究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分析软件对入选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经Meta分析计算合并效应OR值及... 目的探讨孕期被动吸烟与出生缺陷的关系。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1980年至2010年4月国内外关于孕期被动吸烟与出生缺陷关系的研究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分析软件对入选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经Meta分析计算合并效应OR值及其95%CI。结果国内外25篇文献入选。森林图显示纳入文献是异质的(χ2=243.98,P〈0.000 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孕期被动吸烟与出生缺陷关联性的合并效应的OR值为1.70,95%CI:1.34~2.15。其中,国内和国外不同研究人群合并效应的OR值分别为3.62(95%CI:1.71~7.68)和1.28(95%CI:1.04~1.57)。结论孕期被动吸烟可能会增加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吸烟 妊娠 出生缺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维生素B12在神经管缺陷一级预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尚肖肖 王志萍 赵仲堂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9-583,共5页
维生素B12(VitB12)又称钴胺素(cobalamins),是一组有钴结合咕啉环的红色类咕啉化合物的总称,是一种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机能不可缺少的、机体不能合成的微量营养素。
关键词 维生素B12 神经管缺陷 一级预防
原文传递
2011-2014年三门峡市VCT门诊求询人群中HIV确证情况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尚肖肖 陈冰 +1 位作者 李贞 陈震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情况及艾滋病病毒(HIV)确证阳性特征,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2011-2014年的VCT数据,运用Excel 2007和SPSS ...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情况及艾滋病病毒(HIV)确证阳性特征,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2011-2014年的VCT数据,运用Excel 2007和SPSS 18.0对VCT情况和HIV确证阳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全市共有15 970人接受HIV检测,HIV抗体初筛阳性125人,经确证后阳性104人,确证阳性检出率为0.65%(104/15 970)。求询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26∶1;21-30岁占41.98%(6705人),已婚者占63.63%(10 161人);初中文化占40.94%(6538人)。求询原因中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占23.84%(3808人)。HIV确证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分别是男性人群(0.98%,87/8894)、≥51岁(1.81%,15/830)、文盲(5.88%,2/34)、离异或丧偶者(3.06%,11/359)和男男性行为者(25.66%,39/152),分别与同类别的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应将男性、老年、文化程度较低、离异或丧偶人群和男男性行为者作为三门峡市VCT宣传的重点人群,同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来预防控制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确证阳性 特征分析
原文传递
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尚肖肖 王志萍 赵仲堂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63-1064,共2页
关键词 叶酸 神经管缺陷 卫生经济学评价
原文传递
2011-202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尚肖肖 陈震 陈冰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2011-2020年三门峡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三门峡市HIV/AIDS病例的早发现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全民健康保障疾控信息系统下载2011-2020年三门峡市HIV/AIDS病例信息,... 目的分析2011-2020年三门峡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三门峡市HIV/AIDS病例的早发现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全民健康保障疾控信息系统下载2011-2020年三门峡市HIV/AIDS病例信息,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制定的晚发现定义,计算晚发现情况,并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11-2020年,三门峡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1040例,其中晚发现382例,晚发现比例为36.8%,各年晚发现比例分别为50.7%、53.1%、48.2%、35.8%、31.2%、34.9%、30.8%、31.5%、32.5%和39.9%,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7.319,P=0.007)。单因素分析发现,报告单位、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感染途径、样本来源的晚发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医疗机构报告、异性性传播、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和检测咨询、≥45岁年龄组人群晚发现比例高。结论2011-2020年三门峡市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后应继续加强扩大检测策略,鼓励医疗机构多开展主动监测,同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和检测以降低晚发现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患者 晚发现 影响因素 三门峡市
原文传递
2011-202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新报告HIV/AIDS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时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尚肖肖 陈震 陈冰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三门峡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简称“HIV/AIDS”)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首次检测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新报告HIV/AIDS CD4检测及时性,推动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三门峡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简称“HIV/AIDS”)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首次检测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新报告HIV/AIDS CD4检测及时性,推动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三门峡市每年新报告HIV/AIDS的历史卡片,以首次CD4检测时间间隔报告卡录入日期≤14 d定义为检测及时,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新报告HIV/AIDS的首次CD4检测及时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三门峡市新报告的1 040例HIV/AIDS中,942人(90.6%)检测CD4,首次CD4检测及时率为2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报告病例的首次CD4检测及时性是疾控中心报告病例的2.595倍(95%CI:1.460~4.612),省市级单位报告病例的首次CD4检测及时性是县区级单位报告病例的1.634倍(95%CI:1.159~2.302)。结论 三门峡市新报告病例首次CD4检测及时率低,疾控中心应该合理安排检测时间,适当增加检测次数,HIV确证阳性之后尽早进行CD4检测,提高CD4检测及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CD4^(+)T淋巴细胞 检测 及时性
原文传递
2016-202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状况及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尚肖肖 陈震 +1 位作者 陈冰 李铭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860-863,共4页
目的分析2016-2020年三门峡市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状况和效果,为进一步推进三门峡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利用2016-2020年三门峡市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艾防基金)中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干预检测领域和艾滋... 目的分析2016-2020年三门峡市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状况和效果,为进一步推进三门峡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利用2016-2020年三门峡市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艾防基金)中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干预检测领域和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关怀救助领域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评估防治效果。结果2016-2020年三门峡市社会组织获得全国艾防基金项目经费26.9万元。MSM干预领域中HIV抗体检测2090人,HIV确证阳性80人,HIV阳性检出率3.83%;社会组织发现的MSM阳性数占本地报告的MSM阳性数的比例达到56.33%;HIV/AIDS关怀救助领域中,2次面对面随访300人,配偶检测率100.00%,抗病毒治疗率90.33%,病毒载量检测率98.23%。结论社会组织在参与三门峡市MSM人群干预检测和HIV/AIDS关怀救助方面优势明显。建议继续支持社会组织,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拓宽干预领域和覆盖面,并提高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防治 社会组织 男男性行为人群 关怀救助
原文传递
三门峡市美沙酮维持治疗者HCV感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冰 陈震 +1 位作者 尚肖肖 王东磊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1-312,共2页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经血液、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传染病。输过血及血液制品的人群(包括反复血透者)、静脉注射吸毒者、与HCV感染者有过性行为者、接受过器官移植的人群等,都属于丙型肝炎高...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经血液、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传染病。输过血及血液制品的人群(包括反复血透者)、静脉注射吸毒者、与HCV感染者有过性行为者、接受过器官移植的人群等,都属于丙型肝炎高危人群。为了解河南省三门峡市美沙酮维持治疗者HC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2008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三门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人群 丙型肝炎病毒 感染
原文传递
河南省三门峡市城区8472名常驻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振平 刘旭 +4 位作者 杜亚康 刘润娣 郭春红 尚肖肖 范雷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84-38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三门峡市城区常驻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相关因素的特征,探讨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对人群的影响,为制定适宜的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技术方案》第Ⅳ期操作手... 目的通过分析三门峡市城区常驻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相关因素的特征,探讨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对人群的影响,为制定适宜的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技术方案》第Ⅳ期操作手册,调查三门峡市城区35~75岁常驻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BMI、吸烟、饮酒、既往疾病史、血压、血糖、血脂等,根据技术方案判定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影响因素。结果筛查对象8472人,检出高危对象2052人,检出率24.22%,其中男性检出率为28.86%(956/3312),女性为21.24%(1096/5160),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家庭年收入增加呈下降局势,随BMI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男性、超重与肥胖均为心血管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高中以上教育程度、商业服务业是心血管高危人群的保护因素。结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在性别、受教育程度、BMI上存在差异,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人群危险因素流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高危人群 早期筛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